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5

  ..續本文上一頁該怎麼說呢?

  佛菩薩有大悲心,願意救護一切衆生,使令一切衆生受諸苦惱的時候,皆得解脫,但是不容易做到。經論上說,衆生造罪以後,若是屬于定業,就一定要去受報,佛菩薩也無可奈何,無法救護你的。這是其一。其二、衆生要造罪,佛菩薩也阻礙不了你。說:「你不要造罪!」衆生不會聽的啊!他還是要造罪。他隨時要開槍,佛菩薩也無可奈何!

  現在這裏說: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觀其音聲,即得解脫。爲什麼能得解脫呢?到底還有沒有因果呢?這個問題怎麼講?我姑且解釋一下。

  剛才說,買花、買生果供養佛,或者向佛菩薩禮拜、磕頭,這裏邊有什麼事情呢?就是當我們的內心受諸苦惱的時候,心就不清淨,就有種種的煩惱、業障汙染這個清淨心。但是,當我們向佛菩薩供奉——有花供養、或果供養、或者禮拜佛,這個時候我們的思想有變化。有什麼變化?就是能發出來清淨心!你若買了花,把它清清淨淨、整整齊齊地插好供佛,這時候你心裏也很誠懇地拜佛,清淨心就發出來了!

  清淨心如果能發的長一點比較好。譬如我們拜佛一百零八拜,拜觀世音菩薩一百零八拜,或者念觀世音菩薩十萬聲、念大悲咒十萬遍,這表示你發出清淨心、誠懇心的時間長一點。這裏面有什麼事情呢?你這清淨心一出現的時候,對于那個使令你受諸苦惱的罪業,就有點障礙了,二者是不相順的。在這個時候,佛菩薩的神通道力,能從這個地方把罪業回轉一下,你受諸苦惱的果報就皆得解脫了。如果,我們的清淨心、誠懇心發不出來,佛菩薩無可奈何!

  我另外說一句話:佛菩薩不等你念佛、拜佛,也不等你買花、買果,也不需要你念大悲咒,就有慈悲心願意來救護你,但是不能救護!非要你由禮拜、供養佛,或者是念經、念咒,或是念佛菩薩名號,你的清淨心發出來了,這時候佛菩薩的大悲心與神通力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回轉你的業力,使你「受諸苦惱,皆得解脫」。如果,我們心不清淨,拜佛時心也散亂、念觀世音菩薩心也散亂,佛菩薩是很難救護我們的。

  所以,這個地方說:「一心稱名,皆得解脫!」我們是可以向佛菩薩有所求的,但是我們本身應該要「一心稱名」,要做到這一點才可以,心散亂就不行!

  在這裏的經文中,沒有分別是定業或不定業。但是,從中國佛教念觀世音菩薩求救護的事實上看,有的人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間不久就得解脫,向菩薩有所求的事情就滿願了;而有的人需要念很久才可以,時間的長短有差別。所以,前面解釋「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時候說過,平常要多訓練念觀世音菩薩,受諸苦惱的時候才能念觀世音菩薩。因爲,平常有這個訓練,當你受諸苦惱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就容易一點。如果平常完全不訓練,等到有苦惱的時候才念觀世音菩薩,是很困難的!

  我講一個念觀世音菩薩的故事。《觀世音菩薩靈驗記》上說:在中國浙江上虞這個地方,有一位做賣米生意的人,家中供養觀世音菩薩像,常常禮拜、念觀世音菩薩。

  有一天,他夢見觀世音菩薩來對他說:「你不久有災難!」

  他回答:「那怎麼辦呢?」

  觀世音菩薩說:「我給你四句話,你要記住!逢橋莫停舟,遇油即抹頭,鬥谷叁升米,蒼蠅捧筆頭!」

  「逢橋莫停舟」,就是遇見橋的時候,船不要停在橋底下。「遇油即抹頭」,若是看見油,趕快地把油抹在頭上。「鬥谷叁升米」,一鬥谷可以碾出叁升米。「蒼蠅捧筆頭」,蒼蠅捧著毛筆頭(注:古人用毛筆寫字)。

  說完了,夢就醒了。他想:「這個夢很奇怪!觀世音菩薩來同我說這四句話,一定是有事情!」他就把四句話背下來。

  他是個米商,所以常用船載米到各地出售。有一天,船載著米行進的時候,遇見了大雨。前面有一座橋,船夫預備把船停在橋下避雨。但是,這位念觀世音菩薩的老板忽然想起:「逢橋莫停舟!」他馬上叫船夫:「不可以停!趕快開出去!」開出去以後,橋就塌下來了。如果停在那裏,正好砸在船上,他就危險了,所以他躲過這個災難。他想:「這四句話,第一句話是靈驗了。」

  過了一些時候,他在家中拜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忽然間,他家裏吊著的油燈掉下來,油流了滿地。他突然想起「遇油即抹頭」,因爲第一句話靈驗了,第二句也不能馬虎,于是他就把油抹在頭上。

  現代的在家人留頭發,清朝的男人也是留頭發的。這位米商抹了頭以後就睡覺了。到了夜間,忽然醒來,他聞到屋子裏有很腥的味道,覺得很奇怪!點燈一看,他的太太被人殺死了,把頭斬斷了!他心裏很驚訝!怎麼會有這種事情呢?

  第二天,他就去向他的嶽父報告。他嶽父來一看,就問他:「你和太太感情好不好?」

  他說:「我和太太感情沒什麼不好,很正常。」但是,他的嶽父忽然想起來,說:「我的女兒是不信佛的啊!你是拜觀世音菩薩、是相信佛教的,你們的感情可能有問題!」

  他說:「沒有問題!」

  「你是不是和鄰居有什麼仇恨呢?」

  「也沒有!」

  「那你家裏有沒有財物丟掉了呢?」

  「我檢查了,什麼東西也沒丟。」

  「可見這不是仇恨來殺的,也不是劫財來殺的,那就是你殺的嘛!沒有別人了。」

  于是,他的嶽父就到官府裏控告他。官府來檢查、審問他。審問來、審問去,也疑惑是他,就拿起筆來判他死刑!正當此時,很多的蒼蠅飛來,捧著筆頭。這位念觀世音菩薩的人就念:「蒼蠅捧筆頭!」

  縣官問:「你怎麼說出這一句話呢?」他就把他的夢說了一遍。

  縣官一想:「頭一句、第二句、第四句,都靈驗了。就是第叁句:『鬥谷叁升米』,這句話裏面有事情。」

  于是,縣官和周圍的人商議,怎麼叫「鬥谷叁升米」呢?想來想去:鬥谷去了叁,應該還有七;除去了米,就剩下了糠(「康」同音),應該就是「康七」,或者是「七康」。縣官就派人調查。果然,有個叫康七的人。縣官逮捕了這個人,一審問,他就坦白了。

  原來康七和米商的太太有染,所以想把這個念觀世音菩薩的男人殺死。晚間來行凶時,看見這個有油的頭,他認爲那是女人,所以就把沒有油的頭砍了。當然,官府就判了康七死刑。而這個念觀世音菩薩的人,經過這一次的刺激,感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在太壞了,于是有所覺悟,就出家了。

  在這個故事裏,常禮拜觀世音菩薩、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會受到觀世音菩薩的照顧,所以受諸苦惱的時候皆得解脫!因此,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應該一心地、誠心地念,會得大利益,這不是虛妄的!

  普門品講記.二

  戊二、別答仰荷冥益叁 己一、救七難二 庚一、標釋救難七 辛一、救火燒難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以下這一大段文,一一說出觀世音菩薩慈悲救護衆生的事迹:救七難、解叁毒、應二求,這是解釋觀世音菩薩得此名號的緣由。這些或者是水難,或者盜賊難……,只是感覺災難解決了,並沒有看見觀世音菩薩。

  第一是觀世音菩薩解救衆生火的災難。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假使有人能夠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前面說「一心稱名」,這裏說「執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文字雖然不一樣,但含義是相同的,都是一心不亂的意思。如果是散亂地稱觀世音菩薩名號,那不能算是「持」。

  一心不亂地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有什麼好處呢?「設入大火,火不能燒」,假設有人意外的陷入大火中,火是不能燒害他的。爲什麼不能燒他呢?「由是菩薩威神力故」,這是由于有觀世音菩薩威德神力加持的原故,所以火不能燒他。

  凡夫的內心有很多煩惱與苦惱,常是散散亂亂的,所以我們的心一點力量也沒有。若是修學佛法有了禅定,或是達到大菩薩境界的時候,那神通威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他能夠轉變外面的境界。假使你入了大火裏邊,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一注意,這火就不能燒害你,這是他的心力特別強的關系。

  在《高僧傳》裏,也有記載一些念觀世音菩薩不爲火所燒的事情。南北朝時代,有一位精苦修行的法師,叫做法力法師。他想造一座廟,讓大家在那裏用功修行。寺廟尚未完工,他到別的地方化緣,化了些麻,用車載回來。回程時,走到山谷裏邊,正好山谷中有大火,遠遠地燒了過來。

  這時候,法力法師特別地疲倦,精神振作不起來,就睡著了。等到醒過來,火已經燒到眼前了。因爲他是個出家的修行人,他立刻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當念出「觀」字,「世音」兩個字都還沒念出來,忽然間就有風把大火吹滅了。于是,他便安然地回到他的住處。

  所以,「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感應的迅速。觀世音菩薩知道了,立刻就能發出作用來滅火,使令它不能燒。這裏說得很明白:「由是菩薩威神力故」,是菩薩的威德、神通的力量,使令火不能夠燒他。

  剛才提到,沒有禅定、內心散亂的人,心的力量不大,心隨境轉,不能轉變外面的境界。但是,有色界定以上的人,或入聖位的大菩薩,他的力量非常大!他能轉變一切境界,所以火不能燒,能有這種作用。但是,若要隨時隨地都能有這樣的感應,那要八地以上的大菩薩才可以,不是小菩薩能辦到的。

  辛二、救水漂難

  若爲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這一段說到觀世音菩薩救護衆生水的災難。

  「若爲大水所漂」,這不是指小水,小水沒有危險;水若太大,爲水所漂動,就會有生命的危險。

  我們現在的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缺水,但是有些地方卻還有水災。所以,我們這個世界不是那麼好,有很多過猶不及的問題。爲大水所漂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你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夠漂流到淺的地方去,也就沒有危險了。

  在《法華經持驗記》中提到一件事:有一個人常常受持讀誦〈普門品〉,有一次他同時與很多人…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