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道光輝 修行一▪P9

  ..續本文上一頁,遠離顛倒。好好觀照吧!

  真正的慈悲是冤親平等,

  真正的智慧是毫無汙染,

  真正的信仰是完全解脫,

  真正的解脫是心無挂礙,

  真正的平等是無我無人,

  真正的長壽是無生無死,

  真正的管理是管好自已,

  真正的定力是不隨境轉,

  真正的戒律是清淨坦然,

  不會者,應求請大善知識指示教導,努力修行觀照!

  空其心,聽而無聽,見而無見,嗅而無嗅,嘗而無嘗,觸而無觸,心而無心。分明清楚,素潔無染,凝神靜坐,放下一切想象、攀緣,不昏沈麻木,放下身心內外一切執著分別,只明明白白,如如不動,正念現前,則易生定慧矣。如此則離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不遠!

  修行不是壓抑心意識狀態而不想,而是明白無常苦空、緣起無我的真相從而放下執著分別。前者是未看破放下的暫時逃避,後者是明白真理的看破放下而正念現前。前者我執、法執依然強烈,只是暫時回避;後者明白我法空性而不攀緣妄想。前者未破妄心,還認妄心爲真;後者雖未證悟,但已明妄心生滅,無住無著。前者似乎暫時不想挺好,但不能徹底解脫;後者努力修行能究竟斷煩惱痛苦,不再迷惑,究竟解脫,隨時隨處自在安樂、涅槃。此中不可不明白辨識,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自強不息,依正覺、正法、正解脫而自作皈依吧。現在就斷煩惱痛苦,不要說以後再修行,生命無常,豈能浪費光陰!莫待業力牽引,不知所終,就可憐可歎了!

  清淨而無染貪嗔癡,純樸而寡欲知足,不亂用心機,真誠謙虛而不自大、自以爲是,此乃修行人所應明白者,唯如此乃能遠離種種是非煩惱困擾。人性複雜,皆因愚癡貪嗔不正見引起,若能明此,觀照清楚不迷失,則不易落入陷阱火炕,以不變應萬變。“不變”者,看破放下的智慧也,明明了了、如如不動的真心也。“萬變”者,即無常變化的人事環境。若能明了,自不易落入是非煩惱的困擾。所謂自受用叁昧具足也!若能隨緣啓導衆生,則是度生妙用了;但定慧未圓滿者,則須小心觀照,謹慎行事,莫要度人不成,自度也不成,最後落入是非煩惱中迷失重重,那真冤枉!

  稱贊、譏笑、毀謗、榮譽、得到、失去、苦惱、快樂,此皆世俗之顛倒謬見,真修行人須明白其愚癡執著實是傷害心性之大患。故順逆無畏,隨處坦然,逢苦不憂,遇樂不執,得失隨緣,稱譏毀譽如風,修心養性不隨假相上下波動迷惑顛倒,因此皆世間無常變化之現象,莫執以爲實而生困擾、不得自由。若能如此觀照分明,時刻警惕,不落迷狂,則心淨自戒,心定自慧,隨處安樂。

  從聽聞、記憶研究來的佛法總是膚淺表面的,與生死毫無相關,最多只是結結法緣、善緣,即使有所體會也不深刻。唯有經過真修實證的徹底覺悟來的真理才會有深入骨髓的認識和體會,那才可能了生脫死、斷煩惱證菩提。這一過程必須從聞思修證的逐步深入而來,決無什麼投機取巧的說法。

  智慧明覺空寂的心在于透破凡情俗見的遮蔽而徹底地展現本來的面目,如此即是無憂惱、無悲傷的、無生死輪回的真心本性。它完全毫無挂礙,所以毫無恐懼,究竟清淨涅槃,徹底覺悟而無迷惑顛倒,再不落入私心雜念、是非煩惱的衆生相中,再不落入生死輪回的恐慌中。一切“來去、生死、增減、垢淨”的對立概念,在此皆是戲論膚淺的。達到這樣的目的地必須具備淨戒、正見正念的智慧觀照——深入、深刻、精細地努力觀照吧!

  修行時默默持淨戒,提正念,好好觀照即可,不用到處張揚、標榜什麼,但也不用猥猥縮縮——畢竟修行是正大光明的。正如做人一般:不要無知傲慢,也不用自卑自賤,此皆極端,只要誠實、謙虛、謹慎即可。

  欲染深者機心重,機心越重者迷失真心越遠。故此先持淨戒離欲染,再提正見、正念破機心,如此滌塵去垢不已,自心自然清淨明覺!若真心純淨、善根深厚、貪嗔癡薄者則當下破無明,直契真心自性,持存觀照無汙染,則慢慢功夫精深、戒行圓滿。

  欲貪多、嗔心重而巧僞戲論不斷者,每每難觀照自心清淨,于起心動念處造無量生死業,故離佛道愈來愈遠。如此南轅北轍,永遠不達修行之目的,豈可不慎!若能立下決心忏悔,咬牙切齒痛改前非,則還有救。“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如此則了生脫死完全可能,重在真修實證。

  無執無住;生而無憂,死而無懼;得失隨緣,是非不談;不爲物喜,不爲已憂;緣聚則聚,緣散則散;了無挂礙,來去自如;睡而無夢,醒而無憂;清靜無爲,空明自在;親疏平等,美醜一般;毀譽不動,無爭無吵;動則法談,靜則修行;一心正念,毫不攀緣;隨處自在,隨時安樂;健康無喜,病苦不憂;無常變化,了不相關。若能如此,大修行人。

  精神純一,不妄用心機;知足常樂,遠離巧飾僞詐;真誠無妄,智水靜潔;守護真心,不染不著凡情俗見;順其自然,安樂生活工作;渾厚明朗,不落假相欲望貪嗔;無累不倦,無憂無惱。此爲修行人本色,初學者不可不知。如此人生,夫複何言?

  法界本淨,人之自性與佛一般純淨、樸素、涅槃、智慧、安樂、自由、解脫、光明、不可思議,但因無明妄起、分別立生,垢染虛幻,于是貪嗔、善惡、對立、苦樂、得失、稱譏、毀譽之事不斷,不明空性,不見緣起,顛倒迷惑,輪回生死,苦惱無量!諸佛出世,開示本有真心,無得無失,本自圓滿,令其舍妄歸真、舍迷歸悟,了悟真心自性與佛無二無別,證大般涅槃,究竟圓滿解脫自在,此所謂返樸歸真。心本自淨,莫要汙染,了達本真大起妙用,妙用無窮,事事無礙,涅槃寂靜,與佛同在!世人唯見五蘊色身,不見五蘊乃緣起無自性,故不能無執著分別而證自性真心。若能提起正見正念,用妙觀察之甚深智慧,洞見五蘊空性,則證自性真心,見本來面目,度一切苦厄,脫出生死輪回、憂悲惱苦之困擾,盡十法界微塵刹莫非清淨莊嚴不可思議涅槃矣!當下證無生法忍,成無上正覺悟,與佛同一鼻孔出氣。示現五濁,卻不異佛國,乃真觀自在菩薩。祖師曰:“天女悟道,不變女形,車匿解真,甯移賤稱?”六根六塵本自虛幻,看破放下,即如如佛。此決非貪嗔癡者所能解,也非妄想戲論者所能思議,除非舍妄歸真,不心外求法,真修實證,始有個商量處。永嘉大師曰:“五蘊浮雲空去來,叁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我,刹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诳衆生,自招拔舌塵沙劫。”真大慈大悲的教導也!不得不讓人五體投地!好好修行吧!凡心不死,道心不活。經曰: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妙矣哉!

  文學藝術若要登峰造極,須出自真心,無妄靈妙,如此則揮灑自如,妙到毫顛矣!修行人若照見五蘊皆空,無爭無爲,則舉手投足、揚眉瞬目莫非叁昧現前!如此則盡十方世界無一不清淨莊嚴。好好觀照吧!

  無明(迷癡,不明真理無常苦空、緣起無我)一起(失卻正念),貪嗔存焉,貪嗔存時,生死恐懼、憂悲惱苦立至。若能提起正見(明真理),正念專注(真理之心不失),離斷無明妄想,則貪嗔絕,生死恐懼、憂悲惱苦熄滅,當下即涅槃寂靜、清涼自在,如沐甘露!則雖處娑婆無異佛國,此之謂火焰化紅蓮,又曰煩惱即菩提,衆生即諸佛,娑婆即寂光,無明即覺性。執假爲真起無明貪嗔,則煩惱衆生娑婆惡濁;明真理、破無明、正念不失,則假相本空,緣起無自性,無我法之謬執,當下即彼岸。又何礙妙用無窮呢?提起正見正念觀照吧!莫再迷惑顛倒了,直至功夫純熟,自證叁昧正受,脫卻生死輪回苦海!

  在具足自信的情況下,勇敢地認識到自己並未真修實證了生死的,才可能生慚愧之心而謙虛地真修實證,才能最終大徹大悟、了生脫死。自知之明的可貴是勇敢的、自信的,不是自卑的、自大的。自卑而無自信,自大而無謙虛皆不能得道。謙虛而不自卑、自賤,自信而不自大傲慢,此乃學道之法

  有爲造作的生命是不自由的;無爲涅槃的生命才是自由無礙、解脫自在的,因爲它是本來的真實。有爲造作只是僞飾妄加的無明,違背本來如是的大涅槃、絕對自由的真相,故此是煩惱、缺陷。無爲並不是不做事,而是契合真理,故無不爲、無所不圓滿成就,事事隨緣自在。有爲指的是違背真理的妄爲、人爲,故此煩惱、困擾的。修行人善根深厚者當下頓契無爲真心,則當下即是真實無妄的,次之者以覺醒之心轉化迷妄顛倒之心、語、行,看破放下執著分別假相的錯謬,破除習氣、不正見的謬誤,從而從有爲的智慧觀照間慢慢契合無爲的實相,此實皆淨戒、正見、正念的具足所能成就的。外道魔業之所以不究竟乃是因爲不明真心無爲無妄,錯謬修習,重增謬執分別,不離生死輪回之業,其有爲尚是謬執分別,更如何體會無爲心佛呢?所以外道魔業以不正見、不正念等爲本,終未脫五蘊的執著分別。如此又如何出叁界六道之苦海呢?修行者可看楞嚴五十陰魔說,佛陀有詳盡細說,學者不可不知。或者須依善知識抉擇清楚,莫入彎路、錯路,浪費暇滿人生!《金剛經》曰:“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曰:“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修行者切應好好體會啊!

  以相應于真心自性的空明寂靜之心面對一切人、事、物,那麼當下即清淨無所住,如此煩惱痛苦將化爲雲煙。以性空緣起,無所住著的真實本心來面對一切現象,正是真如妙心的起用也。修行人若能如是保持淨心正覺的觀照,則當下即是淨戒、正見、正念具足的,如此則修行也非大難之事。世人之所以煩惱、痛苦,就是因爲缺少空明寂靜、恬淡無爲的淨心正覺的觀照,處處執著于欲望、物質、精神的實在,而不明緣起無自性的真實相,更不用說看破放下了。故此才時刻貪嗔癡、妄想紛飛、攀緣諸境,不得安樂,不得解脫自在。

  身心世界一切現象(相)千差萬別,本質卻是無二的空性,若于相上執著分別則愚昧無窮無盡,疲累不堪,若能把握性…

《正道光輝 修行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