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道光輝 修行一▪P5

  ..續本文上一頁決不求虛妄無益之幻相,誓斷貪嗔癡慢疑不正見諸煩惱,真正修行,爲濁世明燈,是爲志!

  一切現象本來是如此因緣生滅的。思想的負擔和苦惱來自于不明白因緣生滅、本質空性、無常無我的涅槃,由六根六塵相對産生的印象被執以爲實,如此儲存于心中。這些現行的法塵乃至由此對境、當下卻又未觀照到緣起性空的本質的話,那麼攀緣苦惱困擾又重重,人卻不知不覺的陷入其中的貪嗔癡慢疑,乃至種種不正見的一切煩惱中,無法解脫。而這些儲存于心的印象概念本似乎是爲人所用,最終卻又爲此而喪失了生命的自由、人生的究竟安樂。他(她)陷入于這些緣起的假相,左右沖突乃至麻木不仁的生死狀態中,完全沒法體會本自清淨不可思議的佛性,本自圓滿不可思議的安樂涅槃。切實應該善思念之!那應該如何證悟這本來清淨的佛性呢?那就是切實的努力的提起正見正念的觀照,在淨戒具足的當下,放下錯謬執著分別好好修行。修行人應該好好看《大念處經》上佛陀的開示。

  天然本性與佛無別,素樸寬容無與倫比,清淨莊嚴不可思議。若能當下破卻貪嗔癡,則頓現真如佛性。涅槃寂靜,貪嗔癡性本自空寂,了無自性,無所住著,一塵不染,本自清淨圓滿正覺,與佛無別。業力深,謬執分別習氣重者則須提起正念照破虛妄,漸除習氣貪嗔癡,直至淨盡,叁學圓滿,乃證涅槃,證大覺悟!衆生謬執,五蘊浮雲障蔽自性,不覺不知執著分別,以攀緣心以爲自性,不悟妙明真心,顛倒迷惑生死苦惱,實大可憐憫!口說正覺不行正法,乃顛倒迷惑,終是生死路上凡夫,甚大危險,苦惱熾燃,無法熄滅。著相空談,煮沙終難成飯。叁業清淨,無違正道,恒持淨戒,具足正見正念觀照不已,精進不退,直至圓滿,乃真修行人,必出苦海。

  調整姿態,開放身心,大度寬容,謙虛謹慎,正念不失,明見無我,放下偏執,不守固陋,了然緣起,觀照性空,了然性空,觀照緣起,無執無住,自在做事,隨緣生活,如此者乃真修行人!德行自至,智慧自高,定力自深,慈悲喜舍無盡,實大可隨喜贊歎!

  若能以正覺真理,實踐真理的正道,證無妄正解脫爲自作皈依的目的,出離迷執顛倒的凡情俗見,則可擁有大自由、無障礙、大安樂的獨立人格和生命。如此者乃真偉岸大丈夫!不論男女老幼,若能依淨戒、正見正念而精進不息,破除執著凡情俗見、分別假相迷惑的愚癡,則皆能成就此無差別至真至貴的偉大人格。

  正道者,符合于實踐證悟真理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法義的解脫覺悟之路也。一切貪嗔癡慢疑,種種不正見的執著分別,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的迷妄欲染,神奇怪異、著相空談妄想者,皆與正道相違背,唯有輪回苦惱。縱使說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終是心外求法而已,其欺騙性、障蔽性完全是無明使然,毫無正見正念可說。故此不可能渡脫苦海,得出輪回,證大解脫。修行人切須明白了然,莫要迷惑顛倒,誤人誤己。

  時間、空間皆是緣起假相,若證悟空性本質,則本自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生無滅,夢幻泡影,不垢不淨,本大涅槃,無分別平等性空。然無相清淨,卻萬法紛然緣起,緣起差別卻本來如是清淨不可思議,俗眼觀之時空宛然;佛法的智慧觀之,無相清淨,佛陀則事事無礙,本自圓滿,更說什麼?吽!好好觀照吧!腳踏實地的持戒修行吧!

  學佛必須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等八正道,然後在善知識的指導下修行才行,堅決杜絕自以爲是和盲修瞎煉,更絕不能以欲望和神奇怪異的目的來修行、摻雜。修行旨在了生脫死,欲望和神怪的追求正是輪回生死、煩惱痛苦的,因爲它們的特性就是無常、苦、空、緣起無自性的。執以爲實、貪愛渴求只是無明(不明真理)的謬執。違背真理,唯有苦惱、出錯。故此一定要依止善知識,杜絕自以爲是的凡情俗見和不具備正見正念的盲修瞎煉,此皆是煮沙成飯,無有是處之舉,出偏卻甚易的。若身邊有善知識,卻違背良師,不聽從善知識之教誡引導,自以爲是、盲修瞎煉,乃至以欲望(財色名食睡)、神怪爲追求,遠離真理,造諸愚癡,自誤誤人,那實在是無可救藥,非佛弟子。如此者六道難出、叁界有份,切須謙虛謹慎矣!

  持守淨戒爲做好真正修行、決心修行、了生脫死的准備。淨戒乃是修行的基礎,爲什麼呢?因相應于在家出家者的戒律正是覺悟到因果業力的如實不可思議才下決心斷惡修善,不再造作邪惡不符合真理解脫的言行。唯有真正地認識到因果業力的可怕,明白切實地立志成爲有道德人格的人,深刻體會到行爲必有後果的人,他(她)才會努力地去持好淨戒,謹慎地護戒如護眼目。這不只是一種道德的問題,它同時意味著持戒者的覺醒和決心乃至于毅力的成就,即使其間會遇到諸多困難和逆緣,但他(她)都會努力地去重建他(她)的信心,堅持去成就他(她)的戒律,因爲他(她)的目的是解脫,向往的是偉大的人格——諸佛聖賢的崇高。故此,對于堅決下定決心地去受持淨戒,不論遇到多少困難總不灰心的人來說,才是真正做好了生脫死、斷輪回業力的准備,所謂“戒爲無上菩提本”是也!一個還沒有下定決心努力持戒,依然徘徊的人是還沒有做好准備的人。經曰: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何以故?因爲戒爲根基,在此准備良好的當下具足正見正念的觀照,遠離邪命、邪業(不符合真理的錯謬傷害衆生的生活方式、行爲方式),努力地精進不退地觀照修行,必然定力增長,心清智明。這是一個修行的過程,它必須是無妄地在善知識的指導下發出離心、菩提心,以正見爲導向來真切地修行才能最後戒定慧叁學圓滿,修行成功,出離生死苦海,乃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此,真正的修行執持淨戒乃至具足正見正念等八正道是必要的,沒有什麼商量的余地。當然對于只是結結善緣,修修福報的人來說,他(她)是沒這一份決心的,雖然應該隨喜贊歎,但那確實是不究竟的。輪回路險,無常迅速,還是應該發大心修行爲好。

  任何法門都是一種善巧的方便,你可以選擇適合你的法門努力地修習,不論是念佛、持咒、參禅、禮拜……它們都是佛陀的開示。但重要的是必須明白真理,明白修行的根本是心地,不論何種法門都應該具備持戒、正見、正念的觀照,此是不共同法門之間的共同之處。若離開持戒、正見、正念而說修行,那是非常荒唐的。那是一種顛倒夢想罷了!是非常可笑的,是非常無知的,是不切實際的!因爲那樣只有輪回。不要忘記佛法的根本是戒、定、慧叁學,清淨的戒爲基礎,正見正念具足,才可能成就定慧的圓滿,叁學本乎一心,不于心地上修持,那是南轅北轍罷了。明白真理,斷惑證真,才可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修行者可善思念之。

  諸家的解說能否完全地體現佛陀的教義?在完全不懂佛法的情況下,一定要借助于善知識的教導,但唯有建立在淨戒、正見、正念的基礎上的真修實證,才能更圓滿地悟解佛陀的教說。首先要以不存偏見的平等心來虛心學習,然後才有可能融會貫通。不要只是盲目地人雲亦雲,一定要認真負責自已的言論,不要誤導衆生。謹慎地修行吧!

  無我的真相是什麼呢?只有實證無我才能真正徹底地明白。不要臆測,無我並不是沒有,而是徹底的本來如是的真實生命。跳出了語言思議的局限,非凡情俗見所能猜測。這個實證的過程即是淨戒、正見、正念具足地觀照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看破放下的過程。

  八識種子被七識頑固地、死命地執著時,它是那樣的牢不可破,沒有切實的以淨戒、正見、正念來真修實證,確實是難以解脫的,難以轉識成智的,老老實實地修行吧!看書、聽聞佛法而沒有進一步的思、修,切實的實證真理的話,那麼是沒法真正了生死的。爲什麼呢?因爲從記憶分別中得來的東西,並不是心的本身。它沒有切實地解除無始以來無明、貪愛、執著分別的慣性,它的力量是非常粗淺的。沒有具足戒定慧的切實功夫,沒有真修實證的話,那只是法塵影事而已,它是沒有涉及本質的轉識成智的力量的。當然,如果沒有聽從善知識的教導,從聞正法開始,樹立穩固無謬的正見,那就更不可能具足正念乃至淨戒,如此說努力修行的話,那只是邪精進而已,走火入魔有份。故此,一定必須聽從善知識的教誡引導,具足淨戒、正見、正念乃至八正道,才可以說能真正從聞思修證的切實過程中實現大成就。

  若然打坐、持咒、念佛沒有具足淨戒、正見正念而所謂努力修行,那只是邪精進而已,不但勞而無功,而且容易著相出偏、走火入魔,更不要說道德人格會提高了,那只能增長貪嗔癡罷了,輪回有份,因爲這是心外求法,不是佛教的修行,只是外道法而已。真正的修行,絕對必須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等八正道,才能叫學佛修行。這樣精進,任何法門皆能成就。切記!切記!

  現代人往往自以爲聰明地認爲明白幾點道理就了不起了;或者愚癡缺乏自信心,害怕接受、探討乃至深入真理,因而缺乏正知正見的盲修瞎煉。此二者皆是極端之舉,皆不能了生脫死。前者空談妄想、腳跟不穩;後者愚癡邪精進。如此皆是沒有從聞思修證的程序中穩妥、誠實、謹慎地面對生死大事,而是急躁、功利主義、我慢貢高或者顛倒錯用心不明究竟,皆是無明貪嗔不正見等造成。故此申明具足淨戒、正見正念乃至八正道,依止善知識努力真修實證的佛教真精神乃是勢在必行的契理契機的說法,唯有真修實證的高僧大德出世,古樸的佛教真精神得到大力地弘揚,才能最終究竟地利益盡未來際的一切衆生,仁者思之!

  持好戒律,切斷粗重的行爲和語言的貪嗔癡,提起正念,破除心意識的貪嗔癡。粗重的貪嗔癡易覺察,心意識的貪嗔癡精細不易覺察,必須具備強有力的正念,精進不息的努力才能真正地轉識成智,這絕不是表面上的功夫所能做到。必須完全清楚地明了身心世界的真相皆是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不住我、人、…

《正道光輝 修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