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謂煩惱即菩提。種種方便不離真理,此之謂善巧也。佛弟子不可不知,從聞思修證,成就圓滿吧!不要再迷執,妄受生死了。
真佛子應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切勿不懂裝懂自大傲慢、愚癡自以爲是。應如實修證,遠離是非戲論。是非戲論多造惡業,于解脫修證毫無好處,豈可不明?法門平等,貴在真修實證。一切成就,皆應隨喜,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乃真佛子。
真具大智大勇者當下即以無所住而行一切善法,如《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此四攝六度萬行皆以無所住心而躬行。如此單刀直入,頓契真如,毫無次第,實是大善根者之發心。于行住坐臥間皆能如此無所住著,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著五欲六塵,不著無明貪愛而勇猛精進、正念分明,永不停息行菩薩道乃至成就佛果,實大可贊歎,如此行者實希有難得。降伏其心,斷迷癡攀緣,了真如寂滅,無住無著而行一切善至于圓滿,實是出離心、菩提心、緣起性空正見堅固不可動搖的。此乃佛弟子們所應效法、學習的。切勿懈怠推托,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啊!當發大心啊!真修實證、信心堅固、毅力具足才是有把握了生脫死、斷輪回之因的。切勿自欺欺人啊!腳跟站穩吧!勇猛精進吧!也可參看《修行次第》,于初修者,有次第可循較易著手,但同樣得發大心哦!破邪思:凡情俗見,是非榮辱皆無明,看破放下自空淨,空淨之心入聖流。
破習氣:無住心,不造惡,淨其心,不執善,離麻木,順其自然,了無挂礙,隨緣自在。
觀自在:五蘊皆空,四大非我,無我無人,正念分明,覺照現前,無亂無顛倒。
如此方大自由、大解脫,隨處安樂,物我兩忘,順逆無畏,執著分別俱斷,當下涅槃,妙用無方。還會嗎?看破放下吧!
超越凡情俗見、世俗觀念之束縛,超越欲望、物質、意識形態之束縛,超越生死恐慌之束縛,超越我和我所的束縛,如此方有正見、正念、淨戒的成就!具大勇氣,不做奴隸,證大解脫,獲大自由,此乃大丈夫之志氣!
大丈夫相者,即無男女相也;有男女相者,世俗也。
緣起性空,諸相無相,無相至真,乃真平等;男女分明,執相差別,迷卻本真,相即是妄。大丈夫者,大雄大力、盡斷無明貪愛之相執而現不可思議之智慧也。實相無相,何礙諸相,無相實相,相相圓滿。有相美醜,相相生滅,生滅之相,豈是實相?生滅本空,無執無著,乃名正法。見法即見佛,故名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執有相美醜,不明無相真心,離卻正見正念,則是以音聲色相見佛,如此念念迷卻本真,攀緣追逐事相,乃名行邪道,則雲:縱攀如來袈裟,不名見佛。見諸相平等,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聖凡俱空,心無挂礙。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俱不可執,無執之心,乃名清淨解脫。當下若迷,忘失正念,念念妄想,攀緣不了,則輪回現前,生死流轉不息。若真修道人,當于起心動念處觀照。昧卻本心,裝模作樣,戲論空談,終是凡情俗見,生死路上凡夫罷了,豈可不警惕!
打破身體空間狹小的謬執,破除時空的假相,遠離無真理性的思想觀念和認識,轉化自身語言、行爲、心態的慣性,出離社會、環境的凡情俗見,斷除生死無明的恐慌,乃至轉變種種貪嗔癡的業力。如此則當下證解脫自在矣!緣起性空,一切無我,當下涅槃,本自清涼!舉手投足,莫非妙用。學會看破、放下,無執、無住的生活工作。
真心了生死者,應于靜處,正見清晰,認真正思維人生的意義和真相。一切觀念、禮儀、時間、生死、物質、喜怒、名譽、利害,乃至身心世界……一切的一切皆是緣起性空的,乃是幻化不實,不是生命的真正安樂處,在意、貪愛只能是最終的疲累、困擾。人生的意義不應該被這些所奴役,應該大自由、大自在,不爲物役,而能用物,自如淡然坦然,勇敢地放下,通通地放下,無執著,了了分明,心無挂礙,當下正念毫無動搖,直至透破無明,證大覺悟。努力精進,學會看破放下。
身心淨化,一絲不挂,坦然生活,自在工作。
世俗“我”、“我所”強烈執著分別,故此束縛心靈,時刻不得自由輕松,愚人無慧,自欺欺人,流轉不息。若以真理觀之,“我”和“我所面對的一切”皆是無常、無實、了不可得的。徹底放下執著分別,輕松自在,無所得,無所失,無所求,無所執,一切圓滿,處處安樂。善思念之!真正看破放下,才能大起妙用,大起妙用卻無礙解脫自在,所謂無我大悲也,所謂應無所住而降伏其心也,應無所住而行一切善法也。有“我”、“我所”的行善乃是人天有漏之善,未脫離煩惱痛苦。當然比爲惡強太多了,也值得隨喜;但因尚有執著分別,尚未看破放下,不具真理性的正見正念,未悟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實相,未證涅槃無礙自在的般若,故此無法與真發心修行的菩薩道者相比,而且菩薩道不止是行世間善,而且行出世間——度衆生出輪回苦海、脫離生死煩惱的大善至善,所謂無所住行一切善法。當然真修行人初發心應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點滴積累功夫、德行,時刻不離正見正念,從聞正法、思維正法、修行正法中慢慢成就完善的菩薩道,切不要好高骛遠、空談大言,也不要貪嗔癡、執著分別。真修實證吧,腳踏實地一定能成就!
真理的生命首先在破除不正見。不正見的害處在于它能幹擾修行者對于真理的確認和體悟,而一位對真理還無確認乃至毫無信心的人是談不上修行的,故此正見的堅固不動搖的培養直到明白無誤地認識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修行的先決條件。但有認可還不行,畢竟只是聽聞,必須進一步的經過正思維的深刻觀照和修行上的進一步舍迷歸真、舍妄歸正,乃至直到完全地證悟真理,成就以身作證,無誤地徹底覺悟真理的無妄,才算是完全地成就了真理的生命。
唯有真正明白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才能真正地明白真理性的絕對平等。唯有完全證悟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的實相才能真正體會絕對平等、無我的徹底大悲心是如何的。好好地觀照吧!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爲了讓衆生證悟佛道,成就最究竟圓滿的果位。切不要爲了法門而你爭我鬥、互相毀謗而忘失了正見正念,忘失了證悟佛道,成就究竟圓滿的徹底啊!那是非常愚癡的,非常不智的,佛說大可憐憫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弟子們切應叁思呀!切莫起惑造業,重增輪回之因!好好提起正見正念,遠離稱譏、毀譽、得失、苦樂的執著分別吧!遠離是非顛倒的愚癡吧!正念何在?!修行人須明確知道:應該放下的是貪嗔癡慢疑、種種不正見乃至一切執著分別;應該提起而不忘失的是淨戒、正見、正念、慈悲、喜舍、智慧、觀照。切不可應該放下的不放下,不該忘失的反而忘失了啊!如此則迷惑顛倒,唯有隨業流轉!
修行人須學會放下,直至身心世界完全脫落,口不能議,心不能言,洞然明白,方有幾分相應!
修行人應透破表面膚淺的執著分別,深刻地體會本質性的真實——無妄的真理。莫要迷失在差別相中、是非相中,從而妄失了正念!如此則本末倒置、顛倒愚癡也。須知親近有德之士也應該忘記其表面的年齡、出身、背景、美醜、工作乃至性別,而完全地體會其德行、慈悲、智慧的淵深,如此才能真正領受教益;否則空浪費光陰,錯過機緣,徒造輪回之業外,毫無益處!請靜心叁思吧!
正念具足,淨戒圓滿;淨化身心,大開智慧;無我無人,畢竟解脫;以德服人,無執無住。
人之所以比動物高明在于心智的原故,但也往往易落入偏執、自大、自以爲是和種種執著分別中,而不能自由無礙地擁有生命的畢竟解脫。除非他在覺悟到固有的凡情俗見、偏執和種種僞飾的禍害和束縛時,才可能由此而尋找出離和遺棄這些曆久以來一直認爲是應該的事,而最終成就生命的大自由。如此才不愧爲高明的生物!
正念分明,順其自然;以逸待勞,無所住而生其心;以不變應萬變,不爲境轉;不急不躁不麻木,自在觀照!修行人若能空卻五蘊身心的執著,則宇宙即是自心,又何時何處不安樂自在呢?
若五蘊(色受想行識)身心總執著,看不破,放不下,則只能活在有限狹隘的空間,如此則人我是非、榮辱得失諸困擾總不斷!
好好提起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正念,時時觀照吧!若能空靜、淡泊、寂默、無造作、順其自然、覺照分明,則如寒潭清靜、映照萬物一般了,如此妄心、躁動、欲貪、喧囂、造作、巧僞盡舍,則真心如如現前、般若現前,則空靈明徹不可思議!如此又焉能不度一切苦厄?如此無染、無雜、純淨、簡潔之心豈非戒德清淨麼?若能時刻守護真心無染、無著、無住、無爲,則解脫不遠!若妄心不息,隨境流轉,又何時得脫生死苦惱?有道是:“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參!
客問:師學的什麼宗派啊?
師曰:沒有宗派。
客曰:怎麼會沒有宗派呢?是什麼宗啊?
師曰:平等宗!
客曰:還有什麼宗呢?
師曰:無分別宗,無是非宗,斷無明貪愛宗,遠離顛倒夢想宗,斷煩惱痛苦宗……
客曰:都沒聽說過,畢竟是什麼宗啊?
師笑曰:離執著分別宗,看破放下宗!
客無言。
客曰:師修何法門?
師曰:心地法門。
憑情緒、感覺、記憶、想象、知識、感官、言辨、心機、巧飾皆不能體佛真心,此皆凡情俗見,切莫用錯心了。必須完全看破其表象緣起之本質,徹底放下執著分別,徹底空淨,了了分明,方有幾份相應。
正念純一無妄,天然本性不失持存;起心動念明晰無迷、無執、無住;凝神止定,不妄想攀緣內外諸境;無所求,無牽挂,自在淡泊生活;真誠純潔,心平氣和處事;坦然、安然處世;平常心是道,不追逐神奇怪異是非;慈藹寂靜無躁動不麻木。如此則心性凝煉,離諸亂相矣!自然清涼無拘束,處鬧市而無憂,在山林而坦然。來去自如,自由無困擾,內外無分別,不逐假相,真心如如…
《正道光輝 修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