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水陸法會源流略說(李小榮)▪P2

  ..續本文上一頁矣。一日導我攀險梯危上寺中,望燈燭瑩煌,及詣香案邊,聽讀疏,乃是君官位姓名追薦我,料君在此,盤旋繞寺,不肯還。綠衣苦見促,我故逗留。會罷,強拽我行。我聞君咳聲,緊抱廊柱不放,遭受毆打,極困倦。怕天曉,遂舍去。此身隨九泉下,不知歲月,賴君再生,皆佛力廣大所致。”喜甚而哭,夫亦哭,遂爲夫婦如初。滿寺之人莫不驚異。綠衣官人者,蓋水府判官也。[15]

  從這則故事可知,水陸齋救度的對象是亡靈,目的是要使孤魂超生。在齋會上,死者魂靈自己會光顧聽讀薦亡疏文。追薦者則要通報自己的官位姓名,向佛禱告許願。此似是據阿谟伽叁藏撰《焰羅王供行法次第》而來。該經有雲:“普設無遮廣大供養,先從諸佛菩薩金剛天等,乃至鬼類冥道諸餓鬼僧尼靈等,記其名籍上,一一立壇上,以供物置籍前。當誦《甘露王真言》,加持供物觀想。”[16]由于佛力的廣大,孤魂亦得安甯。這則物語的精彩之處在于:管理水府的判官竟然拿思夫心切的女鬼毫無辦法,可說是一首對親情美、人性美偉大力量的贊歌。水陸齋的舉辦,正是契合了世人寄托哀思、追悼親人的情感需要。這點與中土南方固有的招魂儀式有相通之處,故而很受世人的歡迎。

  二、《水陸儀規》略說

  現今通行于各寺院的水陸儀文是清道光年間真寂儀潤彙集明雲棲祩宏補儀本而成的《水陸儀規會本》,而此儀軌的基礎是南宋志磐所撰的《水陸儀文》六卷(案:志磐儀文已沒有單行本,已被融合到了祩宏本中,故本文對《水陸儀軌》的文本分析是以祩宏本爲基礎的)。經過初步考察,志磐儀軌實際上是彙集了唐代有關地獄、餓鬼的密教經軌而成,它重點參錄的經典是:

  1、不空所譯《佛說救拔焰口陀羅尼經》。如卷一中所稱“伏聞覺皇憫焰口之徒,初令奉斛”[17]之餓鬼名“焰口”,卷四所唱“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18]之梵咒,皆出于《焰口經》。

  2、不空譯《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如卷一有《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陀羅尼》曰:“曩谟薩嚩怛他(一,引)。孽跢嚩路(引)桔吉帝(二)。唵(叁)!叁跋羅叁跋羅吽(引,四)。”[19]《發遣真言》則曰:“唵。麽訝羅,穆羯叉,目。”[20]卷四又有《施甘露真言》曰:“南無素噜皤耶,怛他揭多耶,怛你他。唵。素魯素魯,缽啰素噜,缽啰素噜,莎诃。”[21]凡此諸咒,皆出是經,僅是咒語用字略有不同而已,而語義則無二致。

  3、金剛智譯《藥師如來觀行法》。如卷二之《獻華真言》曰:“唵。阿歌羅,阿歌羅。薩縛苾地耶,馱羅布爾底,薩縛诃。”[22]《然香真言》亦曰:“唵。阿歌羅,阿歌羅。薩縛苾地耶,馱羅布爾底,薩縛诃。”[23]皆出于該經的《獻華真言》與《燒香真言》。[24]

  4、菩提流志譯《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案:周叔迦先生認爲《水陸儀規》中的所有密咒皆出于是經[25]。這話其實不全對,雖然如《召請真言》、《沐浴真言》、《獻供養真言》、《獻燈真言》、《獻食真言》等大部分咒語《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中也用到了,但考兩者的咒語文字,實鮮有相同處(或許周先生看到的是另一種與今本不同的經卷吧)。如《獻食真言》,菩提流志譯本爲“娜谟啰怛(二合)娜怛(二合)啰野耶(一)”[26]等十九句,而《水陸儀規》卷二只爲“唵。薩婆怛他揭多,阿弩怛啰婆”[27]等十二句,且咒語大異。如果說《水陸儀規》的撰述者參照了該經的部分內容,倒是說得過去的。

  5、《十王經》。案:該經又叫《閻羅王授記四衆送修生七齋往生淨土經》、《閻羅王經》、《閻羅王授記經》等。今存敦煌遺書中有P.3304V、P.2003、P.2970、S.3961、S.3147、S.5544、S.5450、S.5585、P.5580、B.8254、B.8253、B.8254、B.8256、B.8257、B.B.8258、B.8259、S.4890、S.7598、S.4805、S.5531、S.2815、S.4530、S.6230、S.2498、P.3716等抄卷,是敦煌地區流播最廣的經典之一。《水陸儀規》卷叁中所提到的地獄十王——閻羅大王、秦廣大王、初江大王、宋帝大王、五官大王、變成大王、泰山大王、平等大王、都市大王、轉輪大王[28],皆出于是經,而十王則是當時冥道供的主尊之一。

  其次,《水陸儀規》還具有濃厚的本土文化色彩。如卷二“一心奉請發揚水陸流通至教製儀立法十大士並諸眷屬”中列舉了阿難尊者、梁朝神僧聖師、志公和尚、梁武帝、僧祐律師、赜公禅師、蘇文忠公、節推楊公。這種列譜敘源的方法,其實就是受魏晉以降盛行製家譜及禅宗敘血脈圖的影響所致。卷叁之“奉請施家上世祖宗亡靈眷屬”中列出“始祖、高祖、曾祖、祖考、先考、伯考、叔考、先兄、亡弟”,顯然是儒家喪禮製度的折射。而同卷奉請對象中又出現了大量的道教神祇,如北極紫微大帝、南極太微大帝、北鬥七元星君、南鬥六司星君、九曜星君、叁臺華蓋等,這表明宋代叁教合流後,道教對佛教儀軌也有很大的影響。具體到水陸儀法,那就是宋徽宗的傑作,他于建中靖國五年(1106)“敕水陸道場內設叁清等位”[29],影響所及,到了志磐撰儀時,仍大大方方地請進了衆多道教尊神,甚至把杭州的城隍列廟、九縣鄉坊、係祀靈祠、五通祀堂、武穆王等許許多多的鬼神一一恭請降臨道場。這種地方特色,真是有趣。特別是卷五,把“十方法界、帝王後妃、文武官僚、孔聖儒宗、仙人隱士”統合在一起,真可謂是叁教渾一了。

  第叁,水陸儀規對《慈悲道場忏法》也有所繼承,主要表現在卷五所奉請的諸六趣衆生等對象上。關于這點,前文敘蘇轼“眉山水陸”時已有介紹,就不重複了。

  綜上所述,志磐的《水陸儀規》主要是在蕭梁的《慈悲道場忏法》及李唐的焰口施食儀的基礎上,融合冥道無遮大齋而形成的新法。

  叁、敦煌文獻中的施水陸冥道齋法與水陸齋文

  據最澄(767—822)《傳教大師將來越州錄》載,他從唐求得《冥道無遮齋法》一卷(加《火吽儀軌》一卷)[30]帶回日本。圓仁(794—864)則求得《冥道無遮齋文》一卷[31]傳回國內。另據承澄(1205—1282)所輯《阿娑縛抄》卷166,日本又有“冥道供本”行于世。[32]所載規模與水陸齋大致相當。由此推斷,在唐代除了瑜伽焰口施食儀救度亡靈外,最盛行的密教儀式就是冥道供了。冥道供的主尊是閻羅王,修行依據是阿谟伽叁藏所撰《焰羅王供行法次第》。考其內容,多有與不空譯《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相重合者,如它的《召請餓鬼真言》、《開喉印真言》、《甘露真言》、《乳海真言》、《五如真言》等咒語[33]全部抄自該經。所不同的是增加了奉請文(即從“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至“一心奉請一切護法金剛密迹諸善神衆”等十七句)、“忏悔偈”、“贊頌咒”等類似唱導性質的儀文,使之更符合修行者的需要,簡易可行。聯系前引《夷堅志》“金山婦人”故事,宋代的水陸齋與唐代的冥道無遮大會有極其密切的關系。

  在今存敦煌遺書中,涉及冥道齋法的文獻主要有S.2454V《一行大師十世界地輪燈法》(原題),其文曰:

  1.按經雲:地藏菩薩哀愍世間,

  2.人世有橫死者不少,或犯四煞,或天羅地網,觸突叁尊,惡

  3.神所拘,致令非犮叁屍說邪牙瘴,筭不得壽終。

  4.世間興作,或犯土工,不避神煞。囗[34]人拜壇,上官皆有

  5.衰損,亦因起作。入新官宅,可先建十世界地輪燈于

  6.堂殿,中畫地爲輪,以爲十道。每輪七燈,輪心安地藏菩薩。

  7.施主虔心勸請,發願忏悔。黃昏燃燈燒香,每輪

  8.淨食一分,各具疏于菩薩前,燒香,花、果、淨水、刀子。

  9.其咒乃《大悲心咒》,加持廿一遍,即普遍叁千大千世界。水陸

  10.並蒙飽足,罪業消滅。至五更,以食以爲叁分,一分施

  11.獄囚,一分送于野外,一分送至河池中,所有衰年死月

  12.並得消散,轉禍爲福。上至人王,下至群臣黎庶,力

  13.辦隨喜。此亦名施水陸冥道齋法。衆生在世,多

  14.被怨家仇[35]訟,身遭橫死。若能設此燈法,應

  15.是殃厄悉得消散。若有怨敵欲來侵伐,亦設

  16.此燈,彼自遭殃,不果所願。蝗蟲犯境,五稼不

  17.成,雨雷傷苗,疾疫流行,亦得消滅。遇辦

  18.即作,不惡囗囗擇日。是法如右。

  19.天曹府君,地府閻羅天子,司命並諸持(侍)從,大山府君

  20.並諸持(侍)從,司錄並諸持(侍)從,五道大神並諸持(侍)從,察命並

  21.諸持(侍)從,地府都官並諸持(侍)從,本命郎官,本命都官

  22.主,錄庫使者,太歲諸神並諸持(侍)從,主錄庫使者,

  23.六道都判使者,本命神宿,土地靈祇,龍王之屬,

  24.南北鬥屬,司命使者,地府諸司一切眷屬,天曹司

  25.判使者,地獄獄卒一切使者。

  此卷又名《施水陸冥道齋法》,或許與後世之水陸齋儀有某種內在的聯系。它雖然題爲一行大師(683—727)所傳,但各種經錄都沒有載錄,所以很可能是僞托。就其所述齋法行儀而言,實際上是佛、道術儀的混合産物。其間參考的內典主要有:

  一是有關地藏菩薩的譯經和僞經。地藏菩薩以“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著稱[36]。據《大方廣十輪經》卷一《序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等記載,地藏菩薩由過去之大悲誓願力,示現大梵王身、帝釋身、聲聞身、閻…

《水陸法會源流略說(李小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