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安樂,真道就不會失去了。所以奉勸諸位,切莫心急得道,想要一步登佛,或者此生成佛。
世尊隨所適宜,安住之後,告阿難:“全都前往毗舍離國去。” 阿難即領受教言而行。著衣持缽,與大衆們一起,侍從著世尊,路經跋祇,到了毗舍離國,坐在一棵樹下。當時,有一位淫女,名叫庵婆婆梨。聽人說,佛帶領著諸多弟子來到了毗舍離國,正坐于一棵樹下。即整裝自身,駕乘著寶車,准備前往佛所,禮拜供養。還未到那裏,便遠遠地看見世尊顔貌端正,身體諸根奇特異樣,相貌完好備足,如同衆星拱月。庵婆婆梨看見後,心生歡喜,下車步行,漸漸靠近佛處。她向佛足頭面頂禮,而後坐于一面。
當時,世尊爲衆生漸次說法,開示教導,令衆生得著利益,心生歡喜。庵婆婆梨女聽佛說法後,生歡喜心,即對佛言:“從今日開始,我要皈依叁尊。但願佛接受我,在正法中成爲優婆夷。我會終此性命,受持:戒殺、戒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 又對佛言:“但願世尊及諸弟子,明日接受我的宴請。今日晚上,就在我園中留宿吧。” 那時,世尊默然接受。庵婆婆梨女見佛默許,即從座而起,向佛足頭面頂禮,繞佛而歸。
庵婆婆梨離去未久遠,佛告阿難:“我和你們一起前往那園吧。” 阿難回答,好的。佛即從座而起,手持衣缽,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一起,前往那園。
《注釋》
優婆夷:受了叁歸依、五戒,並持守戒行圓滿的女性居士,才稱爲優婆塞。與前優婆塞注釋一樣,優婆夷和居士不同,是真正佛弟子中的修行人。
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毗舍離城中的諸位車役們,聽說佛在庵婆婆梨的園中留宿,即整裝,駕乘著五種顔色的寶車。其中有駕乘青車青馬的,連同衣服、車蓋、幢幡、和下屬官吏的著裝、所用也都是青色。五種顔色的車馬,都是這般。五百位車役,服裝顔色盡是相同,正准備前往佛所。庵婆婆梨辭別佛陀後,在回家路上,正逢車役們。當時,車役們的駕車速度疾快,與庵婆婆梨女的寶車,互相鈎住推扯著,幢蓋也被折斷損壞了,但庵婆婆梨並不避道。車役責問道:“你仗著什麼勢力,行車卻不避道,沖撞我的車,折斷損壞了旗子和傘蓋?”
庵婆婆梨女回答道:“諸位貴人,我已經宴請了佛,將在明日設食,所以急于回家置辦供養,才以這樣的速度行駛,請原諒我不能避讓。”
諸車役即對庵婆婆梨女說:“你置辦宴請之事,暫且先與讓我們。我們將給你百千兩金子。”
庵婆婆梨女尋思後,回答:“我已經先宴請了,不能讓與你們。”
諸車役又對庵婆婆梨女說:“我們再給你十六倍的百千兩金子,你必須先讓我們來宴請。”
庵婆婆梨女還是不肯:“宴請之事,我已經定奪了,不可讓給你們。”
車役們又對庵婆婆梨女說:“我們今日與你平分國財,你同意先讓與我們吧。”
庵婆婆梨女回答道:“就算把全國的財寶都拿來,我也不換。這是因爲佛住在我的園中,已經先接受我的邀請了。這事已經定奪,終是不能相讓的。”
車役們各自振手歎氣,大聲嚷嚷道:“今日被此女子,奪走了我們的初福啊。” 即便前進,直往那園去。
世尊遠遠地看見五百位車役,和數萬輛車馬,擁堵著道路而來。便告訴僧衆道:“你們要知道,忉利諸天的遊戲園林,其威儀容飾,也不過無異與此園。你們出家人,應當各自攝住己心,具足諸威儀。出家人應當如何攝住自己的心呢? 要按此方法修行:
—— 出家人自觀身內,汙穢不淨。如此精勤不懈,憶念不忘,以致舍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患;又自觀外身,衰老滅亡,無常變化。如此精勤不懈,憶念不忘,以致舍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患;又自觀身內和外身,精勤不懈,以致舍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患;對于自己的感受、意識、心念,也是這般地自觀。清楚地看到它們,又無常變化,又汙穢不淨。如此精勤不懈地自觀,以致舍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患。(請參考遊行經中 注釋 —— 四念處)
出家人如何具足諸威儀呢? 要按此方法修行:
—— 出家人知道可行便行,知道當止便止。連同左右顧視,肢體屈伸俯仰,拿持衣缽,飲食湯藥,都不失儀範。善巧地設立儀軌,能方便地除去蒙蔽于心的蔭蓋。行走、安住、坐立、躺臥、睡覺、醒來都話語沈默,攝心不亂。這即是出家人具足諸威儀。”
五百位車役去往庵婆婆梨園,即將來到佛處。他們下車步行前進,到佛處後,向佛足頭面頂禮,退坐于一面。如來在座上,光明相獨顯,遮蔽諸大衆。如同秋月;又如同天地清明,潔淨而無塵埃遮蔽,太陽在虛空中,光明獨照。這時,五百位車役圍繞著佛,在旁陪坐著。佛在大衆中,光相獨明。這時,在座中有一位婆羅門,名叫並曁(原字已無法查證)。他從座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雙手合十,以偈頌向佛贊道:
摩竭鴦伽王 爲快得善利
身被寶珠铠 世尊出其土
威德動叁千 名顯如雪山
如蓮花開敷 香氣甚微妙
今睹佛光明 如日之初出
如月遊虛空 無有諸雲翳
世尊亦如是 光照于世間
觀如來智慧 猶暗睹庭燎(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
施衆以明眼 決了諸疑惑
五百車役聽聞此偈後,對並曁說道:“你可再偈頌幾遍嗎?”
並曁即于佛前,再叁地複頌。五百車役,聽聞偈頌後,各自脫下寶衣,施舍給並曁。並曁即以得來的寶衣,奉上給如來。佛因爲憐憫他們的緣故,即受納了。
世尊告訴毗舍離城的車役們:“世間有五寶,甚爲難得。是哪五件呢? 一,如來、至真,出現于世,甚爲難得。 二,能演說如來正法者,此人難得。 叁,如來演說正法,聽聞者能相信理解的,此人難得。 四,如來演說正法,聽聞者能得著成就的,此人難得。 五,當他人面臨危險,能援手救濟,令他脫離厄難,並讓他知道世間無常反複變化的道理,此人難得。 這即是五件寶,甚爲難得啊!”
五百車役聽聞佛的開示教導,得著利益和喜樂後,即對佛言:“但願世尊和諸位弟子們,明日接受我們的宴請。”
佛告訴車役:“你們就算已經宴請我,我現在便得著供養了。庵婆婆梨女已經先邀請我了。”
五百車役,聽說庵婆婆梨女已經先邀請了佛,各自振手說道:“我本想供養如來,卻不想今日被此女子搶先奪走了。” 他們即從座起,頭面禮佛,繞佛叁圈,各自歸回。
庵婆婆梨女,于當夜置辦了種種供養。到了第二天的約定時間,世尊即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僧衆整衣持缽,在前後圍繞下,去往邀請之所。到了那裏,順座而坐。庵婆婆梨女當時擺設飲食,供養佛及僧衆。飲食完後,撤去了缽和桌子。庵婆婆梨女手執金瓶,用水洗涮器具後。向前對佛說:“這毗耶離城中所有的園林樓觀,屬我的園林最勝。今日以此園林貢獻給如來,但願如來慈哀憐憫我,垂顧受納。”
佛告言:“你可以將此園,施舍給以佛爲首的四方僧衆們。這是因爲,如來所有的園林、房舍、衣缽六物(比丘叁衣、缽器、隨坐衣或稱坐具、濾水囊),縱使是諸魔、帝釋天、梵天、大神力天,也不堪受此供養。” 庵婆婆梨女領受教言,即以此園林施舍給以佛爲首四方僧衆們。佛因爲憐憫她的緣故,即接受了供養,並以偈頌說道:
起塔立精舍 園果施清涼
橋船以渡人 曠野施水草
及以堂閣施 其福日夜增
戒具清淨者 彼必到善方
庵婆婆梨女取來一張小床,坐于佛前。佛漸次爲其說法,開示教導,令其得著利益和喜樂。所說之法分別是:論施舍、論戒律、論往生天界。“欲望是大禍患,穢汙不淨,是阻礙上進的缺漏,只有出離此大障礙,才得以上進。” 這時,世尊知道那女子意念柔軟、和悅,蒙蔽真心的蔭蓋微薄,易可開化,如同諸佛,在成佛前得法一樣。即爲那女演說四聖谛:苦、集、滅、道。
《注釋》
帝釋天: 帝釋是忉利天之主。
梵天: 梵衆天、梵輔天與大梵天,總稱爲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統禦梵衆之人民、梵輔之輔弼臣。位于色界的初禅天。梵天也通常指大梵天王。
天有幾層:共分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有淫欲和食欲,分爲: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天無淫欲和食欲,分爲:初禅、二禅、叁禅、四禅。
苦集滅道: 佛揭示衆生痛苦的四谛道理。一切痛苦集合起來的原因,以及消滅痛苦的方法。
當時,庵婆婆梨女信心清淨,如同潔淨的白氈,容易被著色。即于座上,心中遠離塵垢,傳承諸法的法眼生出。見法得法,決定正住,不墮惡道,成就大無畏。庵婆婆梨女對佛言:“我今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她像這般再叁地複說道。“但願如來,接受我在正法中成爲優婆夷。從今以後,直至壽命盡終,受持:戒殺、戒盜、戒邪淫、戒欺妄語、戒飲酒。” 當時,庵婆婆梨女從佛處,受持五戒後,舍離原本的習氣,穢垢消除。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世尊在毗舍離城,隨所適宜,安住之後。告阿難言:“你們整裝一番,我要前往竹林去。”
阿難回答,好的。即整裝衣缽,與大衆們一起,侍從著世尊,路經跋祇,來到那竹林。
那時,有位婆羅門姓氏之人…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