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核算上月出入賬目。
3、知客要談吐文雅,具足威儀。接待客人要如理如法,不卑不亢。無事要隨衆上殿、過堂、誦戒、出坡。對經過客堂來往施主的金錢進出,知客要深信因果,不得私吞或貪汙。
4、禅堂的禅衆,在禅堂內不得交頭接耳,閑談雜話,閱讀圖書。不得亂逞機鋒,妄作拈頌評論公案。不得私造飲食及吸煙吃酒。所有行坐、課誦、受戒、出坡,均須隨衆。
5、來寺挂單的,一律參加上殿、過堂、坐香、出坡。不准吃酒、吸煙、衣著不整齊,不得議論和談笑渚方善知識的長短。不准高聲談笑,四處竄寮。
6、來寺受戒的新戒,不得樹立朋黨,吸食香煙,飲酒食肉,私造飲食,不得破口大罵,交拳相打;不得故意損壞公物。
7、學戒堂學僧,要藉經教以端其根本,戒律以嚴其身心,禅定以掃其根塵,智慧以開其聾聩。要求學員認真認字、寫字,讀誦。特別重視德育,學僧于一切時中,都要具足威儀,親近善知識,攝心正念。
8、比丘尼要嚴格奉行八敬法。不得穿著豔色服飾,吸煙吃酒。不得面是背非,挑唆彼此。不得與男衆來往語言,不得收留和剃度形迹可疑之婦女。
9、大寮之僧人,不得盜竊常住油鹽食物及私留鮮美自食。注意飲食衛生,飲具、碗筷、蔬菜都要洗淨。剩下的飯菜要保存好,留作後吃。大寮不准外人進出。小心火燭。
10、衣缽對丈室的法器,錢財、禮品等出入都要登記,不得私吞。每當住持外出時,衣缽要負責照應丈室一切事宜。
五,考正法系,
虛老對禅宗法系一些錯誤的地方,了考據,予以訂正。
1、誰是南嶽第六十一世
《續指月錄》載:南嶽下第六十世東明貝祖之嗣法,有海舟永慈與海舟普慈二人。永住金陵東山,俗姓余。普住杭州東明,俗姓錢。虛老根據祥符蔭《宗統編年》載:“萬曆二年(1578)東明旵祖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此外天童密雲悟祖和錢謙益有關記載,都確認東明普慈爲南嶽第六十一世。
2、匡正《祖燈大統》之謬:此書將青原第四十五世芙蓉楷祖法嗣,迳列鹿門覺,將丹霞淳至天童淨中間五代削去。虛老依《宗統編年》記載:末重和元年(1118)楷祖示寂,丹霞淳嗣。翌年(1119)淳祖示寂,真歇了嗣。紹興二十二年(1152),了祖示寂,天童珏嗣。乾道四年(1168)珏祖示寂,雪窦鑒嗣。乾道七七年(1l
1)鑒祖示寂,天童淨嗣。乾道九年(1173)淨祖示寂,鹿門覺嗣。匡正了位中符《祖燈大統》之謬誤。<, o:p>
3、建文帝出家之確證:對建文帝的下落,史家異說紛纭。虛老根據《通鑒》、雲南從書《滇釋記》等書的考證,認爲建文帝出家證據確鑿。《滇釋記》說:燕藩之變,金川門破,有舊臣出高皇帝遺命,得度牒叁,曰:應文、應賢、應能,僧服如之。于是帝與禦史葉希賢爲應文、應賢、吳王教授揚應能力應能。並爲僧,遂從複道中出,曆遊吳、楚、黔、粵,入滇居永昌白龍山。夏結茅于鶴慶浪窮間,常疏《法華》、《楞嚴》,間多題詠。晚年東歸,壽八十余,坐于宮中,葬于西山。應賢,應能之墓尚在滇中洱源潛龍庵,即應文隱身處。虛老據此矯正史家之誤,並存葉,楊史義之名。
附建文帝出家詩二首
牢落西南四十秋 蕭蕭白發己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 朝元閣上雨聲收
新蒲細柳年年綠 野老吞聲哭未休
風塵一夕忽南侵 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 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環拱 夜漏無聲水自沈
遙相禁城今夜日 六宮猶望翠華臨
六、整理古藉
虛老主持鼓山時,在整理古藉方面作出貢獻。
1、新編鼓山湧泉寺經板目錄:虛老在鼓山命門人明一,觀本重新整理經板目錄。要求:(1)加丹黃之標簽,(2)分簡冊之部居,(3)考譯撰之人名,(4)紀锓梓之年代,(5)補缺漏之經板。經過叁個月的努力,完成經目一卷,題曰《鼓山湧泉寺經板目錄》。
2、新發現元刻本叁部大經:1931年師命觀本,明一整理藏經,發現元延佑(1314—1320)間,福建省嗣教陳覺琳刻本, 《大般若經》六百卷, 《大寶積經》百二十卷, 《大涅槃經》四十卷。經詳細核對,叁經共殘缺四十卷。知客清福師倡募裝璜,首座慈丹法師,西堂寶山師暨宗壽、星證、通化、聖修、純果、法真、龍洸、慎之、傳道、澄朗、優定、能複等師,發心手抄,足其卷數。使此叁部古本大經,煥然一新。朱慶瀾居士發起影印《碛砂藏》時,征得虛老的同意,將此叁部古本大經,收進藏內。從版本上提高了《碛砂藏》的價值。
3、增訂《佛祖道影》
《佛祖道影》爲明紫柏老人囑丁雲鵬臨摹牛頭藏本而作。憨山大師爲撰八十八祖贊,此爲《道影》之濫觞。清光緒六年(1880)蘇州瑪瑙山房出版《佛祖道影》一書,爲守一大師手訂,合真寂、雲福二刻本,編爲四卷,收畫像二百四十尊。
鼓山舊藏《列祖道影》,爲永覺老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住真寂日刊行,即所謂真寂本是,共收畫像一百叁十尊,各系贊語。康熙六十一年(1722)其嗣弟子爲霖大師,得原本于泉州開元寺,僅存七十余尊,重事征補,得四十七尊,合永祖爲一百二十二尊,並加題記,庋于藏經樓。到1930年又逸失五尊,僅存一百一十七尊。
虛老主持鼓山,獲睹斯冊,與瑪淄山房刊本相校,兩本相同者有一百零八尊,傳贊皆仍永覺老人舊題。虛老將此二本加以會編,複向各方征集,又得畫像若幹尊,共有畫像叁百十一尊,題名《增訂佛祖道影》,對原有傳贊,皆存其舊,無者爲之僭補,依次編入。 對蘇州本,所列世系,間有訛誤予以訂正。堪稱最詳盡最正確之版本。
4、重刊《叁壇正卷》:此書管代鮮有刊本。諸方傳戒,多屬抄本,未能普遍,魚魯亥豕,錯誤尤多。更有甚者有某法師稱;律可方便受戒,不必壇儀,如此妄矯私意,信口雌黃,變如來無上妙法,爲鸠蠱惡毒,一盲引衆盲,相牽入火坑,實爲可悲。爲此虛老將此書付之梨棗,以廣流通,重振如來戒法。
縱觀虛老的禅學思想,是以戒爲根本,以信爲基礎,以《楞嚴》爲主導,融禅教律密淨于一爐,擔五燈于雙肩,如此博大精深,實爲曠古未有。今天紀念虛老的重大現實意義,即發揚他的禅學思想,以戒爲師,以信爲本,一門深入。團結廣大的佛教徒共同奮鬥,高樹法幢,使佛陀精神能在現代社會生根開花結果,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虛雲和尚的禅學思想(方興)》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