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道光辉 修行一▪P7

  ..续本文上一页惑苦恼,安住自性“首楞严三昧王” ,如此则举手投足、扬眉瞬目、穿衣、吃饭无非解脱,当下涅槃,当下佛国,住无所住,百千三昧具足。生而无生,死而无死,来而无来,去而无去,却莫作妄想、推测、戏论,否则又是开眼作梦!请提起正见正念观照吧!无常苦空,缘起无我,放下分别执著,断却贪嗔痴,自与诸佛祖师相应!若非如此,则是妄想作梦了。醒来吧!

  修行者应祛除五种障蔽自性、遮盖自性清净的障碍,即五盖:贪爱(感官的欲望)、嗔恚(恶意的心法)、睡眠(怠惰昏沉,不只是指睡觉)、掉举(沮丧和亢奋的情绪波动,即低落和昂扬的心情,患得患失的心)、疑(犹疑不定,犹豫不决,于真理探究和断惑证真的心不稳固,总是摇摆)。如此五盖乃是解脱、涅槃、觉悟、智慧的障碍,它们让你缺乏信心、毅力、勇气、承担、抱负,让你意志薄弱,蒙蔽心灵的光明,遮碍清净,阻碍觉悟,乃凡夫的心意识状态。破除五盖,才能启开通向圣贤的智慧和胸怀。以何为破除五盖的有力武器呢?那就是无常、苦、无我、缘起无自性的时刻观照。以真理为依皈,发大愿力以正信、正见、正念为本,精进不息,如此持之以恒,不达果证决不松懈,即可慢慢祛除五盖了。以祛除五盖的定力、慧力继续观照五蕴(色受想行识)缘起之真相,明无我空性的甚深般若,如此正思维不断,自可度一切苦厄,证悟大涅槃,圆满胜善根了!诸佛弟子,努力吧!

  修行人若能转分别心为妙观察智(观照真理的心),转执著心为平等无差别心(性空无住之心),则修行能事半功倍矣!

  在缠如来藏与出缠如来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指佛心、真心本无二般。众生具足佛性,但迷而不觉;诸佛如来则觉而不迷。迷者苦恼,觉者解脱。

  众生本具如来藏—— 佛性, 但此佛性是“ 在缠如来藏”。即为无明烦恼所缠缚,而现八识众生。

  诸佛如来之如来藏——佛性,却是“出缠如来藏”,即透破无明烦恼的缠缚而现本具的大圆满、大涅槃、大清净、大解脱、大觉悟的真如本心。

  如何让在缠如来藏成为出缠如来藏的不可思议成就呢?答案是正见正念、精进不息,时刻观照无常、苦、无我、缘起无自性的真理,辛勤劳作,自有收获。

  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说如来藏法性本空,不空如来藏是说万千差别法相皆莫非如来藏之显现。“空”者指“性”,“不空”指“相”。本性空寂涅槃,相用则无量无边,故说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性空即空如来藏,缘起即不空如来藏。此二是一,乃一体两面,空者了无自性故,不空者妙用无穷故。所谓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圆融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明之者须依正见正念真修实证,自能透彻悟入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修无所住心,住无所住而修一切善法。努力观照吧!文字理论乃是方便。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刚开始提起正念和运用般若观照的时候,是非常虚弱的,就如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般,需要慢慢地培养和耐心的照顾,决不能懈怠和粗心大意,就像婴儿一般,刚开始出生未成人时是不能随便放手让他乱走的,因为那样非常危险。当正念(般若)走向深刻和稳固的时候,方可(历练)度众生了,但不能自满、骄慢,不到究竟成就,正念的观照是不能半途而废的。婴儿的成长需要培养、训练、长大到做事业的过程,正念(般若)也一样需要培养、训练、坚固、成就自他圆觉的过程。时刻不能丢失正念(般若)的观照,否则就随波逐流、轮回生死、苦恼无量、不得解脱矣!大家不妨体会——真切地体会一下,当你观照呼吸或其他静修时,开始观照力总是脆弱的,就如婴儿刚出生般,谁都有这个过程的。无始的法尘、妄念总是惯性地执著纷扰,假如能警惕、专注,无执其生灭,方与真理有一点相应呢。修行是一个过程……努力吧!

  修行人若放不下凡情俗见之谬执,打不破爱恶情欲之假相,则终是煮沙欲成饭,无有是处;南辕北辙之矛盾,徒费功夫。到头来只不过自欺欺人,终究还是生死路上凡夫!若真有大抱负、大志气者,则当下如壮士断腕,一刀了断,更不以爱恶情仇、是非荣辱为挂怀,粉碎假相虚妄,再无纠缠,落一个彻底干净自由。

  若修行者也如媚俗者一般,时刻强化我、我的一切,如名、食、利、物、色、欲望、享受、身体、观念等等,放不下、看不破,却又装模作样,那么就会患得患失、苦恼无尽!因为如此俗不可耐,决非一个有觉悟者之所为,这些皆是轮回路上之物,有何可执?若有心修行者,当思生死无常、轮回路苦,物欲横流,终是红楼梦空。因果业力,丝毫不爽,莫问别人,当思自身,再不修行,再不放下,何时得脱?莫再痴迷,莫再幻想,不要口说愿安乐自在,却放不下一大堆世俗苦恼之因,如此可怜,却又如此可笑!自身若不用力,何时才能得度?看破放下,轻松自如,随它去,执什么?

  生死路上无常紧迫,再不好好把握,追悔莫及!平时的爱恨情仇、是非名利、荣辱得失,死亡来临又能抓住什么?不要愚痴,人生难得,为什么浪费在这些假相上?真正明白,当下跳出,自然宇宙浩渺,随处知足安乐了。觉醒吧!不要百年后又转回来痛苦烦恼啦!

  所谓“参学”者,参究生死大事、努力修学了生脱死之真谛也!古人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若不明真谛者当起紧迫感,如救头燃,火烧眉毛还不赶紧寻访善知识参究生死大事?轮回苦恼,因果不坏,如何是涅槃出苦海之正道呢?一遇善知识,当把握机缘,死心蹋地,努力修学,谦虚、谨慎、恭敬、诚实,认真讨教,再无错过!若不究竟修证圆满,决不停歇!此之谓“参学”也,而不是漫无目的,随处乱跑,空耗生命,为五欲造业,愚痴毫无正见正念。不要把眼光总是放在别人的身上,而应该看住你自己的心,提起正念,这样才是修行,这样才能增长定力和智慧。学会诚实,不要说大话,修行是非常平静、恬淡的,重要的是要有正念。真修实证是当下心的改变乃至心态的调整和观照,太多的伪饰和谎言将无助于你的解脱,只能增长障碍。放下一切虚荣和无益的戏论,默默地观照自己的心,不要浪费生命,那样毫无好处,修行是实在的。

  对于修行来说,你的出身、背景、文凭、工作乃至于所有的一切都毫无用处,重要的是你解脱没有,是提起正念还是依然烦恼,还是依然在情绪、欲望中徘徊而不自知。

  无须要担忧和贪恋,一切皆如波浪的生灭一般无常,乃至你的妄念也如波浪一般无常不稳定,不要执以为实。放下,随来随放下,不来也放下,一切皆无自性,不实幻化。看破放下,心自清净平静,不要迷惑在苦乐麻木的表象,勇敢地观照,不要害怕失败,持之以恒地去建立你的信心,直到你坚固地成就解脱。平淡、默默地提起正念,平静地修行,动乱、苦、乐、欲望、舒适,乃至于所有的一切皆是无常不稳定的,任何环境都不要执著,一切皆是无常;重要的是心要超越分别。涅槃并不遥远,只不过是我们妄起无明、贪爱罢了!真正的究竟的平静超越一切动静的境相,乃是当下真心寂灭的呈现!

  真正学佛是正大光明的、顶天立地的、开阔深刻的,因为他们以杀生害命、偷盗抢劫、欺瞒谎言、醉生梦死、欲望沉沦为可耻,而以清净自在、慈悲济世、善待一切为目标。修行是一个净化身心的过程,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毕竟他已踏上光明的大道。真正的修行是一个看破放下表象迷惑、执著、分别的过程。真正的修行人完全可以信心满怀地独立于世间,因为一切是非荣辱已经不再重要。他不需要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论,他只要在乎他当下是否具足正见、正念就可以了。

  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给凡情俗见,自由的生命是无价的摩尼宝珠。凡情俗见有如污垢,自由的生命却是绝对的神妙和圣洁,它无可限量、不可思议,与诸佛的心地一样圆满清凉。头可断、血可流,决不能皈依天魔外道!唯有诸佛如来神妙、圣洁的心地才是修行者的真正依止。因为如此才能断轮回证解脱。不要自以为是,自大自负只是无知、愚痴而已。具体修行须在善知识的指导下,修持得法,则当生乃至未来际定可证悟解脱,乃至成就果位,决不能盲修瞎炼!众生因五种迷执而为众生。

  一、因不明真理故,生种种不正见: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对三界无有正确的认识,错谬地以不正见为本,执著分别。此之谓邪见(不正见)之心。

  二、执著于欲望世界(欲界),以财、色、名、食、睡等为追逐,不明出离,以苦为乐,患得患失,困扰迷惑颠倒,欲爱无尽。此之谓欲爱之心。

  三、执著于物质世界的实在,无法看清缘起性空的真理,坚固地惯性地活在假相中,于因缘生灭毫无认识,于无常毫无警惕,起爱恋。此之谓色爱之心。

  四、执著于精神世界(无色界)的爱恋,无法看清无常、缘起的真相,于妄心攀缘为本,不明妙明真心,终究不能彻底解脱。

  五、以无明为本,全然不明无我、无我所的真相,不明三界之状态缘何而生。没有彻底的般若智慧,不能证空性、破我法二执,此之谓无明心也,生死之根本也。此无明之心加上邪见、欲望、物质、精神的贪爱即生贪、嗔、痴、慢、疑种种烦恼,于四大五蕴中困扰挣扎,三界六道无尽生死。所谓众生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生死流转,不得片刻解脱!

  真修行人,真修实证即在破无明、贪爱之谬执,正念分明,斩断生死流转之根本,证真如法性:空寂、涅槃、无生灭之真理。苦恼轮回熄灭,还归真如本性——此之谓还灭门也。此之修行人应以“般若为父,慈悲为母”,断无明,离贪爱,修正道,发出离心、菩提心,正见正念分明,精进不息至于正觉圆满!如此则无明本空,般若现前,贪爱无著,慈悲现前。诸佛世尊之教导即在度众生斩断生死之根本——无明、贪爱之命根,证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之解脱。故此诸佛亦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而证果(大般涅槃…

《正道光辉 修行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