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八萬四千輛車,由獅子皮包裹著,用四種珍寶莊嚴著,其中寶金輪爲第一。有八萬四千顆珠,其中寶神珠爲第一。有八萬四千位玉女,其中寶玉女爲第一。有八萬四千位居士,其中寶居士爲第一。有八萬四千位將領,其中寶將領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座城,其中拘屍婆提城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幢殿,其中正法殿爲第一。有八萬四千棟樓,其中大正樓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張床,都是以黃金、白銀、衆珍寶所成。並有細軟網線編織成的彩色細毛毯,鋪設在上面。有八萬四千億件衣服,其中亞麻衣、迦屍國出産的衣服、棉織衣爲第一。有八萬四千種食物,日日擺設供養,味道各異。
阿難。當時,善見大王在八萬四千頭大象中,挑選乘坐齊象。在清晨離開拘屍城,遠行巡視天下,周遍四海。又在須臾之間,回城用食。在八萬四千匹馬中,挑選乘坐寶力馬。在清晨出遊,遠行巡視天下,周遍四海。又在須臾之間,回城用食。在八萬四千輛車中,挑選乘坐金輪車,駕馭著寶力馬。在清晨出遊,遠行巡視天下,周遍四海。又在須臾之間,回城用食。在八萬四千顆神珠中,挑選用寶神珠,照耀宮內,使晝夜常明。在八萬四千位玉女中,挑選善良、淑賢的寶玉女服侍在左右。在八萬四千位居士中,若需要供給,就委任寶居士。在八萬四千位將領中,若需要討罰,就委任寶將領。在八萬四千座城中,若需要設立都城來治理國家,就選擇拘屍城。在八萬四千幢殿中,若大王常需停留,就選擇正法殿。在八萬四千棟樓中,若大王常需停留,就選擇大正樓。在八萬四千座位中,若大王常需停留,因爲要安定入禅的緣故,就選擇頗梨座(七寶之一)。八萬四千億件衣服,都是上妙珍寶配飾,大王因爲心懷慚愧的緣故,便隨意穿服。八萬四千種食物,大王因爲知足的緣故,所以經常以自然生長的農作物爲食物。
當時,八萬四千頭大象前來,出現在大王面前,它們踩踏沖突著。被傷害的衆生,不可計數。大王心中念道:“數量這麼多的大象前來,造成了很多損傷。從今以後,百年中只允許一頭大象臨場。像這般輾轉,每一百年,只能有一頭大象臨場,周而複始。
遊行經 下
那時,佛告阿難:“當時,善見大王自我念道:“我本是累積了何功德,修行了何善本,以致今日獲得這般的大果報呢?” 又念道:“是由叁種因緣,以致得到這福報的。是哪叁種呢? 一,布施; 二,持戒; 叁,禅思。 由這些因緣,以致今日獲得了大果報。” 大王又念道:“我現在已經受了人間福報,應當更進播種善業,修行天上福報。應當自我抑製,有所放棄,離開愦鬧處,前往安隱處靜居,以修學增長正道。” 當時,大王即指示善良淑賢的寶玉女:“我現在已經受了人間福報,應當更進播種善業,修行天上福報。應當自我抑製,有所放棄,離開愦鬧處,前往安隱處靜居,以修學增長正道。”寶玉女道:“好吧,遵照大王的教言。”大王即命令內外隨屬,拒絕了朝見和伺候。
當時,大王登上法殿,進入金樓觀,坐在銀禦床上,思惟:“因爲貪戀淫欲,所以有了不善的惡行。因爲認識到這些,所以有所覺悟。而後便遠離淫欲,不再爲此心生歡喜,感覺快樂。如此即得著第一禅。 滅除了對事物認識和覺悟的過程,內心真實、歡喜、愉悅。收斂心境,專于一處。無所認識,無所覺悟,在定中生出歡喜、安樂。如此即得著第二禅。 守護舍離心、隨喜心,專心一念不亂。自知:護住意念,樂于修行,身體入于安樂中,是賢聖者的追求。如此即得著第叁禅。 舍棄自我,滅除苦痛和快樂的感受。先除去憂愁、歡喜,然後進入不苦不樂之中,護住意念于清淨處。如此即得著第四禅。”
當時,善見大王從銀禦床上起身,走出金樓觀,前往大正樓,坐在琉璃床上,修行慈心,慈心遍滿一方衆生。對其余諸方衆生,也是這般修行,周遍廣泛普及,無二區別心,無邊無量。滅除一切的嗔恨心,心中無嫉妒的惡念,寂靜默然,慈心柔軟,以得著真正的自我快樂。對于悲心、喜心、舍心,也是這般的修行。
《注釋》
一方衆生: 方可指大地,也可指方位。《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中記載。佛說世界共有十個方位,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一般人修行,開始只是對本國民衆生起慈心,對曾經侵略過或者現在處于敵對的國家,難以生起慈心。或雖然心量豁大,能包容此世間一切衆生,但對于下方地獄界中的衆生,或者處于上方天界中的衆生,難以真正生起慈心。這便是慈心未能遍滿諸方位。
慈、悲、舍、喜:即是四無量心,無量慈心、無量悲心、無量喜心、無量舍心。 對待衆生如同自己親人,希望他們安樂幸福,心願無量無邊,即是無量慈心。
看到衆生遭受的苦難,生出大悲心無量無邊,如同自己遭受,即是無量悲心。
看到衆生安樂幸福,因而生歡喜心,無量無邊,即是無量喜心。
舍棄自心中對仇人的嗔恨和不滿,即是無量舍心。
當時,寶玉女自我默念:“久違大王的容顔身影,真想朝見一次。不知今日可否侍奉大王?” 賢善的寶玉女,即告訴八萬四千位宮女:“你們應當各自香湯沐浴,整裝修飾下衣服。這是因爲,我們久違大王的容顔身影,應當朝見侍奉一次。”各位宮女聽聞後,各自整裝衣服,沐浴洗澡,清潔己身。 賢善的寶玉女又告訴寶將領的部下,役使集合四兵種:“我等久未朝見大王,應當侍奉一次。” 將領的部下即集合四兵種,對寶玉女說:“四兵種已經集合,是時候了吧。”于是,寶玉女帶領著八萬四千位宮女,在四兵種的引導下,前往金多鄰園。人衆的震動聲,遠及大王。大王聽聞後,臨窗觀望。寶玉女即在大王面前,站立于門側。
大王看見寶玉女,隨即告言:“你站在那裏,不要前來,我一會就出觀。”善見大王從頗梨座而起,走出大正樓,下了正法殿。與寶玉女一起前往多鄰園,就座而坐。那時,善見大王容顔光澤,勝過平時。賢善的寶玉女自我念道:“今日大王的相貌勝過平時,是何因緣現出異常瑞相呢?” 寶女隨即問大王:“今日大王的容貌異常,並非普通的異常瑞相,難道大王要舍棄性命了嗎?現在這八萬四千頭大象中,寶白象爲第一。它由金銀裝飾著,並由寶珠包裹著。這本來就是大王所有的,但願大王心存少許意念于此,共相歡樂。大王不宜舍棄性命,遺棄萬民于孤獨之中。大王還有八萬四千匹馬,其中力馬王爲第一。有八萬四千輛車,其中寶輪爲第一。有八萬四千顆珠,其中寶神珠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名女子,其中寶玉女爲第一。有八萬四千位居士,其中寶居士爲第一。有八萬四千位將領,其中寶將領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座城,其中拘屍城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幢殿,其中正法殿爲第一。有八萬四千棟樓,其中大正樓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張座,其中寶飾座爲第一。有八萬四千億件衣,其中柔軟衣爲第一。有八萬四千種食物,味道珍奇。但凡這衆多的寶物,都是大王所有的,但願大王心存少許意念于此,共相歡樂。大王不宜舍棄性命,遺棄萬民于孤獨之中啊。”
善見大王回答寶玉女:“自從你昔日前來恭奉我開始,你慈心、柔軟、恭敬、順從,言語中無有粗俗和不足之處,今日卻爲何說這些呢?”玉女回答大王:“不知道我所說的,有何不合道理之處?”大王告訴玉女:“你剛才所說的:象馬、寶車、金輪、宮殿樓觀、名貴衣服、肴膳,這些都是無常變化的,不可長久保有。你勸我對這些心存留念,難道是合乎道理的嗎?”玉女回答大王:“不知道應當如何言語,才算是慈心、合乎道理?”大王告訴玉女:“你若能這樣說:象馬、寶車、金輪、宮殿樓觀、名貴衣服、肴膳,這些都是無常變化的,不可長久保有。但願大王不要貪著于這些,耗費神識去思想。這是因爲,大王的性命未經多久,就要進入後世。人出生,就有死。相會和合在一起,就有離別之時。哪有出生于此世間,卻永遠長壽的?大王應當割棄恩愛,心存正道。這才是恭敬、合乎道理的言語啊。”
阿難。當時,寶玉女聽了大王的這些教言後,悲泣啼嚎,擦拭著眼淚說道:“象馬、寶車、金輪、宮殿樓觀、名貴衣服、肴膳,這些都是無常變化的,不可長久保有。但願大王不要貪戀這些,以耗費神識思想。這是因爲,大王的性命未經多久,就要進入後世。人出生,就有死。相會和合在一起,就有離別之時。哪有出生于此世間,卻永遠長壽的?大王應當割棄恩愛,心存正道。”
阿難,那位寶玉女安撫地說完這些話後,未經多久,善見大王就忽然命終了。猶如壯士美餐了一頓,沒有苦惱,靈魂上升至第七梵天。善見大王死亡七日後,輪寶、珠寶自然也就消失了。寶象、寶馬、寶玉女、寶居士、寶將領,都在同一日命終。城池、法殿、樓觀、寶飾、金多鄰園,都化爲了土木。”
佛告阿難:“這些由因緣聚合的萬物,無常變化,都要歸于磨滅。貪欲不得滿足,必消散人命。戀著于恩愛中,沒有知足。唯有得著聖明的智慧,明白真道的人,方才知足。阿難,我憶念自己在往昔時,曾六次往返于此地,作轉輪聖王,最終廢棄屍骨于此地。今日我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又再次舍棄了性命,廢棄身體于此地。從今以後,我生死輪回永遠斷絕,我已無處再去廢棄身體了。這是最後一次,不再因留缺漏,而承受果報之身,存留于世間了。”
當時,世尊在拘屍那竭城的本初出生處,娑羅園中雙樹間,即將臨近滅度。佛告阿難:“你進入拘屍那竭城,告…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