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智度論提要▪P28

  ..續本文上一頁故。

  3、莫念內外者。衆生多著內法——身.外法名五欲,內外法不定、性空故不應著;觀左右爲散心行道,故不應著;身相色相乃五衆和合故,假名爲身。若說別有更是有法身。則壞身相。若著無身法、亦壞身相。離是一是異

  則是中道法,能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4、若說一切法皆入般若中,人皆畏苦

  故求解脫。是故佛于般若分前、中說叁解脫門。離衆生相,法相行般若波羅蜜是爲遠離二邊,行中道法。

  《大智度論》卷九十七提要

  《釋薩陀波侖品》第八十八之中

  薩陀波侖菩薩聞空中聲音,東行不久,心中如是想:我去何處

  行多少路程

  向誰聽聞般若波羅蜜

  此時,空中有佛言:善哉!善男子!過去諸佛行菩薩道時,求般若波羅蜜亦象你今天這樣。你當精進不懈,由此去東行五百由旬,有座城名衆香城。此城有七重,皆以七寶莊嚴飾之。其美妙如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一樣。如果有人行般若皮羅蜜,是因緣故,即得前往衆香城,聽昙無竭菩薩說無上甚深般若波羅蜜法。

  衆香城有一座高臺,昙無竭菩薩宮舍就在其上。宮舍縱廣一由旬,有常喜、離憂、華飾、香飾等四個娛樂園。在每一園中,各有賢、安穩、阿坶跋致等八種功德池。昙無竭菩薩與六萬八幹菩薩、彩女及男女,但入常喜等園和賢等八功德池中,五欲具足,共相娛樂。娛樂己,昙無竭菩薩登大法座,于日間說般若波羅蜜法,從不間斷。大法會中,諸天、世人一處聚集.其中有聽聞、受持、讀誦、書寫、正觀、演說者。以是因緣故,皆不墮惡道,不退轉于阿褥多羅叁藐叁菩提。

  善男子!到昙無竭菩薩處,當聞般若波羅蜜。如何才能見到昙無竭菩薩呢

  又怎樣才能聽聞到般若波羅蜜

  譬如有人被毒箭所傷,唯念何時得到良師,拔出毒箭,醫治病苦。如是一念,更無別想。薩陀波侖菩薩聞是般若波羅蜜,斷諸有心。

  此時,薩陀波侖菩薩于住所內,念昙無竭菩薩,一切法中得無礙知見,即得諸法性觀叁昧、法性不可得叁昧、師子吼叁昧、解除一切著叁昧、見諸佛叁味等無量叁昧。並于住是叁昧中,見十方無量阿僧爁諸佛爲諸菩薩摩诃薩說般若波羅蜜。

  由上可知:

  l、菩薩念增益般若波羅蜜,得阿鞞跋致已,成就佛事。般若波羅蜜空無定實,但假名。

  2、空中現佛或諸佛、大菩薩遺化所作,非真佛,現像耳。七日七夜一心念佛,功德成就,得見佛身。佛所以不即刻度之,因其與昙無竭菩薩有世世因緣。

  3、薩陀波侖菩薩初發,先罪厚重,福德未集,故佛安慰其心,讓其莫懈怠,莫退心。一切求般若波羅蜜者,需先行苦勤,後受果時時得樂。當思諸佛功德果報,精進自勉。

  所謂得諸叁昧之德相如下說:

  諸法性不可叁昧:初得叁昧,所謂空、無生、無滅。今得是叁昧,得不著是性,不謂得其決定相。

  諸法無明叁昧:諸法于凡夫心中以無明因緣故,邪曲不正,所謂常樂我淨。得是叁昧故,常樂我淨顛倒相應無明破,但觀一切法無常、無樂、無空、無我。

  諸法不壞自在叁昧:得之觀一切法如、法性、實際。無爲相故,名不壞。

  語言文字句莊嚴叁昧:得之義理雖淺。能莊嚴句字語言,令人歡喜,何況佛法深義。

  金剛叁昧:如金剛能破一切,是叁昧能破一切障礙六波羅蜜之妄法,直至成佛道。

  能與安隱叁昧:得之雖往來六道輪回,自知必當作佛,安樂無憂。

  師子吼叁昧:得之能降服一切魔民、外道,無有法可遮擋之。

  諸法無分別見叁昧:若分別諸法,即生憎愛心。得是叁昧,能見一切法平等無分別。

  離諸見叁昧:六十二邪見及色法等中取相,乃至佛見、法見、僧見、涅槃見,皆名爲見,取相能生著心故。得之叁昧,則離一切著。

  除一切懈怠叁昧:得是叁昧,如薩陀波侖菩薩七年不坐不臥,無懈怠心直至成佛。

  深法明叁昧:法明謂佛法一切智慧,菩薩得是叁昧故,能遙見佛法,思惟籌量,知深妙無比。

  見諸佛叁昧:得是叁昧,雖未得天眼、天耳,而能見十方諸佛,聞十方諸佛說法.向之深信無疑。

  《大智度論》卷九十八提要

  《釋薩陀波侖品》第八十八之下

  菩薩得諸無量叁昧,善入般若波羅蜜,成就方便力,住阿嗎跋致地。諸佛菩薩觀諸叁昧性,不見有法出入叁昧者,也不見有行佛道者,也不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是名般若波羅蜜,不念有諸法而住無所念法中。一切衆生若于無量劫中,以一切妙色、聲、香、味、觸盡數供養昙無竭菩薩,是善根因緣故,昙無竭菩薩令衆生得如是諸叁昧,得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此卷主要敘述薩陀波侖菩薩求法經過。

  薩陀波侖菩薩爲了供養昙無竭菩薩,入一大城中,到集市上自賣身體。諸惡魔以邪法使人不能聽到薩陀波侖的叫賣聲。釋提恒因見菩薩求受般若波羅蜜心誠意切,賣聲不成而啼哭不止,就變化成婆羅門身形,加以試探。釋提恒因假言因祀天需人心、人血、人髓等物,向薩陀波侖菩薩是否願意自賣。菩薩義無反顧,以利刀刺左臂出血,割右髀肉,送給釋提恒因。菩薩睑上毫無痛苦之色,反露法樂之容,並准備破骨出髓,以作供養昙無竭菩薩之資。

  此時,有一城中富有長者女,因前世因緣,惡魔不能遮敝她的聽覺。薩陀波侖菩薩在集市中舍身叫賣時,她正在閣樓上觀看集市的熱鬧情景。故此,薩薩的行動,使她深受鼓舞和啓發。當菩薩准備破骨出髓時,她上前阻止,並願說服父母,資助菩薩所需,發願一同前往昙無竭菩薩處求法,並請釋提恒因以法力愈合薩陀波侖菩薩的傷口。長者女帶菩薩入見父母,如實告訴自己的願望和請求。長者夫婦歡喜贊歎,答應所求。

  隨後,長者女陪同薩陀波侖菩薩,帶父母所送妙華香、衣服、金銀、珠寶、琥珀、七寶車五百乘、侍女百人向東而去。不久,即見衆香城。但見其城縱廣十二由旬,人民安居樂業,街市繁華如畫,地廣人衆,安靜喜樂。入城中,見昙無竭菩薩于高大法座之上妙言說法,無量百千萬億衆恭敬圍繞。洗耳靜聽。薩陀波侖菩薩與長者女及五百侍女下車,徒步到昙無竭菩薩座前,作禮畢,禀明求受般若波羅蜜前後因緣過程,隨即將財寶分成兩份。一份供養昙無竭菩薩,一份供養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在一旁點化薩陀波侖菩薩說:昙無竭菩薩法座臺上有七寶大床,四寶小床重放其上,以黃金牒書般若波羅蜜,置小床上,昙無竭菩薩用七寶印加蓋印記……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之母,能生諸佛,攝持一切菩薩摩诃薩。菩薩學是般若波羅蜜,成就一切功德.得一切種智。

  薩陀波侖菩薩向昙無竭菩薩訴說求般若波羅蜜之因緣,並請求說:當願昙無竭菩薩爲我等說般若波羅蜜,我爾時中道,住于一切法中,得無礙知見,觀諸法性及無量叁昧現前……我等當請問如下問題:諸佛從何所來

  去至何所

  令我等得知,並常不離見諸佛。

  《大智度論》卷九十九提要

  《釋昙無竭品》第八十九之上

  解答上卷中薩陀波侖菩薩的提問無竭菩薩如下說:

  諸佛無所以從來,去亦無所。何以故

  ①諸法如不動相(諸佛如、諸法如,一如無分別,常一,無二亦無叁,出諸法數,無所有故)。②是無生法。③是無滅法。④是實際法。⑤是空。⑥是無染法。⑦是寂滅法。⑧是虛空法。如上八種特點即是佛。

  如有人分別諸佛有來有去,當知是人皆爲愚夫。何以故

  諸佛不可以色身見,諸佛法身無來亦無去。

  如不分別諸法若來若去,若生若滅,則能知佛所說諸法實相。是人行般若波羅蜜,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名爲真佛弟子,不虛妄食人信施,應受人供養,爲世間福田。

  諸佛身從本業因緣果報生。生不從十方來,滅時也不往十方去,但諸緣合故有,諸緣散故滅。應當知如是諸佛來去相,亦當知一切法無來去相。你若知一切法及諸佛去相,無生滅相,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能行般若波羅蜜及方便力。

  昙無竭菩薩說法已,薩陀波侖菩薩及長者女及五百侍女將財寶供養昙無竭菩薩。釋提恒因贊歎曰:菩薩舍一切所有,如是布施,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是供養說法人,必得聞般若波羅蜜。

  昙無竭菩薩即從座起,入宮舍中,薩陀波侖菩薩七年不臥,若行若立,以待法師從宮舍出而爲說法。七年後,薩陀波侖菩薩與長者女及五百侍女脫上衣置法座上,爲昙無竭菩薩說法故。求淨水淨壇而因惡魔隱蓋而使水不現,此時菩薩即用刀刺身出血而爲淨壇。釋提桓因盛贊薩陀波侖菩薩不惜身命,惜法、愛法、重法的心行。

  爾時,昙無竭菩薩過七年,從諸叁昧起,坐法座上。無量百千萬億衆生作禮圍繞,爲聽聞般若波羅蜜故。薩陀波侖菩薩見昙無竭菩薩時,心得悅樂,如比丘入第叁禅。

  《大智度論》卷一百提要

  《釋昙無竭品》第八十九之下

  《釋囑累品》第九十

  一、《釋昙無竭品》之下

  主要內容是昙無竭菩薩對薩陀波侖菩薩等宣說般若波羅蜜相。此法之相如下:

  l、諸法等故,般若波羅蜜亦等;

  2、諸法離故,般若波羅蜜亦離;

  3、諸法不動故,般若波羅蜜亦不動;

  4、諸法無念故,般若波羅蜜亦無念;

  5、諸法無畏故,般若波羅蜜亦無畏;

  6、諸法一味故,般若波羅蜜亦一味;

  7、諸法無邊故,般若波羅蜜亦無邊;(地水火風四大種亦無邊)

  8、諸法無生故,般若波羅蜜亦無生;

  9、諸法無滅故,般若波羅蜜亦無滅;

  l0、須彌山莊嚴故,般若波羅蜜亦莊

  11、虛空無分別故,般若波羅蜜亦無分

  12、諸法性不可得故,般若波羅蜜性亦不可得;

  13、諸法無所有故,般若波羅蜜亦無所“

  15、諸法無所作故,般若波羅蜜亦無所

  15、諸法不可思議故,般若波羅蜜亦不可思議。

  此時,薩陀波侖菩薩即于坐處得諸法不可思議等六百萬諸叁昧門。

  佛于是時告須菩提:我于叁幹大幹世界中,以如是相、像貌、名字說般若波羅蜜,薩陀波侖菩薩得六百萬叁昧門已,以如是相、像貌、名字說般若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因緣故,能成就菩薩摩诃薩一切功德,得一切種智。若有菩薩欲學六波羅蜜,入佛智慧,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正憶念、廣爲人說,贊歎般若波羅蜜。因爲此是叁世諸佛母,十方諸佛所尊故。

  二、《釋囑累品》

  佛陀何因緣故,將般若波羅蜜獨屬阿難尊者

  原因如下:

  1、佛大悲心,以是般若波羅蜜法屬弟子阿難,饒益衆生,不使善法斷滅。

  2、阿難是未離欲人,未盡知般若波羅蜜力勢果報,多所利益,是以殷勤囑累。

  3、阿難常隨佛左右,得聞持陀羅尼,一聞而常不失,是佛從弟,又多識廣聞,四衆所依。而佛知舍利弗壽短早滅度.故不囑累。

  4、阿難是六神通,叁明,共解脫五百阿羅漢師,能如是多所饒益故囑累。而彌勒諸大菩薩在佛滅度後,各自離散弘法。

  5、佛知諸菩薩是深知般若波羅蜜力者,不須囑累。而阿難是聲聞人,隨小乘法,是故囑累。

  以上緣故,佛獨囑累阿難般若波羅蜜法莫離莫失,莫作最後斷種人。若有人書寫、受持讀誦、正憶念、爲人廣說,恭敬尊重,以華香寶衣等歡喜供養般若波羅蜜,是知此人常不離見佛,不離聞法,常親近佛。

  

  

《大智度論提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