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P8

  ..續本文上一頁需想的事。那些事,居士們自會熱心操辦的。”

  

  這時,阿難反複叁遍問道:“佛滅度後,當如何葬法?”

  

  佛言:“要想知道佛葬法的話,應當如同轉輪聖王。”

  

  阿難又問:“轉輪聖王,如何葬法?”

  

  佛告阿難:“轉輪聖王的葬法:先以香湯洗浴身體,用新棉布周遍纏裹其身,然後以棉布依次如前疊加纏裹,總共五百張。而後將身體安置于金棺內,在澆灌麻油後,捧起金棺放置于第二層鐵製的大套棺中。以栴檀香從套棺內到外,依次鋪設。積聚衆多名貴的香料,厚重地覆蓋其上,而後進行火化(經文中沒有提到蓋棺)。收取完舍利後,在四面分岔的道路口,起立塔廟,裝裱並懸挂絹帛幡。使國中的行人,都能看見法王之塔,思想仰慕正法教化,多所饒益。 阿難,你想要葬我的話,先以香湯洗浴身體,用新棉布周遍纏裹其身,然後以棉布依次如前疊加纏裹,總共五百張。而後將身體安置于金棺內,在澆灌麻油後,捧起金棺放置于第二層鐵製大套棺中。以栴檀香從套棺內到外,重疊鋪設。積聚衆多名貴的香料,厚重地覆蓋其上,而後進行火化。收取完舍利後,在四面分岔的道路口,起立塔廟,裝裱並懸挂絹帛幡。使行路的人們,都能看見佛塔,思想仰慕如來正法的王道教化,生時獲得福報利益,死時得以上升天界。” 正在其時,世尊再次宣明這個道理,以偈頌說道:

  

  

阿難從坐起  長跪白世尊  如來滅度後  當以何法葬

  阿難汝且默  思惟汝所行  國內諸清信  自當樂爲之

  阿難叁請已  佛說轉輪葬  欲葬如來身  疊裹內棺椁

  四衢起塔廟  爲利益衆生  諸有禮敬者  皆獲無量福

  

  佛告阿難:“天底下有四種人,應當起塔,以香花、絹帛蓋、歌舞音樂爲其供養。是哪四種人呢? 一,如來,應當起塔; 二,辟支佛; 叁,聲聞之人; 四,轉輪聖王。 阿難,這四種人應當起塔,以香花、絹帛蓋、歌舞音樂爲其供養。” 當時,世尊以偈頌說道:

  

  

佛應第一塔  辟支佛聲聞

  及轉輪聖王  典領四域主

  斯四應供養  如來之所記

  佛、辟支、聲聞  及轉輪王塔

  

  

  當時,世尊告阿難:“全都前往拘屍城,末羅族之地的雙樹間。”

  

  阿難回答,好的。即與大衆們,圍繞著世尊,行走于路上。

  

  有一位婆羅門,在拘屍城去往波婆城的半路上。他遠遠地看見世尊容貌端正,身體諸根寂定。看見後心生歡喜,善心自然而生。這人向前來到佛處,問好後,住于一面,對佛說:“我所居住的村莊,離開此處不遠,但願佛陀能在那裏留宿。在清晨飲食完後,再去往他城吧。”

  

  佛告此婆羅門:“且止,且止。你今日就已經供養我了。”

  

  這時,婆羅門殷勤地叁番邀請,佛卻回答如初。佛又告此婆羅門:“阿難在後面,你可以把這意思告訴他。”

  

  婆羅門聽聞佛的教言後,即來到阿難處,問好後,立于一面。對阿難說道:“我所居住的村莊,離開此處不遠。我想邀請瞿昙沙門(佛陀)屈尊一下,在那裏留宿。在清晨飲食完後,再去往他城吧。”

  

  阿難回答:“且止,且止,居士,你今日已經供養了。”

  

  婆羅門殷勤地再叁留請。阿難回答:“現在已經進入暑季,那個村莊離開這裏又很遠。世尊非常疲憊,不能勞累相擾了啊。”

  

  當時,世尊宣明這個意思後,即以偈頌說道:

  

  

淨眼前進路  疲極向雙樹  梵志遙見佛  速詣而稽首

  我村今在近  哀愍留一宿  清旦設微供  然後向彼城

  梵志我身倦  道遠不能過  監藏者在後  汝可住語意

  承佛教旨已  即詣阿難所  唯願至我村  清旦食已去

  阿難曰止止  時熱不相赴  叁請不遂願  憂惱不悅樂

  咄此有爲法  流遷不常住  今于雙樹間  滅我無漏身

  佛、辟支、聲聞  一切皆歸滅  無常無撰擇  如火焚山林

  

  

  

  那時,世尊進入了拘屍城,去往本初出生之處,末羅族之地的雙樹間。佛告阿難道:“你爲如來在雙樹間敷置個床座,使頭向北方,面向西方。這是因爲,佛法流布,應當久住于北方。”

  

  阿難回答,好的。即敷設床座,使頭向北方。

  

  當時,世尊自己折疊僧衣四下,雙腳疲憊而臥。躺臥時,身體右側腋至腰上部位,如同獅子王。這時,雙樹間所有一心信佛的鬼神們,以非此季節的花朵布散在地。當時,世尊告阿難道:“這雙樹神,以非此季節的花朵來供養我,這不是供養如來。”

  

  阿難說道:“如何才名爲供養如來呢?”

  

  佛對阿難說:“若人能接受正法,又能修行正法,這才名爲供養如來。” 佛以偈頌宣明這個道理:

  

  

佛在雙樹間  偃臥心不亂

  樹神心清淨  以花散佛上

  阿難白佛言  雲何名供養

  受法而能行  覺華而爲供

  紫金華如輪  散佛未爲供

  陰界、入無我  乃名第一供

  

  

  

  當時,梵摩那在佛前,手執扇子,給佛扇風。佛言:“你退讓一下,不要在我身前。”

  

  這時,阿難自我默念道:“這位梵摩那常在佛的左右,供給所須的物品。尊敬如來,沒有厭足。今日佛已臨近末後時刻,按理須讓他來瞻視,但佛卻命令他退讓。這是什麼原因呢?” 于是,阿難即整裝衣服,向前對佛說:“這位梵摩那常在佛的左右,供給所須的物品。尊敬如來,沒有厭足。今日佛已臨近末後時刻,按理須讓他來瞻視,而世尊卻命令他退讓,這是什麼原因呢?”

  

  佛告阿難:“離這拘屍城外十二由旬處,都是大神天們的居住所,無一處空缺。這些大神們,都嫌這位出家人站在佛前,擋住了佛,怨言道:“今日佛已臨近末後時刻,快要滅度了。我們諸神,希望恭敬地朝拜佛。然而這位出家人有大威德,光明映輝,遮蔽了視線,使我們不能得以親近、禮拜供養佛。” 阿難,我因爲這個緣故,所以命令其退讓。”

  

  阿難對佛說:“這位出家尊者,本是積了何德?修行了何業?以致今日有這般的威德?”

  

  佛告阿難:“久遠以前,九十一劫之時,世間有佛,名號“毗婆屍”。當時,這位出家人以歡喜心,手執草炬,照耀那塔。由此因緣,使得今日威光向上,徹照二十八天,是天神們的光耀所不能及的。”

  

  

  

  那時,阿難即從座而起,偏袒右肩,雙手合十,長跪著對佛說:“請佛不要在這鄙陋小城的荒蕪之地取滅度。爲什麼呢? 有更大的國 —— 瞻婆大國、毗舍離國、王舍城、婆祇國、舍衛國、迦維羅衛國、波羅柰國。這些國土的人民衆多,又樂于信仰佛法。佛滅度後,他們必定能夠恭敬地供養舍利。”

  

  佛言:“且止,且止,不要有這樣的觀念,不要將此地說成鄙陋。爲什麼呢?因爲昔日,此地的國中有位大王,名叫大善見。那時,這座城名叫拘舍婆提。大王的都城,長四百八十裏,寬廣二百八十裏。當時,谷米豐盛價格低,人民熾盛。這城有七重城牆,圍繞著城牆的欄杆也有七重,其上雕飾刻镂著花紋,中間懸挂著寶鈴。城牆的根基深叁仞(一仞相當于八尺),高十二仞。樓觀高出城牆十二仞。柱子圓周長叁仞。金城銀門,銀城金門。琉璃城水晶門,水晶城琉璃門。

  

  其城周遍,由四種珍寶莊嚴裝飾。欄杆相間交錯,也由四種珍寶裝飾。金樓銀鈴,銀樓金鈴。七重的珍寶護城河,中間生長著蓮花:青蓮花、紅蓮花、拘物頭花(具體顔色各說不一)、白蓮花。護城河的底部,遍布著金沙。河的夾道兩邊,生長著多鄰樹。金樹,銀葉,銀花,銀果;銀樹,金葉,金花,金果;水晶樹,琉璃花,琉璃果;琉璃樹,水晶花,水晶果。

  

  相鄰的衆樹間有許多浴池,清水流淌于深潭中,潔淨無穢。浴池邊,由四種珍寶相間堆砌。金階梯,銀臺階;銀階梯,金臺階;琉璃階梯,金臺階;琉璃階梯,水晶臺階;水晶階梯,琉璃臺階。浴池周圍的欄杆,遼闊圍繞著,互相承托。其城處處生長著多鄰樹。金樹,銀葉,銀花,銀果。銀樹,金葉,金花,金果。水晶樹,琉璃花,琉璃果。琉璃樹,水晶花,水晶果。衆樹間也有四種珍寶的水池,生長著四種花。

  

  其城街巷整齊,條條巷子尺度相當。風吹在衆花上,紛紛飄落于路側。微風四面吹起,吹拂在諸寶樹上,發出柔軟之音,猶如天界的妙樂。其國人民,不分男女大小,共相遊走于樹間,自以娛樂。其國中常有十種聲音:貝聲、鼓聲、水波流淌聲(波羅聲——小鼓聲)、歌聲、舞聲、吹聲、象聲、馬聲、車聲、飲食戲笑聲。

  

  

  

  當時,大善見王具足七種寶物,並四種神德,統領四天下。是哪七寶呢?一,寶金輪;二,寶白象; 叁,绀青色寶馬; 四,寶神珠; 五,寶玉女; 六,寶居士; 七,寶將帥。

  

  善見大王如何成就寶金輪的呢? 大王常在十五之日,月滿之時,以香湯沐浴。而後登上寶殿,周圍由宮女圍繞著。當時,忽然有個寶輪自然出現面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爲天匠所造,並非世間所有。輪由真金所成,直徑一丈四。善見大王自我默念道:“我聽說過有這話:曾有一位刹帝利王水澆頭種(君王),在十五之日,月滿之時,以香湯沐浴。而後登上高殿,周圍由宮女圍繞著。當時,忽然有個寶輪自然出現面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爲天匠所造,並非世間所有。輪由真金所成,直徑一丈四。此君王因而得名爲轉輪聖王。今日此輪出現,是幻覺還是真實的呢?今日我不知可否試驗下此寶輪?

  

  《注釋》

  刹帝利王:原始的剎帝利種族。世尊時代,王族血統混亂,有低級種族出身者…

《阿含經 遊行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