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谓烦恼即菩提。种种方便不离真理,此之谓善巧也。佛弟子不可不知,从闻思修证,成就圆满吧!不要再迷执,妄受生死了。
真佛子应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切勿不懂装懂自大傲慢、愚痴自以为是。应如实修证,远离是非戏论。是非戏论多造恶业,于解脱修证毫无好处,岂可不明?法门平等,贵在真修实证。一切成就,皆应随喜,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乃真佛子。
真具大智大勇者当下即以无所住而行一切善法,如《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此四摄六度万行皆以无所住心而躬行。如此单刀直入,顿契真如,毫无次第,实是大善根者之发心。于行住坐卧间皆能如此无所住著,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不著五欲六尘,不著无明贪爱而勇猛精进、正念分明,永不停息行菩萨道乃至成就佛果,实大可赞叹,如此行者实希有难得。降伏其心,断迷痴攀缘,了真如寂灭,无住无著而行一切善至于圆满,实是出离心、菩提心、缘起性空正见坚固不可动摇的。此乃佛弟子们所应效法、学习的。切勿懈怠推托,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啊!当发大心啊!真修实证、信心坚固、毅力具足才是有把握了生脱死、断轮回之因的。切勿自欺欺人啊!脚跟站稳吧!勇猛精进吧!也可参看《修行次第》,于初修者,有次第可循较易着手,但同样得发大心哦!破邪思:凡情俗见,是非荣辱皆无明,看破放下自空净,空净之心入圣流。
破习气:无住心,不造恶,净其心,不执善,离麻木,顺其自然,了无挂碍,随缘自在。
观自在:五蕴皆空,四大非我,无我无人,正念分明,觉照现前,无乱无颠倒。
如此方大自由、大解脱,随处安乐,物我两忘,顺逆无畏,执著分别俱断,当下涅槃,妙用无方。还会吗?看破放下吧!
超越凡情俗见、世俗观念之束缚,超越欲望、物质、意识形态之束缚,超越生死恐慌之束缚,超越我和我所的束缚,如此方有正见、正念、净戒的成就!具大勇气,不做奴隶,证大解脱,获大自由,此乃大丈夫之志气!
大丈夫相者,即无男女相也;有男女相者,世俗也。
缘起性空,诸相无相,无相至真,乃真平等;男女分明,执相差别,迷却本真,相即是妄。大丈夫者,大雄大力、尽断无明贪爱之相执而现不可思议之智慧也。实相无相,何碍诸相,无相实相,相相圆满。有相美丑,相相生灭,生灭之相,岂是实相?生灭本空,无执无著,乃名正法。见法即见佛,故名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执有相美丑,不明无相真心,离却正见正念,则是以音声色相见佛,如此念念迷却本真,攀缘追逐事相,乃名行邪道,则云:纵攀如来袈裟,不名见佛。见诸相平等,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圣凡俱空,心无挂碍。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俱不可执,无执之心,乃名清净解脱。当下若迷,忘失正念,念念妄想,攀缘不了,则轮回现前,生死流转不息。若真修道人,当于起心动念处观照。昧却本心,装模作样,戏论空谈,终是凡情俗见,生死路上凡夫罢了,岂可不警惕!
打破身体空间狭小的谬执,破除时空的假相,远离无真理性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转化自身语言、行为、心态的惯性,出离社会、环境的凡情俗见,断除生死无明的恐慌,乃至转变种种贪嗔痴的业力。如此则当下证解脱自在矣!缘起性空,一切无我,当下涅槃,本自清凉!举手投足,莫非妙用。学会看破、放下,无执、无住的生活工作。
真心了生死者,应于静处,正见清晰,认真正思维人生的意义和真相。一切观念、礼仪、时间、生死、物质、喜怒、名誉、利害,乃至身心世界……一切的一切皆是缘起性空的,乃是幻化不实,不是生命的真正安乐处,在意、贪爱只能是最终的疲累、困扰。人生的意义不应该被这些所奴役,应该大自由、大自在,不为物役,而能用物,自如淡然坦然,勇敢地放下,通通地放下,无执著,了了分明,心无挂碍,当下正念毫无动摇,直至透破无明,证大觉悟。努力精进,学会看破放下。
身心净化,一丝不挂,坦然生活,自在工作。
世俗“我”、“我所”强烈执著分别,故此束缚心灵,时刻不得自由轻松,愚人无慧,自欺欺人,流转不息。若以真理观之,“我”和“我所面对的一切”皆是无常、无实、了不可得的。彻底放下执著分别,轻松自在,无所得,无所失,无所求,无所执,一切圆满,处处安乐。善思念之!真正看破放下,才能大起妙用,大起妙用却无碍解脱自在,所谓无我大悲也,所谓应无所住而降伏其心也,应无所住而行一切善法也。有“我”、“我所”的行善乃是人天有漏之善,未脱离烦恼痛苦。当然比为恶强太多了,也值得随喜;但因尚有执著分别,尚未看破放下,不具真理性的正见正念,未悟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实相,未证涅槃无碍自在的般若,故此无法与真发心修行的菩萨道者相比,而且菩萨道不止是行世间善,而且行出世间——度众生出轮回苦海、脱离生死烦恼的大善至善,所谓无所住行一切善法。当然真修行人初发心应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功夫、德行,时刻不离正见正念,从闻正法、思维正法、修行正法中慢慢成就完善的菩萨道,切不要好高骛远、空谈大言,也不要贪嗔痴、执著分别。真修实证吧,脚踏实地一定能成就!
真理的生命首先在破除不正见。不正见的害处在于它能干扰修行者对于真理的确认和体悟,而一位对真理还无确认乃至毫无信心的人是谈不上修行的,故此正见的坚固不动摇的培养直到明白无误地认识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修行的先决条件。但有认可还不行,毕竟只是听闻,必须进一步的经过正思维的深刻观照和修行上的进一步舍迷归真、舍妄归正,乃至直到完全地证悟真理,成就以身作证,无误地彻底觉悟真理的无妄,才算是完全地成就了真理的生命。
唯有真正明白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才能真正地明白真理性的绝对平等。唯有完全证悟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的实相才能真正体会绝对平等、无我的彻底大悲心是如何的。好好地观照吧!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为了让众生证悟佛道,成就最究竟圆满的果位。切不要为了法门而你争我斗、互相毁谤而忘失了正见正念,忘失了证悟佛道,成就究竟圆满的彻底啊!那是非常愚痴的,非常不智的,佛说大可怜悯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弟子们切应三思呀!切莫起惑造业,重增轮回之因!好好提起正见正念,远离称讥、毁誉、得失、苦乐的执著分别吧!远离是非颠倒的愚痴吧!正念何在?!修行人须明确知道:应该放下的是贪嗔痴慢疑、种种不正见乃至一切执著分别;应该提起而不忘失的是净戒、正见、正念、慈悲、喜舍、智慧、观照。切不可应该放下的不放下,不该忘失的反而忘失了啊!如此则迷惑颠倒,唯有随业流转!
修行人须学会放下,直至身心世界完全脱落,口不能议,心不能言,洞然明白,方有几分相应!
修行人应透破表面肤浅的执著分别,深刻地体会本质性的真实——无妄的真理。莫要迷失在差别相中、是非相中,从而妄失了正念!如此则本末倒置、颠倒愚痴也。须知亲近有德之士也应该忘记其表面的年龄、出身、背景、美丑、工作乃至性别,而完全地体会其德行、慈悲、智慧的渊深,如此才能真正领受教益;否则空浪费光阴,错过机缘,徒造轮回之业外,毫无益处!请静心三思吧!
正念具足,净戒圆满;净化身心,大开智慧;无我无人,毕竟解脱;以德服人,无执无住。
人之所以比动物高明在于心智的原故,但也往往易落入偏执、自大、自以为是和种种执著分别中,而不能自由无碍地拥有生命的毕竟解脱。除非他在觉悟到固有的凡情俗见、偏执和种种伪饰的祸害和束缚时,才可能由此而寻找出离和遗弃这些历久以来一直认为是应该的事,而最终成就生命的大自由。如此才不愧为高明的生物!
正念分明,顺其自然;以逸待劳,无所住而生其心;以不变应万变,不为境转;不急不躁不麻木,自在观照!修行人若能空却五蕴身心的执著,则宇宙即是自心,又何时何处不安乐自在呢?
若五蕴(色受想行识)身心总执著,看不破,放不下,则只能活在有限狭隘的空间,如此则人我是非、荣辱得失诸困扰总不断!
好好提起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正念,时时观照吧!若能空静、淡泊、寂默、无造作、顺其自然、觉照分明,则如寒潭清静、映照万物一般了,如此妄心、躁动、欲贪、喧嚣、造作、巧伪尽舍,则真心如如现前、般若现前,则空灵明彻不可思议!如此又焉能不度一切苦厄?如此无染、无杂、纯净、简洁之心岂非戒德清净么?若能时刻守护真心无染、无著、无住、无为,则解脱不远!若妄心不息,随境流转,又何时得脱生死苦恼?有道是:“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参!
客问:师学的什么宗派啊?
师曰:没有宗派。
客曰:怎么会没有宗派呢?是什么宗啊?
师曰:平等宗!
客曰:还有什么宗呢?
师曰:无分别宗,无是非宗,断无明贪爱宗,远离颠倒梦想宗,断烦恼痛苦宗……
客曰:都没听说过,毕竟是什么宗啊?
师笑曰:离执著分别宗,看破放下宗!
客无言。
客曰:师修何法门?
师曰:心地法门。
凭情绪、感觉、记忆、想象、知识、感官、言辨、心机、巧饰皆不能体佛真心,此皆凡情俗见,切莫用错心了。必须完全看破其表象缘起之本质,彻底放下执著分别,彻底空净,了了分明,方有几份相应。
正念纯一无妄,天然本性不失持存;起心动念明晰无迷、无执、无住;凝神止定,不妄想攀缘内外诸境;无所求,无牵挂,自在淡泊生活;真诚纯洁,心平气和处事;坦然、安然处世;平常心是道,不追逐神奇怪异是非;慈蔼寂静无躁动不麻木。如此则心性凝炼,离诸乱相矣!自然清凉无拘束,处闹市而无忧,在山林而坦然。来去自如,自由无困扰,内外无分别,不逐假相,真心如如…
《正道光辉 修行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