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的大小不同層次而分的。
林厚省在所作《氣功叁百問》(283頁)裏,根據《俱舍論》談“六神通”,而加以自己的解釋是:“天眼通:能看見常人看不見的東西,如能透視人體內髒和物體。天耳通:能聽見常人聽不見的聲音,就是遠處微弱之音也能聽到。神足通:四肢靈活,手足輕快,身體輕浮,走路快捷。他心通:有常人所沒有的靈感,比他人更有先知先覺。宿命通:能感知過去的事情,能推測未來的預兆。漏盡通:練功高度入靜後,可達到清淨無爲,恬淡虛無,甚至無我空無境界,精、氣、神不漏”(這些理論與佛法大有出入)。
張玉磊在所著《慧通丹田氣功及其遙感治病原理》(58頁)說:“什麼是六通
六通是指神歸大定,于是始能生慧,自有六通之驗矣。六通者:漏盡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是也。前練精時,已有漏盡一通,至此方有後五通之驗也。蓋天眼通,則能見天上之事;天耳通則能聞天上之言;宿命通,則能喻前世之因;他心通則能知未來之事;惟神境一通乃神識用事,若不能保扶心君,則爲識神所轉,卻自喜能修能證,而歡喜魔已入于心矣。”這些理論亦與佛法不符。
俸懷邦、黃明山編著的《超功能氣功寶典》(181)說:“中國氣功界把禅定改稱佛家氣功。事實上佛家幾乎無不與“氣功”有關。《妙法蓮花經》“我得一切智,盡諸禅定際。”《大智度論》“實智慧從一心禅定生”,“得禅定則實智慧生”。佛家所提倡的修持方法都是氣功家所必由的門徑,佛家寺廟中菩薩的塑像都表現禅定的姿式,定學其實就是氣功。……佛家禅定直接涉及開發特異功能的內容很多,佛家把特異功能稱爲神通,神通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分。現以五通爲例,加以說明。1.神境智證通,簡稱神境通。神境系隨意變化自身,任意變化外物,身心無礙之妙境,神境通功能表現有:(1)實有變成虛無。例如特異功能中的將瓶內物體移出瓶外。(2)虛無變成實有,變換一切環境,呈現各種幻視幻覺。2.天眼智證通,簡稱天眼通,就是現在特異功能中的遙視、透視、預知等智能。3.天耳智證通,即天耳通。傳說中的順風耳、微聽、遠聽和內聽功能。4、他心智證通,簡稱他心通。能感知他人的思想意識和動物的心理狀態,即思維傳感功能。5、宿命隨念智證通,簡稱宿命通。能了解社會的推移,事物的變遷。縱觀佛學的起因和佛教禅定的修練實質,足以說明佛家功的宗旨,是尋求人的大智大慧,佛家功法將開放特異功能視爲達到根本智——無漏智的必由之路。”
隆蓮法師等所編寫的《藏密氣功》(70頁)說:“佛教所說的“六通”(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即神足通),這叁種屬于能;他心通、宿命通(能明過去未來久遠的事)、漏盡通,這叁種屬于智。歸納起來,神通就不外乎智和能,所謂神通也就是超過尋常的智和能。其實,各類生物間的差異之一就是各類生物處于不同的“能級”。另外,人的不同情緒——喜、怒、哀、樂等心理狀態能立即影響全身細咆內的生物化學,使産生有益的或有害的各種不相同的物質。這早在30年代的醫學,心理科學的實驗中得到證實了。修習禅定、密法、瑜伽、氣功起主導作用的就是定。由定發慧,而獲提高能級,乃至“頓超”。實質上,這只是人的不同程度的本能的顯發而已。如果發掘潛能能達到全部無余,究竟圓滿的時候,那就是處于最高最優的功能狀態。“但複本自性,更無一法新”,生物場(動植物的作用範圍)的本質就在于此。
作用範圍超常,自在無礙,名之爲通,即神通。神通非佛法所專有,仙人外道亦有,乃至鬼神其它動物亦有小通,佛法講神通,詳見于奘師所譯之《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威力品》,謂菩薩有五種威力:一者,神通威力;二者,法威力;叁者,俱生威力;四者,共諸聲聞獨覺威力;五者,不共聲聞獨覺威力。
神通威力共分六種,即所謂“六通”。一者,神境智作證通;二者,隨念宿住智作證通;叁者,天耳智作證通;四者,見生死智作證通;五者,知心差別智作證通;六者,漏盡智作證通。
(一)神境智通又分二種:一者,能變通,二者能化通。能變神境智通有十八種變:
一者震動;二者熾然;叁者流布;四者示現;五者轉變;六者往來;七者卷;八者舒;九者衆像入身;十者同類往趣;十一者顯;
十二者隱;十叁者所作自在;十四者製他神通;十五者能施辯才;十六者能施憶念;十七者能施安樂;十八者放大光明,如是等類,皆名能變神境智通。
一震動者:謂諸佛菩薩依定自在,能使寺館舍宅、村落國土、六道衆生、世界四大部洲乃至無量無邊叁千大幹世界,皆能震動。
二熾然者:佛菩薩依定自在,入火界定,身發猛火,出種種焰,發青黃赤白等色,是名熾然。
叁流布者:佛菩薩依定自在,于無量無數世界流布光明,是名流布。
四示現者:佛菩薩依定自在,爲一切來會衆生,示現無量無數諸佛國土並爲宣說如來與佛土之名,是名示現。
五轉變者:佛菩薩依定自在,起四大勝解,即能使地水火風四大顯現,並如實作四大之用,亦能使色香味觸等六塵隨勝解如實顯現受用,是名轉變。
六往來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于牆壁山石乃至梵世、色究竟天等無量無數叁千大幹世界,以意爲依,縱身往來,無有滯礙,是名往來。
七卷、八舒者:佛菩薩依定自在,能卷一切雪山王如一極微”(須彌入芥子),亦能使一極微,舒之如雪山王等(芥子納須彌),是名卷舒。
九衆像入身者:佛菩薩依定自在,能使現前大衆及山河大地種種色相,入己身中,使大衆自知入其身內,是名衆像入身。
十同類往趣者:佛菩薩依定自在,展轉往趣于衆生之中,同其膚色言音。爲說正法,示現:教導、贊勵、慶慰等隨類化生,是名同類往趣。
十一顯、十二隱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于大衆前或顯現、或隱沒,是名顯隱。
十叁所作自在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于一切有情界往來住語等所作事中,皆自在轉,是名所作自在,
十四製他神通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能製伏其余一切具神通者所現神通,如其所欲,令事成辦,是名製他神通。
十五能施辯才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使有情辯才窮盡者,施予辯才,是名能施辯才。
十六能施憶念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于失念有情,施予憶念,使能記憶正法,是名能施憶念。
十七能施安樂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使聽法者身心輕安,息滅非人所行災厲疾疫,是名能施安樂。
十八放大光明者:諸佛菩薩依定自在,以神通力,能入無量無數品類種種光明,能作無量無數種種世界諸有情類利益之事。是名放大光明。
以上十八種皆名能變神境智通。若細分別,可以無量無數。
二能化通者:無事而有是名爲化,諸佛菩薩依定自在,隨心所欲造作種種未曾有事,故名能化神境智通。略說有叁:一化身,二化境,叁化語。
一化身、二化境者:謂諸佛菩薩爲諸有情作利益事,化似自身或化似他身與己同類,種種差別。或于十方無量無數世界中,一時化作多身,種種形類能爲無量無數有情作利益事,複能化作相似境界:謂飲食、末尼、真珠、琉璃寶等,所有色香味觸所攝外資生具。若彼相似,若異于彼,隨其所欲,一切能化。所作化事令衆生見或令衆生愛用。
叁化語者:諸佛菩薩所說化語,或妙音相應,或廣音具語,或系屬于自,或系屬于他,或無所系屬,或宣說正法,或誨責放逸等等。
能化神境智通略說身、境、語叁種,若細分別品類差別,則無量無數。
以上所說諸佛菩薩能變能化二種神境通。爲了達到兩個目的:一者,引諸衆生入佛聖教;二者惠施無量受苦衆生,種種晶類利益安樂。
(二)隨念宿住智通者:謂諸佛菩薩,以宿住智,能憶念過去身中一切事情;亦能憶念其他有情過去身中一切事情;又能令他有情得宿住智,于今世所作所思極微之事,均能憶念不忘,所憶時間,或無間刹那;或右讓有數;或無量無數。
諸佛菩薩所有隨念宿住智,爲了達到兩個目的:一、憶念本生,爲諸有情開示先世種種品類,第一希有菩薩所行難行苦行。令于佛所生淨信故,生恭敬;令于生死生厭離故。二、憶念本事,爲諸衆生,開示種種先世相應業果異熟,破除衆生所執種種常見。
(叁)天耳智通者:諸佛菩薩以淨天耳,能于種種天聲、人聲、聖聲、非聖聲、大聲小聲、辯聲非辯聲、化聲非化聲、遠聲近聲皆悉得聞。
(四)見生死智通者:謂諸佛菩薩以超人清淨天眼,能見有情世間相。見諸有情死時生時,妙色惡色,生已增長,從少至老一切生身之相,器世間相。能見無量無數一切世界中所有色相。
諸佛菩薩所有見生死智通,爲了普見十方無量無數有情,隨其所宜+施予種種利樂安樂。
(五)知心差別智通者:諸佛菩薩以他心智,遍知十方無量無數世界中之有情,有無煩惱,有無雜染、劣、中、勝等心,受相應心等,各種心態的本性、晶類、行相、于一念頃皆能如實了知。
諸佛菩薩依此他心通,爲了知諸有情諸根勝劣,種種勝解、界行,以便能正安處趣涅檠宮種種正行。
(六)漏盡智通者:于叁界中,爲煩惱系縛名漏,即煩惱之異名。諸佛菩薩如實了知或自或他,心于煩惱得究竟解脫,證得畢竟清淨,菩薩雖能如實了知一切漏盡功德,能證方便而不作證.于有漏事及與諸漏而不舍離,雖行種種有漏事中。而不染汙(煩惱即菩提),此種威力超越一切威力。
諸佛菩薩漏盡智通,爲了自無染汙,亦爲所有衆生廣宣此義,令離煩惱,同證菩提。
以上所講的諸佛菩薩所有的六種神通威力,即通常所謂六通。
1.神境智作證通——即神境通亦名神足通。
2.隨念宿住智作證通——即宿命通。
3.天耳智作證通——即天耳通。
4.見生死智作證通——即天眼通。
5…
《賴耶緣起與宇宙人生的奧秘(田光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