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慧的佛弟子。其他修行人却不都这样,不愿舍离清净的信仰。一人统领着大众,内心污浊但外表看似清白,外表遮蔽着奸邪的痕迹,而实际上却心怀放荡。不要看人的外表容貌啊,不要乍一得见,便上前亲近敬仰!外表遮蔽着奸邪的痕迹,而实际上心怀放荡。
周那取来一个小座,坐于佛前。佛渐次为其说法,开示教导,令其得着利益和欢喜后,便在大众围绕、侍从下归回了。路到中途,止步于一棵树下。佛告阿难言:“我背部疼痛,你铺设个座位吧。”
阿难回答,好的。随即铺设了座位,世尊便休息了。阿难又铺设了个小座,坐在佛前。
佛告阿难:“刚才那位周那,有没有悔恨之意?假设有此念头,是从何处生出来的呢?”
阿难回答佛:“周那摆设供养,没有福报和利益。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在世间的最后时刻,才接受他的饮食供养,之后便要取涅槃了。”
佛告阿难:“不要这么说,不要这么说。周那今日获得了大利益,得着长寿命,得着健康的身体,得着气力,得着好名声。生时多有财宝,死时往生天界,凡心中所想,自然得成。为什么呢?因为凡在佛最初成道时施舍饮食,和佛在临近灭度时施舍饮食。这两者的功德,相等无异。你现在可去告诉周那:“我亲自从佛处听闻,亲自领受佛的教言:“周那摆设饮食,今日获得了大利益,得着了大果报。”
那时,阿难承蒙佛的教导后,便前往周那处,说道:“我亲自从佛处听闻,亲自从佛处领受教言:“周那摆设饮食,今日获得了大利益,得着了大果报。这是因为,凡在佛最初成道时施舍饮食,和佛在临近灭度时施舍饮食。这两者的功德,相等无异。”
周那舍食已 始闻如此言
如来患甚笃 寿行今将讫
虽食栴檀耳 而患犹更增
抱病而涉路 渐向拘夷城
那时,世尊即从座起,以小步前行。到了一棵树下,又告阿难:“我背甚是疼痛,你铺设个座位吧。”
阿难回答,好的。随即铺设了座位,世尊便休息了。阿难向佛足顶礼后,便坐于一面。
那时,有位成就了阿罗汉果位的佛弟子,名叫福贵。他在拘夷那竭城通往波婆城的半路上,见佛在一棵树下,容貌端正,身体诸根寂定,意念得着最胜的调御,第一寂灭。犹如大龙,以水沐浴后,清净而没有污秽。福贵见到后心生欢喜,生出善心,即走到佛处,向佛足头面顶礼,坐在一面,对佛说道:“世尊,出家人在清净处,心中向往清闲的安居,甚是奇特。就算有五百辆乘车经过身边,既不听闻、也看不见。有一天,我的尊师在拘夷那竭城和波婆城中间的路边树下,静默而坐。那时有五百辆乘车经过他的身边,车声轰轰,师尊虽然醒着却不听闻。当时,有人来问我尊师:“刚才有一群车驶过,难道你没有看见吗?”师尊回答,没有看见。那人又问:“那么你听见了吗?”师尊回答,没有听见。那人又问:“你在此处,还是在它处?”师尊回答,在此处啊。 那人又问:“你醒着吗?”师尊回答,醒着。 那人又问:“你睡着了吗?”师尊回答,没有睡着。 那人心中默念:“真是稀有啊。出家人专心精进,竟能这般。即使车声轰轰,醒着也不听闻。” 当时,那人便对我尊师说道:“刚才有五百辆车,从这里道路经过,车声震动,你尚且不去听闻,何况是其它声音,岂会去听闻呢?”那人便向师尊行礼,欢喜而去。”
佛告福贵:“我现在问你,你随意而答。群车发出震动声,醒着却不听闻,和雷声震动天地,醒着却不听闻,这二者比较,哪个更难?” 福贵回答佛:“千万辆车的声音,岂能与雷电声相比?不听闻车声,还不是很难。雷声震动天地,却能醒着不听闻,这才是难啊。” 佛告福贵:“我有一天,游走于阿越村,在一草庐中。那时,空中的云异常急聚,雷电霹雳,霹死了四头公牛和正在耕地的兄弟二人,并聚集了很多人前去观看。当时,我走出草庐,自由自在地散步游走,正好经过那里。那大众中,有一人来到我处,向我足头面顶礼,并跟随着我一起经行。我明知故问:“那些大众聚集一起,是为了什么事啊?”那人当即问道:“佛刚才在何处?是睡着了吗?”我回答道:“在这里,没有睡着啊。”那人也是又惊叹、又称赞稀有。从未听说有人得定,如同佛的。即使雷电霹雳,声音嘈杂囊括天地,却仍然只是处于定中,醒着也不去听闻。于是对佛说:“刚才空中有云异常急聚,雷电霹雳,霹死了四头牛和正在耕地的兄弟二人。那些大众聚集,正是为此事而来。” 那人因为从佛的现身为证,得着了法,所以心中愉悦喜乐,礼佛而去。
当时,福贵身披二条金色的绢帛,价值百千。福贵即从座起,双手合十,长跪着对佛说道:“今日以此绢帛,奉上给世尊,但愿垂顾受纳。”
佛告福贵:“你把一条施舍给我,一条施舍给阿难吧。” 福贵承领佛的旨意,一条奉上给如来,一条施舍给阿难。佛因怜悯他的缘故,即受纳了。那时,福贵向佛足顶礼后,坐于一面。佛渐次为其说法,开示教导,令其得着利益和欢喜:论施舍、论戒律、论生天之道。欲望是大祸患,不洁净、秽污,是阻碍上进的漏洞,只有出离此大障碍,才得以上进。
那时,佛知道福贵的意念柔软,又充满欢喜,没有阴影遮盖和缠缚,容易被开化,如同诸佛在成佛前得法一样。即为福贵演说四圣谛之法:苦、集、灭、道。这时,福贵信心清净,如同洁净的棉布,容易被着色。即于座上,远离尘垢,传承诸法的法眼生出。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大无畏。福贵对佛说:“我今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愿如来,接受我在正法中成为优婆塞。我从今以后直至命终,受持:戒杀、戒盗、戒邪淫、戒欺妄语、戒饮酒。但愿如来,接受我在正法中成为优婆塞。”
福贵又对佛说:“世尊,您若是游走化缘到了波婆城,但愿您屈尊,到贫家中来相聚。这是因为,我想要尽家中所有的饮食、床卧用品、衣服、汤药,奉献给世尊。世尊若是接受,家内便获得了安定。”
佛言:“你说的好。”
当时,世尊为福贵说法,开示教导,令其得着利益和欢喜后,即从座而起。福贵向佛足头面顶礼,欢喜而去。离去还未久远,阿难随即把绢帛,奉上给如来。如来慈哀怜悯,即受纳了,披在身上。那时,世尊容颜从容,威光炽盛,身体诸根清净,面色和悦。阿难见到后,自我默念道:“自从我侍奉世尊二十五年以来,从未看见佛的光色如同今日。” 即从座起,右膝着地,双手合十,向前对佛说:“自从我侍奉世尊二十五年来,从未看见佛的光色如同今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想听闻其中的道理。”
佛告阿难:“有二个因缘,使如来的光色,殊胜于平常: 一,佛初时成就正道,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时。 二,将要临近灭度,佛舍弃了性命,示现般涅槃时。 阿难,正是这二个因缘,使如来的光色殊胜于平常。” 那时,世尊即说颂曰:
金色衣光悦 细软极鲜净
福贵奉世尊 如雪白毫光
《注释》
绢帛:原文黄叠。从世尊说的偈颂,知道此布泛光、鲜艳、细软、洁净,而且是金色的。
从经文看,此布极其昂贵。由于无特定注释,暂且先理解成绢帛吧。
四圣谛:见前,有注释。
佛派遣阿难:“我口渴了,想要饮水,你取些水来。”
阿难回答:“刚才有五百辆车,从河水的上流渡过。河水因此浑浊,还未清净。可以洗足,但不适合饮用。”
如来这般三遍地告言:“阿难,你取些水来。”
阿难回答:“拘孙河离开这里不远。河水清冷,可以饮用,也可以洗澡沐浴。”
当时,有鬼神居住在雪山,一心信仰佛法。他即以钵器,盛来八种清净水,奉上给世尊。佛因为怜悯他,随即受纳了。并以偈颂说道:
佛以八种音 敕阿难取水 吾渴今欲饮 饮已诣拘尸
柔软和雅音 所言悦众心 给侍佛左右 寻白于世尊
向有五百车 截流渡彼岸 浑浊于此水 饮恐不便身
拘孙河不远 水美甚清冷 往彼可取饮 亦可澡浴身
雪山有鬼神 奉上如来水 饮已威势强 众中狮子步
其水神龙居 清澄无浊秽 圣颜如雪山 安详度拘孙
当时,世尊前往拘孙河,饮用完又洗澡沐浴后,便与大众离去。在半路上,止步于一棵树下休息。佛告周那道:“你取僧衣来,折叠四下后铺开。我背部疼痛,想暂时止步休息下。” 周那领受教言,铺设置办后,佛便坐在其上。周那向佛礼敬后,坐于一面,对佛说:“我要般涅槃了,我要般涅槃了。”
佛告言道:“是时候了。” 于是,周那便在佛前,般涅槃了。佛偈颂道:
佛趣拘孙河 清凉无浊秽 人中尊入水 澡浴度彼岸
大众之元首 教敕于周那 吾今身疲极 汝速敷卧具
周那寻受教 四牒衣而敷 如来既止息 周那于前坐
即白于世尊 我欲取灭度 无爱无憎处 今当到彼方
无量功德海 最胜告彼曰 汝所作已办 今宜知是时
见佛已听许 周那倍精勤 灭行无有余 如灯尽火灭
这时,阿难从座而起,向前对佛说:“佛灭度后,当如何葬法?”
佛告阿难:“你暂且静默,思想你…
《阿含经 游行经(白话文参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