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然,则尘劳尽是佛事,众生皆是诸佛,毕竟无苦可得,无乐可求。只要这惯性分别斩断、狂心顿歇,则当下菩提,当下自在矣!如此尽可化生活为妙用,化浊恶为佛国!一切又莫非毗卢遮那世尊之化现,得失随缘,勿起无明造恶业,为一切善,无住善相,究竟圆满,当生成就,随处解脱!如此六道四法界毕竟空寂,证一真之妙理而与佛无二无别。若当下妄起无明,被境所转,做不得主,则呜呼哀哉,轮回有份矣!岂可不慎乎?岂可不警惕乎?
入解脱门
内无所得之心,外无所得之物,内外贯通,无住无着,自然超然。若有一念所得(喜怒、苦乐、生死、得失……),则身心沉重,不得自由;更何况念念驰求,狂心不止,那更是苦海无边,轮回漫漫!若能透得空性无相之妙理,证入无愿大愿之涅槃,则游戏三昧,获大自在矣!
以佛心为修行宗旨
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万法,以佛心为修行宗旨,则万法圆满收尽,得真纲领,得真法要矣!法门万千,莫生分别,门门平等,不离本心,契佛本心,焉有高下?毕竟一如,无有分别,唯佛心宗,乃为究竟,离佛真心,无有诸法。无论禅密律净教,大小显密乘,莫不为诸众生广开方便,究竟为证此心寂灭矣!法门有万千,归元无二路,若证佛心,则禅密律净教,大小显密乘,莫不圆满具足矣!妙哉!善哉!
修行者须具备有独立于世间的思想品格,以断除贪、嗔、痴、慢、疑和种种不正见为目的。他(她)应该完全的以真理的方式来看问题,独立地不随世俗的观念,不被凡情俗见所左右来思考问题、观照真理。他(她)必须以真理(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实际地来看问题,破除固有的自以为是和他以为是,以无所执著的心态来面对世俗的染污和诱惑。他(她)坚定地以真理作为生命的方式,以舍身失命在所不惜的毅力、信念来坚持真理的探究和证悟,于修行的道路上完全无动摇地具备出离心(出离凡情俗见的心)、菩提心(誓证无上真理、正觉圆满的自度度人的心)和正见(无常苦空、缘起无我、涅槃寂静、真如实相)的修行三根本,如此真切无妄地坚持正法律的修行,必可当生成就,如此自可圆融二谛(真谛、俗谛之空有互即),然后就能以无所住行善的心态面对社会人生了!
做一个诚实、谦虚、谨慎的人,这是修道的开始。
轮回生死即贪嗔痴所造成,了生脱死的修行即断贪嗔痴、断财色名食睡诸执著,不再陷入旧往的习气毛病及种种世俗观念,完全以清净解脱大悲的心为本,以菩提心为因,誓证无上正觉度众生。以正见——无常苦空、缘起无我、涅槃空寂为指南,那么修一切法门(念佛、参禅、止观、持咒……)皆名真实修行、皆是究竟成佛之道。若不以断习气破邪见为本,纵装模作样也只是捏妖作怪罢了;纵说的天花乱坠,也只是花言巧语罢了!终是误人误己、自欺欺人的!修行是简单、直截了当的,那就是对于无常苦空的观照。不论身心、世界都离不开无常苦空。若当下能提起此正见正念,则当下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见佛则见僧,当下即不离涅槃清净。教理虽然繁富,但修行是单纯简明的。这样的修行似乎很简单,但它确实是不容易的,因为它违背了我们惯有的谬执和思想观念,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真正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最终观照成功。
若能观照《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完全的如此正念现前,再无迷惑颠倒,于时时处处地地完全通达无碍,直至菩提圆满,究竟成佛!以如是观照宇宙人生,则一切贪、瞋、痴、慢、疑、不正见都会轻而易举的消融摧破,再不为境(色、声、香、味、触、法)所转,造诸生死轮回!梦幻泡影,如露如电……缘起性空,无住无着,无所住生其心。醒梦一如,证大涅槃。功夫在当下,正念忘失,轮回生死,吽!提起正念……
佛教明法界真相,同体大悲,旨在救生度生,以觉悟之心,绝无贪口腹而杀生害命之迷惑。佛教明因果业力不虚,断无明妄执,正见正念现前,决然不应有损人利己、偷盗之愚痴。佛教明生死之业因乃贪淫成习,故应断淫心、贪爱之纠缠,在家居士则应洁身自好,不邪淫伤害自他。佛教明法界真相,履行佛法,为佛弟子不应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打大妄语。为佛弟子谦虚谨慎时处观照,正念不失,杜绝五辛之业力助因,不攀缘五欲六尘,真心不失,正念分明,不随境转,乃真功夫。
我们经常受到法尘现起的欺骗,而活在喜、怒、哀、乐、爱、恶、欲的圈套中不得自由,。这些皆是我们固执于“八识田”中的种子现前而起,但却是如此强烈顽固地指挥着你的行为、语言和思想。我们必须彻底明了它们是缘起无自性,无常无实的,然后放下。如此看破放下的过程就是真正的修行。去直接面对吧,法尘无实,妄念本空。妄想招业障,正念是涅槃。
不妄想而正念分明才是修行,但如果有正念的话,又是不妨碍一切行的。
不明理而不想,只是暂时的安静,并不是正念具足所带来的安静。
少欲知足是修行的基石。不要让心沉沦于苦、乐、麻木的状态,应以无所执著的心来面对一切。所有的身心世界皆是梦幻泡影,看破放下即是安然坦荡的。
所有的一切修行都不能离开心地的观照,所有的经典和法门都是这一颗真心开出,也是为了明了这个心,观照心的真实和本质即是修行的要领。所有的众生都共同地有身和心,都共同地是缘起迁变的集合体,同样的是贪、嗔、痴,不论是哪国人,不论是过去、现世、未来的众生都是如此,即使业力所感,千差万别的表象和境遇,但总结起来就是如此。故此修行只从自身、心下手观照即能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舍自身心不顾,而去分别所有众生的差别,事倍功半,费力而劳心,很难得结果,且多生是非烦恼。自心众生,自心烦恼解决,则可明所有众生的现象了,如此事半而功倍,修行将非常得力。观照身心: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修行即易上路。明了缘起无自性、生灭无住即非生灭,当下寂静安详。时时刻刻、处处地地常观照,则当下即是正念现前。
当你没有真正的体悟和修证时,最好少发表议论,以免误导别人,造成自他困扰;最好能够谦虚诚实地面对自已的修行,这样才能真正受益,但一定要下定决心和毅力去追寻真理和实证佛法,不达目的地不应罢休。事实上,真理并不遥远,它存在于我们当下如实地面对自已身心世界的观照,应该如是地肯定和依法义而进行观照。不要虚度光阴,不要虚耗生命,做一件伟大而真正有意义的工作吧,那就是提起正见、正念的观照。
很多人都愿意解脱自在,了生脱死,但却就是不愿按正见正念的观照而修行,这实在是矛盾和难以理解的愚痴。他们总是愿意自以为是或想不劳而获,乃至于妄想一通或不下定决心抛弃不正见而追究真理,真是奇怪和可悲的。呜呼!无法可想……
真正的正见、正念的观照、修行是比理论深刻和彻底的,不要满足于空谈。满足于空谈对实际的了生脱死和断除烦恼毫无用处。思想上似乎明白,但它并不彻底和究竟,更不深刻和圆满。不要停留于表面上的研究,一定要从心地上下功夫啊!没有彻证本来的面目和究竟圆满断尽烦恼,决不能放弃真实的修行。
我们每天都活在佛法中。有人说:我每天都很烦恼,怎么是在佛法中呢?是的,烦恼也是佛法,只不过你当面错过了,所以烦恼在你来说就不是佛法,而是困扰,如果你能当下观照到烦恼的缘起无常性,那么烦恼就不是困扰,觉性即生起了!如果你观照到快乐当下的缘起无常性,那么你就不过份地患得患失了。佛陀说:烦恼在哪里生起就在哪里熄灭。故此轮回在哪里生起就在哪里解脱。能烦恼、轮回者,心也。何以故?只因执著在意故,当下缺乏正见、正念故!让佛法与我们同在!佛法本来就与我们同在!
真正的修行人,他必须以超越固有的世俗情见和惯性的自以为是,打破这些缘起无常的假相,睁开被蒙蔽的双眼,不于自大和被动间受制。他完全地以探究、洞察的锐利眼光来观照真理,以绝对自由的精神来面对一切,卸下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和偏见,乃至一切凡情俗见的观念,毫无疲累地具足勇气来面对真实无妄、彻底解放的生命,世俗的一切有如尘垢般放下、扔掉,获得绝对解脱的大自由的生命,完全与如来一般无异的涅槃,不是吗?
远离净戒、正见、正念的观照,唯有陷入业力的牵扯之间,岂可不小心谨慎观照行为、语言、思想!当下具足净戒、正见、正念,当下即是自在解脱的;时时具足净戒、正见、正念,随时都是解脱自在的,当下即清净无染。不要心存侥幸和自我欺骗,发真正勇猛精进心,断恶修善,净化身心吧!轮回、超脱、生死、涅槃、苦恼、清凉,只是在当下之间,十二因缘生死流转不离当下。无住无著,看破放下,当下即真如还灭门。因地觉醒无迷,果地自然随处随时解脱圆满。吽!提起正见、正念,自净其心吧!
当你没有觉知你的心的时候,当你不明白你之所以烦恼痛苦的时候,当你不具备正见正念的观照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你到处乱跑的去寻找就是一种修行了,但也许会出现几种结果,那就是:一、你可能幸运地遇上善知识;二、你可能遇上误导你的人;三、你可能认为这样乱跑凑热闹就是修行;四、你可能跑累了,也懒得动了,无信心了;五、你可能到处去挑毛病,说是非,造一大堆口业。六、你可能越来越疑惑……
其实修行本是简明的,那就是观照苦、乐、麻木的执著是愚痴的,然后学会放下,在看破中放下,当下舍弃对假相的分别。认识你心的生灭、妄想和游荡是无常的,不用向外去寻求,当下就可认识佛法。所有的一切皆是无常苦空、缘起无自性的,当下即可体会放下的平静、清凉、涅槃……修行并非太难,只要具足勇气看破放下即可。若能经常观照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实相,无住无著,则生命自可慢…
《正道光辉 修行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