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來果禅師叢林建設思想研究(溫金玉)▪P3

  ..續本文上一頁居律寺,于說法住持常不合規範。爲開拓一個新的生存環境,遂別立禅居,自定規約。從此禅林的宗教修持生活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後受會昌廢佛之打擊,又經唐末和五代十國的動亂,典籍多散佚無存,懷海的古本《百丈清規》也未能幸免。所以自北宋末葉開始,便有各種名目的叢林規約産生,並在一定範圍內流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崇甯、鹹淳、至大叁部清規,還有南宋宗壽撰的《入衆日用》、元代明本撰的《幻住庵清規》等小範圍內流行的清規。所以 “馬祖應興,爲便天下學人行持,垂萬古鴻谟,創建叢林。百丈因立清規,是以震旦叢林之製,原出宗下。其規矩皆宗門祖法,與西竺戒製,粗有出入,因地製宜,因時製宜。”[15] 清規的産生雖是因應于特定的時空因緣,但其護法安僧的精神與功能卻是與戒律相同。故“一切人守規矩”,則是弘法道場之根本。來果禅師認爲“規矩一法,乃出世之階梯,爲成佛之捷徑,離規矩則壞叢林,壞自己;守規矩則修福慧,修身心。師傅們在日用中,切不可隨習氣轉,順業識牽。當知守得一分規矩,除得一分惡習;修得一分福慧,除得一分生死。所以生死不離習氣,福慧不離規矩。”[16]來果禅師在主持高旻寺時,自己帶頭嚴守規矩,堅持認理不認人,依法不依情。“那怕是我的生身父母和兄弟,一到高旻,就認不得了,父母兄弟犯了規矩,打香板比別人重,遷單比別人快。”也正是這樣,來果禅師在高旻寺執掌法席中,依規矩辦事,“鐵打的常住,要靠鐵打的規矩,有了鐵打的規矩,總有鐵打的常住”。上自堂頭和尚,下至清衆,在規矩面前一律平等。

  來果禅師住寺30多年中,不斷修改寺規,免除陋習,使其符合禅林生活需要,利于嚴肅大衆,清淨僧儀。1932年,更依古人規約,刪繁取要,製訂客堂、庫房、禅堂及丈室四部規約,合稱《高旻寺四寮規約》。來果禅師在《自行錄》中專門述說了其間因緣:“常住古規,爲唐之百丈老人製之,風行全國,自古迄今,尚兢兢執爲龜鏡,由是時移世異,法久成弊之謬論興焉。要知法本無弊,弊在行人,每見各叢林規約,有二本者,有一本者,殊爲憾事。何也,言之不全,行之必缺,日用巨細各事,若無憑證,單仗口言心記,終非上策。我深思之,將來人之根性,有規可約,有據可憑,禅者恒清,尚難調伏,內外各事,若信口宣說,渺無根據,人何可信。類如散香四六分持,規約注明,任何人不能改動。若無規約令人查考,你說四六分,他要叁七分,大小規矩,盡成爭柄,何法之有

  故特依古人規約,刪繁取要,言真行實,集成五大本,客堂、庫房、禅堂各一本,丈室兩本,照本宣科,不問他人,不審是非。勿論你是我是,你非我非,一一照規約行之。規約錯者,依錯行之,規約不錯者,依不錯行之。永息爭論,永斷煩惱。一日行之,千日仿之,此處記之,他處用之,誠萬不可輕忽之規箴,來今之鑒鏡也。”[17]

  爲了檢查規約執行的情況,每年四次向僧衆宣讀規約,除了公事及表堂外,任何人都要到堂,否則作爲違反*住規約論處。使常住的規約,樹立在每一個人的心目中,使每一個人心目中,時時有法規策勵。如此,可以增加幾分道心,減少幾分業障。所以,高旻寺規矩清嚴,爲國內外稱道;高旻寺規約,也成爲禅宗各大叢林的範本。禅林中流傳有:“上有文殊、寶光,下有金山、高旻”和“金山腿子高旻香,天甯放參蓋叁江”之說,更有評價說:“天下叢林不止單、守禅製者,獨有高旻耳!”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來果禅師在全力推動叢林製度建設過程中的不易與辛勞。“近十余年,宇內苦兵,鹽醬多缺;百丈農禅之製,既失修而廢,寺衆常百數十人,少壯者或事編織雜作以糊口;苦行長老,難勝勞作,守死不去,秕糠菜根,甘之如饴;而挂單者猶踵相接,禅堂內行、坐十四枝香,拄杖、竹篦敲擊相應,亘古如新。”[18]盡管如此,來果禅師于啓示開導之余,日憂道糧不給。在《方外來鴻——近現代高僧致高鶴年居士信函手迹》一書中完整收錄了來果禅師寫給高居士的6封信。每一封信中都訴說維持寺院之不易。如1929年冬日信中寫道:“僧俗叁百余人,生活全無把握。想我公本救世救人爲急務,哀懇迅解義囊,接濟數百僧人食用,俾好安全行道。再請轉向各同道諸公,盡力陳訴敝寺萬分困難苦衷,倘或稍疑,盡可派人暗查虛實。”[19]字裏行間之無奈已有焦心勞思之感。

  對來果禅師叢林製度建設思想與實踐的總評價,以湛山

  虛長老的評論最爲精辟:“來公宗說兼通,痛念祖道秋晚,別出手法,普接叁根;隱理致機用于普說之中:直說、橫說,法說、喻說,粗說、細說,方便、了義說。始自入門途徑,翦盡荊榛;規矩法則,堂堂軌範。心行由粗入細,總歸一條心行,而至無心。工夫由站立不長,而至能穩、能長,成團、成片。逐日策發,一路挾持;令學者田地穩密,尋究到無用心處,而豁見自己安身立命所在。觀其觌面提持,鉗錘緊密:婆和處,如剝盡核皮,與人下口;嚴峻處,如驅耕奪食,逼人納財。反複伸說,而不爲費辭;行到說到,而全無辜負。凡茲打掃潔淨,蕩滌一切依稀、光影、穿鑿、蔔度之病,無非志在學者證得本份清晰;如此荷挾,刻骨究實,不妨易得。”[20]如果我們將來果禅師的一生放置于特定的時代來看,其叢林建設思想則更有特殊的啓示意義。

  來果禅師整頓叢林秩序的過程中,並非孤軍奮戰,其實清末民初,在社會驟然劇變的大格局下,傳統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沖擊,而佛教相應也進行著自身的改造、調整,力圖迎合時代的演變,因而出現了民國以來的改革中興迹象。佛教改革最爲激進亦最具影響力的是太虛大師。1913年2 月,太虛大師在寄禅和尚追悼大會上,爲了挽救佛教的危機,針對當時佛教叢林存在的積弊,首先提出了“教理”、“教製”、“教産”的叁大革命主張,號召重視人生、社會,複興佛教。他在《整理僧伽製度論》中,以全國十萬僧伽爲准,構想了一個僧製的組織藍圖。以他的設想,全國設立一個“佛法僧團”,它是中國本部佛法僧全體機關,包羅宏富,赅攝僧俗,各省設立一“持教院”,是爲一省佛教團體機關,省下設“道區一級”,按八宗(清涼宗、天臺宗、嘉祥宗、慈恩宗、盧山宗、開元宗、少室宗、南山宗)建各宗寺,作爲八宗的專修場所。每縣則設“行政院”(縣佛教團體機關)一,“德苑”(專修經忏法事)一,“尼寺”(專住比丘尼)一,“蓮社”(通攝一縣善士信女共修念佛叁昧)一,“宣教苑”(宣講于鄉鎮)四。此外,還將建立各種教團組織,如“佛教正信會”、“佛學研究社”、“佛教救世慈濟團”、“佛教通俗宣講團”、以及“醫病院”、“仁嬰院”等等。我們說,這是一套完整並富有啓發性的理想僧製,但由于這種想法距離當時現實僧團實際太遠了,最終難以付諸實施。太虛大師晚年寫有《我的革命失敗史》對自己的改革運動作了總結。太虛大師佛教改革運動的成敗得失,實在是值得我們深思與總結。盡管說太虛大師改革僧製的理論是繼“百丈清規”以後在佛教製度建設方面的又一創舉,其培育僧材,興辦文化事業,功績多多,但其傾心力最多、最大的僧製建設卻是失敗的,失敗的最大原因在于未能契合當時僧團之機,且整頓之機緣並未成熟,思路盡管是超前的,但結局卻是令人抱憾的。然而,處于同樣境況中的來果禅師的叢林建設卻可以說是卓有成效的。當時的社會環境並不允許作全國範圍內、佛教整體系統的調整改革,來果禅師審時度勢,以高旻一寺爲實驗基地,整頓僧製,創立規矩,使高旻寺在艱難時事中獨步一時,白雲孤飛。來果禅師擊大法鼓,豎大法幢,效古風範,製定規約,紹佛祖業,獨蹈大方,參禅坐香,開人眼目。他以局部的、個案的一種獨特方式爲近代中國佛教叢林建設、製度建設作出了百世不易之功德。即使在今天中國佛教的五大建設中依然具有特殊的借鑒意義。

  (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

  【注 釋】

  [1]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94頁,上海佛學書局。

  [2]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32頁,上海佛學書局。

  [3]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41—42頁,上海佛學書局。

  [4]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208頁,上海佛學書局。

  [5]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208頁,上海佛學書局。

  [6]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2頁,上海佛學書局。

  [7]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2頁,上海佛學書局。

  [8]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2頁,上海佛學書局。

  [9]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53頁,上海佛學書局。

  [10]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105頁,上海佛學書局。

  [11] 妙湛《來果禅師的禅風——紀念來果禅師圓寂四十周年》,《閩南佛學院學報》1993年第2期。

  [12] 《金山江天禅寺規約》,1頁,金山寺2006年刊印本。

  [13]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2頁,上海佛學書局。

  [14]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135—136頁,上海佛學書局。

  [15]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2頁,上海佛學書局。

  [16] 《高旻寺丈室規約》,3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17] 來果《來果禅師語錄》,577—578頁,上海佛學書局。

  [18] 溫光熹《揚州高旻寺來果禅師塔銘並亭記》,載《來果禅師禅七開示錄》。 

  [19] 黃常倫主編《方外來鴻——近現代高僧致高鶴年居士信函手迹》,136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4月。

  [20]

  虛《來果禅師禅七開示錄·序》。

  

  

《來果禅師叢林建設思想研究(溫金玉)》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