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業當然就常常現前了,你一顆心保持這種堅定的如如不動,業怎麼會現前呢?再大的業也是沒有業,因爲當體即空,業是什麼東西,你著有一個我分別假相,當然業它就一定會現前,煩惱叫做業,生滅叫做業,執著叫做業,對不對,去跟人家斤斤計較這個叫做業,我什麼都退讓我不跟你計較那怎麼會有業呢。業是什麼東西呢?所以說業性本空,是不是,有沒有業是看我們自己,不是看衆生。受得了委屈就沒什麼業了,什麼也不必解釋,什麼也不必辯解。公公,婆婆對我誤會了,你不要解釋你做給他看嘛。誤會很正常的,在這個世間哪一個人不被誤會,是不是?曆史是一筆爛帳,忠臣寫成奸臣,奸臣寫成忠臣,是不是,任由他來寫,一定的道理,“不修淨法,無有了期”如果我們不修清淨之法,淨法就是佛法,我們沒有辦法沒有機會了脫生死,“若欲了脫,生死之縛”“須是親證”這就很重要。要親自去證到什麼,“不生滅性”就是空性,就是要證到不生滅的空性。了解萬法皆空,沒有什麼好計較的,“知苦斷集”了解什麼是苦的,要斷這個集合苦的因是什麼,苦是果。知道這個苦的果,要斷苦的因叫做集。斷集就是斷苦的因,你因不斷那這個沒辦法,你硬是要賭博到外面花天酒地,玩女人,打打殺殺。那你有的苦了,那個壞的脾氣那個惡劣的環境不遠離那你有得苦。不能離開賭博,苦就一定在後面,所以世間沒有怨歎的,生到這樣的兒子呢?那就是業。共業沒辦法,你就不能生總統,就沒辦法生出一個總統,沒辦法生出一個皇帝,沒辦法生出一個孔子,每次生的都是敗家子。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仰慕,滅就是把這個苦熄滅了,學佛就是有這個好處,把痛苦慢慢的熄滅,所以我們一定要修行修道。“志趣解脫,得無生忍”我們要堅定意志趣向解脫,趣就是向著解脫之路,能夠得到無生的法忍,“永離叁界,不受後有”不會受到六道輪回,“當知心識,皆是無明”開悟了叫做心性,無明叫做心識,迷了叫做心識,悟了叫做心性,所以當知這個心識皆是無明。“一念離真,皆爲妄想”一念離開真性都是妄想,“妄想情慮”就“障蔽”了我們的“妙明”的本性,念念取舍,“念念生滅”就忘記了我們的清淨的真性,“遺失”了我們的“真性”“無明之相,不離覺性”意思就是不二,悟了覺性就産生,迷了無明就現前,迷跟悟都在一念之間,並沒有兩種相。簡單講無明之相,當下空就是覺性,不須要離開無明另外去找覺性,“覺體圓明,本無一物”我們的覺性這個體性圓滿光明本來就沒有任何一物可執著,分析這個身心這個心,身心的分析你就會發現是本來無一物,像周羅漢這樣往生了,火化了就是沒有,他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火化的時候哪個煙囪,八根煙囪裏面有八具棺材,有七根都是黑色的,這個煙都是黑的,只有周羅漢的煙是白的,業的輕重燒出來的煙也可以看得出來,多麼的不可思議。以前我在岡山他的家裏的時候我就跟周羅漢講你一定會往生,因爲你對佛教的貢獻是很大,所以我都用這幾個字來勉勵我們這些出家衆,還有這些居士們,替叁寶做事情不能講累不求任何代價。你一定,到最後就是你得到最多,周羅漢他就是對叁寶非常護持。帶動岡山學佛的風氣,我到他家他對叁寶就是很恭敬。他看到某某法師不是很如法,或者是亂批評,他最多提出來跟我,,私下,私下他還不敢給居士聽到,怕人家沒信心,私下來檢討這個出家人,他是用檢討的方式,所以說到最後他勝利了,他現在在極樂世界了,因爲那個時候十幾年前我就跟他授記,你一定往生,果然不出所料,他是我助念過叁百人往生的瑞相是最直截了當的,我助念叁百個人,很少去碰到頂部是這樣熱的,只有周羅漢一個人,只有他,那個頂部是熱得會燙的,只有他,全身都冰冷的,所以說我們現在受到一點委屈,或者真的很盡心盡力的護持叁寶,其實到最後都是自己得到,你用這個錢的假相,用這個體力因緣,來換取到最後的什麼,蓮花,極樂世界的蓮花,你這個投注是很值得的,你現在一直做功課,好象在存錢一樣,記住,受到任何的委屈,任何的冤枉任何的苦。護持叁寶一樣沒有動到念頭,還是這樣子,你一定是一個勝利者。不會因爲一點的挫折一句是非就把你轉得團團轉了,你是一個勝利者,一定到極樂世界的,蓮花化生。有一天我在休息的時候,一個晚上看到觀世音菩薩叁次的時候,那個看到的時候不是在做夢。那不是眼睛在看,那是非常清楚的,觀世音菩薩就象自己的母親這樣子,因爲我一直念普門品,看到,看到的時候,內心就在想往生的那一刹那差不多也不過如此,佛菩薩現前的時候他就是那麼的親切,在旁邊安慰著你,你一點恐懼,挂礙,顛倒都不會。哪有說還執著這個假的色身,是毫無目標的人貪求享受的人,才會執著這個假相的色身,一個大修行人,擺脫。。。。就趕快要把它擺脫了,就像這個蔽衣肮髒的衣服趕快把它擺脫了,哪有佛菩薩來接引不跟他去的,這不可能。所以那一天晚上不是用眼睛看是用心在看,觀世音菩薩在前面一次又影現第二次很清楚的,我想往生也差不多如此吧,就是一點恐懼也沒有充滿歡喜一點挂礙也沒有。並不會說我要死了,恐懼,我認爲不會。一點恐懼一點挂礙都不會,觀世音菩薩如果說:慧律法師,我把你接引往生。馬上說好,你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呢?對不對?著涼了流鼻水,肚子痛腹瀉。鼻屎一挖一大堆,對不對?統統是屎。傷心流眼淚,著涼了腹瀉統統是屎沒有一樣是幹淨的,還不趕快擺脫,這部機器用了四十七年了,來到貴娑婆世界已經四十七年了,這一句也是忏公講的,他好象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忏公常常講來到貴娑婆世界,已經六十多年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大修行人臨終沒有任何的挂礙,不會說要擺脫這個色身痛苦得要死。不會的,所以本來無一物,對不對?“因”爲虛“妄”而“有生”虛妄就是妄想執著一執著妄想就産生了,“因生有滅”有生就有滅,生滅在心中的影相就障蔽了自性。“生滅名妄”的虛妄。“滅妄名真”把這個妄滅掉了就名真。所以記住凡所有相都是虛妄。我們修行一定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你修行一定要到這種功夫,了知天地萬物統統是假相。就是戰亂乃至威脅到你生命他都是如如不動。“無明妄想,本性空寂”六“根”,六“塵”是緣起無自性本來就是“無體”無體就是沒有根,你找來找去也找不出一個什麼叫做我,找不出一個什麼叫做人,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找來找去實在找不出任何東西,說有一個真正的我還有一個真正的我所有。也找不到可以貪著的東西,它都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根塵無體,“識性元空”那一顆分別心其實本來就空,“貪嗔癡愛,苦惱紛繁,惡濁諸法,皆無自性”你接觸到外景那爲了貪,看到不滿意的,嗔。癡愛,兩個人談戀愛,談到實在是愚癡到極點。苦惱紛繁,惡濁諸法,種種這些還是無自性。“不能自生”爲什麼不能自生,因爲都是緣起。都是因緣生,因緣生就是空,是不是?“惟是妄念,分別所起,想相爲塵”當我們執著這個相落入我們意識的想,我們動不動就一直觀想一直想象執著,這個就變成一種心的染汙。譬如說這個美女,或者是這一朵花。這一朵花好美好美,很美,這個相很美。那是心的影相,其實沒有。分析開來還是沒有這種東西。所以不能一直落入意識裏面一直回想而死執不放。就象我們那個同學要結婚以前美得像一朵花,結果結婚了生了兩個孩子,據說腎髒不好,後來在臺中我又看到她,哇,我嚇一跳。怎麼老成這個樣子呢?我又不敢說得很大聲,我一看到她就一直搖頭,這個美女也是黴女,以前是美麗的美,現在是發黴的黴。當時候就體悟到這個世間實在是變化太快了,才十年一刹那之間變化,兩個孩子身材整個扭曲變形。然後一看到我,慧律法師,你不但不會變老,更年輕,恩,大家都這樣說沒辦法,臺灣的法師都像你這麼年輕嗎?那可不(廣告詞)。這可以講大話。修行人不一樣,沒有什麼好操心的,是不是,所以這個心性功夫還是很重要,“識情爲垢”我們分別心情執是染汙的。“遍計性空”遍計就是周遍計度,遍就是處處的意思,計就是執著。處處執著其實是空性的,你這個實在是多余的,執著就變成心理的負擔,累積就變成壓力。“依他如幻。”依他就是緣起。籍著條件多産生的就像幻化的不實在的。“一翳在目”這個一翳再目就是錯認假相。你只要一錯誤這個緣起的假相,在目就是在心中一挂礙,這個叫做一翳在目。這個一翳在目,一翳本來是指眼睛有毛病,眼睛一有毛病,眼睛就會産生種種的假相。看出去就“千花亂空”虛空當中就好象有真的東西,其實沒有,意思就是我們人生宇宙看起來好象是有那麼一回事,其實分析起來實在沒有,因此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其實是絕對的空性,而我們不能體悟絕對的空,不這個緣起的假相一直認爲有,因此好象這個世間是真的被轉得團團轉。所以一翳在目,千花亂空,“空實無花”虛空中實在沒有花。意思就是我們本來外面的境界其實是沒有,是唯心所造。緣起的東西實在是假相,而我們誤認爲它是實在的,“病者妄執”問題出在哪裏?病就是問題,問題就是出在虛妄的執著。就是著相。“但能去翳”你只要不著相,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只要無所住“自複本明”你就會恢複到本性的光明。“若離心念”加兩個字,若離分別心念。“妄情”就是放下那一份情執,“去”除“執”著。“知見不生”知見就是說妄想分別知見不生。意思說不要錯覺,萬法本空的東西,你硬是要把它說有,有什麼辦法呢?不壞緣起但有假名都無實義。什麼天地萬物把它磨成粉末狀你就叫不出什麼名。所以短暫刹那的緣起的假相不能說它好也不能說它壞,方便說有其實是空,所以這個知見是分別執著所産生的種種看法。不知道這個是假相,不知道這個是假名叫做知見。知見就是不能放下的種種錯覺的看…
《宇宙萬有本體論(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