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惑苦惱,安住自性“首楞嚴叁昧王” ,如此則舉手投足、揚眉瞬目、穿衣、吃飯無非解脫,當下涅槃,當下佛國,住無所住,百千叁昧具足。生而無生,死而無死,來而無來,去而無去,卻莫作妄想、推測、戲論,否則又是開眼作夢!請提起正見正念觀照吧!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放下分別執著,斷卻貪嗔癡,自與諸佛祖師相應!若非如此,則是妄想作夢了。醒來吧!
修行者應祛除五種障蔽自性、遮蓋自性清淨的障礙,即五蓋:貪愛(感官的欲望)、嗔恚(惡意的心法)、睡眠(怠惰昏沈,不只是指睡覺)、掉舉(沮喪和亢奮的情緒波動,即低落和昂揚的心情,患得患失的心)、疑(猶疑不定,猶豫不決,于真理探究和斷惑證真的心不穩固,總是搖擺)。如此五蓋乃是解脫、涅槃、覺悟、智慧的障礙,它們讓你缺乏信心、毅力、勇氣、承擔、抱負,讓你意志薄弱,蒙蔽心靈的光明,遮礙清淨,阻礙覺悟,乃凡夫的心意識狀態。破除五蓋,才能啓開通向聖賢的智慧和胸懷。以何爲破除五蓋的有力武器呢?那就是無常、苦、無我、緣起無自性的時刻觀照。以真理爲依皈,發大願力以正信、正見、正念爲本,精進不息,如此持之以恒,不達果證決不松懈,即可慢慢祛除五蓋了。以祛除五蓋的定力、慧力繼續觀照五蘊(色受想行識)緣起之真相,明無我空性的甚深般若,如此正思維不斷,自可度一切苦厄,證悟大涅槃,圓滿勝善根了!諸佛弟子,努力吧!
修行人若能轉分別心爲妙觀察智(觀照真理的心),轉執著心爲平等無差別心(性空無住之心),則修行能事半功倍矣!
在纏如來藏與出纏如來藏: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是指佛心、真心本無二般。衆生具足佛性,但迷而不覺;諸佛如來則覺而不迷。迷者苦惱,覺者解脫。
衆生本具如來藏—— 佛性, 但此佛性是“ 在纏如來藏”。即爲無明煩惱所纏縛,而現八識衆生。
諸佛如來之如來藏——佛性,卻是“出纏如來藏”,即透破無明煩惱的纏縛而現本具的大圓滿、大涅槃、大清淨、大解脫、大覺悟的真如本心。
如何讓在纏如來藏成爲出纏如來藏的不可思議成就呢?答案是正見正念、精進不息,時刻觀照無常、苦、無我、緣起無自性的真理,辛勤勞作,自有收獲。
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是說如來藏法性本空,不空如來藏是說萬千差別法相皆莫非如來藏之顯現。“空”者指“性”,“不空”指“相”。本性空寂涅槃,相用則無量無邊,故說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性空即空如來藏,緣起即不空如來藏。此二是一,乃一體兩面,空者了無自性故,不空者妙用無窮故。所謂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圓融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明之者須依正見正念真修實證,自能透徹悟入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修無所住心,住無所住而修一切善法。努力觀照吧!文字理論乃是方便。對于修行的人來說,剛開始提起正念和運用般若觀照的時候,是非常虛弱的,就如剛剛出生的嬰兒一般,需要慢慢地培養和耐心的照顧,決不能懈怠和粗心大意,就像嬰兒一般,剛開始出生未成人時是不能隨便放手讓他亂走的,因爲那樣非常危險。當正念(般若)走向深刻和穩固的時候,方可(曆練)度衆生了,但不能自滿、驕慢,不到究竟成就,正念的觀照是不能半途而廢的。嬰兒的成長需要培養、訓練、長大到做事業的過程,正念(般若)也一樣需要培養、訓練、堅固、成就自他圓覺的過程。時刻不能丟失正念(般若)的觀照,否則就隨波逐流、輪回生死、苦惱無量、不得解脫矣!大家不妨體會——真切地體會一下,當你觀照呼吸或其他靜修時,開始觀照力總是脆弱的,就如嬰兒剛出生般,誰都有這個過程的。無始的法塵、妄念總是慣性地執著紛擾,假如能警惕、專注,無執其生滅,方與真理有一點相應呢。修行是一個過程……努力吧!
修行人若放不下凡情俗見之謬執,打不破愛惡情欲之假相,則終是煮沙欲成飯,無有是處;南轅北轍之矛盾,徒費功夫。到頭來只不過自欺欺人,終究還是生死路上凡夫!若真有大抱負、大志氣者,則當下如壯士斷腕,一刀了斷,更不以愛惡情仇、是非榮辱爲挂懷,粉碎假相虛妄,再無糾纏,落一個徹底幹淨自由。
若修行者也如媚俗者一般,時刻強化我、我的一切,如名、食、利、物、色、欲望、享受、身體、觀念等等,放不下、看不破,卻又裝模作樣,那麼就會患得患失、苦惱無盡!因爲如此俗不可耐,決非一個有覺悟者之所爲,這些皆是輪回路上之物,有何可執?若有心修行者,當思生死無常、輪回路苦,物欲橫流,終是紅樓夢空。因果業力,絲毫不爽,莫問別人,當思自身,再不修行,再不放下,何時得脫?莫再癡迷,莫再幻想,不要口說願安樂自在,卻放不下一大堆世俗苦惱之因,如此可憐,卻又如此可笑!自身若不用力,何時才能得度?看破放下,輕松自如,隨它去,執什麼?
生死路上無常緊迫,再不好好把握,追悔莫及!平時的愛恨情仇、是非名利、榮辱得失,死亡來臨又能抓住什麼?不要愚癡,人生難得,爲什麼浪費在這些假相上?真正明白,當下跳出,自然宇宙浩渺,隨處知足安樂了。覺醒吧!不要百年後又轉回來痛苦煩惱啦!
所謂“參學”者,參究生死大事、努力修學了生脫死之真谛也!古人雲:“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若不明真谛者當起緊迫感,如救頭燃,火燒眉毛還不趕緊尋訪善知識參究生死大事?輪回苦惱,因果不壞,如何是涅槃出苦海之正道呢?一遇善知識,當把握機緣,死心蹋地,努力修學,謙虛、謹慎、恭敬、誠實,認真討教,再無錯過!若不究竟修證圓滿,決不停歇!此之謂“參學”也,而不是漫無目的,隨處亂跑,空耗生命,爲五欲造業,愚癡毫無正見正念。不要把眼光總是放在別人的身上,而應該看住你自己的心,提起正念,這樣才是修行,這樣才能增長定力和智慧。學會誠實,不要說大話,修行是非常平靜、恬淡的,重要的是要有正念。真修實證是當下心的改變乃至心態的調整和觀照,太多的僞飾和謊言將無助于你的解脫,只能增長障礙。放下一切虛榮和無益的戲論,默默地觀照自己的心,不要浪費生命,那樣毫無好處,修行是實在的。
對于修行來說,你的出身、背景、文憑、工作乃至于所有的一切都毫無用處,重要的是你解脫沒有,是提起正念還是依然煩惱,還是依然在情緒、欲望中徘徊而不自知。
無須要擔憂和貪戀,一切皆如波浪的生滅一般無常,乃至你的妄念也如波浪一般無常不穩定,不要執以爲實。放下,隨來隨放下,不來也放下,一切皆無自性,不實幻化。看破放下,心自清淨平靜,不要迷惑在苦樂麻木的表象,勇敢地觀照,不要害怕失敗,持之以恒地去建立你的信心,直到你堅固地成就解脫。平淡、默默地提起正念,平靜地修行,動亂、苦、樂、欲望、舒適,乃至于所有的一切皆是無常不穩定的,任何環境都不要執著,一切皆是無常;重要的是心要超越分別。涅槃並不遙遠,只不過是我們妄起無明、貪愛罷了!真正的究竟的平靜超越一切動靜的境相,乃是當下真心寂滅的呈現!
真正學佛是正大光明的、頂天立地的、開闊深刻的,因爲他們以殺生害命、偷盜搶劫、欺瞞謊言、醉生夢死、欲望沈淪爲可恥,而以清淨自在、慈悲濟世、善待一切爲目標。修行是一個淨化身心的過程,雖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畢竟他已踏上光明的大道。真正的修行是一個看破放下表象迷惑、執著、分別的過程。真正的修行人完全可以信心滿懷地獨立于世間,因爲一切是非榮辱已經不再重要。他不需要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論,他只要在乎他當下是否具足正見、正念就可以了。
不要出賣自己的靈魂給凡情俗見,自由的生命是無價的摩尼寶珠。凡情俗見有如汙垢,自由的生命卻是絕對的神妙和聖潔,它無可限量、不可思議,與諸佛的心地一樣圓滿清涼。頭可斷、血可流,決不能皈依天魔外道!唯有諸佛如來神妙、聖潔的心地才是修行者的真正依止。因爲如此才能斷輪回證解脫。不要自以爲是,自大自負只是無知、愚癡而已。具體修行須在善知識的指導下,修持得法,則當生乃至未來際定可證悟解脫,乃至成就果位,決不能盲修瞎煉!衆生因五種迷執而爲衆生。
一、因不明真理故,生種種不正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對叁界無有正確的認識,錯謬地以不正見爲本,執著分別。此之謂邪見(不正見)之心。
二、執著于欲望世界(欲界),以財、色、名、食、睡等爲追逐,不明出離,以苦爲樂,患得患失,困擾迷惑顛倒,欲愛無盡。此之謂欲愛之心。
叁、執著于物質世界的實在,無法看清緣起性空的真理,堅固地慣性地活在假相中,于因緣生滅毫無認識,于無常毫無警惕,起愛戀。此之謂色愛之心。
四、執著于精神世界(無色界)的愛戀,無法看清無常、緣起的真相,于妄心攀緣爲本,不明妙明真心,終究不能徹底解脫。
五、以無明爲本,全然不明無我、無我所的真相,不明叁界之狀態緣何而生。沒有徹底的般若智慧,不能證空性、破我法二執,此之謂無明心也,生死之根本也。此無明之心加上邪見、欲望、物質、精神的貪愛即生貪、嗔、癡、慢、疑種種煩惱,于四大五蘊中困擾掙紮,叁界六道無盡生死。所謂衆生以“無明爲父,貪愛爲母”,生死流轉,不得片刻解脫!
真修行人,真修實證即在破無明、貪愛之謬執,正念分明,斬斷生死流轉之根本,證真如法性:空寂、涅槃、無生滅之真理。苦惱輪回熄滅,還歸真如本性——此之謂還滅門也。此之修行人應以“般若爲父,慈悲爲母”,斷無明,離貪愛,修正道,發出離心、菩提心,正見正念分明,精進不息至于正覺圓滿!如此則無明本空,般若現前,貪愛無著,慈悲現前。諸佛世尊之教導即在度衆生斬斷生死之根本——無明、貪愛之命根,證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之解脫。故此諸佛亦以“無明爲父,貪愛爲母”而證果(大般涅槃…
《正道光輝 修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