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水陆法会源流略说(李小荣)▪P3

  ..续本文上一页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故而深受信众的欢迎。如隋代三阶教的信行大师依《地藏十轮经》而倡地藏菩萨礼忏法,使地藏信仰广为流播。在敦煌遗书中,伪经《佛说地藏菩萨经》亦有多份抄卷留存于世,经曰:

  1.尔时地藏菩萨住在南方琉璃世界,以静(净)

  2.天眼观地狱之中,受苦众生,铁碓捣,铁

  3.磨磨,铁犁耕,铁锯解,镬汤漉沸,猛火

  4.囗天。饥则吞铁丸,渴饮铜汗,受诸苦恼,

  5.无有休息。地藏菩萨不忍见之,即从南方来到

  6.地狱之中,与阎罗王共同一处,别床

  7.而坐。有四种因缘:一者恐阎罗王断罪不凭;二

  8.者恐文案交错;三者未合死;四者受苦罪了出

  9.地狱池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萨像、

  10.写《地藏菩萨经》及念地藏菩萨名者,此人定得

  11.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从一天堂

  12.至一天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萨像、

  13.写《地藏菩萨经》及念地藏菩萨名者,此人定得

  14.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舍命之日,地藏菩萨亲

  15.自来迎,常得与地藏菩萨共同一处。闻佛所说,皆

  16.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经突出了地藏菩萨对地狱众生的大慈大悲的救苦情怀,特别是写经诵经、造像之功德。

  二是参考了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释氏要览》“寺院壁画”条引该经卷三十四云:“今敕诸比丘,于寺门壁画生死轮,应随大小圆作轮形,中安毂,次安五辐,表五趣。当毂下画地狱,二边画傍生饿鬼。次上画人天,于人趣中唯画四洲。于其毂上涂白色,中画佛,佛前画三类物:初画鸽表多贪,次画蛇表多瞋,后画猪表愚痴。”[37]此处所说虽然不是地轮灯坛法,而是生死轮之画法,但其用轮、辐来象征有情众生的方法对地轮灯坛法还是有影响的。S.2454V仅是将五辐之轮改成了十道之地轮。这一方面是受到《华严经》崇拜“十”的启发,另一方面也暗合唐初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的史实。[38]

  三是敦煌遗书P.3913题为不空所译《金刚峻经金刚顶一切如来深妙秘密金刚界大三昧修行四十二种法经作用威仪法则大毗卢遮那佛金刚心地法门秘密戒坛法仪则》之〈佛说水陆灯坛功德部第十三〉,其经云:

  1.地轮灯坛阔二丈四,高三肘。或丈二,高二肘。其灯轮三千六百福(辐),灯三千六百盏。坛四角用八方

  2.善神,各执幡一口。四门用四金刚。地(此)是水波(陆),又里有众生天轮地轮八方之坛。其八方坛有四善神,

  3.各执一口幡。四金刚灯,用三百六十盏灯,轮用三百六十福(辐)。此灯轮功德灵验:第一身光遍照三千

  4.世界;第二照黑暗地狱众生,总持生天;第三照三十三天诸天菩萨,集会欢喜。南

  5.阎浮提,憎(赠)我善法,总与授记。身谢命终,生在光音净天,得正(证)无上菩提;第四功德,眼光

  6.见三千大千世界,观如掌内;第五功德,求愿吉凶便知如意;第六功德,照水陆有情,遇

  7.此水陆灯坛,总持得生天;第七功德,生生世世,囗囗光明;第八功德,身光常随,不受黑暗;第九功德,

  8.常见佛光明,不随黑暗;第十功德,然灯果报,功德无限,教量不得。当来正果号灯王佛,佛于

  9.王舍城金刚座入定,观见后[囗](世),大多众生造罪业,不修善法,堕在地狱。

  不空(705—774),盛唐最著名的密宗大师。该经当是他天宝十二至十四年(753—755)间在武威时所译,细绎经文意思,水陆灯坛与地轮灯坛乃异名同实。其中具体地交待了水陆灯坛的坛法要求,特别强调了它的十大功德。在十大功德中,最重要的是水陆灯坛能使黑暗地狱的苦难众生得到光明,水陆有情悉得生天。易言之,即在于破地狱和济生灵。而对于佛和菩萨所放光明的神奇作用,密典中亦极尽渲染,如菩提流志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十即说:“不空王观世音像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有顶,下彻地狱,皆六震动。地狱剧苦,一切有情,皆得度脱,上生天界。水陆一切六趣有情遇斯光者,舍此身后尽得除脱种种苦身……所有无始重罪业障则烬消灭。”[39]不空所述水陆灯坛行仪中对灯明的崇拜,与菩提流志译经可说是一脉相承。

  三是三分供食的方法,当是源于菩提流志译《一字佛顶轮王经》。该经卷二有云:“若得饭饼应净淘择,分为三分。一分献佛咒神诸天,若食献已,持施水陆一切有情;一分给施外来乞者,若无乞者,施于禽兽;一分自持依法而食。”[40]不过,在施水陆冥道斋法中,分施的对象已发生了变异,分别是施狱囚、施旷野(所谓一分送于野外)、施河中,似乎是从众生的分布空间这一点而言的。

  四是参考了《千手观音经》。其间加持食物所用的《大悲心咒》即出于是经。经中有云:“其结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划地为界。或取净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为界……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剋果。若闻此陀罗尼名字者,尚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何况诵持者!”[41]《大悲心咒》既然有如此威力,难怪要用它来加持所施之食物了,甚至连诵咒的遍数也和《千手观音经》里的要求相同,更何况千手观音信仰在唐五代以降是最流行的观音信仰呢。[42]

  S.2454V抄卷中还有不少是属于道教的东西,如三尸、司命、司录、太岁、土地、南北斗诸神。兹以三尸为例略作说明。《酉阳杂俎》引《玉格》云:“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臓,下尸血姑,伐人胃命。”[43]《云笈七签》则说:“道书曰:言人身中有三尸虫,居三丹田,好惑人性欲,得早亡。每至庚申日,上谗于帝,请降灾祸于人,故人多妖枉祸厄。修炼者用术与药以去之,则年长不死。”[44]准此可见,三尸之神喜作祟,故中古以降有庚申日守三尸的风俗。它进入密教行仪被人祭拜,显然是受此影响所致。敦煌遗书S.6094《洪润乡百姓高延晟延宅祭文》曰:“维岁次甲戌正月乙亥朔廿二日庚申,洪润乡百姓高延晟宅祭文:谨以酒酌之尊,敬祭延晟宅神之灵。朱雀、玄武、青龙……镇宅。”此即是守庚申除三尸之信仰的表现。

  另外,从今存敦煌文献看,唐五代并宋初时期的人们颇重丧葬与祭礼。如S.5527《甲申年为阿婆修七斋及百历》云:

  1.甲申年六月三日阿婆身殁,至九日开七斋,至十六日二

  2.七斋,至廿三日第三七斋,至七月一日第四七斋,至八日五七斋,

  3.至十五日六七斋,至廿二日修七斋,至九月十三日百日斋(下残)。

  这里把斋日详细列出,自然是为了方便行事。即要求从一七斋至百日斋,甚至大祥日(大祥祭事,参S.5957《脱服文》)都得举行法事。如北大D.184《杨廷光发愿疏》云:

  1.又愿家内平安,设一七人供,写《药师经》一卷、《无常经》一卷、

  2.《观世音经》一卷、《菩萨戒经》一卷、《多心经》一卷、《尊胜经》一卷。

  3.右件供并写经,愿家内大小平安,无诸灾障,今因

  4.囗两次,请为表叹。

  5.十一月廿三日弟子杨廷光疏。

  细绎文意,该卷文书是为一七斋所写的发愿疏。主要是想通过写经功德(其中有的是密典,如《药师经》、《尊胜经》)和诵经功德(表叹,即法师诵经和赞导意)来超度亡灵。再如终七斋,北大D.204号有云:

  1.灵修寺请阴法律、张寺主、坚真阇梨、坚相阇梨、志空、妙严师姑、

  2.五娘阿师子。

  3.右坚法今月廿四日奉为亡考终七追念,幸

  4.慈悲依时降驾。

  5.囗月十二日囗囗囗坚法谨疏。

  这件文书是坚法为亡考满七,请灵修寺的僧尼来做法事的疏文。那些僧尼具体做了什么,疏中并无详细的交代。参照S.5957《亡考文》所说的“为亡考某七追福,……故于是日延请圣凡,就此家庭奉资灵识,于是施罗百味,远影于天厨,炉焚海岸之香,供列天厨之味。惟愿以斯设斋功德,一一令诵胜因,总用资量亡考所生魂路,唯愿坐莲台而居上品,乘般若而往西方。”这里虽未交代是一七还是终七,但作为亡考文的样文,是适用于任何七祭的。所以其所说的施罗百味、令诵胜因,实际上就是指诵经施食以救拔亡魂。

  敦煌地区既然如此注重丧葬之仪,那么有无与后世水陆斋相似的斋文呢?经查,S.0663中即有用于水陆斋会的疏文。该卷分正反面书写,正面有三件文书:《水陆无遮大会疏文》(拟)、《印沙佛文》(原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原题)。考其笔迹,当为一人所书。而背面的《算经》(拟)则为另一人所书。

  S.0663中第一件文书原题缺,但内容完整。文云:

  1.仰启莲花藏界清净法身百亿如来、恒沙化佛、清凉山顶

  2.大圣文殊、鸡足岩山得道罗汉、龙宫秘典、鹫岭微言、道

  3.服他心一切贤圣:唯愿发神足,运悲心,降临道场,证明功德。

  4.厥今置净坛于八表,敷佛像于四门,中央建观音之场,释众

  5.转金言之部。设香馔供三世诸佛,散净食于水陆生灵。合境

  6.虔恭,倾城恳颡者,为谁施作?时由有我府主二太保瑞福禳灾

  7.之嘉会也。伏唯我太保门传阀阅,应贤五百之年;岳渎生资,

  8.当期半千之士。文过周孔,雅操入木七分;弯弓穿杨,举矢猿

  9.啼而绕树;宽弘治众,万姓叹异瑞之风;设法安人,千家贺尧

  10.年之庆。加以信珠皎净,心境先明,凭释教以定八方,奉贤

  …

《水陆法会源流略说(李小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