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委員會”,並公推大師爲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發表了《興建華藏寺緣起》文告,進行募捐資金,並動工興建,先後完成下列建築項目:
1、首先建造正殿:當時襄助大師的得力負責人爲蔡金槍、蔡文華,施性統、董光垤、張文彬諸大居士,在興建中由募集資金僅15萬元,不足支出,致部分工程陷于停頓,後幾經周折,轉向外人借款5萬元,分叁期攤還。共間得力于施性統與蔡金槍兩大護法,繼續向各界募捐,方能大功告成。
大師自1952年3月起,肩負興建華藏;寺重任後,曾嘔心瀝血。費盡心機,至1953年9月間,正殿基建始初步完成,殿宇爲二層造型,富麗堂皇,巍峨壯觀,上奉叁世尊佛,下置菩薩羅漢像,妙相莊嚴。諸佛菩薩羅漢像慨爲木質金身,由諸善男信女敬造。至此大師即擇吉于次月進寺,並舉行齋天敬佛。
3、建造山門及只園樓;1956年,大師向李汝晉先生與陳溫良夫人勸募得一萬元,建造了多姿多彩的宏大山門。
1959年,大師又倡議在左側空地上,增建一座只園樓,分爲四所十六房,以爲僧衆安居與法會時信衆休息之所。並邀請蔡金槍、董光垤、李蔡蘭英,陳李賢智、王竹徑、姚乃昆爲發起贊襄其事,並得諸護法及善信等施舍淨財建成,命名曰“只園樓”。以紀念佛陀當日在“祇樹給孤獨園”修持休息軟化弟,子之聖地,寓意至深。樓房系鋼筋水泥空心磚牆壁結構,堅固實用,富麗堂皇。
1961年,大師計劃在大殿之前方開鑿雙琏池,于殿後建造敬肅亭、溪山亭和法海亭圈繞其間,並以假山花圃,作爲點綴風景,辟左右兩邊門以利便出入,上述規劃由大師徒孫妙抉法師督造建築,1962年舊曆二月初一日相繼完成。終于把華藏寺建成規模宏大,巍峨壯觀的大佛刹。它是大師赴非傳教的心血結晶,也是代表中國向南洋傳教之一座偉大的裏程碑,每年招徕不少外國遊客,而旅居菲律賓的佛教徒,更是不遠千裏而到該寺禮拜二寶,這就使華藏寺成爲菲國佛教的中心。
四、對社會的貢獻:六師在弘法中慈悲喜舍,做了不少善亊,茲摘要分述如下:
1、創辦學校造福社會:大師赴菲後,認識到教會(指外教)學校討于青年有極大的影響力,故大力提倡佛化敎育,于1947年創辦非島華人佛教學校—— 普賢中學。以後又延伸到宿務市開設普賢中學分校。1960乍又在岷市倡辦能仁學校。
這兩座學校除增設佛學課程外,其他學科與普通學校無異。這不但可使佛教徒的子女獲得接受佛化教育的薰陶環境,而且也可使失學青年增加就學的機會,有助于教育界造就有用的人才服務子社會,而爲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
2、補助貧苦兒童就學:大師對貧苦兒童失學,也極關懷,在盟軍光複岷市之初期,僑界因受戰爭影響,失學兒童到處可見。當時中國政府駐菲總領事段茂瀾博士,教育部駐菲教育專員吳研因先生,曾倡組織“清寒學生補助金委員會”,並聘請上人爲委員。大師以補助貧苦兒童就學事屬善舉,故亦每年補助甚多。
3、救濟難民:1945年,盟軍光複岷市之初,大師看到有不少人無家可歸,立即呼籲諸弟子組織“佛教救災團”捐資施糧、施藥、施衣于各區難民收容所,開岷市各宗教救災之先聲,博得各界之界的好評。
4、關心祖國社會慈善事業:大師雖身在菲律賓傳教,但其心懷祖國慈善事業,常另集淨資施于五臺廣濟茅蓬,揚州高曼寺,—蘇州靈岩山寺,上海圓明講堂,甯波天童寺,福州鼓山湧泉寺,泉州開元寺等大道場。又如1948竿,福州遭受百年未有的水災,大師即廣設方便,彙款救濟。再如“福建佛教醫院”,每年受大師贊助不少資金。
大師還以閩南敦袍,清修可嘉,曾集寄5000多元,施贈廈門、泉州、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地各寺院庵堂的常住大衆。並曾獨資在泉州百原寺創辦醫藥局,廣濟貧苦病者,還建避雨亭,以方便行人,赈恤泉州婦女養老院和泉州開元慈兒院,使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又贊助泉州花橋善舉公所,施藥治病、粜米救濟饑民並施棺木,惠及生人與亡者。
5、流通經書淨化人心:大師還注意到流通經書,靠文字宣傳佛教,勸人止惡行善的宗旨,是有助于淨化人心,減少社會犯罪活動的積極意義,故在菲弘法中,大量翻印出版佛教經書及有關宣傳作品。先後翻印了弘一大師書寫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藥師經》、《彌陀經》與《普門品》合刊,《楞華嚴觀自在章》、《佛叁身像贊》、《廣大發願頌》、《九華垂迹圖贊》、《比丘戒相表記》、《晚晴書簡真迹》、《格言別錄》,《李息翁臨古帖》等達數萬冊,贈送流通。1954年,大師辄寄各種佛教經書交給廈門張幼峰.層士,囑其分贈各佛教團體缁素大衆,張層士即設“弘願佛經流通社”于鹭江。“弘願”兩字,爲人師親自監擬。又如“北京佛經流通處”及“上海大藏經會”,缺乏印刷費,大師或獨力彙款,或募集巨金,予以贊助。
五、結 語
綜上所述,可知大師不但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有極大的貢獻,而且還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上述大師圓寂後,東南亞及國內江南與閩南的佛教名刹,均先後舉行追薦法會,這如果不是大師德譽聲名遠播的影響,又豈能有如此廣泛
正如馬來西亞佛教代表廣余法師參加追薦會的致詞中說大師有;一、能興建信願寺與華藏寺,樹立菲島佛教中心,二、能延聘外埠大德法師,入菲傳教,啓導人心,歸向佛法,叁;能設辦佛教學校,培植青年子弟,爲國爲教服務,四、能提倡慈善公益事業,發揚佛陀慈悲救之精神。以上引述廣余法師評價大師赴菲弘法的業績,可以說是完全正確的。因如就其中所謂“延聘外埠大德法師入菲傳教”一事而論,則可知其由此推動了菲律賓佛教的發展,且産生深遠的影響。例如當年大師延聘覺定法師到信願寺協助法務,後來覺定法師去蓮華寺當主持,又如1946年延聘善契法師到信願寺當監院,後采善契法師到宿務寺去開創規模宏大的佛光寺,再如聘請瑞今法師爲信願寺住持,而瑞今法師又引進了其徒廣範法師與剃度了廣仁尼師,而廣範法師又引進了其徒傳芬尼師。這就造成影響到閩南僧尼得以赴菲傳宗接代,弘傳中國大乘佛教的局面。再就目前菲律賓有相當數量的佛教弘法人才(包括僧尼及帶發濟信女)來說,其中絕大部分也是由于大師赴菲開山傳教引起影響的現狀。
由上所述情況,還引發了旅菲華僑佛教徒與閩南佛教徒進行友好交往新局面。例如菲律賓蓮華寺覺定法師率領“四大名山朝拜團”,與菲律賓信願寺蔡東南居上率領“朝山團”,分別于1980年和1983年訪問廈門南普陀寺四。而閩南的陳珍珍居士與善揚法師,也先後前往菲律賓探訪師友。並可預料還必定會由此影響到今後兩困佛教徒的世代友好交往。
又如大師重興泉州百原寺和永春普濟寺,以及在南安新建的大慈林寺,就可作爲大師振興閩南佛教取得成就的例子。且其;中的普濟寺,又是大師在菲傳教時,曾屢函電懇請弘一律師前注駐錫的寺宇。弘公與大師宿緣深厚,素有交往,因感大師之誠,亍1939年舊曆二月二十八日進住普濟寺,至翌年舊曆十月初九日離寺,計572天,爲其入閩土10余年間第一久住之寺。弘公曾于寺中編撰律學,著有《盜戒問答》,《護生通續集題詞》、《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華嚴疏科分》、《藥師如來法門一斑》、《修淨業宜誦地藏經爲助行》等書。遠近缁索聞名而登山請法者,不絕于道
近如當地善信,遠及國際友人——一加拿大耶蘇教徒文牧師娘亦專程登蓬萊山晉寺拜谒弘公。普濟寺遂因大師與弘公先後莅寺的因緣而成爲閩南佛教的名刹。
總之,大師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的貢獻,成績足巨大的,項目足多方面的。尤其是大師在南普陀寺傳戒,開創了該寺自民國以來舉辦傳戒的先例。又大師在廈門太平岩寺創辦“覺華佛學苑”,也是開創了中國佛教女衆帶發修行者接受佛學教育新局面。而大師赴菲傳教作出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引進了中國;法師赴菲傳教,譜寫了中菲佛教史新篇章。大師的這些豐功偉績必將載入史冊,永遠留給後人仰慕。
附:參考書目
《性願法師年譜暨紀念集》
《性願大師對閩南與菲律賓佛教的貢獻(陳全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