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床叁個研究室,以研究佛教醫藥史料,探討佛教醫學思想,開發佛家方藥保健用品,開展疑難病症的臨床研究爲重點。
並計劃籌辦中國武夷佛教醫學院及附屬建州(建瓯的古稱)醫院。努力把該所辦成集科研、教學、臨床和實業于一體的佛教醫藥研究開發中心,目前正在與有關單位聯合籌辦中國醫藥文化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擬研究開發佛教養生保健藥方、食品、用品,將之推向香港、澳門、臺灣及東南亞市場,旨在推進國內外佛教醫藥的研究與交流,爲人類的健康事業和社會文明進步發揮作用(24)。
3、召開佛教醫藥學術研討會議:中國武夷佛教醫藥研究所,于1994年5月22日至24日,在我國文化名山、國家級著名風景區福建武夷山市,發起並主持召開首屆中國武夷佛教醫藥學術暨傳統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來自北京、上海、四川、甘肅、河南、河北、湖北、安徽、吉林、山東、浙江、江蘇、廣東和福建等14個省市和新加坡代表合計93名,共征集論文一百一十多篇,參與會議交流有75篇,其中有十篇被選爲大會宣讀文章。內容包括佛教醫藥文獻史料的研究,佛教醫學思想的探討、佛教保健方藥及用品的開發、佛教醫藥及傳統醫藥在臨床各科的應用等。選題新穎,內容豐富,既有經驗總結,也有理論創新。
參加會議的代表有蜚聲中外的中醫權威;有對佛教醫藥造詣精湛的專家學者;有脫穎而出的吉林新秀;也有的熱愛傳統醫藥文化的各界朋友,以及省地市有關部門的領導。
與會專家學者對佛教醫藥學與祖國醫學的關系進行熱烈的討論。大家認爲,印度佛教醫藥源遠流長,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在近兩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其中許多方藥、治法被中國傳統醫藥同化吸收,成爲祖國醫學中的重要內容。曆代寺院因醫出名的爲數不少,衆多的著名醫僧和致力佛教醫藥研究的醫林人物,至今仍自成流派,爲中華民族的繁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代表們充滿信心,要以科學的態度,吸收佛教醫藥學中科學的、合理的、有益的內容,做到推陳出新,古爲今用。還要積極推進港臺地區以及世界各國的佛教醫藥學術文化研究交流,使其爲人類的健康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代表們還就佛教醫藥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及今後如何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爲今後進一“步開展佛教醫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閉幕式上,福建省中醫學會肖欽朗秘書長宣布批准成立福建武夷佛教醫藥學術研究會,由金文欽、魏永恩擔任名譽主任委員,李良松任主任委員,劉建忠、朱向忠、鄭益民擔任副主任委員(25)。
4、出版佛教醫藥論著:(1)北京《法普》于1989年、1990年和1991年先後發表了《智 大師對禅定醫療說的貢獻》、《佛法與現代醫學》和《佛教與醫學》等叁篇有關佛學與醫學的論文。(2)閩南佛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的《閩南佛學院學報》亦于1989年、1990年和1994年先後刊登了《佛學與醫學》、《佛說醫喻經》譯釋,《閩南醫僧述略》等叁篇文章。(3)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也于1993年出版了《中醫學與佛學》一書。(4)廈門鹭江出版社已決定于近期推出一系列有關佛教醫藥研究叢書(25)。
回顧上述各項情況,可知在新的時期全國已有10幾個省的20幾個市、縣的佛教協會,或古刹名寺,先後創辦了佛教醫院、藏傳佛教醫院學院、康複研究所、各種類型診所(含癌病診所、骨傷科診所、瑜伽功診所、施診醫療室)、法師行醫濟世、組織臨時義診、老佛堂膏藥店、開設贈藥處、製贈“甘露午時茶”等屬于醫療、教學、製藥的各種模式之佛教醫藥事業單位。
而其中的醫療單位所主治的疾病科別有:內科、外科、小兒科、風傷科、腫瘤科、氣功(瑜加功)科和癱瘓專科等。尤其是塔爾寺與拉蔔椤寺的藏醫療法及其獨特製法的藥品、藏明禅師以獨特手法治療骨傷科疾病、老佛堂膏藥治療蜂窩組織炎、提潤法師應用中草藥治療初與中期癌病、以及神慧尼師應用瑜伽術治療近視眼與其他疑難病症,均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受到社會各界人士贊歎!可見佛教在新時期創辦醫藥事業的社會效益已受到世人的肯定。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新創辦了中國武夷佛教醫藥研究所,召開了首屆中國武夷佛教醫藥學術研討會議,新成立了福建武夷佛教醫藥學術研究會,出版界出版了佛教醫藥的論文與書籍。凡此種種說明了佛教醫藥事業正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
但新時期佛教醫藥事業也存在著不夠普遍的情況,有不少的省市幾乎還是空白,這有可能是創辦單位未向報社或雜志提供信息的緣故,如福建漳州南山寺創辦增益壽診所,廈門妙清寺創辦義診所,以及四川成都文殊院創辦針灸醫療室等,均未經報紙雜志報道其詳細情況,故本文也無從引述回顧其詳情。還有作爲全國性的佛教領導機構一一中國佛教協會,到目前尚未舉辦一座中國佛教醫院。其他不少省、市的佛教協會,還未辦醫藥事業。所有這些存在空白的情況,都應引起佛教界人士的注意並應加以解決。
二、展望未來發展的趨向
通過上述。的回顧,可知我國佛教界是重視舉辦醫藥濟世事業,雖然存在發展不夠平衡的現象,但從取得的社會效益而論,還是令人歡喜贊歎的。筆者認爲如根據上述情況,結合借鑒境外佛教創辦醫藥事業的經驗,以展望國內佛教醫藥事業還會趨向更加普遍的現象。爲說明問題,現從以下幾方面論述(一)借鑒境外的經驗創辦中國佛教醫院
我國目前正在繼續深入改革開放,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我國佛教界人士必然也會引進境外佛教界興辦醫藥事業的做法作爲借鑒。從這一角度展望,預料中國佛教協會必定也會借鑒新加坡佛教總會創辦新加坡佛教施診所、或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香港佛教醫院的做法,創辦一座中國佛教醫院或中國佛教施診所,以體現中國佛教發揚陀慈悲濟世的精神。因這樣做,不但有利于彙集佛教徒捐獻種福田的淨資,能真正起到聚沙成塔,爲籌集創辦大型醫院資金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醫院建成後還會在社會上産生良好的影響。這可從泉州承天寺創辦佛教義診的緣起,來加以印證。因承天寺住持圓拙老和尚,曾對筆者談過他赴新加坡參觀佛教施診所時,由于聽了常凱法師介紹創辦施診所的過程,以及他目睹患者免費領藥的情景,思想深受其影響,故回國後即借鑒其經驗,發心創辦了泉州佛教義診所。值得一提的是,該義診所建成開業後,還獲得海內外佛教徒熱烈的捐助,目前正在計劃發展規模,預料不久很有可能會擴建成爲泉州佛教醫院。
據上所述而論,中國佛教協會處理日常事務的大德,必然會把創辦中國佛教醫院列入到發展善舉事業計劃項目之內,創辦一座中國佛教醫院或中國佛教施診所,以迎合海內外佛教徒喜種福田的心意,並可爲社會人類作出更有益的奉獻。
(二)將會掀起創辦醫藥事業的熱潮
新時期佛教界人士都忙于重新落實宗教政策,籌備成立各級佛教協會組織,以便領導教徒修建寺院庵堂,再塑佛像和創辦佛學院或開辦僧伽培訓班,以培育僧才等屬于完善佛教自身建設的問題,故大部分單位尚無暇顧及興辦醫藥事業。但經過十幾年來的恢複與建設,大多數單位已恢複並有所發展。展望今後隨著各單位經濟的積累增多,必然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以創辦醫藥事業。從而掀起創辦醫藥事業的熱潮。以福建省閩南爲例,據筆者考察采訪所知,廈門南普陀寺目前正在加緊創辦義診所,該寺始建于唐代,曆經滄桑,近十幾年來在妙湛老和尚住持下,修建、重建和擴大規模並舉,現已成爲全國佛教名刹。妙老認爲要弘傳“人間佛教、,就必須創辦義診所,才能體現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所以他老最近提出創辦義診所方案。並已選定在該寺西側空地上新建義診所樓房。目前正在加緊籌措資金,據悉不久即將動工興建義診所。據該寺在國內外佛教界和國際旅遊觀光等方面所處的重要地位而論,預料該寺義診所落成開業後,必會引起世人的矚目,並推動福建佛教界掀起舉辦醫藥事業的熱潮。
又有廈門白鹿洞寺目前也正在籌備創辦義診所。相傳該寺始建于唐代。近年經香港元果法師捐資叁百多萬元港幣修建一新。預料該寺義診所籌備就緒開業後,必將爲廈門以至閩南佛教醫藥事業作出積極的貢獻。
筆者于1994年5月22日至24日在福建武夷山市,出席首屆中國武夷佛教醫藥學術研討會議期間,有浙江溫州市雙嶼醫院主治醫師徐振林居士,提供溫州佛教界目前也正在籌備創辦佛教醫院或佛教義診所的信息。又筆者于會議結束返回廈門途中,中午在南幹市利用需到晚上7點才能乘火車的這段時間,順便參觀了當地佛教名刹明翠閣禅寺,蒙該寺住持頓空老禅師告知,該寺已計劃利用附近盛産草藥的優勢、聘請草藥醫生,創辦一座草藥醫院,以便爲貧病患者免費治療的意向。
綜上舉例以概其余,可知目前我國佛教界對興辦醫藥事業,以普度衆生,已有劄當的共識。展望我國佛教今後興辦醫藥事業的新動向是:有的寺廟有可能會在原有基礎上升級爲醫院,如泉州佛教義診所;或新辦醫護安老院;還有以前已辦過的而中途停辦的,如上海市佛教居士林,泉州崇福寺、開元寺和百原寺,廈門日光岩寺等,今後也很有可能會隨著佛教興辦醫藥事業的熱潮而再辦;而未曾興辦醫藥事業的佛寺,也會跟上同步舉辦,總之,今後我國佛教界必將會掀起興辦醫藥事業的熱潮。 。
(叁)有幾種醫療模式會加以發展
展望未來佛教醫藥事業發展的趨向,除上述情況外,預料有幾種醫療模式會加以發展,茲分述如下:
1、興辦護理安養院:護理安養院是護理老人安度晚年的場所。我國佛教僧尼及梵行清修女(俗稱菜姑)年齡老化日漸增多,從佛教立場出發,則應設法使其安度晚年,並配備醫護人員,給予護理與治病,以解除其生老病死的煩惱。國內外佛教會對此雖早有共識,但限于資金難籌,故有能力舉辦的,亦僅限于安養院爲多,而配備醫護人員爲之護理治病的甚少。香港與菲律賓佛教界均有創辦護理安養院,其做法可供國內佛教界借鑒。展望今後,隨著各佛教單位經濟積累的情況,創辦護理安養院必定會更加普遍。
2、創辦草藥診所:僧人學習草藥治病也是比較容易的事。因佛教寺院多處于山林之間,其地多盛産草藥,而草藥又具有易于學習並掌握單味治病的優點,例如常有某病人經某名醫治之不愈,後經草藥醫用單方治愈之事。故俗有“一味草藥,氣死名醫”之傳說。曆代僧人有鑒及此,于弘法之余,自學草藥以治病的不乏其人。如廈門日光岩寺已故監院釋善興,他就是自學草藥治病而聞名于世的醫僧。當代國際著名醫僧提潤法師,也是善用草藥治癌而聲名遠播。故展望今後佛教界也會趨向創辦草藥診所或草藥醫院。如上文南平頓空法師所說的,即是其例。
3、開設骨傷科診所:寺院創辦骨傷科診所最爲適合,因僧人多有練拳以自衛,並爲處理練拳時遭擊傷而習醫的,不但可自醫.且可醫人,故拳僧多有世代相傳行醫的,如泉州崇福寺醫僧精治風傷骨科疾病,名揚海內外,即是其例。且目前西醫處理骨傷科的療效,尚不及醫僧的祖傳療法。故展望今後僧人開設骨傷科診所,或骨傷科醫院,是最受患者歡迎的。
4、創辦瑜咖功診所:僧人開設診所應用瑜加功法治病,是當前最具特色的醫療模式。瑜加功是屬于藏傳佛教密宗僧侶修持的一種法門。如本文上面介紹神慧尼師應用瑜伽功治病,就是其例。但目前應用其功法治病尚不多見,預料今後會隨著其治療效果顯著事例的傳播,將引起世人的重視而有所發展。
(四)醫療單位與醫藥研究機構協作
曆史上曾有部分醫僧,確實掌握了某種特效藥品.但卻因不曉得辦理知識産權,以致其成果被人拿去當搖錢樹。如現今國際市場的名藥“片仔癀”,最早是漳州璞山岩寺醫僧發明的秘方藥品,後來其秘方變爲他人生財的法寶,即是其例。現今有了上述中國武夷佛教醫藥研究所,這就爲感興趣參與醫藥科研的佛教單位和個體醫僧.提供了參與該研究所進行合作開發成果的方便。從這一角度展望,預料今後該研究所通過努力與各有關單位聯系,將會促使部分感興趣之佛教醫療單位或醫僧,走向與該研究協作開發研究成果的道路。
二、結束語
新時期佛教醫藥事業的回頤與展望一文的內容扼要如上所述。但以筆者學識淺陋,加上手中資料不夠充足,所述難免患有主觀與挂一漏萬之外,敬請諸善知識與各方大德不吝指正。
本文初稿原名“新時期佛教醫藥事業述評”,曾作爲參加“首屆中國武夷佛教醫藥學術研討會暨首屆傳統醫藥文化學術會議”的大會交流文章,並被選爲大會宣讀的論文。現就初稿增入新內容,並進行刪改與另立小標師寫成此文。在撰寫過程中蒙廈門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閩南佛學院副院長蔡吉堂老居士提供參考資料,順此志謝。
附本文參考書刊目錄①《臺州佛教》1992年第12期第9頁②《法音》1986年第1期第46·頁③《健康報》1986年9月27日①《法音》1986年第10期第34頁⑤《福建衛生報》1987年5月11日⑥《法音》1987年第5期第47頁⑦《拉I、楞寺概況》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第1版 .
⑧《臺州佛教》1993年第9期第50頁
⑨《法音》1989年第l期第43頁
L菲律賓《世界日報》1988年元月27日
⑩《法音》1985年第5期第45頁
⑩《法音》1989年第8期第·45頁
@《法音》1989年第11期第45頁
⑩《法音》1992年第12期第25頁
⑩《法音》1991年第12期第45頁
⑩《法音》1987年第2期第45頁
⑩《廣東佛教》1990年第l期第39頁
⑩《法音》1994年第4期第47頁
⑩《法音》1986年第2期第36頁
@《南洋佛教》1990年第8期@《臺州佛教》1993年第4期封叁@《臺州佛教》1993年第8期第53頁@《人民日報·海外版》1992年12月14日@《中國武夷佛教醫藥研究所簡介》(內部資
佛教醫藥學術討會(25)《首屆中國武夷 紀要》(內部資料)
傳統醫藥文化學術會議(26)《出版信息》首屆中國武夷佛教醫藥學術研討會議資料
《新時期佛教醫藥事業的回顧與展望(陳全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