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经 游行经(白话文参考)▪P4

  ..续本文上一页,名叫毗沙陀耶。听说佛与大众们,来到了竹林。便自我默念:“这位姓瞿昙的出家人,名德广为流布,闻名四方,又具足佛的十种称号,在诸天、帝释、梵天、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以自身为大家标榜作证,又为他人说法。对上、中、下各等人群的教言,全都真实纯正,道理深奥,修行清净除欲具足。如此真人,应当前往瞻视。”

  

  这位婆罗门,到了竹林,前往世尊处。问好后,坐于一面。世尊渐次为其说法,开示教导,令其得利益,心生欢喜。婆罗门人,听闻后心生欢喜,即邀请世尊及大众们,明日接受他的饮食施舍。佛默然接受邀请。婆罗门人,知道自己得到了许可,即从座起,绕佛而归。即于当夜,准备置办供养的饮食。第二天时到,只等世尊前来。

  

  这时,世尊着衣持钵,在大众的围绕下,前往那舍宅,顺座而坐。婆罗门人,设宴种种甘美饮食,供养佛及僧众。饮食完,撤去钵,用水洗涮完后,取来一张小床,坐于佛前。当时,世尊便为婆罗门氏以偈颂说道:

  

  

若以饮食  衣服卧具 施持戒人  则获大果

  此为真伴  终始相随 所至到处  如影随形

  是故种善  为后世粮 福为根基  众生以安

  福为天护  行不危险 生不遭难  死则上天

  

  世尊为婆罗门人,演说微妙法,开示教导,令其得着利益,心生欢喜。而后,便离座而去。当时,那地方正值荒年,五谷昂贵,乞求难得。佛告阿难:“吩咐这国中的僧众,现在全都集合到讲堂来。”

  

  阿难回答,好的。即承蒙教言,宣令远近的僧众,都集合到讲堂来。

  

  当时,国内僧众都集合而来。阿难对佛说:“大众已经集合了,正等您呢。”

  

  世尊即从座起,来到讲堂,顺座而坐。告僧众言:“这地方闹饥荒,乞求难得。你们应当各自分群,随认识的人,前往毗舍离及越祇国,到那里安居,可以不致于需用缺乏。我与阿难,单独在此安居。这是因为,恐怕供养会有短缺。” 僧众领受教言,即开始行动。佛与阿难独留此地。

  

  《注释》

  上中下各等人群:佛的心中,观所有众生平等无二,不论天界、人世间、或三恶道。之所以分上中下,实是因为众生因果各有差别,所以导致根性不同。但佛都随顺开示,令其得着解脱。或有人遭遇痛苦,厌离生老病死,佛为其说涅槃,灭尽一切苦际。或人有福,曾经供养佛,志向求得殊胜的佛法,佛为其说缘觉。或有佛子,修种种行,志向求得无上智慧,佛为其说净道。

  

  

  

  在夏季的后半期,安居期间,佛身患病,全身疼痛。佛自我念道:“我今日患病,全身甚是疼痛,而弟子们全都不在。若现在自取涅槃,并不适当。今日当精勤自力,以留延寿命。”

  

  那时,世尊从静室走出,坐于清凉处。阿难见到后,立刻前来,问佛道:“今日观看世尊的容颜,失去了往日色泽,如同得疾病一般。”

  

  阿难又言:“世尊有疾病,我心中惶恐不安、忧愁,仿佛进入了荒凉地,迷途而不识方向。佛现在气息未绝,我却仍然少有觉悟。弟子心中默念:“如来还未灭度,世眼还未灭去,大法还未损坏。为何今日没有对众弟子们,演说教令呢?”

  

  佛告阿难:“僧众必须要我存在吗?若有人自言道:“我主管着僧众,我统治着僧众。”这人对于僧众,就应当有教命。如来不说:“我主管着大众,我统治着大众。”怎么说,应当对大众有教令呢? 阿难,我所说的法,内外已完毕,也终不自称所知道的通彻明达。我已老迈了,年龄八十,如同老旧的车子,在方便地修理下,还能维持前进。我的身体也是这样,以方便之力,得留少许寿命。我自力精进,忍受此苦痛。心中不念一切之想,入于无想定中。此时我身安隐,无有恼患。所以,阿难。应当自我炽燃,炽燃于正法,不要炽燃于其他。应当自我皈依,皈依正法,不要皈依其他。如何自我炽燃?如何炽燃于正法?如何不炽燃于其他?应当如何自我皈依?如何皈依正法?如何不皈依其他?

  

  阿难,出家人自观身内,污秽不净。如此精勤不懈,忆念不忘,以致灭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患;又自观身内和外身,污秽、衰亡、无常变化。如此精勤不懈,忆念不忘,以致灭除世间的贪欲和忧患;对于自己的感受、意识、心念,也是这般自观。阿难,这即是自我炽燃,炽燃于正法,不炽燃于其他。应当自我皈依,皈依正法,不皈依其他啊。”

  

  佛告诉阿难:“在我灭度后,若有人能按照此方法修行的,则真是我弟子中的第一学者。”

  

  《注释》

  佛身患病:佛所传授的法,句句中毫无虚假。世间万物终归灭亡,万物无常变化。身体衰老灭亡,无常变化。佛身也不例外,如果佛身不衰亡,那么佛所传授的法便不真实。所以佛身示现出生、衰老、患病、灭度等无常变化。但如来性真实没有生灭,为了化度众生,才故意示现出生衰变。如同眼前的月亮一样,不论看上去有无亏盈,月亮始终是一轮满月。所以奉劝诸位,若是看见高僧大德,临终前有患病的,不要诽谤,要知道佛在世时,也同样示现过这般病痛。

  

  皈依方法:佛在此处教授的修行方法,和上文中,佛教授出家人摄住己心的修行方法一样。也就是说,摄住己心,便等同于作了自我皈依,皈依了佛法。

  

  

  

  佛告阿难:“我们前往遮婆罗塔去。”

  

  阿难回答,好的。

  

  如来即起身,着衣持钵,来到一棵树下。佛告阿难:“敷设个座,我背部患痛,准备停留于此。”

  

  阿难回答,好的。不久便铺设了座位。

  

  如来坐后,阿难铺设一小座,坐于佛前。佛告阿难:“凡是修行四神足,多加修习,常念不忘者,只要意念中愿意,可在一时劫余中,得不死之身。阿难,佛已经多加修行四神足,专念不忘。只要意念中愿意,岂止是在一时劫余中,得不死之身。佛为世间除去黑暗,多所饶益,天、人获得安定。”

  

  那时,阿难默然不回答。佛这般再三言语,阿难也是默然以对。阿难此时,被魔遮蔽,心中蒙昧,不懂佛这话的意思。佛三次示意,阿难却不知劝请佛留于世间。

  

  《注释》

  四神足:神足指,证得圆满。一、欲神足:修行人常自我审查,修道的意愿是否强,为何增强?为何减弱? 二、勤神足:修行人自我审查,是否精进?若不精进,就会反复重演懊悔的事,一再突破困境,才能如经上说的“所作已办”。三、止神足:自我审查,是否能驾驭自己的身心,可行则行,当止则止。四、观神足:专念一心地观察世间万物,以致舍离世间的贪欲和忧患。

  

  劝请:所有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土中的无数诸佛、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在示现将要进入般涅槃的时候,我都劝请他们不要入于涅槃。详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佛告阿难:“是时候了。” (经文无指明,应该是佛需要独处时的暗示吧) 阿难承蒙佛的旨意,即从座起,礼佛而去。在离开佛的不远处的一棵树下,静意思惟。

  

  其间不久,魔王波旬前来对佛说:“佛意念中,没有欲望。现今正是时候,可示现般涅槃,应当速速灭度。”

  

  佛告波旬:“且止,且止,我自己知道时候。如来今日还未可取涅槃,必须是我与比丘众集合之时。众比丘又能自我调伏,勇猛捍卫无怯弱,直至渡到安隐处,获得自己真实的利益,成为人中导师,演说流布经教,显明其中句章道理。若他人有异论反驳,则能以正法去降伏,又能以神通变化,自身作证。像这般的弟子们,现在还未全部集合。另外,像这般的比丘尼众、优婆塞、优婆夷,也还未全部集合。今日,我将要广泛示现清净除欲的修行,演说流布觉悟之意,使诸天人普见神通变化。”

  

  时日到,魔王波旬再次对佛说:“佛昔日在郁鞞罗尼连禅水边——阿游波尼俱律树下刚刚成就正觉时,我到世尊所,劝请如来可示现般涅槃:“今日正是时侯,应当速速灭度。”那时,如来即回答我:“且止,且止,波旬,我自己知道时候。如来今日还未可取涅槃,必须集合我的诸弟子们,乃至天人见到神通变化,方才取灭度。”佛今日已经集合了弟子们,乃至天人见到了神通变化。今日正是时侯,为何不取灭度呢?”佛言:“且止,且止,波旬,佛自己知道时候。我住于此世间不久了。将在此后三个月,在原本出生处——拘尸那竭娑罗园双树之间,取灭度。”

  

  时日到,魔王即心中念道:“佛果然不说虚言,现今必是要自取灭度了。”因而欢喜踊跃,忽然间消失不见了。

  

  魔离去还未多久,佛即在遮婆罗塔,意念入于正定,心中舍弃性命,准备终止寿命。当时,大地出现大震动,举国人民莫不惊慌恐怖,全身体毛竖起。佛放出大光,彻照无穷无边,凡幽暗之处,无不蒙受光明照耀,各得相见。这时,世尊以偈颂曰:

  

  

有无二行中  吾今舍有为

  内专三昧定  如鸟出于卵

  

  

  贤者阿难,心中惊慌,体毛都竖立起来。快速行至佛处,向佛足头面顶礼,退后住于一面。对佛说道:“怪哉,世尊!地这般的震动,是何因缘?”

  

  佛告阿难:“凡世间大地震动,有八种因缘。是哪八种呢?一,大地在水平面之上。风平息,水则平息;虚空不动,风则不动。有时空中大风自然刮起,大水被风扰乱,所以翻涌。大水翻涌,因而普地震动。这是第一个因缘。 二,有时得道的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观见世间有些地方水性多,而地性少,想试验下力量均衡,所以普地震动。这是第二个因缘。 …

《阿含经 游行经(白话文参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