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道光輝 修行二

  修行二

  真心清淨修 畢竟成佛道

  若真修行人,首在看破;若看不破,修行無益,唯結善緣罷了。所謂看破,即觀諸法如夢,一切皆幻,緣起性空,了不可得;即觀四大非我,五蘊皆空,物質與精神(感受、想、行、識)皆緣聚緣散不實變化,由此之物質的、精神的、感情之貪戀畢竟虛幻無常,如垃圾無意義,乃至精神的某種寄托、情感的貪戀皆是束縛,而令生命不得自由,如幻如夢無常變化,脆弱不可一擊,皆缺陷不可追逐!再觀此色身變化無常,刹那生滅,行住坐臥,從內至外,從外至內,身心與外境一樣空幻無所得。不論山河大地、草木有情無情悉皆生滅無常不可恒存,如此乃至身心念念無常無住,了不可得,究竟無常。完全放下,不再貪戀,當下清淨,。此清淨心畢竟空寂,當下空明寂靜,了了分明不迷惑。此分明空寂,即是看破假相,放下執著分別的平等覺悟之心矣!以此覺悟平等之心時時觀照,不論白天黑夜莫令間斷,不要再起貪戀,不論碰到任何人、事、物,乃至種種現象、名詞、概念等皆知盡是無常變化不實之假相,畢竟了不可得,如此看破放下的智慧之心如明鏡般觀照分明,二十四小時從無間斷,再不迷惑。以此覺心、淨心觀照呼吸,了其無常,安住不迷于諸境,看破放下于時時。若心欲逃逸,妄念再起時,則又返回,依然覺照,就如牧牛,總不讓其逃逸,總不讓其吃人莊稼。一心辦道,了了分明,如如不動,日日如此,時時如此,功夫純熟,妄念俱息,自入叁昧矣!若然以此看破放下之心,以此覺悟不貪戀假相之心,了了分明念一佛名,則如念諸佛無量功德一般。佛佛道同,諸佛總是同樣圓滿,再無欠缺。以此淨心、覺心、空心念佛,二十四小時無論晝夜,精進無退,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念念正念,再無顛倒,再無夢想,一心專注,一心覺醒,一心無貪戀,一心清淨,此心念佛,佛即此心所念,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佛外無妄心,心外無別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如此覺悟,晝夜不貪戀假相,遠離欲望、名聲、虛榮、面子、財利、飲食、味道、睡眠之執著,也莫昏沈,安住清淨、覺醒、空明、無我、無人之當下,分分明明,了了無礙,再無貪戀,完全放下,絕對看破,念念正念,再無顛倒,若有妄念起時,知妄念也是緣起,畢竟了不可得,回歸正念,不令逃逸,覺照分明,無住無著,不須壓抑,妄念自滅。無論動靜總是一如,念念正念,心心佛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功夫純熟。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自然無二,當下空寂,證入叁昧,悟無生忍,畢竟成就!

  不論遇何境,不論遇何人,不論遇何事,不論遇何物,總不貪它、戀它;總不煩它、恨它;總不仇它,怨它。總是如此觀照它,總是看破、放下,清淨自在、空明覺悟面對它,再無錯亂,再無煩惱。若起無明,當知無明本空,了不可得,能無明者空,所無明者幻,更不著它,正念生起,當下分明。有緣皆歡喜,無緣無憂惱,如此總自知,更不用誇談,心知肚明,不被境轉,密行功德,談笑風生,任運自如,無惱無怨,自知諸智慧,不被他迷惑,把握此真心,再不落輪回,自己心既明,秘密真用功,更不用顯示,更不用誇言。平常心是道,老老實實做人,功夫做到家,水到自渠成!

  修證次第

  前提:持淨戒,正見正念具足,真爲生死,不求名聞利養、色、欲的享受,唯道是從,不爲神奇怪異,發長遠心、出離心,發大願菩提心、精進不息心,默默修持,遠離愦鬧。修證次第如下:

  首先,須明無常苦空、緣起無我之甚深義理。起歡喜心,時刻觀照,以真理之洞察爲指導,提起正見正念。觀照呼吸,順其自然,五調分明。

  破執:

  一、天下是是非非、擾攘不安,凡情俗見不斷,皆執“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猶疑不決,不以真理爲念。洞察如此,知此等不正見皆謬執不可得,皆無常,放下……于明白間放下“我”的執著思想觀念,放下世俗間的凡情俗見的牽扯,更無執著。此是第一步,不明白者必須徹底弄明白,直至徹底放下爲止,不得馬虎,不得自我欺騙,否則地基不穩,一切免談。不以真理爲徹底依止,不以清淨解脫、正覺無迷妄爲究竟追求,只是自欺欺人,最終皆是不離染著的。請善思念之!(此爲破不正見等謬執,破我相、人相,樹正見成堅固根基。)

  二、萬法分別,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種種欲望追求,眼耳鼻舌身的感官滿足皆是生死輪回、苦惱之大患,皆是染汙不盡、假相顛倒之謬妄,。明白其皆無常幻化不可執,徹底放下,發大心,發真心、出離心,真實觀照其苦惱困擾,少欲知足,必須真心實意以恬淡自在、素樸自然爲本。(此乃破貪嗔習氣的執著分別,破衆生相。)

  叁、生死皆因緣,生而無撼,死而無悔。隨緣隨份斷惡修善,淨化身心,順其自然,不貪生怕死,不貪死怕生。了知一切皆緣,隨緣了緣無挂礙,知生死無實,無住生死,放下……(破壽者相,破生死無明。)

  四、一放下,通通放下,身心內外均不可得。正念分明,無所住,空明如如。如是觀照,行住坐臥了了分明,無住無著,更無所執。(無所住,淨心正覺現前。)

  五、照而常寂,寂而常照,觀照寂靜無二無別,直至究竟,毫不放松。正念分明,更無顛倒,凡心死絕,謬執俱盡,真誠所至,金石爲開!我法俱粉碎,一真本獨耀,空性大平等,了然無挂礙,洞見本來面目!若無上述修證純熟,妄想臆測,只是自欺欺人的笑話,終與了生脫死無關,苦惱輪回倒有份了。(明心見性)

  六、古今生滅,因緣聚散,無我、無我所、無古無今、無生無滅、無我無人,本來如是,口議心思皆戲論,長養聖胎,看住真心。(本來如此,一念叁千,寂靜涅槃,了無戲論,大辯無言。)

  七、隨緣自在,自在隨緣,如如不動,妙用無方。(如是滅度無量無邊衆生,實無一衆生可得滅度。)真修行者須依《金剛經》、《壇經》、《八大人覺經》、《大念處經》、《心經》爲宗旨,培養般若智慧,遠離謬誤分別,破我法二執,依善知識引導,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精進不息,依八正道而修行,不執幻化假相,不求名利神異,平常心是道,如此方可說修行之事矣!真正修行、了生脫死必須先于正道的傳承上分毫沒有偏差,于文字義理、口頭傳承上必須切實把握,杜絕自以爲是和模糊、含混、暧昧不清的態度,更決不能摻雜入種種邪思、邪見和外道法。不明白者切須謙虛努力地聽聞正法直到正見穩固地建立。純淨無染的正法傳承必須非常清楚,因爲唯有純淨無染無雜的正法才能了生脫死,邪思邪見、外道法只能是困擾和影響了生脫死的束縛。所以必須堅決地依止善知識,直到完全無差地掌握正法的傳承,得到認可無差方可;,決不能自大、自負、自以爲是地盲修瞎煉,以免誤已誤人,浪費自己的法身慧命,結果欲升反墮,豈非愚蠢可憐麼?這完全關系到生死大事,決不能輕率等閑視之。一定要好好省思清楚,莫要空浪費生命,追悔莫及。一定要通過正法完全無差地傳承之後,正見已經堅固建立,那麼進一步地提起正念努力觀照,以斷無明貪愛。要明晰地、清楚地看破緣起性空、無常、苦、無我的身心世界本質,真正確實地體會到真理的殊勝不可思議,以及固有的偏見、偏執乃至貪、嗔、癡、慢、疑和不正見的禍患。由此堅定了修行解脫,轉化生死輪回的信心、決心和毅力,毫無偏差地觀察清楚真理所揭示的深刻性。如此進一步發起出離心、菩提心,努力精進地觀照,改變固有的偏見、偏執,乃至一切不符合真理的思想、行爲、語言,完全地與真理相應,徹底以無所住面對生活、工作、身心世界。安詳自在地生活工作,于生活工作中點滴觀照分明,遠離謬誤。不違背真理地完全地以正念來生活工作,不做任何不符合真理的傷人害已之事,戒律清淨、正念分明。如此精勤不退轉地修行,自然身心安樂,良心坦然、清淨,生命光明無憂懼,順逆無畏,自在祥和了。但必須進一步體悟真理,修行越來越精細、精深,不要執著在一時精神自在上,剛開始必須刻意觀照,功夫純熟才能達到自然而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此必須正念具足,辨識觀察力深刻無動搖才能進一步做到,直到完全照見五蘊皆空,證大解脫,此絕非文字上的敘述、記憶、想象所能猜測,必須真修實證方能徹底斷生死、無明、貪愛的命根。證我法皆空的實相,徹悟宇宙人生最究竟無上的真實,非一日之功夫矣!修行者切須努力無怠惰,破除種種障蔽,完全地轉分別心爲妙觀察智、執著心爲平等性智、如來藏識爲大圓鏡智、眼耳鼻舌身的了別爲成所作智的妙用,如此才算功德圓滿。

  具體修行的次第應該請教大善知識的指導。

  如何條理系統的修學佛法

  人生本自圓滿,佛性本自具足,當下涅槃與佛無別,但因煩惱蒙蔽,于假相不能體真實而成就。那麼如何去妄存真打破幻夢、當下圓滿、複歸本性的清淨大解脫?這則成人生至關重要的偉大之事了!因煩惱痛苦輪回不休本皆莫須有的事實,本來的事實卻是德行具足萬相莊嚴的。如何徹底地體認這些本質的問題,改造慣性的謬執(執假爲真),提升當下的作爲,複歸本來的大圓滿人格(佛)?乃是迫切之迫切。

  一、認識真相:(仔細觀察洞悉才能認識深刻,沒有認識就愚癡迷昧不知真相。)二根本、叁法印、一實相、中道、緣起、百法、叁自性、因果業力、輪回、苦集滅道等四聖谛、十二因緣、二谛。

  二、(下手處)改造謬執:叁十七道品、二入四行、一相叁昧、二谛圓融、一行叁昧、念佛叁昧、一心叁觀、圓通法門、頓契佛心、忏悔、聞思修、戒定慧。

  叁、提升德行:于因果上謹慎行事、孝養禮敬父母師長。叁皈、五戒、八戒、菩薩戒(叁聚淨戒)、具足威儀、讀誦、聽聞經法。慈悲喜舍,四攝、六度萬行。

  四、複歸佛性:佛性、佛境、實相、無礙解脫、涅槃寂靜。常樂我淨、任運自在、挑柴運水、事…

《正道光輝 修行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正道光輝 生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