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诉末罗族人:“贤者们,要知道如来将于夜半,在娑罗园双树间般涅槃了。你们可以前往,询问心中的疑惑,当面接受教诲告诫。现在正是时候,应当及时去,以致将来不会后悔。””
《注释》
末罗:佛陀时代,居住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的部落民众。以下,称为末罗人或末罗族人。
阿难领受了佛的教言后,即从座起,礼佛而去。与一位比丘,一起垂泪而行。进入拘尸城后,看见五百位末罗族人,以少许的因缘,正集合在一处。
末罗族人看见阿难前来,即起身行礼,站于一面,对阿难说:“不知道尊者,今日为何那么晚才来此城?有什么事要办吗?”
阿难垂泪说道:“我为了你们将来可以互相益饶的缘故,所以前来相告。各位要知道,如来将于夜半般涅槃了。你们可以前往,询问心中的疑惑,当面接受教诲告诫。现在应当及时就去,以致将来不会后悔。”
当时,末罗族人听了这话,放声悲嚎,辗转仆倒在地,昏迷后又苏醒过来。如同大树的根被拔起,枝条被折断。异口同声地放声说道:“佛取灭度,实在太快了!佛取灭度,实在太迅速了!群生要长久衰亡了,世间之眼灭亡了。”
阿难慰劳末罗族人:“且止,且止,不要悲恸!天地间万物,没有出生后不命终的。要想使由因缘聚合之物,恒常存留,绝不可能。佛不是说嘛,相会和合在一起,就有离别之时。生出后,必有命终之时。
末罗族人互相说道:“我们回去吧,带领着所有的家属,再, 携带五百张白叠(又名“帛叠”,指棉布),一起前往双树去。”
末罗族人各自回了家后,带领着所有家属,又携带了棉布,出离拘尸城,前往双树间——阿难处。阿难远远地看见,心中默念:“那些人数量众多,若一一来见佛,恐怕还未等全部听佛说教,佛就先灭度了。我不知可否在今日前半夜,让他们同时见佛。” 阿难即时,带领着五百位末罗族人及其家属,来到世尊处,向佛足头面顶礼,站于一面。阿难向前对佛说:“末罗族人中的某某及其家属,来问候世尊的起居安好否。”
佛回答:“有劳你们前来,应当使你们的寿命延长,无病无痛。” 阿难这般地行,方才带领着末罗族人及其家属,得见了世尊。
末罗族人向佛足头面顶礼,坐于一面。世尊为他们演说了世间无常的道理,开示教诲,令其得着利益和喜乐。末罗族人听闻法后,心生欢喜,即将带来的五百张棉布,奉上给世尊。佛因为怜悯他们,便受纳了。末罗族人即从座而起,礼佛而去。
当时,在拘尸城内,有一位婆罗门,名叫须跋,已经一百二十岁了。此人年老多智,在听说佛将于今夜在双树间取灭度后,自我念道:“我对于佛法尚存疑惑,唯有佛能开解我的心念,今日应当及时地自力前行。”即于当夜,离开拘尸城,前往双树间。到了阿难处,问好后,站于一面,对阿难说:“我听说佛将在今夜取灭度,所以前来此地,请求见佛一面。我对于佛法尚存疑惑,但愿能得见佛,开解我的心头之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闲时间,能得以相见?”
阿难回答:“且止,且止,须跋。佛的身体不适,麻烦您不要扰乱了。”
须跋执意地再三请求:“我听说如来出现于世间,如同优昙钵花,历经长久后才出现一次。所以前来请求佛现身,想开解我心中的疑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闲时间,能得以相见不?”
《注释》
优昙婆罗花:传说三千年才开一回,一般在夜里盛开,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如同昙花一现,有瑞祥、福祉之气。
阿难回答如初:“佛的身体不适,麻烦您不要扰乱了。”
佛告阿难:“你不要阻拦,让他进来。此人想要开解心中的疑惑,并不是扰乱啊。他若听闻我讲法,心中必得开解。”
阿难听闻佛言,方告须跋:“你想要觐见佛,是时候了。”
须跋当即进入,问好后,坐于一面,对佛说:“我对于佛法尚存疑惑,不知佛陀是否有空闲时间,开解我心中的滞碍?”
佛言:“你随便问吧。”
须跋当即问道:“为何佛和人众有许多不同之处,自称为导师呢?不兰迦叶、末伽梨憍舍利、阿浮陀翅舍金披罗、波浮迦旃、萨若毗耶梨弗、尼揵子等等这些导师们,也各有异样的修行法门。请问佛是全都知道呢,还是不全知道?”
佛言:“且止,且止,竟有如此的观点。我全都知道,今日将为你演说甚深的妙法。认真听,认真听,好好思想啊。”
须跋领受教言。佛告言:“若诸法中,没有八圣道,那么就没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因为诸法中有八圣道的缘故,所以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须跋,现今我所传授的法中有八圣道,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而修行外道的其他众类,却没有沙门果。” 世尊为须跋以偈颂说道:
我年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须跋我成佛 今已五十年
戒定智慧行 独处而思惟
今说法之要 此外无沙门
佛告须跋:“若僧众都能自我摄受佛法的话,那么此世间就不缺乏罗汉了。”
《注释》
八圣道:又叫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
须跋对阿难说:“跟从佛陀的僧众,已经修行了清净除欲。正在修行的,或即将修行的人,得着大利益了。阿难,你在如来处,修行清净除欲,也得着了大利益。我得以当面觐见如来,咨问心中的疑惑,也得着了大利益。今日如来又为弟子说了偈颂,教弟子辨认正邪之法。”
须跋当即对佛说:“我今日不知能否在佛门出家,受持具足戒?”
佛告须跋:“若有外道信徒,想要皈依佛法,修行清净除欲的话,应当试验四个月。观察其人行为,考察其人志愿。若这人具足诸多威仪,没有漏失的话,那么在我传授的法中,得以受持具足戒。须跋,当知这人是在修行。”
须跋又说:“外道信徒,在佛法中当试验四个月,观察其人行为,考察其人志愿。只有具足诸威仪,没有漏失的人,方才能受持具足戒。如今我若能在佛正法中,劳役四年,具足诸威仪,没有漏失的话,便也可受持具足戒了吧。”
佛告须跋:“我先前已经说了,这样的人便是在修行。”
于是,须跋在当夜,出家受戒,修行清净除欲。对当下修行的法,以自身作证:“我生死已尽,清净除欲的修行已经确立,所作的已经办了,得着这般真实的智慧。以后不再因留缺漏,而承受果报之身,存留于世间了。”当时夜还未深,须跋即成就了罗汉果位。这是如来的最后弟子,先于佛陀灭度了。
《注释》
这人是在修行:当时在古印度,盛行婆罗门教,并将其信奉的梵天视为至上的神,其教义为无上真道。后来在佛陀出于世间,佛法兴起,真道在世间矗立。婆罗门教便逐渐被佛教替代,也有许多婆罗门信徒皈依了佛法。在婆罗门教义中,也有离欲这一条,只是信徒有精进和懈怠的区别,而真心离欲的才是真修行人,才是受具足戒的基础。所以考验对皈依佛门的外道,考验四个月,也就是这个目的吧。
当时,阿难站在佛身后,抚摸着床,悲泣地不能自已,他抽泣叹息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沉落晦暗,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蒙受了佛的恩惠,才得以处于修学果地上,如今功业尚未完成,而佛却要灭度了。”
世尊明知故问道:“阿难比丘,现在哪里?”
僧众对如来说道:“阿难比丘,在佛的身后。他抚摸着床,悲泣地不能自已,抽泣叹息道:“如来灭度,实在太快了!世尊灭度,实在太迅速了!大法沉落晦暗,实在太迅速了!群生长久衰亡,世间之眼灭亡。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蒙受了佛的恩惠,才得以处于修学果地上,如今功业尚未完成,而佛却要灭度了。””
佛告诉阿难:“且止,且止,不要忧愁,不要悲伤哭泣!你侍奉我以来,身体力行都怀着慈心,对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无边无量。言行中怀着慈心,意念中也怀着慈心,对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无边无量。阿难,你供养我,功德甚大。若有人供养诸天、魔、梵天、出家人、婆罗门种氏,都没有能及上你的。你一心精进,成道不久了。”
当时,世尊告僧众:“过去世中,供养侍奉诸佛的弟子,也都如同阿难。未来世中,供养侍奉诸佛的弟子,也都如同阿难。然而过去世中,供养侍奉佛的弟子,是在我演说后,你们才知道的。现今我的弟子阿难,你们举目即认得。他必定成就如来,必定成就世尊。这是阿难未曾有的成就,你们要受持啊。转轮圣王有四种未曾有的气象。有哪四种呢? 一,圣王出行时,举国民庶都来奉迎。 二,民众见到后,心生欢喜。听其教言,也生欢喜。 三,瞻仰其威严容颜,没有厌恶满足。 四,转轮圣王或住、或坐,以及躺卧时,国内臣民都来至圣王处所。见到大王后,心生欢喜。听其教言,也生欢喜。瞻仰其威严容颜,没有厌恶和满足。 这些便是转轮圣王的四种奇特气象。
现今我的弟子阿难,也有这四种气象。有哪四种呢? 一,阿难默然地进入比丘众中,比丘们见到后,都心生欢喜。 二,阿难为比丘众说法,比丘们听闻后,也生欢喜心。 三,比丘们观…
《阿含经 游行经(白话文参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