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P14

  ..續本文上一頁

  

  末羅族人又問:“諸天爲何使火不被點燃?”

  

  阿那律言:“因爲上天知道,大迦葉正帶領著五百名弟子,從波婆國趕來,現正在半道上。趁還未火化,想要見佛身。上天知道其意,所以使火不被點燃。

  

  末羅族人又言:“願意順從此意。”

  

  那時,大迦葉帶領著五百名弟子,從波婆國而來。他正行走在路上,遠遠地看見一位修苦行的外道者,手執著曼陀羅花,就上前問道:“你從哪裏來?”

  

  回答道,我從拘屍城而來。

  

  迦葉又問:“你知道我導師的消息嗎?”

  

  回答道,知道。

  

  又問:“我導師還留存于世間嗎?”

  

  回答道:“佛滅度已經七日了。我從那裏來,所以才得著這天界之花。” 迦葉聽後,怅然若失,心中不悅。這時,五百名僧衆聽說了佛滅度的消息後,都大悲泣,輾轉嚎啕,不能自已。擦拭著眼淚說道:“如來滅度,實在太快了!世尊滅度,實在太迅速了!大法淪亡隱沒,實在太迅速了!群生長久衰亡,世間之眼滅亡。” 他們如同大樹的根被拔起,枝條被折斷。又如同被斬殺的蛇,身體輾轉扭動。不知道如何接受這個事實。

  

  當時,那些人衆中有位信徒,又名拔難陀。他勸阻僧衆道:“你們不要憂愁。世尊滅度,我們便得著自在了。他不是常說:“應當這樣行,不應當那樣行嘛。”從今以後,可以隨心所欲了。”

  

  迦葉聽了這話後,怅然若失,心中不悅。告僧衆道:“趕緊整裝衣缽,前往雙樹。趁還未火化,可以得見佛身。”

  

  僧衆聽聞大迦葉的話後,即從座而起,侍從著迦葉,前往拘屍城。他們渡過尼連禅河水,到了天冠寺阿難處,問好後,住于一面。迦葉對阿難說:“我們想趁佛身還未火化成舍利前,拜見一面,不知可否?”

  

  阿難答言:“雖然還未火化,也難以再相見了。這是因爲,佛身已經用香湯洗浴,並用新棉布纏裹,然後以棉布依次如前疊加纏裹,總共五百張。佛身安置于金棺內,金棺又放置于鐵製大套棺內,再以栴檀香厚重地覆蓋在套棺外。所以,佛身難以再看見了。”

  

  迦葉再叁請求,阿難都回答如初,以爲佛身難以再相見了。

  

  大迦葉即走向栴檀香等積聚處。正當其時,佛身從兩重棺內,伸出兩足,但顔色卻異樣。迦葉看見後,奇怪地問阿難:“佛身金色,爲何足的顔色異樣呢?”

  

  阿難回答:“剛才有位老母,悲哀前來。她撫摸著佛足,眼淚落在上面,所以顔色異樣。”

  

  迦葉聽聞後,又大不悅,即向佛身上的香料堆積處,禮敬佛舍利。這時,四部衆(男僧、女僧、男居士、女居士)及諸天都同時禮敬。佛足于是又忽然不現。大迦葉繞佛身香積叁圈,作偈頌道:

  

  

諸佛無等等  聖智不可稱  無等之聖智  我今稽首禮

  無等等沙門  最上無瑕穢  牟尼絕愛枝  大仙天人尊

  人中第一雄  我今稽首禮  苦行無等侶  離著而教人

  無染無垢塵  稽首無上尊  叁垢垢已盡  樂于空寂行

  無二無疇匹  稽首十力尊  善逝爲最上  二足尊中尊

  覺四谛止息  稽首安隱智  沙門中無上  回邪令入正

  世尊施寂滅  稽首湛然迹  無熱無瑕隙  其心當寂定

  練除諸塵穢  稽首無垢尊  慧眼無限量  甘露威名稱

  希有難思議  稽首無等倫  吼聲如獅子  在林無所畏

  降魔越四姓  是故稽首禮

  

  大迦葉有大威德,四辯具足。說完偈頌時,那些覆積在佛身上的香,不點自燃。末羅族人各相說道:“今日火勢猛烈熾盛,難以息滅,舍利或許會被火化消盡吧。當到何處去取水來滅火呢?” 當時,在佛身上的香積側邊,有位娑羅樹神。他一心信仰佛法,隨即以神力滅去了佛身上的香積之火。

  

  末羅族人又共相說道:“將此拘屍城左右兩旁,十二由旬處的所有香花,全都采來供養佛舍利。” 末羅族人隨即前往城側,采來諸香花,用以供養。

  

  《注釋》

  四辯:佛具足四辯八音,而大迦葉具足四辯。什麼叫四辯?

  一,義無礙辯。能把意思,說出無窮無盡那麼多。

  二,法無礙辯。本來是一種法,卻能在一種法裏生出無量的法;由無量的法,又歸納成一種法。

  叁,辭無礙辯。有人說事,幾句話就說完了,而佛說這個道理,能滔滔不盡。

  四,樂說無礙辯。樂說,就是歡喜講經說法,歡喜說法教化衆生。

  

  

  

  當時,波婆國的末羅族民衆,在聽說佛在雙樹間滅度後,都自我念道:“我現在應當前往,請求分取舍利,在本土起塔供養。” 這時,波婆國的末羅族人即去往國中,整裝四種兵 —— 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他們到了拘屍城,即差遣使者前去傳話:“聽說保佑衆生的佛,在此地止息滅度了。他也是我們的導師,我們懷著敬慕之心,來請求分得佛骨。我們將在本國起塔供養。”

  

  拘屍王回答道:“是這樣,是這樣,確實如你所言。但因爲世尊是恩賜、降臨于這片土地的,又在此地滅度,當由我國民衆供養。有勞諸位遠道而來,舍利是不可分得了。”

  

  當時,遮羅頗國的跋離民衆、羅摩伽國的拘利民衆、毗留提國的婆羅門衆、迦維羅衛國的釋種民衆、毗舍離國的離車民衆、以及摩竭王阿阇世,在聽說如來在拘屍城雙樹間自取滅度後,都自我念道:“我現在應當前往,請求分得舍利。”

  

  摩竭王阿阇世等國王,即下令國中,整裝四種兵 —— 象兵、馬兵、車兵、步兵,進渡恒水。他即時命令婆羅門人香姓:“你持我的名分,去拘屍城。向末羅族人送達問候:“你們起居輕快便利嗎?走路強健嗎?我每逢與諸位賢者見面,都互相敬仰、效法。以道義和解兩國間的邊境問題,曾未有過诤訟。我聽說如來在貴國,取滅度了。唯一的無上尊者,實是我的上天啊。所以遠道而來,請求分得佛骨。我想要迎接回本土,起塔供養。假設您能夠給我的話,我願意聚集全國的重寶,與君共享。””

  

  婆羅門人香姓,領受了大王的教言後,即前往那城,對末羅族人說道:“摩竭大王向諸位送達無量的問候:“你們起居輕快便利嗎?走路強健嗎?我每逢與諸位賢者見面,都互相敬仰、效法。以道義和解兩國間的邊境問題,曾未有過诤訟。我聽說如來在貴國,取了滅度。唯一的無上尊者,實是我的上天啊。所以從遠道而來,請求分得佛骨。我想要迎接回本土,起塔供養。假設您能夠給我的話,我願意聚集全國的重寶,與君共享。””

  

  末羅族人回答香姓:“是這樣,是這樣,確實如你所言。但因爲世尊是恩賜、降臨于這片土地的,又在此地滅度。當由我國民衆供養。有勞諸君遠道而來,舍利是不可分得了。”

  

  當時,諸位國王即集合群臣,大衆共相立議,以偈頌說道:

  

  

吾等和議  遠來拜首

  遜言求分  如不見與

  四兵在此  不惜身命

  義而弗獲  當以力取

  

  《偈頌意思》:

  我們和議後決定:遠道而來向貴國叩首,以恭順的言語請求分得佛舍利。如果貴國不給我們拜見的話,四兵種在此,我們會不惜生命的。若貴國討論後,不想讓我們獲得的話,我們必將以實力取得。

  

  當時,拘屍國也集合群臣,大衆共相立議,以偈頌說道:

  

遠勞諸君  屈辱拜首

  如來遺形  不敢相許

  彼欲舉兵  吾斯亦有

  畢命相抵  未之有畏

  

  《偈頌意思》:

  有勞諸位君王遠道而來,屈尊含辱前來叩拜。如來的遺體形骸,恐怕不能相給。你們准備興兵的話,我國也有。我們將拼命抵抗,毫無畏懼。

  

  婆羅門氏香姓,告知衆人道:“諸位賢者,你們在世間長夜中,受佛的教導告誡,口中誦著佛法,心中服順仁化。一切衆生常生心念,想求得安定。豈可爲了爭奪佛舍利,而共相殘害呢?如來的遺體,是爲了廣泛饒益衆生的。舍利現在這裏,是准備分取的。”

  

  衆人都稱善這番話,隨即又議論:“誰堪能承擔分份之職呢?

  

  大衆都言:“婆羅門香姓,仁義、智慧、公平,可讓他來分份。”

  

  諸位國王即命令香姓:“你爲我們分佛舍利,平均地分爲八份。”

  

  香姓聽了諸王的話後,即向前至舍利處,向佛體頭面禮敬,然後徐徐向前,取佛的上牙,分開放置一處。隨即差遣使者,讓其懷抱著佛的上牙,前往阿阇世王處。臨行前,又對使者說:“你將我的話,轉報大王:“您起居輕快便利嗎?走路強健嗎?舍利還未到,讓您萬分等待了吧?現在差遣使者,送來如來的上牙,可令供養,以寬慰您期盼之心。明亮的星星出于夜空之時,舍利也就分完了,屆時自當奉送。”

  

  那位使者領受了香姓的話後,即前往阿阇世王處,說道:“婆羅門香姓送達無量的問候:“您起居輕快便利嗎?走路強健嗎?舍利還未到,讓您萬分等待了吧?現在差遣使者,送來如來的上牙,可令供養,以寬慰您期盼之心。明亮的星星出于夜空之時,舍利也就分完了,屆時自當奉送。””

  

  那時,香姓以一個大約十鬥升容量的瓶子,將舍利均分爲八份後。告衆人言:“這個瓶子大家都看見了,評論下吧。我准備在本國起塔供養了。”

  

  大衆都言:“智慧啊,是時候了。” 即都接受了。

  

  當時,有位畢缽村人對衆人言:“請將地上的燋炭,也起塔供養吧。” 大家都贊同這個建議。

  

  拘屍國人分得舍利後,即在本國起塔供養。波婆國人、遮羅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迦維羅衛國、毗舍離國、摩竭國阿阇世王…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