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P11

  ..續本文上一頁訴末羅族人:“賢者們,要知道如來將于夜半,在娑羅園雙樹間般涅槃了。你們可以前往,詢問心中的疑惑,當面接受教誨告誡。現在正是時候,應當及時去,以致將來不會後悔。””

  

  《注釋》

  末羅:佛陀時代,居住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北部的部落民衆。以下,稱爲末羅人或末羅族人。

  

  

  

  阿難領受了佛的教言後,即從座起,禮佛而去。與一位比丘,一起垂淚而行。進入拘屍城後,看見五百位末羅族人,以少許的因緣,正集合在一處。

  

  末羅族人看見阿難前來,即起身行禮,站于一面,對阿難說:“不知道尊者,今日爲何那麼晚才來此城?有什麼事要辦嗎?”

  

  阿難垂淚說道:“我爲了你們將來可以互相益饒的緣故,所以前來相告。各位要知道,如來將于夜半般涅槃了。你們可以前往,詢問心中的疑惑,當面接受教誨告誡。現在應當及時就去,以致將來不會後悔。”

  

  當時,末羅族人聽了這話,放聲悲嚎,輾轉仆倒在地,昏迷後又蘇醒過來。如同大樹的根被拔起,枝條被折斷。異口同聲地放聲說道:“佛取滅度,實在太快了!佛取滅度,實在太迅速了!群生要長久衰亡了,世間之眼滅亡了。”

  

  阿難慰勞末羅族人:“且止,且止,不要悲恸!天地間萬物,沒有出生後不命終的。要想使由因緣聚合之物,恒常存留,絕不可能。佛不是說嘛,相會和合在一起,就有離別之時。生出後,必有命終之時。

  

  末羅族人互相說道:“我們回去吧,帶領著所有的家屬,再, 攜帶五百張白疊(又名“帛疊”,指棉布),一起前往雙樹去。”

  

  末羅族人各自回了家後,帶領著所有家屬,又攜帶了棉布,出離拘屍城,前往雙樹間——阿難處。阿難遠遠地看見,心中默念:“那些人數量衆多,若一一來見佛,恐怕還未等全部聽佛說教,佛就先滅度了。我不知可否在今日前半夜,讓他們同時見佛。” 阿難即時,帶領著五百位末羅族人及其家屬,來到世尊處,向佛足頭面頂禮,站于一面。阿難向前對佛說:“末羅族人中的某某及其家屬,來問候世尊的起居安好否。”

  

  佛回答:“有勞你們前來,應當使你們的壽命延長,無病無痛。” 阿難這般地行,方才帶領著末羅族人及其家屬,得見了世尊。

  

  末羅族人向佛足頭面頂禮,坐于一面。世尊爲他們演說了世間無常的道理,開示教誨,令其得著利益和喜樂。末羅族人聽聞法後,心生歡喜,即將帶來的五百張棉布,奉上給世尊。佛因爲憐憫他們,便受納了。末羅族人即從座而起,禮佛而去。

  

  

  

  當時,在拘屍城內,有一位婆羅門,名叫須跋,已經一百二十歲了。此人年老多智,在聽說佛將于今夜在雙樹間取滅度後,自我念道:“我對于佛法尚存疑惑,唯有佛能開解我的心念,今日應當及時地自力前行。”即于當夜,離開拘屍城,前往雙樹間。到了阿難處,問好後,站于一面,對阿難說:“我聽說佛將在今夜取滅度,所以前來此地,請求見佛一面。我對于佛法尚存疑惑,但願能得見佛,開解我的心頭之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閑時間,能得以相見?”

  

  阿難回答:“且止,且止,須跋。佛的身體不適,麻煩您不要擾亂了。”

  

  須跋執意地再叁請求:“我聽說如來出現于世間,如同優昙缽花,曆經長久後才出現一次。所以前來請求佛現身,想開解我心中的疑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閑時間,能得以相見不?”

  

  《注釋》

  優昙婆羅花:傳說叁千年才開一回,一般在夜裏盛開,芳香極美,翌晨即萎,如同昙花一現,有瑞祥、福祉之氣。

  

  

  阿難回答如初:“佛的身體不適,麻煩您不要擾亂了。”

  

  佛告阿難:“你不要阻攔,讓他進來。此人想要開解心中的疑惑,並不是擾亂啊。他若聽聞我講法,心中必得開解。”

  

  阿難聽聞佛言,方告須跋:“你想要觐見佛,是時候了。”

  

  須跋當即進入,問好後,坐于一面,對佛說:“我對于佛法尚存疑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閑時間,開解我心中的滯礙?”

  

  佛言:“你隨便問吧。”

  

  須跋當即問道:“爲何佛和人衆有許多不同之處,自稱爲導師呢?不蘭迦葉、末伽梨憍舍利、阿浮陀翅舍金披羅、波浮迦旃、薩若毗耶梨弗、尼揵子等等這些導師們,也各有異樣的修行法門。請問佛是全都知道呢,還是不全知道?”

  

  佛言:“且止,且止,竟有如此的觀點。我全都知道,今日將爲你演說甚深的妙法。認真聽,認真聽,好好思想啊。”

  

  須跋領受教言。佛告言:“若諸法中,沒有八聖道,那麼就沒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叁、第四沙門果。須跋,因爲諸法中有八聖道的緣故,所以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叁、第四沙門果。須跋,現今我所傳授的法中有八聖道,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叁、第四沙門果。而修行外道的其他衆類,卻沒有沙門果。” 世尊爲須跋以偈頌說道:

  

  

我年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須跋我成佛  今已五十年

  戒定智慧行  獨處而思惟

  今說法之要  此外無沙門

  

  佛告須跋:“若僧衆都能自我攝受佛法的話,那麼此世間就不缺乏羅漢了。”

  

  《注釋》

  八聖道:又叫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由正見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語;由正語故,複得正業;由正業故,複得正命;由正命故,發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

  

  

  須跋對阿難說:“跟從佛陀的僧衆,已經修行了清淨除欲。正在修行的,或即將修行的人,得著大利益了。阿難,你在如來處,修行清淨除欲,也得著了大利益。我得以當面觐見如來,咨問心中的疑惑,也得著了大利益。今日如來又爲弟子說了偈頌,教弟子辨認正邪之法。”

  

  須跋當即對佛說:“我今日不知能否在佛門出家,受持具足戒?”

  

  佛告須跋:“若有外道信徒,想要皈依佛法,修行清淨除欲的話,應當試驗四個月。觀察其人行爲,考察其人志願。若這人具足諸多威儀,沒有漏失的話,那麼在我傳授的法中,得以受持具足戒。須跋,當知這人是在修行。”

  

  須跋又說:“外道信徒,在佛法中當試驗四個月,觀察其人行爲,考察其人志願。只有具足諸威儀,沒有漏失的人,方才能受持具足戒。如今我若能在佛正法中,勞役四年,具足諸威儀,沒有漏失的話,便也可受持具足戒了吧。”

  

  佛告須跋:“我先前已經說了,這樣的人便是在修行。”

  

  于是,須跋在當夜,出家受戒,修行清淨除欲。對當下修行的法,以自身作證:“我生死已盡,清淨除欲的修行已經確立,所作的已經辦了,得著這般真實的智慧。以後不再因留缺漏,而承受果報之身,存留于世間了。”當時夜還未深,須跋即成就了羅漢果位。這是如來的最後弟子,先于佛陀滅度了。

  

  《注釋》

  這人是在修行:當時在古印度,盛行婆羅門教,並將其信奉的梵天視爲至上的神,其教義爲無上真道。後來在佛陀出于世間,佛法興起,真道在世間矗立。婆羅門教便逐漸被佛教替代,也有許多婆羅門信徒皈依了佛法。在婆羅門教義中,也有離欲這一條,只是信徒有精進和懈怠的區別,而真心離欲的才是真修行人,才是受具足戒的基礎。所以考驗對皈依佛門的外道,考驗四個月,也就是這個目的吧。

  

  

  

  

  當時,阿難站在佛身後,撫摸著床,悲泣地不能自已,他抽泣歎息道:“如來滅度,實在太快了!世尊滅度,實在太迅速了!大法沈落晦暗,實在太迅速了!群生長久衰亡,世間之眼滅亡。爲何這麼說呢?因爲我蒙受了佛的恩惠,才得以處于修學果地上,如今功業尚未完成,而佛卻要滅度了。”

  

  世尊明知故問道:“阿難比丘,現在哪裏?”

  

  僧衆對如來說道:“阿難比丘,在佛的身後。他撫摸著床,悲泣地不能自已,抽泣歎息道:“如來滅度,實在太快了!世尊滅度,實在太迅速了!大法沈落晦暗,實在太迅速了!群生長久衰亡,世間之眼滅亡。爲何這麼說呢?因爲我蒙受了佛的恩惠,才得以處于修學果地上,如今功業尚未完成,而佛卻要滅度了。””

  

  佛告訴阿難:“且止,且止,不要憂愁,不要悲傷哭泣!你侍奉我以來,身體力行都懷著慈心,對一切衆生平等無二、無邊無量。言行中懷著慈心,意念中也懷著慈心,對一切衆生平等無二、無邊無量。阿難,你供養我,功德甚大。若有人供養諸天、魔、梵天、出家人、婆羅門種氏,都沒有能及上你的。你一心精進,成道不久了。”

  

  當時,世尊告僧衆:“過去世中,供養侍奉諸佛的弟子,也都如同阿難。未來世中,供養侍奉諸佛的弟子,也都如同阿難。然而過去世中,供養侍奉佛的弟子,是在我演說後,你們才知道的。現今我的弟子阿難,你們舉目即認得。他必定成就如來,必定成就世尊。這是阿難未曾有的成就,你們要受持啊。轉輪聖王有四種未曾有的氣象。有哪四種呢? 一,聖王出行時,舉國民庶都來奉迎。 二,民衆見到後,心生歡喜。聽其教言,也生歡喜。 叁,瞻仰其威嚴容顔,沒有厭惡滿足。 四,轉輪聖王或住、或坐,以及躺臥時,國內臣民都來至聖王處所。見到大王後,心生歡喜。聽其教言,也生歡喜。瞻仰其威嚴容顔,沒有厭惡和滿足。 這些便是轉輪聖王的四種奇特氣象。

  

  現今我的弟子阿難,也有這四種氣象。有哪四種呢? 一,阿難默然地進入比丘衆中,比丘們見到後,都心生歡喜。 二,阿難爲比丘衆說法,比丘們聽聞後,也生歡喜心。 叁,比丘們觀…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