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P4

  ..續本文上一頁,名叫毗沙陀耶。聽說佛與大衆們,來到了竹林。便自我默念:“這位姓瞿昙的出家人,名德廣爲流布,聞名四方,又具足佛的十種稱號,在諸天、帝釋、梵天、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中,以自身爲大家標榜作證,又爲他人說法。對上、中、下各等人群的教言,全都真實純正,道理深奧,修行清淨除欲具足。如此真人,應當前往瞻視。”

  

  這位婆羅門,到了竹林,前往世尊處。問好後,坐于一面。世尊漸次爲其說法,開示教導,令其得利益,心生歡喜。婆羅門人,聽聞後心生歡喜,即邀請世尊及大衆們,明日接受他的飲食施舍。佛默然接受邀請。婆羅門人,知道自己得到了許可,即從座起,繞佛而歸。即于當夜,准備置辦供養的飲食。第二天時到,只等世尊前來。

  

  這時,世尊著衣持缽,在大衆的圍繞下,前往那舍宅,順座而坐。婆羅門人,設宴種種甘美飲食,供養佛及僧衆。飲食完,撤去缽,用水洗涮完後,取來一張小床,坐于佛前。當時,世尊便爲婆羅門氏以偈頌說道:

  

  

若以飲食  衣服臥具 施持戒人  則獲大果

  此爲真伴  終始相隨 所至到處  如影隨形

  是故種善  爲後世糧 福爲根基  衆生以安

  福爲天護  行不危險 生不遭難  死則上天

  

  世尊爲婆羅門人,演說微妙法,開示教導,令其得著利益,心生歡喜。而後,便離座而去。當時,那地方正值荒年,五谷昂貴,乞求難得。佛告阿難:“吩咐這國中的僧衆,現在全都集合到講堂來。”

  

  阿難回答,好的。即承蒙教言,宣令遠近的僧衆,都集合到講堂來。

  

  當時,國內僧衆都集合而來。阿難對佛說:“大衆已經集合了,正等您呢。”

  

  世尊即從座起,來到講堂,順座而坐。告僧衆言:“這地方鬧饑荒,乞求難得。你們應當各自分群,隨認識的人,前往毗舍離及越祇國,到那裏安居,可以不致于需用缺乏。我與阿難,單獨在此安居。這是因爲,恐怕供養會有短缺。” 僧衆領受教言,即開始行動。佛與阿難獨留此地。

  

  《注釋》

  上中下各等人群:佛的心中,觀所有衆生平等無二,不論天界、人世間、或叁惡道。之所以分上中下,實是因爲衆生因果各有差別,所以導致根性不同。但佛都隨順開示,令其得著解脫。或有人遭遇痛苦,厭離生老病死,佛爲其說涅槃,滅盡一切苦際。或人有福,曾經供養佛,志向求得殊勝的佛法,佛爲其說緣覺。或有佛子,修種種行,志向求得無上智慧,佛爲其說淨道。

  

  

  

  在夏季的後半期,安居期間,佛身患病,全身疼痛。佛自我念道:“我今日患病,全身甚是疼痛,而弟子們全都不在。若現在自取涅槃,並不適當。今日當精勤自力,以留延壽命。”

  

  那時,世尊從靜室走出,坐于清涼處。阿難見到後,立刻前來,問佛道:“今日觀看世尊的容顔,失去了往日色澤,如同得疾病一般。”

  

  阿難又言:“世尊有疾病,我心中惶恐不安、憂愁,仿佛進入了荒涼地,迷途而不識方向。佛現在氣息未絕,我卻仍然少有覺悟。弟子心中默念:“如來還未滅度,世眼還未滅去,大法還未損壞。爲何今日沒有對衆弟子們,演說教令呢?”

  

  佛告阿難:“僧衆必須要我存在嗎?若有人自言道:“我主管著僧衆,我統治著僧衆。”這人對于僧衆,就應當有教命。如來不說:“我主管著大衆,我統治著大衆。”怎麼說,應當對大衆有教令呢? 阿難,我所說的法,內外已完畢,也終不自稱所知道的通徹明達。我已老邁了,年齡八十,如同老舊的車子,在方便地修理下,還能維持前進。我的身體也是這樣,以方便之力,得留少許壽命。我自力精進,忍受此苦痛。心中不念一切之想,入于無想定中。此時我身安隱,無有惱患。所以,阿難。應當自我熾燃,熾燃于正法,不要熾燃于其他。應當自我皈依,皈依正法,不要皈依其他。如何自我熾燃?如何熾燃于正法?如何不熾燃于其他?應當如何自我皈依?如何皈依正法?如何不皈依其他?

  

  阿難,出家人自觀身內,汙穢不淨。如此精勤不懈,憶念不忘,以致滅除世間的貪欲和憂患;又自觀身內和外身,汙穢、衰亡、無常變化。如此精勤不懈,憶念不忘,以致滅除世間的貪欲和憂患;對于自己的感受、意識、心念,也是這般自觀。阿難,這即是自我熾燃,熾燃于正法,不熾燃于其他。應當自我皈依,皈依正法,不皈依其他啊。”

  

  佛告訴阿難:“在我滅度後,若有人能按照此方法修行的,則真是我弟子中的第一學者。”

  

  《注釋》

  佛身患病:佛所傳授的法,句句中毫無虛假。世間萬物終歸滅亡,萬物無常變化。身體衰老滅亡,無常變化。佛身也不例外,如果佛身不衰亡,那麼佛所傳授的法便不真實。所以佛身示現出生、衰老、患病、滅度等無常變化。但如來性真實沒有生滅,爲了化度衆生,才故意示現出生衰變。如同眼前的月亮一樣,不論看上去有無虧盈,月亮始終是一輪滿月。所以奉勸諸位,若是看見高僧大德,臨終前有患病的,不要誹謗,要知道佛在世時,也同樣示現過這般病痛。

  

  皈依方法:佛在此處教授的修行方法,和上文中,佛教授出家人攝住己心的修行方法一樣。也就是說,攝住己心,便等同于作了自我皈依,皈依了佛法。

  

  

  

  佛告阿難:“我們前往遮婆羅塔去。”

  

  阿難回答,好的。

  

  如來即起身,著衣持缽,來到一棵樹下。佛告阿難:“敷設個座,我背部患痛,准備停留于此。”

  

  阿難回答,好的。不久便鋪設了座位。

  

  如來坐後,阿難鋪設一小座,坐于佛前。佛告阿難:“凡是修行四神足,多加修習,常念不忘者,只要意念中願意,可在一時劫余中,得不死之身。阿難,佛已經多加修行四神足,專念不忘。只要意念中願意,豈止是在一時劫余中,得不死之身。佛爲世間除去黑暗,多所饒益,天、人獲得安定。”

  

  那時,阿難默然不回答。佛這般再叁言語,阿難也是默然以對。阿難此時,被魔遮蔽,心中蒙昧,不懂佛這話的意思。佛叁次示意,阿難卻不知勸請佛留于世間。

  

  《注釋》

  四神足:神足指,證得圓滿。一、欲神足:修行人常自我審查,修道的意願是否強,爲何增強?爲何減弱? 二、勤神足:修行人自我審查,是否精進?若不精進,就會反複重演懊悔的事,一再突破困境,才能如經上說的“所作已辦”。叁、止神足:自我審查,是否能駕馭自己的身心,可行則行,當止則止。四、觀神足:專念一心地觀察世間萬物,以致舍離世間的貪欲和憂患。

  

  勸請:所有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土中的無數諸佛、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在示現將要進入般涅槃的時候,我都勸請他們不要入于涅槃。詳見《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佛告阿難:“是時候了。” (經文無指明,應該是佛需要獨處時的暗示吧) 阿難承蒙佛的旨意,即從座起,禮佛而去。在離開佛的不遠處的一棵樹下,靜意思惟。

  

  其間不久,魔王波旬前來對佛說:“佛意念中,沒有欲望。現今正是時候,可示現般涅槃,應當速速滅度。”

  

  佛告波旬:“且止,且止,我自己知道時候。如來今日還未可取涅槃,必須是我與比丘衆集合之時。衆比丘又能自我調伏,勇猛捍衛無怯弱,直至渡到安隱處,獲得自己真實的利益,成爲人中導師,演說流布經教,顯明其中句章道理。若他人有異論反駁,則能以正法去降伏,又能以神通變化,自身作證。像這般的弟子們,現在還未全部集合。另外,像這般的比丘尼衆、優婆塞、優婆夷,也還未全部集合。今日,我將要廣泛示現清淨除欲的修行,演說流布覺悟之意,使諸天人普見神通變化。”

  

  時日到,魔王波旬再次對佛說:“佛昔日在郁鞞羅尼連禅水邊——阿遊波尼俱律樹下剛剛成就正覺時,我到世尊所,勸請如來可示現般涅槃:“今日正是時侯,應當速速滅度。”那時,如來即回答我:“且止,且止,波旬,我自己知道時候。如來今日還未可取涅槃,必須集合我的諸弟子們,乃至天人見到神通變化,方才取滅度。”佛今日已經集合了弟子們,乃至天人見到了神通變化。今日正是時侯,爲何不取滅度呢?”佛言:“且止,且止,波旬,佛自己知道時候。我住于此世間不久了。將在此後叁個月,在原本出生處——拘屍那竭娑羅園雙樹之間,取滅度。”

  

  時日到,魔王即心中念道:“佛果然不說虛言,現今必是要自取滅度了。”因而歡喜踴躍,忽然間消失不見了。

  

  魔離去還未多久,佛即在遮婆羅塔,意念入于正定,心中舍棄性命,准備終止壽命。當時,大地出現大震動,舉國人民莫不驚慌恐怖,全身體毛豎起。佛放出大光,徹照無窮無邊,凡幽暗之處,無不蒙受光明照耀,各得相見。這時,世尊以偈頌曰:

  

  

有無二行中  吾今舍有爲

  內專叁昧定  如鳥出于卵

  

  

  賢者阿難,心中驚慌,體毛都豎立起來。快速行至佛處,向佛足頭面頂禮,退後住于一面。對佛說道:“怪哉,世尊!地這般的震動,是何因緣?”

  

  佛告阿難:“凡世間大地震動,有八種因緣。是哪八種呢?一,大地在水平面之上。風平息,水則平息;虛空不動,風則不動。有時空中大風自然刮起,大水被風擾亂,所以翻湧。大水翻湧,因而普地震動。這是第一個因緣。 二,有時得道的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觀見世間有些地方水性多,而地性少,想試驗下力量均衡,所以普地震動。這是第二個因緣。 …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