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该怎么说呢?
佛菩萨有大悲心,愿意救护一切众生,使令一切众生受诸苦恼的时候,皆得解脱,但是不容易做到。经论上说,众生造罪以后,若是属于定业,就一定要去受报,佛菩萨也无可奈何,无法救护你的。这是其一。其二、众生要造罪,佛菩萨也阻碍不了你。说:「你不要造罪!」众生不会听的啊!他还是要造罪。他随时要开枪,佛菩萨也无可奈何!
现在这里说: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世音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为什么能得解脱呢?到底还有没有因果呢?这个问题怎么讲?我姑且解释一下。
刚才说,买花、买生果供养佛,或者向佛菩萨礼拜、磕头,这里边有什么事情呢?就是当我们的内心受诸苦恼的时候,心就不清净,就有种种的烦恼、业障污染这个清净心。但是,当我们向佛菩萨供奉——有花供养、或果供养、或者礼拜佛,这个时候我们的思想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就是能发出来清净心!你若买了花,把它清清净净、整整齐齐地插好供佛,这时候你心里也很诚恳地拜佛,清净心就发出来了!
清净心如果能发的长一点比较好。譬如我们拜佛一百零八拜,拜观世音菩萨一百零八拜,或者念观世音菩萨十万声、念大悲咒十万遍,这表示你发出清净心、诚恳心的时间长一点。这里面有什么事情呢?你这清净心一出现的时候,对于那个使令你受诸苦恼的罪业,就有点障碍了,二者是不相顺的。在这个时候,佛菩萨的神通道力,能从这个地方把罪业回转一下,你受诸苦恼的果报就皆得解脱了。如果,我们的清净心、诚恳心发不出来,佛菩萨无可奈何!
我另外说一句话:佛菩萨不等你念佛、拜佛,也不等你买花、买果,也不需要你念大悲咒,就有慈悲心愿意来救护你,但是不能救护!非要你由礼拜、供养佛,或者是念经、念咒,或是念佛菩萨名号,你的清净心发出来了,这时候佛菩萨的大悲心与神通力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回转你的业力,使你「受诸苦恼,皆得解脱」。如果,我们心不清净,拜佛时心也散乱、念观世音菩萨心也散乱,佛菩萨是很难救护我们的。
所以,这个地方说:「一心称名,皆得解脱!」我们是可以向佛菩萨有所求的,但是我们本身应该要「一心称名」,要做到这一点才可以,心散乱就不行!
在这里的经文中,没有分别是定业或不定业。但是,从中国佛教念观世音菩萨求救护的事实上看,有的人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间不久就得解脱,向菩萨有所求的事情就满愿了;而有的人需要念很久才可以,时间的长短有差别。所以,前面解释「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说过,平常要多训练念观世音菩萨,受诸苦恼的时候才能念观世音菩萨。因为,平常有这个训练,当你受诸苦恼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就容易一点。如果平常完全不训练,等到有苦恼的时候才念观世音菩萨,是很困难的!
我讲一个念观世音菩萨的故事。《观世音菩萨灵验记》上说:在中国浙江上虞这个地方,有一位做卖米生意的人,家中供养观世音菩萨像,常常礼拜、念观世音菩萨。
有一天,他梦见观世音菩萨来对他说:「你不久有灾难!」
他回答:「那怎么办呢?」
观世音菩萨说:「我给你四句话,你要记住!逢桥莫停舟,遇油即抹头,斗谷三升米,苍蝇捧笔头!」
「逢桥莫停舟」,就是遇见桥的时候,船不要停在桥底下。「遇油即抹头」,若是看见油,赶快地把油抹在头上。「斗谷三升米」,一斗谷可以碾出三升米。「苍蝇捧笔头」,苍蝇捧着毛笔头(注:古人用毛笔写字)。
说完了,梦就醒了。他想:「这个梦很奇怪!观世音菩萨来同我说这四句话,一定是有事情!」他就把四句话背下来。
他是个米商,所以常用船载米到各地出售。有一天,船载着米行进的时候,遇见了大雨。前面有一座桥,船夫预备把船停在桥下避雨。但是,这位念观世音菩萨的老板忽然想起:「逢桥莫停舟!」他马上叫船夫:「不可以停!赶快开出去!」开出去以后,桥就塌下来了。如果停在那里,正好砸在船上,他就危险了,所以他躲过这个灾难。他想:「这四句话,第一句话是灵验了。」
过了一些时候,他在家中拜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忽然间,他家里吊着的油灯掉下来,油流了满地。他突然想起「遇油即抹头」,因为第一句话灵验了,第二句也不能马虎,于是他就把油抹在头上。
现代的在家人留头发,清朝的男人也是留头发的。这位米商抹了头以后就睡觉了。到了夜间,忽然醒来,他闻到屋子里有很腥的味道,觉得很奇怪!点灯一看,他的太太被人杀死了,把头斩断了!他心里很惊讶!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呢?
第二天,他就去向他的岳父报告。他岳父来一看,就问他:「你和太太感情好不好?」
他说:「我和太太感情没什么不好,很正常。」但是,他的岳父忽然想起来,说:「我的女儿是不信佛的啊!你是拜观世音菩萨、是相信佛教的,你们的感情可能有问题!」
他说:「没有问题!」
「你是不是和邻居有什么仇恨呢?」
「也没有!」
「那你家里有没有财物丢掉了呢?」
「我检查了,什么东西也没丢。」
「可见这不是仇恨来杀的,也不是劫财来杀的,那就是你杀的嘛!没有别人了。」
于是,他的岳父就到官府里控告他。官府来检查、审问他。审问来、审问去,也疑惑是他,就拿起笔来判他死刑!正当此时,很多的苍蝇飞来,捧着笔头。这位念观世音菩萨的人就念:「苍蝇捧笔头!」
县官问:「你怎么说出这一句话呢?」他就把他的梦说了一遍。
县官一想:「头一句、第二句、第四句,都灵验了。就是第三句:『斗谷三升米』,这句话里面有事情。」
于是,县官和周围的人商议,怎么叫「斗谷三升米」呢?想来想去:斗谷去了三,应该还有七;除去了米,就剩下了糠(「康」同音),应该就是「康七」,或者是「七康」。县官就派人调查。果然,有个叫康七的人。县官逮捕了这个人,一审问,他就坦白了。
原来康七和米商的太太有染,所以想把这个念观世音菩萨的男人杀死。晚间来行凶时,看见这个有油的头,他认为那是女人,所以就把没有油的头砍了。当然,官府就判了康七死刑。而这个念观世音菩萨的人,经过这一次的刺激,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太坏了,于是有所觉悟,就出家了。
在这个故事里,常礼拜观世音菩萨、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会受到观世音菩萨的照顾,所以受诸苦恼的时候皆得解脱!因此,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应该一心地、诚心地念,会得大利益,这不是虚妄的!
普门品讲记.二
戊二、别答仰荷冥益三 己一、救七难二 庚一、标释救难七 辛一、救火烧难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以下这一大段文,一一说出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护众生的事迹: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这是解释观世音菩萨得此名号的缘由。这些或者是水难,或者盗贼难……,只是感觉灾难解决了,并没有看见观世音菩萨。
第一是观世音菩萨解救众生火的灾难。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假使有人能够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前面说「一心称名」,这里说「执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文字虽然不一样,但含义是相同的,都是一心不乱的意思。如果是散乱地称观世音菩萨名号,那不能算是「持」。
一心不乱地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有什么好处呢?「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假设有人意外的陷入大火中,火是不能烧害他的。为什么不能烧他呢?「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这是由于有观世音菩萨威德神力加持的原故,所以火不能烧他。
凡夫的内心有很多烦恼与苦恼,常是散散乱乱的,所以我们的心一点力量也没有。若是修学佛法有了禅定,或是达到大菩萨境界的时候,那神通威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他能够转变外面的境界。假使你入了大火里边,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一注意,这火就不能烧害你,这是他的心力特别强的关系。
在《高僧传》里,也有记载一些念观世音菩萨不为火所烧的事情。南北朝时代,有一位精苦修行的法师,叫做法力法师。他想造一座庙,让大家在那里用功修行。寺庙尚未完工,他到别的地方化缘,化了些麻,用车载回来。回程时,走到山谷里边,正好山谷中有大火,远远地烧了过来。
这时候,法力法师特别地疲倦,精神振作不起来,就睡着了。等到醒过来,火已经烧到眼前了。因为他是个出家的修行人,他立刻就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当念出「观」字,「世音」两个字都还没念出来,忽然间就有风把大火吹灭了。于是,他便安然地回到他的住处。
所以,「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感应的迅速。观世音菩萨知道了,立刻就能发出作用来灭火,使令它不能烧。这里说得很明白:「由是菩萨威神力故」,是菩萨的威德、神通的力量,使令火不能够烧他。
刚才提到,没有禅定、内心散乱的人,心的力量不大,心随境转,不能转变外面的境界。但是,有色界定以上的人,或入圣位的大菩萨,他的力量非常大!他能转变一切境界,所以火不能烧,能有这种作用。但是,若要随时随地都能有这样的感应,那要八地以上的大菩萨才可以,不是小菩萨能办到的。
辛二、救水漂难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这一段说到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水的灾难。
「若为大水所漂」,这不是指小水,小水没有危险;水若太大,为水所漂动,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我们现在的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缺水,但是有些地方却还有水灾。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不是那么好,有很多过犹不及的问题。为大水所漂时,「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你能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够漂流到浅的地方去,也就没有危险了。
在《法华经持验记》中提到一件事:有一个人常常受持读诵〈普门品〉,有一次他同时与很多人…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