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慢安樂自在,苦惱自可慢慢斷除、息滅,如此則佛國不遠,解脫非難。不然,縱天天賭咒發誓,卻永不改變業力習氣,看不破放不下,也不觀照真理、實證真理,那等到驢年馬月也不可能安樂自在,輪回倒是肯定的了。真修實證吧!不要浪費生命、蹉跎時光了,更不要再苦惱輪回了,生命是尊貴的,生命也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真正明白修證,才能無憂無惱地生活工作。圓滿的人生一定要把握呀!時間如流水,活在患得患失間,只是虐待自己寶貴的生命罷了!每一個衆生都有靈慧良善的佛性,只要看破放下,自可流露出萬千莊嚴的言行了。那是聖潔、光輝、順其自然、毫無挂礙的生命啊!
讓心學會專注和正念,不要讓心去遊蕩和滑入慣性的妄想中。專注于呼吸或佛號,正念提起,明了一切身心世界皆無常苦空,安住于清淨無染,明明了了,于時刻中保持正念的觀照。獨立于世間,放下雜染,不要讓心遊蕩,遠離無益的妄想,學會專注和正念。
修行之所以走火入魔者乃因不明白應以斷除不正見——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和種種貪、嗔、癡、慢、疑的習氣爲根本,或妄求神通怪異,不知修心養性,不以正見、正念爲本,如此則易掉入魔網矣!
我們見到了什麼呢?無常。我們聽到什麼呢?無常。嗅、嘗 、接觸、覺知皆是無常變化,如是面對一切內外境的不實不穩定,不論何時何地皆如此。還不放下、提起正念嗎?
好也此心,壞也此心;是也此心,非也此心;坐也此心,立也此心;疑也此心,信也此心;神也此心,鬼也此心;佛也此心,人也此心;勇也此心,弱也此心;正也此心,邪也此心;想東也此心,想西也此心;正念也此心,妄想也此心。說圓說扁說直說曲皆此心。反反覆覆,糊塗、明白皆此心作怪。抓住此源頭,死活不放它,看它怎麼行?心意識的轉變修行:“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這句話的意思是:六識、七識應該在剛開始修行的時刻,學會轉變、轉念,不以分別心、執著心爲本,而以妙觀察、平等、無差別心爲本來認知事物、一切法,如此慢慢修行,則最後在證果上能轉變前五識的凡夫認知和行爲方式爲成所作智的妙用,而且轉變八識的在纏如來藏心爲證果上的絕對清淨涅槃的大圓滿智慧心。因地的修行從凡夫的認知上開始轉變,以般若智慧來打破慣性的謬執(七識總執八識的種子集合體爲我,而不明性空緣起)和破除凡夫的不明真理的分別念。六識總以現起的法塵——即頭腦中的印象、概念、文字、聲音、味道、感受等等爲真實,而不明無常、遷變,本來因緣生滅無自性。這些凡夫性的執著和分別源自于不明白聖谛、真理的緣故,當下也就缺少正見、正念的觀照了;或者當下雖然明白理論,卻缺乏毅力和決心來斷除、轉變不正見、不正念,而屈服于不正見、妄念的習氣,或者當下忘失了正見、正念。故此真修行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恒地以正見、正念爲本,即是以無常、無我、苦、緣起性空的實相爲根本來轉變六識、七識的認知。以妙觀察,深入地洞察、精微地了知一切現象(身心世界)皆無常、苦、無我、緣起性空,從而轉變六識的分別念,跳出二元對立的來回粘著迷惑,而以無所住的中道來面對一切,這樣當下即能清涼自在;以無我、苦、無常、緣起性空的正見來破除七識的我執、我慢、疑和戒禁取的錯謬,以性空平等的心來觀照面對一切,如此當下斷除不正見的謬執而以正見爲本,當下無我,平等性空,自然安然自在!如此以破六識的分別念:
貪、嗔、癡、疑的習氣和以破七識的不正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疑、慢的種種錯誤思想觀念爲修行的道路,自是直接通達佛果的真正修行大道了。故此經曰:“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實是言簡意赅的聖言量,如此修行焉有不成就之理,焉會走錯路、彎路?阿彌陀佛!此二句話真是摩尼寶珠啊!無量感恩!
說“看破”、“放下”,並不是嘴巴上說說而已,而是確實地在六識、七識上觀照到無常、緣起的本質而轉變了當下的心的認知和執著,這才叫思慧、修慧。如果嘴巴上說“看破、放下”,但根本當下就沒能觀照到自己的六識、七識的頑固謬誤、分別,那麼根本不可能轉境、轉念,這樣根本不叫修行,因爲她(他)根本就沒有觀照力和正念的,當下依然是迷惑顛倒的凡夫心罷了,依然是痛苦、煩惱的雜染心、輪回心。真修實證的功夫是在當下正見、正念的提起,深刻、微細地觀照到自心當下是如何以假相差別爲真,分別、執著而生種種顛倒的,因而産生警惕,當下扭轉心的認知,讓心以覺醒的狀態而于看破、放下中自在、清涼、清淨、平靜了,當下以深刻、精微的洞察力觀照到苦樂的假相以及貪、嗔、癡的虛妄輪回性,從而當下無執、平等地安住淨心正覺,也從而當下在凡夫的慣性謬誤中跳出了,如此才名修行——真正的修行。以如此的觀照力,戒定慧叁學自然而然慢慢增長、圓滿。這是無妄的成佛之路,必須在當下的起心動念上觀照,這才是真的修行。
能夠修行的是此心(身體、語言離開心就是死的),迷惑開悟是此心,苦惱涅槃是此心,輪回解脫也是此心,一具屍體是沒法産生苦樂或是自在的,好好思維吧!唯有心才産生一切事情,也是心能熄滅一切苦惱。拖著死屍(身體)者是誰?心是根本,諸佛從心解脫覺悟,衆生依心輪回痛苦,原因在于明白真理與否,在于以真理生活與否。真理是什麼?一切身心世界皆是無常、苦、無我、緣起性空的,好好地思維這些法義,觀照這些法義吧!大到事事物物,細到起心動念,不要與真理當面錯過,時刻觀照,這是導致人生無上幸福——清涼自在、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關鍵。法義雖然簡明,但它確實是啓開宇宙人生真理大門的鑰匙。
學佛如果只是談論口說,卻沒有真正在心地上修行,沒有在起心動念上觀照,那麼他永遠都無法體會到修行的真切和精微,他永遠沒有明白經典上記載的修行過程的高深,唯留下一大堆的猜疑、失望和望洋興歎了。因爲他沒有真修實證,永遠無法明白那是多麼的真實和明白,更不可能由此帶來對佛陀絕對的感恩和永無止盡的禮敬,他只是一個畫餅充饑的自欺者。
修行人若能具足正見(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提起正念(不忘失真心,專注觀照),則自心具足真理,離諸苦惱,法喜、禅悅、安樂、寂靜不可思議,則無須狂奔亂走,被境所轉,攀緣諸境,生諸顛倒煩惱了。如此時刻觀照,功夫德行圓滿,則叁身四智圓成!
修行不論在家出家,重要的是具備正見正念,但出家的一念出離心的發起卻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亦須知一粒好的種子必須好好培養才能真正成材,切不要浪費這個殊勝的緣份呀!如果在家人無緣今生出家,那麼能夠保持出離凡情俗見的心,以真理的正見正念常觀照,具足好普度衆生的使命感,那也是能夠當生成就的。
爲什麼要以正見修行,爲什麼要確立正見,費時費力地破除不正見呢?因爲不正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會導致邪思維、邪念、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定、邪慧,如此豈非時刻造惡業麼?又何從說修解脫、覺悟呢?而正見會導致正思維、正念、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正慧,從而引生正道的修行,而無謬誤迷惑的走向成佛。成就解脫自在、覺悟慈悲了。弘揚正見、破除不正見實在是苦心孤詣的大慈悲也,你明白嗎?你已確立正見了嗎?還是依然在凡夫情見、外道不正見中呢?小心啊!那是輪回的路。
依正見正念之道而修行的話,則能無妄地開悟、證道。開悟者,透開迷惘,悟入實相——真實無妄、本來存在的真理。證道者破除迷惑,打開本來面目,證悟宇宙人生真理,徹底了生脫死、斷除輪回之因,證真如法性,再無退轉,大安樂、大自由、無迷惑顛倒、大解脫、大涅槃。但必須指出的是:真正修行時,也不要急躁地妄想開悟、證道,如此只是讓心執著,也是貪欲,要學會放下,目標明確沒錯,但不能急功近利,只要好好修行,依正見正念修行,因緣具足,自然水到渠成。若揠苗助長,只能造成笑話。
能觀所觀兩空寂,無我無常本涅槃。真正能頓悟者很少,確實需要慢慢以正見正念時常觀照,直至因緣成熟,證悟了生死。故此修行者要杜絕說大話妄想自欺及無益戲論的習慣,以真修實證,切實行持爲根本,方能無妄而成就佛道!
五蘊:色(物質的身體)、受(感受)、覺想(因感覺而生)、行(心意的形成)、意識(了別的前五識,分別的六識,執著的七識,種子的集合體——即能藏種子、種子所藏的八識)皆是生起和消逝的顯現,透破內五蘊(人)和外世界的緣起生滅,則明空性無我( 我空、法空)的真正谛理。以正見正念的精進修持,則最終證悟如此無妄的真實,才能從根本上斷業力的慣性,斬斷愚癡的生死繩索證入不生不滅的清淨法界性。理論明了這些正見只是基礎,缺乏正念的觀照,精進的修持,那是不可能真正與真理相應的。因爲憑借記憶來的印象並不是切實的實踐證驗,它是無法戰勝無始劫來的習性、業力的。唯有持之以恒的正見、正念的精進觀照,才能做一份耕耘得一份收獲的。真正的修持將可明白心路曆程上的斷妄證真原來是由粗到細,漸精漸微的,因爲觀照的功夫越純熟越能透澈入細入微,這完全憑借努力而來的,它決不是說幾句話就可辦到的事,那只不過是畫餅充饑,自欺欺人罷了!真正修行的人就會越來越明了經上所記載的諸菩薩修證過程,各階位的細節原來是如此切實親切,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它絕不是空說家的臆測、臆斷所可能了知的,那是很浮泛的,真正修證所産生的認識是空說者無法比擬的。他們似乎同時說著同一個名詞,但體會是天壤之別。唯有真修實證,具備正見正念,精進修行者能了生脫死,空談、盲修瞎煉者是不能出生死苦海的……
佛陀的教導是違逆我們的習氣的,是違逆我們固有的思想觀念的。所以當一個人…
《正道光輝 修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