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经 游行经(白话文参考)▪P8

  ..续本文上一页需想的事。那些事,居士们自会热心操办的。”

  

  这时,阿难反复三遍问道:“佛灭度后,当如何葬法?”

  

  佛言:“要想知道佛葬法的话,应当如同转轮圣王。”

  

  阿难又问:“转轮圣王,如何葬法?”

  

  佛告阿难:“转轮圣王的葬法:先以香汤洗浴身体,用新棉布周遍缠裹其身,然后以棉布依次如前叠加缠裹,总共五百张。而后将身体安置于金棺内,在浇灌麻油后,捧起金棺放置于第二层铁制的大套棺中。以栴檀香从套棺内到外,依次铺设。积聚众多名贵的香料,厚重地覆盖其上,而后进行火化(经文中没有提到盖棺)。收取完舍利后,在四面分岔的道路口,起立塔庙,装裱并悬挂绢帛幡。使国中的行人,都能看见法王之塔,思想仰慕正法教化,多所饶益。 阿难,你想要葬我的话,先以香汤洗浴身体,用新棉布周遍缠裹其身,然后以棉布依次如前叠加缠裹,总共五百张。而后将身体安置于金棺内,在浇灌麻油后,捧起金棺放置于第二层铁制大套棺中。以栴檀香从套棺内到外,重叠铺设。积聚众多名贵的香料,厚重地覆盖其上,而后进行火化。收取完舍利后,在四面分岔的道路口,起立塔庙,装裱并悬挂绢帛幡。使行路的人们,都能看见佛塔,思想仰慕如来正法的王道教化,生时获得福报利益,死时得以上升天界。” 正在其时,世尊再次宣明这个道理,以偈颂说道:

  

  

阿难从坐起  长跪白世尊  如来灭度后  当以何法葬

  阿难汝且默  思惟汝所行  国内诸清信  自当乐为之

  阿难三请已  佛说转轮葬  欲葬如来身  叠裹内棺椁

  四衢起塔庙  为利益众生  诸有礼敬者  皆获无量福

  

  佛告阿难:“天底下有四种人,应当起塔,以香花、绢帛盖、歌舞音乐为其供养。是哪四种人呢? 一,如来,应当起塔; 二,辟支佛; 三,声闻之人; 四,转轮圣王。 阿难,这四种人应当起塔,以香花、绢帛盖、歌舞音乐为其供养。” 当时,世尊以偈颂说道:

  

  

佛应第一塔  辟支佛声闻

  及转轮圣王  典领四域主

  斯四应供养  如来之所记

  佛、辟支、声闻  及转轮王塔

  

  

  当时,世尊告阿难:“全都前往拘尸城,末罗族之地的双树间。”

  

  阿难回答,好的。即与大众们,围绕着世尊,行走于路上。

  

  有一位婆罗门,在拘尸城去往波婆城的半路上。他远远地看见世尊容貌端正,身体诸根寂定。看见后心生欢喜,善心自然而生。这人向前来到佛处,问好后,住于一面,对佛说:“我所居住的村庄,离开此处不远,但愿佛陀能在那里留宿。在清晨饮食完后,再去往他城吧。”

  

  佛告此婆罗门:“且止,且止。你今日就已经供养我了。”

  

  这时,婆罗门殷勤地三番邀请,佛却回答如初。佛又告此婆罗门:“阿难在后面,你可以把这意思告诉他。”

  

  婆罗门听闻佛的教言后,即来到阿难处,问好后,立于一面。对阿难说道:“我所居住的村庄,离开此处不远。我想邀请瞿昙沙门(佛陀)屈尊一下,在那里留宿。在清晨饮食完后,再去往他城吧。”

  

  阿难回答:“且止,且止,居士,你今日已经供养了。”

  

  婆罗门殷勤地再三留请。阿难回答:“现在已经进入暑季,那个村庄离开这里又很远。世尊非常疲惫,不能劳累相扰了啊。”

  

  当时,世尊宣明这个意思后,即以偈颂说道:

  

  

净眼前进路  疲极向双树  梵志遥见佛  速诣而稽首

  我村今在近  哀愍留一宿  清旦设微供  然后向彼城

  梵志我身倦  道远不能过  监藏者在后  汝可住语意

  承佛教旨已  即诣阿难所  唯愿至我村  清旦食已去

  阿难曰止止  时热不相赴  三请不遂愿  忧恼不悦乐

  咄此有为法  流迁不常住  今于双树间  灭我无漏身

  佛、辟支、声闻  一切皆归灭  无常无撰择  如火焚山林

  

  

  

  那时,世尊进入了拘尸城,去往本初出生之处,末罗族之地的双树间。佛告阿难道:“你为如来在双树间敷置个床座,使头向北方,面向西方。这是因为,佛法流布,应当久住于北方。”

  

  阿难回答,好的。即敷设床座,使头向北方。

  

  当时,世尊自己折叠僧衣四下,双脚疲惫而卧。躺卧时,身体右侧腋至腰上部位,如同狮子王。这时,双树间所有一心信佛的鬼神们,以非此季节的花朵布散在地。当时,世尊告阿难道:“这双树神,以非此季节的花朵来供养我,这不是供养如来。”

  

  阿难说道:“如何才名为供养如来呢?”

  

  佛对阿难说:“若人能接受正法,又能修行正法,这才名为供养如来。” 佛以偈颂宣明这个道理:

  

  

佛在双树间  偃卧心不乱

  树神心清净  以花散佛上

  阿难白佛言  云何名供养

  受法而能行  觉华而为供

  紫金华如轮  散佛未为供

  阴界、入无我  乃名第一供

  

  

  

  当时,梵摩那在佛前,手执扇子,给佛扇风。佛言:“你退让一下,不要在我身前。”

  

  这时,阿难自我默念道:“这位梵摩那常在佛的左右,供给所须的物品。尊敬如来,没有厌足。今日佛已临近末后时刻,按理须让他来瞻视,但佛却命令他退让。这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阿难即整装衣服,向前对佛说:“这位梵摩那常在佛的左右,供给所须的物品。尊敬如来,没有厌足。今日佛已临近末后时刻,按理须让他来瞻视,而世尊却命令他退让,这是什么原因呢?”

  

  佛告阿难:“离这拘尸城外十二由旬处,都是大神天们的居住所,无一处空缺。这些大神们,都嫌这位出家人站在佛前,挡住了佛,怨言道:“今日佛已临近末后时刻,快要灭度了。我们诸神,希望恭敬地朝拜佛。然而这位出家人有大威德,光明映辉,遮蔽了视线,使我们不能得以亲近、礼拜供养佛。” 阿难,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命令其退让。”

  

  阿难对佛说:“这位出家尊者,本是积了何德?修行了何业?以致今日有这般的威德?”

  

  佛告阿难:“久远以前,九十一劫之时,世间有佛,名号“毗婆尸”。当时,这位出家人以欢喜心,手执草炬,照耀那塔。由此因缘,使得今日威光向上,彻照二十八天,是天神们的光耀所不能及的。”

  

  

  

  那时,阿难即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手合十,长跪着对佛说:“请佛不要在这鄙陋小城的荒芜之地取灭度。为什么呢? 有更大的国 —— 瞻婆大国、毗舍离国、王舍城、婆祇国、舍卫国、迦维罗卫国、波罗柰国。这些国土的人民众多,又乐于信仰佛法。佛灭度后,他们必定能够恭敬地供养舍利。”

  

  佛言:“且止,且止,不要有这样的观念,不要将此地说成鄙陋。为什么呢?因为昔日,此地的国中有位大王,名叫大善见。那时,这座城名叫拘舍婆提。大王的都城,长四百八十里,宽广二百八十里。当时,谷米丰盛价格低,人民炽盛。这城有七重城墙,围绕着城墙的栏杆也有七重,其上雕饰刻镂着花纹,中间悬挂着宝铃。城墙的根基深三仞(一仞相当于八尺),高十二仞。楼观高出城墙十二仞。柱子圆周长三仞。金城银门,银城金门。琉璃城水晶门,水晶城琉璃门。

  

  其城周遍,由四种珍宝庄严装饰。栏杆相间交错,也由四种珍宝装饰。金楼银铃,银楼金铃。七重的珍宝护城河,中间生长着莲花:青莲花、红莲花、拘物头花(具体颜色各说不一)、白莲花。护城河的底部,遍布着金沙。河的夹道两边,生长着多邻树。金树,银叶,银花,银果;银树,金叶,金花,金果;水晶树,琉璃花,琉璃果;琉璃树,水晶花,水晶果。

  

  相邻的众树间有许多浴池,清水流淌于深潭中,洁净无秽。浴池边,由四种珍宝相间堆砌。金阶梯,银台阶;银阶梯,金台阶;琉璃阶梯,金台阶;琉璃阶梯,水晶台阶;水晶阶梯,琉璃台阶。浴池周围的栏杆,辽阔围绕着,互相承托。其城处处生长着多邻树。金树,银叶,银花,银果。银树,金叶,金花,金果。水晶树,琉璃花,琉璃果。琉璃树,水晶花,水晶果。众树间也有四种珍宝的水池,生长着四种花。

  

  其城街巷整齐,条条巷子尺度相当。风吹在众花上,纷纷飘落于路侧。微风四面吹起,吹拂在诸宝树上,发出柔软之音,犹如天界的妙乐。其国人民,不分男女大小,共相游走于树间,自以娱乐。其国中常有十种声音:贝声、鼓声、水波流淌声(波罗声——小鼓声)、歌声、舞声、吹声、象声、马声、车声、饮食戏笑声。

  

  

  

  当时,大善见王具足七种宝物,并四种神德,统领四天下。是哪七宝呢?一,宝金轮;二,宝白象; 三,绀青色宝马; 四,宝神珠; 五,宝玉女; 六,宝居士; 七,宝将帅。

  

  善见大王如何成就宝金轮的呢? 大王常在十五之日,月满之时,以香汤沐浴。而后登上宝殿,周围由宫女围绕着。当时,忽然有个宝轮自然出现面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为天匠所造,并非世间所有。轮由真金所成,直径一丈四。善见大王自我默念道:“我听说过有这话:曾有一位刹帝利王水浇头种(君王),在十五之日,月满之时,以香汤沐浴。而后登上高殿,周围由宫女围绕着。当时,忽然有个宝轮自然出现面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为天匠所造,并非世间所有。轮由真金所成,直径一丈四。此君王因而得名为转轮圣王。今日此轮出现,是幻觉还是真实的呢?今日我不知可否试验下此宝轮?

  

  《注释》

  刹帝利王:原始的剎帝利种族。世尊時代,王族血統混乱,有低級種族出身者…

《阿含经 游行经(白话文参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