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水陸法會源流略說(李小榮)▪P3

  ..續本文上一頁羅王身、獅、象、虎、狼、牛、馬身,乃至羅刹身、地獄身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以教化衆生,並特別愍念五濁惡世受苦衆生,應衆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衆生之善根,故而深受信衆的歡迎。如隋代叁階教的信行大師依《地藏十輪經》而倡地藏菩薩禮忏法,使地藏信仰廣爲流播。在敦煌遺書中,僞經《佛說地藏菩薩經》亦有多份抄卷留存于世,經曰:

  1.爾時地藏菩薩住在南方琉璃世界,以靜(淨)

  2.天眼觀地獄之中,受苦衆生,鐵碓搗,鐵

  3.磨磨,鐵犁耕,鐵鋸解,镬湯漉沸,猛火

  4.囗天。饑則吞鐵丸,渴飲銅汗,受諸苦惱,

  5.無有休息。地藏菩薩不忍見之,即從南方來到

  6.地獄之中,與閻羅王共同一處,別床

  7.而坐。有四種因緣:一者恐閻羅王斷罪不憑;二

  8.者恐文案交錯;叁者未合死;四者受苦罪了出

  9.地獄池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薩像、

  10.寫《地藏菩薩經》及念地藏菩薩名者,此人定得

  11.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從一天堂

  12.至一天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薩像、

  13.寫《地藏菩薩經》及念地藏菩薩名者,此人定得

  14.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人舍命之日,地藏菩薩親

  15.自來迎,常得與地藏菩薩共同一處。聞佛所說,皆

  16.大歡喜,信受奉行。

  此經突出了地藏菩薩對地獄衆生的大慈大悲的救苦情懷,特別是寫經誦經、造像之功德。

  二是參考了義淨所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釋氏要覽》“寺院壁畫”條引該經卷叁十四雲:“今敕諸比丘,于寺門壁畫生死輪,應隨大小圓作輪形,中安毂,次安五輻,表五趣。當毂下畫地獄,二邊畫傍生餓鬼。次上畫人天,于人趣中唯畫四洲。于其毂上塗白色,中畫佛,佛前畫叁類物:初畫鴿表多貪,次畫蛇表多瞋,後畫豬表愚癡。”[37]此處所說雖然不是地輪燈壇法,而是生死輪之畫法,但其用輪、輻來象征有情衆生的方法對地輪燈壇法還是有影響的。S.2454V僅是將五輻之輪改成了十道之地輪。這一方面是受到《華嚴經》崇拜“十”的啓發,另一方面也暗合唐初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爲十道的史實。[38]

  叁是敦煌遺書P.3913題爲不空所譯《金剛峻經金剛頂一切如來深妙秘密金剛界大叁昧修行四十二種法經作用威儀法則大毗盧遮那佛金剛心地法門秘密戒壇法儀則》之〈佛說水陸燈壇功德部第十叁〉,其經雲:

  1.地輪燈壇闊二丈四,高叁肘。或丈二,高二肘。其燈輪叁千六百福(輻),燈叁千六百盞。壇四角用八方

  2.善神,各執幡一口。四門用四金剛。地(此)是水波(陸),又裏有衆生天輪地輪八方之壇。其八方壇有四善神,

  3.各執一口幡。四金剛燈,用叁百六十盞燈,輪用叁百六十福(輻)。此燈輪功德靈驗:第一身光遍照叁千

  4.世界;第二照黑暗地獄衆生,總持生天;第叁照叁十叁天諸天菩薩,集會歡喜。南

  5.閻浮提,憎(贈)我善法,總與授記。身謝命終,生在光音淨天,得正(證)無上菩提;第四功德,眼光

  6.見叁千大千世界,觀如掌內;第五功德,求願吉凶便知如意;第六功德,照水陸有情,遇

  7.此水陸燈壇,總持得生天;第七功德,生生世世,囗囗光明;第八功德,身光常隨,不受黑暗;第九功德,

  8.常見佛光明,不隨黑暗;第十功德,然燈果報,功德無限,教量不得。當來正果號燈王佛,佛于

  9.王舍城金剛座入定,觀見後[囗](世),大多衆生造罪業,不修善法,墮在地獄。

  不空(705—774),盛唐最著名的密宗大師。該經當是他天寶十二至十四年(753—755)間在武威時所譯,細繹經文意思,水陸燈壇與地輪燈壇乃異名同實。其中具體地交待了水陸燈壇的壇法要求,特別強調了它的十大功德。在十大功德中,最重要的是水陸燈壇能使黑暗地獄的苦難衆生得到光明,水陸有情悉得生天。易言之,即在于破地獄和濟生靈。而對于佛和菩薩所放光明的神奇作用,密典中亦極盡渲染,如菩提流志譯《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二十即說:“不空王觀世音像放大光明,遍照叁千大千世界,上至有頂,下徹地獄,皆六震動。地獄劇苦,一切有情,皆得度脫,上生天界。水陸一切六趣有情遇斯光者,舍此身後盡得除脫種種苦身……所有無始重罪業障則燼消滅。”[39]不空所述水陸燈壇行儀中對燈明的崇拜,與菩提流志譯經可說是一脈相承。

  叁是叁分供食的方法,當是源于菩提流志譯《一字佛頂輪王經》。該經卷二有雲:“若得飯餅應淨淘擇,分爲叁分。一分獻佛咒神諸天,若食獻已,持施水陸一切有情;一分給施外來乞者,若無乞者,施于禽獸;一分自持依法而食。”[40]不過,在施水陸冥道齋法中,分施的對象已發生了變異,分別是施獄囚、施曠野(所謂一分送于野外)、施河中,似乎是從衆生的分布空間這一點而言的。

  四是參考了《千手觀音經》。其間加持食物所用的《大悲心咒》即出于是經。經中有雲:“其結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爲界。或取淨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爲界……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剋果。若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41]《大悲心咒》既然有如此威力,難怪要用它來加持所施之食物了,甚至連誦咒的遍數也和《千手觀音經》裏的要求相同,更何況千手觀音信仰在唐五代以降是最流行的觀音信仰呢。[42]

  S.2454V抄卷中還有不少是屬于道教的東西,如叁屍、司命、司錄、太歲、土地、南北鬥諸神。茲以叁屍爲例略作說明。《酉陽雜俎》引《玉格》雲:“叁屍一日叁朝:上屍青姑,伐人眼;中屍白姑,伐人五臓,下屍血姑,伐人胃命。”[43]《雲笈七簽》則說:“道書曰:言人身中有叁屍蟲,居叁丹田,好惑人性欲,得早亡。每至庚申日,上讒于帝,請降災禍于人,故人多妖枉禍厄。修煉者用術與藥以去之,則年長不死。”[44]准此可見,叁屍之神喜作祟,故中古以降有庚申日守叁屍的風俗。它進入密教行儀被人祭拜,顯然是受此影響所致。敦煌遺書S.6094《洪潤鄉百姓高延晟延宅祭文》曰:“維歲次甲戌正月乙亥朔廿二日庚申,洪潤鄉百姓高延晟宅祭文:謹以酒酌之尊,敬祭延晟宅神之靈。朱雀、玄武、青龍……鎮宅。”此即是守庚申除叁屍之信仰的表現。

  另外,從今存敦煌文獻看,唐五代並宋初時期的人們頗重喪葬與祭禮。如S.5527《甲申年爲阿婆修七齋及百曆》雲:

  1.甲申年六月叁日阿婆身殁,至九日開七齋,至十六日二

  2.七齋,至廿叁日第叁七齋,至七月一日第四七齋,至八日五七齋,

  3.至十五日六七齋,至廿二日修七齋,至九月十叁日百日齋(下殘)。

  這裏把齋日詳細列出,自然是爲了方便行事。即要求從一七齋至百日齋,甚至大祥日(大祥祭事,參S.5957《脫服文》)都得舉行法事。如北大D.184《楊廷光發願疏》雲:

  1.又願家內平安,設一七人供,寫《藥師經》一卷、《無常經》一卷、

  2.《觀世音經》一卷、《菩薩戒經》一卷、《多心經》一卷、《尊勝經》一卷。

  3.右件供並寫經,願家內大小平安,無諸災障,今因

  4.囗兩次,請爲表歎。

  5.十一月廿叁日弟子楊廷光疏。

  細繹文意,該卷文書是爲一七齋所寫的發願疏。主要是想通過寫經功德(其中有的是密典,如《藥師經》、《尊勝經》)和誦經功德(表歎,即法師誦經和贊導意)來超度亡靈。再如終七齋,北大D.204號有雲:

  1.靈修寺請陰法律、張寺主、堅真阇梨、堅相阇梨、志空、妙嚴師姑、

  2.五娘阿師子。

  3.右堅法今月廿四日奉爲亡考終七追念,幸

  4.慈悲依時降駕。

  5.囗月十二日囗囗囗堅法謹疏。

  這件文書是堅法爲亡考滿七,請靈修寺的僧尼來做法事的疏文。那些僧尼具體做了什麼,疏中並無詳細的交代。參照S.5957《亡考文》所說的“爲亡考某七追福,……故于是日延請聖凡,就此家庭奉資靈識,于是施羅百味,遠影于天廚,爐焚海岸之香,供列天廚之味。惟願以斯設齋功德,一一令誦勝因,總用資量亡考所生魂路,唯願坐蓮臺而居上品,乘般若而往西方。”這裏雖未交代是一七還是終七,但作爲亡考文的樣文,是適用于任何七祭的。所以其所說的施羅百味、令誦勝因,實際上就是指誦經施食以救拔亡魂。

  敦煌地區既然如此注重喪葬之儀,那麼有無與後世水陸齋相似的齋文呢?經查,S.0663中即有用于水陸齋會的疏文。該卷分正反面書寫,正面有叁件文書:《水陸無遮大會疏文》(擬)、《印沙佛文》(原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原題)。考其筆迹,當爲一人所書。而背面的《算經》(擬)則爲另一人所書。

  S.0663中第一件文書原題缺,但內容完整。文雲:

  1.仰啓蓮花藏界清淨法身百億如來、恒沙化佛、清涼山頂

  2.大聖文殊、雞足岩山得道羅漢、龍宮秘典、鹫嶺微言、道

  3.服他心一切賢聖:唯願發神足,運悲心,降臨道場,證明功德。

  4.厥今置淨壇于八表,敷佛像于四門,中央建觀音之場,釋衆

  5.轉金言之部。設香馔供叁世諸佛,散淨食于水陸生靈。合境

  6.虔恭,傾城懇颡者,爲誰施作?時由有我府主二太保瑞福禳災

  7.之嘉會也。伏唯我太保門傳閥閱,應賢五百之年;嶽渎生資,

  8.當期半千之士。文過周孔,雅操入木七分;彎弓穿楊,舉矢猿

  9.啼而繞樹;寬弘治衆,萬姓歎異瑞之風;設法安人,千家賀堯

  10.年之慶。加以信珠皎淨,心境先明,憑釋教以定八方,奉賢

  …

《水陸法會源流略說(李小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