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方兴)▪P3

  ..续本文上一页众核算上月出入账目。

  3、知客要谈吐文雅,具足威仪。接待客人要如理如法,不卑不亢。无事要随众上殿、过堂、诵戒、出坡。对经过客堂来往施主的金钱进出,知客要深信因果,不得私吞或贪污。

  4、禅堂的禅众,在禅堂内不得交头接耳,闲谈杂话,阅读图书。不得乱逞机锋,妄作拈颂评论公案。不得私造饮食及吸烟吃酒。所有行坐、课诵、受戒、出坡,均须随众。

  5、来寺挂单的,一律参加上殿、过堂、坐香、出坡。不准吃酒、吸烟、衣着不整齐,不得议论和谈笑渚方善知识的长短。不准高声谈笑,四处窜寮。

  6、来寺受戒的新戒,不得树立朋党,吸食香烟,饮酒食肉,私造饮食,不得破口大骂,交拳相打;不得故意损坏公物。

  7、学戒堂学僧,要藉经教以端其根本,戒律以严其身心,禅定以扫其根尘,智慧以开其聋聩。要求学员认真认字、写字,读诵。特别重视德育,学僧于一切时中,都要具足威仪,亲近善知识,摄心正念。

  8、比丘尼要严格奉行八敬法。不得穿着艳色服饰,吸烟吃酒。不得面是背非,挑唆彼此。不得与男众来往语言,不得收留和剃度形迹可疑之妇女。

  9、大寮之僧人,不得盗窃常住油盐食物及私留鲜美自食。注意饮食卫生,饮具、碗筷、蔬菜都要洗净。剩下的饭菜要保存好,留作后吃。大寮不准外人进出。小心火烛。

  10、衣钵对丈室的法器,钱财、礼品等出入都要登记,不得私吞。每当住持外出时,衣钵要负责照应丈室一切事宜。

  五,考正法系,

  虚老对禅宗法系一些错误的地方,了考据,予以订正。

  1、谁是南岳第六十一世

  《续指月录》载:南岳下第六十世东明贝祖之嗣法,有海舟永慈与海舟普慈二人。永住金陵东山,俗姓余。普住杭州东明,俗姓钱。虚老根据祥符荫《宗统编年》载:“万历二年(1578)东明旵祖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此外天童密云悟祖和钱谦益有关记载,都确认东明普慈为南岳第六十一世。

  2、匡正《祖灯大统》之谬:此书将青原第四十五世芙蓉楷祖法嗣,迳列鹿门觉,将丹霞淳至天童净中间五代削去。虚老依《宗统编年》记载:末重和元年(1118)楷祖示寂,丹霞淳嗣。翌年(1119)淳祖示寂,真歇了嗣。绍兴二十二年(1152),了祖示寂,天童珏嗣。乾道四年(1168)珏祖示寂,雪窦鉴嗣。乾道七七年(1l

  1)鉴祖示寂,天童净嗣。乾道九年(1173)净祖示寂,鹿门觉嗣。匡正了位中符《祖灯大统》之谬误。<, o:p>

  3、建文帝出家之确证:对建文帝的下落,史家异说纷纭。虚老根据《通鉴》、云南从书《滇释记》等书的考证,认为建文帝出家证据确凿。《滇释记》说:燕藩之变,金川门破,有旧臣出高皇帝遗命,得度牒三,曰:应文、应贤、应能,僧服如之。于是帝与御史叶希贤为应文、应贤、吴王教授扬应能力应能。并为僧,遂从复道中出,历游吴、楚、黔、粤,入滇居永昌白龙山。夏结茅于鹤庆浪穷间,常疏《法华》、《楞严》,间多题咏。晚年东归,寿八十余,坐于宫中,葬于西山。应贤,应能之墓尚在滇中洱源潜龙庵,即应文隐身处。虚老据此矫正史家之误,并存叶,杨史义之名。

  附建文帝出家诗二首

  牢落西南四十秋 萧萧白发己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风尘一夕忽南侵 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 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环拱 夜漏无声水自沉

  遥相禁城今夜日 六宫犹望翠华临

  六、整理古藉

  虚老主持鼓山时,在整理古藉方面作出贡献。

  1、新编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虚老在鼓山命门人明一,观本重新整理经板目录。要求:(1)加丹黄之标签,(2)分简册之部居,(3)考译撰之人名,(4)纪锓梓之年代,(5)补缺漏之经板。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完成经目一卷,题曰《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

  2、新发现元刻本三部大经:1931年师命观本,明一整理藏经,发现元延佑(1314—1320)间,福建省嗣教陈觉琳刻本, 《大般若经》六百卷, 《大宝积经》百二十卷, 《大涅槃经》四十卷。经详细核对,三经共残缺四十卷。知客清福师倡募装璜,首座慈丹法师,西堂宝山师暨宗寿、星证、通化、圣修、純果、法真、龙洸、慎之、传道、澄朗、优定、能复等师,发心手抄,足其卷数。使此三部古本大经,焕然一新。朱庆澜居士发起影印《碛砂藏》时,征得虚老的同意,将此三部古本大经,收进藏内。从版本上提高了《碛砂藏》的价值。

  3、增订《佛祖道影》

  《佛祖道影》为明紫柏老人嘱丁云鹏临摹牛头藏本而作。憨山大师为撰八十八祖赞,此为《道影》之滥觞。清光绪六年(1880)苏州玛瑙山房出版《佛祖道影》一书,为守一大师手订,合真寂、云福二刻本,编为四卷,收画像二百四十尊。

  鼓山旧藏《列祖道影》,为永觉老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住真寂日刊行,即所谓真寂本是,共收画像一百三十尊,各系赞语。康熙六十一年(1722)其嗣弟子为霖大师,得原本于泉州开元寺,仅存七十余尊,重事征补,得四十七尊,合永祖为一百二十二尊,并加题记,庋于藏经楼。到1930年又逸失五尊,仅存一百一十七尊。

  虚老主持鼓山,获睹斯册,与玛淄山房刊本相校,两本相同者有一百零八尊,传赞皆仍永觉老人旧题。虚老将此二本加以会编,复向各方征集,又得画像若干尊,共有画像三百十一尊,题名《增订佛祖道影》,对原有传赞,皆存其旧,无者为之僭补,依次编入。 对苏州本,所列世系,间有讹误予以订正。堪称最详尽最正确之版本。

  4、重刊《三坛正卷》:此书管代鲜有刊本。诸方传戒,多属抄本,未能普遍,鱼鲁亥豕,错误尤多。更有甚者有某法师称;律可方便受戒,不必坛仪,如此妄矫私意,信口雌黄,变如来无上妙法,为鸠蛊恶毒,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实为可悲。为此虚老将此书付之梨枣,以广流通,重振如来戒法。

  纵观虚老的禅学思想,是以戒为根本,以信为基础,以《楞严》为主导,融禅教律密净于一炉,担五灯于双肩,如此博大精深,实为旷古未有。今天纪念虚老的重大现实意义,即发扬他的禅学思想,以戒为师,以信为本,一门深入。团结广大的佛教徒共同奋斗,高树法幢,使佛陀精神能在现代社会生根开花结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方兴)》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