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翻開第九頁,第九頁,“題宇宙萬有本體論”“此論,爲直談心性之鴻文,”這鴻文就是廣大的意思,這個直談心性的一個很廣的很大的文章,底下兩句講得最好,“未悟者看之不解,”沒有開悟的人是看不懂它在講些什麼東西,“已悟者無須更看,”所以等一下就下課了,沒有開悟的你都不用看,已經開悟的你也不需要看,這樣這本書等一下就關起來,就不用再看了,但是還有一種人恰到好處的說,“若上上根人,”如果上上根的人,“內因已熟”就是他內在的因緣內在的成熟度夠,那就熏習已經久了,內觀的功夫夠也相當有基礎了,“在將悟未悟之際,”剛好要悟了,差一點而已,沒有悟之際,“得此一篇,”這一篇不得了,“因指見月”因爲指頭的方向看到了月亮,就是因爲這個方向見到了本性,“如催生符,”以前婦女生不出來去神的面前求一張什麼催生符,一帖,哇,一聲生出來了,就誕生了,“哇地一聲,誕生王子,位在百官之上,此所以可貴”誕生王子是什麼意思,是指大徹大悟的人,大徹大悟只要你一悟入破無明,你的位就跟佛一樣,就是圓教的初住位,破無明,見法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雖然在事相上還不是象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可是在心性上已經無所執著。了知內外畢竟空的道理你已經解脫生死了,生死已經自在了,用心性在修行就一日千裏了,誕生王子,位在百官之上,此所以可貴也,“文中一字一句,或隱或顯,”每一個字,或者一個句,或者是隱藏起來,或者是顯,“皆談第一義,”統統是談第一義,第一義就是不可說,或者叫做中道,第一義或者是講究竟義,或者是講畢竟空義,這個統統叫做講第一義。“故與古經論契合,”“般若經,起信論,禅門語錄等,罄無不盡,”就是所記載的沒有一樣不詳盡,寫得很清楚的樣子,罄無不盡就是記載得無所不盡。什麼都記載得祥詳細細,“蓋達人”在旁邊寫開悟的人,通達法性的人叫做達人,這個達人不是高貴的人,蓋開悟的人說本性,“如老艄說海,”爲了這個字我還去查這個艄本來是船位尾 ,站在船尾的船員,這個艄本來是船尾船尾就是怎樣?這些老船員跑來跑去,都跑到船尾看海,船員跑來跑去跑到船尾看海,意思引用老船員,這些老船員每天都在船上說海說得很清楚,什麼季節吹什麼風,什麼海起什麼浪,是深海這是東海,太平洋,大西洋,是不是,鄂霍次克海什麼北大西洋,講得很清楚,如老艄說海,象老船員說得那麼清楚。“不約而皆同也。”因爲大家都開悟了境界都一樣了,“宇宙萬有,皆吾心之所生,”都是我們心所生出來的,“心外無一法可得,”這一句話要畫兩條線,這句話爲什麼要畫兩條線呢?告訴你你所有的境界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簡單講是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不是注意境界,不管外面的境界怎麼變化,你的心不能變化,我們的心不變化,就真的找到不生不滅的功夫。你說我們一個色身怎麼不會老,他一定會老的。但是心不會老的。譬如說我們今天看我們的爸爸,從小看爸爸,爸爸年輕現在老了,爸爸變成阿公了,我們看爸爸,阿公這樣一直變化,可是我們的心有沒有老?我們的色身會老,我們的靈性會老嗎?你曾經看過我們一個人的靈性有起皺紋嗎?你的心是長得什麼形狀的,你曾經看那個心老化過嗎?沒有,無形無相的心性怎麼老呢?無形無相的心性只會變得執著,顛倒,愚癡。可是但莫執著分別,愚癡。他恢複本來的面目,他就是不生不滅。所以心外無一法可得,爲什麼叫你劃兩條線,這個就是修行的大根本,簡單講不必注意外在的境界生滅,注意我們取舍之間的起心動念,我們有沒有放下,歇即是菩提,我們有沒有體會出來,爲什麼?這些外在的現象都是如來藏心所影現出來的。
《楞嚴經》中,佛告阿難“色身外泊”就是以及外面的“山河虛空大地,”統統是妙,都是妙明真心中物,把筆拿起來,妙明真心畫線,然後旁邊寫如來藏心,都是我們如來藏心裏面的東西。簡單講心,我們這個色身是如來藏心所影現出來的,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你迷了就煩惱心,無明心,執著心,顛倒見,悟了相還是存在只是開悟的心,清淨心,平等心,無相心,如來藏心就顯現出來,迷跟悟而已,事相跟本體都不改變,。所以坐道場不動道場而能夠圓滿菩提,所以悟道的人處處是道場,任何時間,空間的交會點都是我們的本性的展現,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不是我們本性,哪一個地方統統是本性的展現,所以我們這個色身以及外在的山河大地虛空,都是如來藏心中的物。“所以本論以介爾心性,”介爾就是一刹那。楞嚴經講的刹那,一刹那,介爾心性或者是指很小很小的或者指一刹那。站在空間指很小的。介爾就是指很小的就像芥子一樣,或者站在時間上是一刹那,統統叫介爾。介爾就是小到沒辦法形容,介爾心性就是一念之間的意思,本論以一念的心性,“爲宇宙萬有本體,此可以破極微實相。”以及上帝造物等謬論。這個很重要要做筆記,破極微劃一線旁邊寫二乘人,二乘人所修的因緣法。他們認同地水火風是實體的東西,簡單講他們認同電子,質子,中子這些分子的存在,他們認爲所有的物質現象分析到最後都有顆粒微塵的存在,而且存在是實法的所以叫做破極微,破極微實相這個極微是因緣法,可是如果悟道的人就知道連這個極微的因緣法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火真空,真火性空。這個地水火風統統是心法所影現的。所以二乘人跟究竟的大乘有什麼不一樣,二乘人認同因緣法的實體,分析到最後有一個地水火風的最小單位,簡單講就是所謂的原子或者分子,那麼大乘的究竟極致不是這樣子。大乘的究竟極致是認爲一切的境界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我們因爲堅固的執著,所以幻化出時間跟空間的交會點,有叁度空間的影象,其實這都是堅固的一種執著,牢不可破的執著,不是真正有實體的東西,如果我們有能力發明一種科學的儀器,有一天我們會再繼續細胞的最小單位,細胞膜,細胞核,細胞核的最小單位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還是沒有辦法,沒有那種再放大幾百萬倍還有更小的。人類在醫學這麼發達,有時候對細胞還是有限,認識還是有限,對人體的認識還是很有限度,所以宇宙萬有本體,此可以破什麼,破極微實相就是二乘人,破二乘人的因緣法當下就悟入實相,叫做實相可以破極微入實相證入實相,意思就是說這一部宇宙萬有本體論,以一念的心性爲宇宙萬有的本體,只要你開悟見性,就可以破二乘人的因緣法,證入了實相,這是指二乘人。底下“及上帝造物等謬論,”在旁邊寫個外道自然。這個是破外道的自然法,外道跟自然,上帝造物就是有一個主宰,有一個主導。認爲宇宙是上帝所創造的這個就是外道,這個外道就包括自然法,宇宙自然,就是自然這樣子,自然生自然滅,也沒有人去管你它就是一種自然,也不必積極地求,也不必積極地舍,一直都是這樣子很自然,認爲這個宇宙的來源就是自然的存在,他不了解什麼一念的根本無明,什麼枝末無明,什麼生相無明,轉相,業相統統不知道,生相,轉相,業相他不知道有這個微細的叁相,他認爲這個就是上帝創造的,要不然他本自其然就是存在,也沒什麼好說的就這樣子,這個就是《楞嚴經》所講的,所以我們一念的心性如果見性了。可以破二乘的因緣法,可以破外道的自然論,這些都是謬論,錯誤的理論,“使一切學人,歸于正見,”使一切學人歸于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厥功甚偉,”他的功德是很偉大的,“篇中不著有,亦不著空,”在裏面所講的不著有也不著空,“雖崇性德,不廢修德,”把筆拿起來,性德就是理,不廢修德就是事,這一句話從哪裏可以印證呢?從《楞伽經》可以印證,大慧菩薩問得非常好,大慧菩薩問世尊,我們的自覺聖智是因次第而成或者是刹那圓滿完成的,本自圓成,釋迦牟尼就告訴他,我們的自覺聖智,圓滿的清淨自性是依次第而成,也是因爲圓滿而成,頓悟當下圓滿而成,也是次第也是當下,大慧菩薩就問佛,何以故呢?世尊,爲什麼我們的清淨自性是因次第而成,也是因爲頓悟而成。這些大菩薩們實在是迷惑不解。好,在這裏你就放下筆,全部要注意聽,全部要徹底的注意聽。譬如,一面鏡子,這一面鏡子師父這只手譬如一面鏡子,這一面鏡子可以照天照地,車子來來往往,花開花謝,都在這個鏡子裏面影現出來,一個人的生老病死也在這面鏡子裏面影現出來。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在鏡子裏面影現出來,可是這個鏡子一摸,沒有,摸不到,車子跑來跑去,生生滅滅。摸著鏡子的面也摸不到什麼任何東西,摸不到任何東西。好,現在再注意聽,站在鏡子的相來講生滅,站在鏡子的體來講不生不滅。好,再來注意看,生滅,注意看,注意聽。鏡子,車子來來往往,人的生老病死影現在鏡子。鏡面有沒有改變?鏡的體有沒有改變,沒有,你怎麼摸它都是無相可得,只是影現出來而已,你說沒有他相清清楚楚,你說有,取之不可得,舍之不可得,所以生滅,相的生滅當體即空,就是體的不生不滅,體的不生不滅不能離開相的生滅。好,再來,爲什麼說我們的心性是因次第而成,因爲,記住,凡夫的習氣很重,沒辦法一蹴而成,站在斷習氣的角度我們叫做次第而成,一步一步來,所以簡單講修行不能離開精進不能離開事相上的用功。拜佛,念佛,定早課,晚課定數目這個一定要的,因次第而成,爲什麼,相是生滅的,要不然釋迦牟尼哪裏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怎麼會這麼莊嚴,他就是站在相上的角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可是站在本體的角度他就是般若的實相法。所以六祖他是一個開悟的聖者,可是他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雖然說六祖是佛,可是並不圓滿,因爲他沒有叁十二相也沒有八十種好,因爲他在事相的修持還不夠,所以六祖必須他悟到不生不滅,六祖慧能大師必須到…
《宇宙萬有本體論(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