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寿者四相,于当下起心动念间无自我欺骗的观照清楚才是真正的功夫,戒、定、慧圆满即三身圆满。
杀、盗、邪淫、妄语做尽将下无间地狱受苦;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的戒律,将不用下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若破戒又去杀盗淫妄则又是重造恶业,下三恶道矣!下地狱乃因造尽恶业的原因,戒律则是保护我们不受苦的法宝,故此,受戒又破戒等于破坏自己的善根种子,破坏保护自己不受苦的法宝,那是非常愚痴的。破戒下地狱,并不是因为戒律的关系,而是自己又造恶业颠倒的关系。破戒即破坏自己得救离苦的机缘,其愚痴之处实是可怜!不受戒而造尽杀、盗、淫、妄将下无间地狱,破戒下地狱在于破坏自己本来生起的善根种子,其愚痴之处在于本来得救的机会却自己毁灭了,故此痛苦更深。须明白正法律、戒德是清净的,破戒更苦,此乃在于破自己善根种子的问题上,并不是受戒的名义问题上,当然这也是二而不二的问题。破自己善根种子、得救的机缘的愚蠢实是难以言说!善思念之……戒律是一种保护自己不再受苦的法宝,让自己走向解脱的根基,不是束缚。觉得束缚只不过是习气毛病、惯性的业力的感觉。习惯的业力引来恶因,人却不知不觉,忽然让你解脱却似乎不自然了,习惯于不知不觉间轮回堕落,恶性地认为似乎该如此了,这是是非颠倒的最大愚痴。
对于没有确切具足净戒、正见、正念乃至妙观察智慧的人来说,出现境相和征兆往往具有迷惑和障蔽性,会让脚跟未稳的人失去方位。他(她)不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真理,不明白缘起现相的这一切皆无常苦空的特点,于此执以为实,心随境转就容易出偏乃至走火入魔。气功和一些外道就是在这里迷失、轮回去的。它们的“出功能”的误导性非常强烈,真发心修行的一定要清楚,头脑清醒。为佛弟子发心修行,一定要在善知识的指导教诫下,以净戒正见正念等八正道为坚固基础,次第修习,具足谦虚、谨慎、诚实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和不正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贡高我慢、盲修瞎炼,一定要虔诚学习正法,观照真理,直到脚跟站稳,具足智慧于经法分毫无差为止,方可独立修行。
世间的四禅八定的修行,虽然佛教并不排斥,但是它们并不能导致证悟实相的涅槃。它们并不是建立在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真理观照上,只是一种心造心生的、精神的因缘成就而已,还没有切切实实地照见五蕴皆空,没有转识成智,只是一种定力,所以没有究竟解脱,依然在三界中。真正成就涅槃的修行乃是彻底的洞见一切现象本质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真理,以正见正念,明晰、清醒、专注妙观察的智慧(与真理相应)来修行,最终实证悟彻真理,达于无生灭、垢净平等的绝对涅槃大觉中。于此何时何刻何处何地皆不离自性三昧,圆满无碍地达到日常生活皆不离妙明真心,妙用无穷。当然,若能具足净戒、正见正念的话,四禅也可以是圣弟子修习的方便工具——注意:只是暂时的方便工具而已,而且必须在善知识的指导下方可,莫要迷失不知究竟,必须最终导入真理性的觉醒、观照,方可能证悟实相的。故此,作为善知识指导人是很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内涵的。
真正对于佛教稳固不可动摇的信仰和信心,来自于切实持戒成就美德和真修实证的修行人。因为他们确实亲身体会、体证了佛法不可思议的利益。如此对于佛法的崇高无上的敬仰和信心不可退转。他们是那些空谈者和凭着一时热情冲动乃至肤浅迷信的祈求者所不能比拟的!
(注:智者不可不知:前者是能托付佛教大业的,后者承担佛教大业则是危险的,一有风吹草动将可能牺牲真理矣!)无始的业力、习气是非常顽固的,众生都在不知不觉间受其牵引和误导,唯有通过持戒、正见、正念的观照,以达到彻底深入骨髓的证悟才可能根除业力习气的祸害。它是轮回生死之因,没有真修实证的功夫,仅凭一般自以为是的聪慧和字义上的表面了解,纵使说得头头是道也绝不可能根绝无始以来的无明、贪爱、自负(我慢)、主观臆断、顽固的执著分别的。经曰:“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莫非是罪莫非是业。”若不真正证道,于起心动念上观照,怎能真正了生脱死呢?即使顿悟本心,也须历境炼心,再莫染污,经曰“理虽顿悟,事须渐修”,不可不老实修行,谦虚谨慎。空话套话毫无着力之处,诸善上人,岂可不省思乎?
若能具足净戒、正见、正念,则念佛、参禅、修密……皆莫不成就!若失却净戒、正见、正念,则一切法门皆无着力之处!
明白因果,持好戒律,于起心动念处好好观照,放下一切习气的惯性和主观的偏见,以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真理来面对一切,无所住生其心。
明白因果,不昧因果,于如是因、如是果清楚分明,正念无差,那么起心动念,行为、举止、言语皆警惕于心,行一切善断一切恶乃势在必然,无可商量!持好戒律,整束身心,远离散乱、杂染,令自身心安于清净的当下,于诸善法、解脱乃至菩提心相应成就,于起心动念处观照清楚,无所住着,则与本心净觉相应。佛性天然,本无烦恼。妄起无明,造诸业力,故生死苦恼,悲欢离合。若能明此根本,观照分明,无住无着,善法圆满,则三身四智现在、将来终必果证;若好高骛远,不切实修行观照,随诸业力,贪嗔好恶不断,则纵能说会道,也是煮沙成饭,无有是处!
有些人听到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真理就害怕,不敢接受、面对,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真理就是如此存在的,不论你承认与否、发现与否,它就是如实的呈现的。无明贪爱习惯了,就总是逃避真理,而结果唯有烦恼痛苦,难以究竟清净无忧。其实他们不明白,面对真理,随顺真理,证悟真理,却反而大自在、大解脱、大涅槃、大智慧、大觉悟如佛陀一般,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他在善知识的引导下,真诚谦虚地修习正法,具备正信、正见、清净戒行,持之以恒,慢慢自会成就的。人们都知道佛陀伟大,也或拜佛,若让他真正学成佛之道,却吓了一跳,真是可笑!是不是叶公好龙呢?但愿见闻此开示者不要如此愚痴,真修实证断苦恼、证涅槃吧!
面对真理应该谦虚、谨慎、诚实地观察、思维、体会、证悟,即使不能马上接受,也应该实事求是,深入精微地持续验证,这样才能受益。
假如只是一味地逃避、拒绝、否定、排斥、武断、臆测、自负自大不肯面对真理的事实,缺乏勇气毅力地观照、探究,那只是愚痴罢了。生命也只能活在粗俗、苦恼间了。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无法证得,若放下妄想、执著,自然智、无师智、一切种智自然现前,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总是说愿意成佛,但却不真真正正修行,或者错误修行,不明白真理,不依真理而生活,不放下错谬的妄想执著,那么即使到死也解脱不了,更遑论成佛了。正如一个愿收成大米的人一样,整天愿意田里长粮食,但却不好好地种地,那到死,田也长不出粮食,收不了大米的,这是必然的规律。光愿意不行动,不真切修行,只是说来说去,妄想、空想一通,有什么用?只能是笑话罢了,烦恼愚痴罢了!
很多人都不喜烦恼,但却经常有烦恼,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更不知如何去熄灭烦恼。古德曰:离经一字,形同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意思是:假如离开经典所揭示的真理而错说、歪曲一点点,也是魔罗的说话,不是佛的真理,不能依止。又假如不知道经典记载佛说的真理,但却依文解义,在文字上执著分别,不真正体会证悟佛陀所揭示的真理,那就如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冤家对头,因为那样根本就不是解脱的,不是觉悟断无明,无法真正了生脱死断轮回的。而诸佛说法记于经典,目的是度众生出生死轮回、解脱觉悟的,若光依文解义那岂不是三世诸佛的冤家吗?是不能体会佛陀的大慈大悲的。故此佛说四十九年却未说一字,因真理当下亲证并非语言文字所能代替,但未说一字却三藏十二部具足,因为亲证实相,大悲度世却不得不说,以令众生悟入真理,实证真理。若只见文字不明不证真理实是辜负佛陀矣!若不见文字的妙用,胡说、瞎说实是误人子弟,岂可不慎?
真正的四大皆空,如果只是明白身体是地、水、火、风的因缘生灭,那只是文字的了解明白,只不过是闻慧而已,它只是真正修行观照的开始,必须时刻透过思维的观照和觉察,而不落入固有的“我见”才是正思维——思慧的深刻化。但思维还不究竟,必须透过进一步的修持,于明白此理、思维此理不迷的情况下提起正念,放下执著,连续不断地观照。其念住的过程有一定的次第的,必须有善知识的指导,方可顺利成就修持的智慧,由修持的圆满达到证悟,彻底地证知。毫无疑问地与“一切法无我”、“缘起性空”的真理相应,从而达到我见、我执的彻底解除而证悟无我的解脱,才算圆满成就。所以“四大皆空”决不是语言上所理解那般粗浅的。所有的真理法义都不能不从闻、思、修、证的过程中最终彻悟的,不要戏论、妄想,那样毫无实际结果,请善思念之!
苦恼无实,执假成真枉受轮回;看破放下,圆满解脱,自在无碍,妙用无穷。证悟则须具戒定慧成就。
众生迷却真如本性,不明妙明真心,以真心缘起之“用”为本心,以“用”为本,执末迷本,末上起末,迷上复迷,无明上复起贪嗔。久而久之,认攀缘心以为自性,不明妙明真心,蒙蔽本性,全然不觉生死烦恼,沉沦苦海无穷无尽!诸佛祖师明了“用”性本空寂、本净,真心如如,明白证悟真如法性,了知万千法相差别不离真如妙觉,故从修起用,妙用无穷,真心如如。用不离体(真心),体(真心)不碍用(万千妙用),体用不二,圆融无碍,舍妄归真,舍迷归悟,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故随缘自在坦然解脱,无所住行一切善、断一切恶,随处清净,再无迷…
《正道光辉 修行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