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道光輝 修行一▪P6

  ..續本文上一頁衆生、壽者四相,于當下起心動念間無自我欺騙的觀照清楚才是真正的功夫,戒、定、慧圓滿即叁身圓滿。

  殺、盜、邪淫、妄語做盡將下無間地獄受苦;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的戒律,將不用下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若破戒又去殺盜淫妄則又是重造惡業,下叁惡道矣!下地獄乃因造盡惡業的原因,戒律則是保護我們不受苦的法寶,故此,受戒又破戒等于破壞自己的善根種子,破壞保護自己不受苦的法寶,那是非常愚癡的。破戒下地獄,並不是因爲戒律的關系,而是自己又造惡業顛倒的關系。破戒即破壞自己得救離苦的機緣,其愚癡之處實是可憐!不受戒而造盡殺、盜、淫、妄將下無間地獄,破戒下地獄在于破壞自己本來生起的善根種子,其愚癡之處在于本來得救的機會卻自己毀滅了,故此痛苦更深。須明白正法律、戒德是清淨的,破戒更苦,此乃在于破自己善根種子的問題上,並不是受戒的名義問題上,當然這也是二而不二的問題。破自己善根種子、得救的機緣的愚蠢實是難以言說!善思念之……戒律是一種保護自己不再受苦的法寶,讓自己走向解脫的根基,不是束縛。覺得束縛只不過是習氣毛病、慣性的業力的感覺。習慣的業力引來惡因,人卻不知不覺,忽然讓你解脫卻似乎不自然了,習慣于不知不覺間輪回墮落,惡性地認爲似乎該如此了,這是是非顛倒的最大愚癡。

  對于沒有確切具足淨戒、正見、正念乃至妙觀察智慧的人來說,出現境相和征兆往往具有迷惑和障蔽性,會讓腳跟未穩的人失去方位。他(她)不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的真理,不明白緣起現相的這一切皆無常苦空的特點,于此執以爲實,心隨境轉就容易出偏乃至走火入魔。氣功和一些外道就是在這裏迷失、輪回去的。它們的“出功能”的誤導性非常強烈,真發心修行的一定要清楚,頭腦清醒。爲佛弟子發心修行,一定要在善知識的指導教誡下,以淨戒正見正念等八正道爲堅固基礎,次第修習,具足謙虛、謹慎、誠實的心態,勇敢地面對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和不正見,千萬不要自以爲是、貢高我慢、盲修瞎煉,一定要虔誠學習正法,觀照真理,直到腳跟站穩,具足智慧于經法分毫無差爲止,方可獨立修行。

  世間的四禅八定的修行,雖然佛教並不排斥,但是它們並不能導致證悟實相的涅槃。它們並不是建立在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觀照上,只是一種心造心生的、精神的因緣成就而已,還沒有切切實實地照見五蘊皆空,沒有轉識成智,只是一種定力,所以沒有究竟解脫,依然在叁界中。真正成就涅槃的修行乃是徹底的洞見一切現象本質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以正見正念,明晰、清醒、專注妙觀察的智慧(與真理相應)來修行,最終實證悟徹真理,達于無生滅、垢淨平等的絕對涅槃大覺中。于此何時何刻何處何地皆不離自性叁昧,圓滿無礙地達到日常生活皆不離妙明真心,妙用無窮。當然,若能具足淨戒、正見正念的話,四禅也可以是聖弟子修習的方便工具——注意:只是暫時的方便工具而已,而且必須在善知識的指導下方可,莫要迷失不知究竟,必須最終導入真理性的覺醒、觀照,方可能證悟實相的。故此,作爲善知識指導人是很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內涵的。

  真正對于佛教穩固不可動搖的信仰和信心,來自于切實持戒成就美德和真修實證的修行人。因爲他們確實親身體會、體證了佛法不可思議的利益。如此對于佛法的崇高無上的敬仰和信心不可退轉。他們是那些空談者和憑著一時熱情沖動乃至膚淺迷信的祈求者所不能比擬的!

  (注:智者不可不知:前者是能托付佛教大業的,後者承擔佛教大業則是危險的,一有風吹草動將可能犧牲真理矣!)無始的業力、習氣是非常頑固的,衆生都在不知不覺間受其牽引和誤導,唯有通過持戒、正見、正念的觀照,以達到徹底深入骨髓的證悟才可能根除業力習氣的禍害。它是輪回生死之因,沒有真修實證的功夫,僅憑一般自以爲是的聰慧和字義上的表面了解,縱使說得頭頭是道也絕不可能根絕無始以來的無明、貪愛、自負(我慢)、主觀臆斷、頑固的執著分別的。經曰:“閻浮提衆生,起心動念莫非是罪莫非是業。”若不真正證道,于起心動念上觀照,怎能真正了生脫死呢?即使頓悟本心,也須曆境煉心,再莫染汙,經曰“理雖頓悟,事須漸修”,不可不老實修行,謙虛謹慎。空話套話毫無著力之處,諸善上人,豈可不省思乎?

  若能具足淨戒、正見、正念,則念佛、參禅、修密……皆莫不成就!若失卻淨戒、正見、正念,則一切法門皆無著力之處!

  明白因果,持好戒律,于起心動念處好好觀照,放下一切習氣的慣性和主觀的偏見,以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來面對一切,無所住生其心。

  明白因果,不昧因果,于如是因、如是果清楚分明,正念無差,那麼起心動念,行爲、舉止、言語皆警惕于心,行一切善斷一切惡乃勢在必然,無可商量!持好戒律,整束身心,遠離散亂、雜染,令自身心安于清淨的當下,于諸善法、解脫乃至菩提心相應成就,于起心動念處觀照清楚,無所住著,則與本心淨覺相應。佛性天然,本無煩惱。妄起無明,造諸業力,故生死苦惱,悲歡離合。若能明此根本,觀照分明,無住無著,善法圓滿,則叁身四智現在、將來終必果證;若好高骛遠,不切實修行觀照,隨諸業力,貪嗔好惡不斷,則縱能說會道,也是煮沙成飯,無有是處!

  有些人聽到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理就害怕,不敢接受、面對,其實這只是自欺欺人罷了。真理就是如此存在的,不論你承認與否、發現與否,它就是如實的呈現的。無明貪愛習慣了,就總是逃避真理,而結果唯有煩惱痛苦,難以究竟清淨無憂。其實他們不明白,面對真理,隨順真理,證悟真理,卻反而大自在、大解脫、大涅槃、大智慧、大覺悟如佛陀一般,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他在善知識的引導下,真誠謙虛地修習正法,具備正信、正見、清淨戒行,持之以恒,慢慢自會成就的。人們都知道佛陀偉大,也或拜佛,若讓他真正學成佛之道,卻嚇了一跳,真是可笑!是不是葉公好龍呢?但願見聞此開示者不要如此愚癡,真修實證斷苦惱、證涅槃吧!

  面對真理應該謙虛、謹慎、誠實地觀察、思維、體會、證悟,即使不能馬上接受,也應該實事求是,深入精微地持續驗證,這樣才能受益。

  假如只是一味地逃避、拒絕、否定、排斥、武斷、臆測、自負自大不肯面對真理的事實,缺乏勇氣毅力地觀照、探究,那只是愚癡罷了。生命也只能活在粗俗、苦惱間了。佛陀說衆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無法證得,若放下妄想、執著,自然智、無師智、一切種智自然現前,確實如此。如果一個人總是說願意成佛,但卻不真真正正修行,或者錯誤修行,不明白真理,不依真理而生活,不放下錯謬的妄想執著,那麼即使到死也解脫不了,更遑論成佛了。正如一個願收成大米的人一樣,整天願意田裏長糧食,但卻不好好地種地,那到死,田也長不出糧食,收不了大米的,這是必然的規律。光願意不行動,不真切修行,只是說來說去,妄想、空想一通,有什麼用?只能是笑話罷了,煩惱愚癡罷了!

  很多人都不喜煩惱,但卻經常有煩惱,因爲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最大的煩惱是什麼?更不知如何去熄滅煩惱。古德曰:離經一字,形同魔說;依文解義,叁世佛冤。意思是:假如離開經典所揭示的真理而錯說、歪曲一點點,也是魔羅的說話,不是佛的真理,不能依止。又假如不知道經典記載佛說的真理,但卻依文解義,在文字上執著分別,不真正體會證悟佛陀所揭示的真理,那就如是過去、現在、未來叁世諸佛的冤家對頭,因爲那樣根本就不是解脫的,不是覺悟斷無明,無法真正了生脫死斷輪回的。而諸佛說法記于經典,目的是度衆生出生死輪回、解脫覺悟的,若光依文解義那豈不是叁世諸佛的冤家嗎?是不能體會佛陀的大慈大悲的。故此佛說四十九年卻未說一字,因真理當下親證並非語言文字所能代替,但未說一字卻叁藏十二部具足,因爲親證實相,大悲度世卻不得不說,以令衆生悟入真理,實證真理。若只見文字不明不證真理實是辜負佛陀矣!若不見文字的妙用,胡說、瞎說實是誤人子弟,豈可不慎?

  真正的四大皆空,如果只是明白身體是地、水、火、風的因緣生滅,那只是文字的了解明白,只不過是聞慧而已,它只是真正修行觀照的開始,必須時刻透過思維的觀照和覺察,而不落入固有的“我見”才是正思維——思慧的深刻化。但思維還不究竟,必須透過進一步的修持,于明白此理、思維此理不迷的情況下提起正念,放下執著,連續不斷地觀照。其念住的過程有一定的次第的,必須有善知識的指導,方可順利成就修持的智慧,由修持的圓滿達到證悟,徹底地證知。毫無疑問地與“一切法無我”、“緣起性空”的真理相應,從而達到我見、我執的徹底解除而證悟無我的解脫,才算圓滿成就。所以“四大皆空”決不是語言上所理解那般粗淺的。所有的真理法義都不能不從聞、思、修、證的過程中最終徹悟的,不要戲論、妄想,那樣毫無實際結果,請善思念之!

  苦惱無實,執假成真枉受輪回;看破放下,圓滿解脫,自在無礙,妙用無窮。證悟則須具戒定慧成就。

  衆生迷卻真如本性,不明妙明真心,以真心緣起之“用”爲本心,以“用”爲本,執末迷本,末上起末,迷上複迷,無明上複起貪嗔。久而久之,認攀緣心以爲自性,不明妙明真心,蒙蔽本性,全然不覺生死煩惱,沈淪苦海無窮無盡!諸佛祖師明了“用”性本空寂、本淨,真心如如,明白證悟真如法性,了知萬千法相差別不離真如妙覺,故從修起用,妙用無窮,真心如如。用不離體(真心),體(真心)不礙用(萬千妙用),體用不二,圓融無礙,舍妄歸真,舍迷歸悟,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故隨緣自在坦然解脫,無所住行一切善、斷一切惡,隨處清淨,再無迷…

《正道光輝 修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