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佛爲他記莂作佛是難以接受的,說明二乘人的偏見,對一乘佛道是不能望其項背的,而彌勒的精神則體現于菩薩在艱苦條件下,行菩薩道,著重利他,于利他中實現自利,完成佛國依正莊嚴。
彌勒被指定爲釋迦牟尼的接班人後,便先佛人滅,離開了人間,上升兜率內院,作將來成佛的准備,先做諸如說法、決疑,普度衆生這些究竟圓滿大覺者所必須要做的事。經過四千年(相當于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將下生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叁會說法,化度九十六億衆生。所謂華林園,就是龍華樹茂密成林的花園。所謂龍華樹,就是枝如寶龍吐百寶花的樹。由此不難得知彌勒國土之莊嚴,及菩薩說法度生慈悲濟世的偉大胸懷。
叁、受無著請 神通說法
浩如煙海的佛教經典,其思想體系一般歸結爲法相唯識系,性空唯名系,真常唯心系叁種。其中法相唯識系從北魏時期傳人中國及其成立宗派以來,曾風靡全國,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其重要的作用和舉足輕重的地位。追朔其源,曆來無不公認彌勒菩薩爲唯識宗之鼻祖。
佛教的一叨經典,都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悟覺人生真理之後,從大光明智慧中流露出來的。而彌勒菩薩是第一個繼承佛陀瑜伽唯識道理的菩薩。相傳佛當時親自給彌勒菩薩傳授唯識大法,講瑜伽法相唯識的道理,並爲其授記次當爲一生補處的菩薩,住兜率內院。未來佛彌勒菩薩作爲釋迦牟尼佛的傳人,不僅要繼承佛陀的“佛位”在未來世教化衆生,而且還要發揚釋迦牟尼的“佛理”。但他住在兜率內院,又如何將佛法傳播到人間來呢
相傳佛滅九百年頃,中印度阿輸遮國,有無著菩薩人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參預內院法堂聞法,于彌勒處,受《瑜伽師地論》,晝爲大衆宣講。弟子中有不信是彌勒說者,無著爲釋衆疑,乃請彌勒降到人間,爲衆說法,弘揚唯識。彌勒菩薩慈悲應請而至。每天的四點左右就駕著祥雲從兜率內院來到人間說法,即于輸遮那講堂,普施法雨。人皆只聞其聲,但不見其人,唯無著能見其形,聞其聲。凡所說法,皆約爲頌,無著依頌解釋,乃成彌勒五論:—、《瑜伽師地論》,理無不窮,事無不盡,文無不釋,義無不诠,疑無不遣,執無不破,行無不修,果無不證(共一百卷,後有玄奘譯)。二、《分別瑜伽師地論》,顯觀行說,未傳我國。叁、《大乘莊嚴論》,莊嚴大乘(十卷,波羅密多羅譯)。四、《辨中邊論》,顯主法相(叁卷,玄奘所譯)。五、《金剛般若經論》,顯實相說(一卷,達磨笈多譯)。五論立義,罄無不盡。此彌勒菩薩之不朽之作經過無著、世親等諸大菩薩的弘揚,流傳至今,成爲法中瑰寶,此彌勒菩薩之功不可磨滅。
四、兜率淨土 殊勝易修
大乘佛教所講的“淨土”,是相對于世俗衆所居住的所謂“穢土”、“穢國”而言的,用以指佛所居住的國土。《大乘義章》說: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雲:“佛國”或複說爲“淨刹、淨首、淨國、淨土。”因爲大乘佛教說十方世界有無數佛,所以“淨土”也有無數。如釋迦牟尼佛的娑婆淨土;東方藥師如來琉璃光淨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當來下生彌勒佛兜率淨土等。彌勒菩薩所住的是欲界第六重天中的第四天,音譯爲“靓史多天”,義譯爲“知足”,因爲此天中的人,于五欲不生貪著,能了達因果的谛理,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境界能夠知量知足,故名知足天。慈氏住此天中的內院四十九重如意寶殿,晝夜常爲天人說“阿稗跋致”妙法。第四天中還有外院,外院尚有男女對笑之習氣未盡,屬于凡夫,內院則無,故慈氏依此而住。這也是每一位最後身菩薩之住處,所以內院又名“一生補處”。因爲彌勒上生于此,所以有彌勒淨土之稱。修彌勒淨土,在中國唐朝以前很盛行。如東晉時不少名僧,在信仰和修持方面,都十分熱衷于死後往生彌勒淨土;我國著名高僧道安法師曾帶領弟子在彌勒像前立過誓,發願往生彌勒淨土;唐代佛學大師玄奘,亦對彌勒淨土十分向往,去世之前一直誦念彌勒不已,希望往生兜率淨土。隨後由于竺法曠推崇《法華經》和《無量壽經》,“有衆則講,獨處則誦”,開創了彌陀淨土法門。由于大小彌陀經的翻譯,大家都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到後來彌勒淨土人們連名詞都很少聽到。目前甚至有許多佛教徒根本不懂還有什麼叫“兜率淨土”的。而現所修的淨土,多是指西方淨土。其實在中國,關于淨土思想,極樂淨土和兜率淨土是同于後漢時代傳來,在當時民間的信仰中亦同時發展。隋唐以來,因有慧遠、善導等諸大師致力提倡弘揚極樂淨土的緣故,極樂淨土才比兜率淨土盛行。根據教理,極樂淨土的念佛法門,是注重念力堅固,念到一心不亂就可以得到彌陀如來不可思議佛力的接引。兜率淨土法門則是依“法相唯識”而建立。在理論上,教義上,此二淨土頗有爭議,以阿彌陀佛而言,此佛到底是化身,還是報身呢
有人認爲彌陀佛“化身”,因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凡聖同居的“淨土”;有人則認爲阿彌陀佛是“報身”,因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報土”。“報身”、“報土”之極樂世界,凡夫俗子不能往生,因爲能夠見到佛之報身者,必須是初地以上的菩薩。按照這個說法,往生彌陀淨土的資格只限于初地以上的菩薩,凡夫俗子只有念佛不退轉菩提心,漸進至于永久、才可能往生彌陀淨土。由此古時不少佛教徒便發願往生彌勒的兜率淨土。因爲兜率天是欲界天,處于欲界,離人類很近,擁有七情六欲的人類,比較容易往生這塊“淨土”,受到彌勒的護佑,聆聽彌勒的法音。所以《心地觀經》說:“若有得聞此心地觀報四恩……若命終時即得往生彌勒內宮,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龍華叁會,當得解脫”。
又《慈氏菩薩略修愈誠念誦法》雲:“若欲現在,不舍色身,速證慈氏宮,同會說法,得大悉地者,若依此愈誠念誦,必獲無上大悉地”,臨命終時,彌勒菩薩放光接引,定得往生兜率淨土。所以修習兜率淨土是顯密圓融,收機最宏,修因簡易,得報殊勝,是圓頓無上之要道。
五、彌勒淨土 勝它淨土
彌勒淨土既然如此的殊勝易行,但它的狀況又到底如何呢
和其他的宗教又有何不同
我們佛教中所講的“淨土”,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類似的描述。這種淨土可以是天上的,也可以是地上的。《聖經》中描述的上帝安排給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居住的伊甸園,就是一片“淨土”。據《創世記》說:該處有河,分四道流向四方,園內果木茂盛,景色宜人。亞當和夏娃在園中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的生活。後來,他們因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偷食禁果,便被驅逐出伊甸園,從此,上帝派天使把守住通往伊甸園的道路,再也不讓人們進到這片“淨土”中去了。
基督教的“淨土”則是“天堂”,上帝派遣耶蘇爲救世主,救贖世人,得救者的靈魂,可以升人天堂,和上帝—起同享永福。上帝的寶座前,有衆天使侍立,基督則坐在上帝的右邊,這很象衆菩薩,羅漢侍立于佛之蓮花寶座前的情景。
伊斯蘭教信奉的後極樂境地,也稱作“天堂”,或稱“天園”、“樂園”。伊斯蘭教樂園是一個有樹木遮蔭,其中有乳河、酒河、蜜河和水河流過的美麗清涼的花園。這裏的人們,吃美味可口的鮮果和飲料、穿綢緞的衣服,睡舒適柔軟的床榻,以金钏和珍珠做裝飾,有大眼睛的美女和童男陪伴,生活無憂無慮,見面互道“平安”,可以盡情享受安拉給予的物質和精神的賞賜,
而佛教所傳的淨土清淨莊嚴,其中以兜率陀天淨土最令人神往。釋迦牟尼佛以前曾在兜率天居住,從這裏降生人間做佛;未來成佛的彌勒,也住在兜率天,將來電從這裏降生人間成佛。彌勒成佛的人間淨土,是人們所盼望的、因“其地千淨如琉璃鏡。……叢林樹華甘果美好,極大茂盛,過于帝釋歡喜之國。城邑次比,雞飛相及,皆由今佛(釋尊)種大善根行慈心報,俱生彼國。智慧威德,五欲衆具,快樂安隱。亦無寒熱風火等疾,無九惱苦,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人身悉長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極妙安樂,遊深禅定,以爲樂器。唯有叁病:—者飲食,二者便利,叁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年,爾乃行嫁。有—大城名翅頭未。縱廣一千二百由旬,高七由旬,七寶莊嚴,自然化生七寶樓閣。……複有八萬四千衆寶小城以爲眷屬,翅頭未城最處其中,雨化寶華,彌布其地。……浴地泉河流注,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出妙音聲、遊集林池。……有州意果樹香美無比,普熏—切。雨澤隨時,天園成熟香美稻種,天沖力故,—種七獲,用功甚少,所收甚多,谷稼滋茂,無有草穢;衆生福德本事果報入口消化,百味具足,氣力充實……”又在這塊“淨土上”有“八色琉璃渠,——渠有五百億寶珠而用合成……刁:四門外化生四花……花上有二十四天女,身電微妙,左肩荷佩無量璎珞,右肩複負無量樂器。如雲住空,從水而出。若有住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禦”
由上經文,可見彌勒的兜率淨土實在是…個充滿著快樂祥和、法喜充滿的園土,如人皈依叁寶,稱念彌勒名號,就能往生彌勒淨土世界,除卻百億牛死之罪。
六、欲生兜率 修淨願行
綜上所述,兜率淨土有如此的殊勝利易行,所以衆生應該歡欣求生,但是如何修法.怎樣才能往生兜率淨土呢?
凡修持一切法門中,不出“信、願、行”,欲求生兜率淨土,亦不例外,故信願行叁者亦爲求生兜率淨土的叁大資糧:
1、信:所謂信是斷疑生解,須知佛法如大晦,由信而深,人。《華嚴經》雲:“信力道源功德母,長養—叨諸善根。”我們若不具信心,則如是殊勝的兜率陀天終不能得到。而兜率淨土是彌勒菩薩受釋迦世尊殷勤咐囑,爲欲度釋尊佛法中未得勝緣而得解脫者而建立的。《大寶積經·摩诃迦葉會》雲:“爾時世尊,即伸右手,以摩彌勒菩薩摩诃薩頂,作如是言:“彌勒,我咐囑你,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你當守護佛法僧寶,莫使斷絕,更令一切衆生悉得解脫,爾時于此叁千大幹世界,六種震動,光明遍滿”。由此我們當信如來金口宣說,應如是修持,決定上生兜率淨土是無疑慮的。
2、願:願是發願。《法苑珠林》雲:“凡夫力弱,習惡固多,其心怯弱,初學佛法,恐畏退散,故當發願,扶持是行,乃至終身,無有障惱,隨種善根,願共含識,自在往來,彌勒內院,得至佛前,隨念修學證不退轉”。由此可知求生兜率淨土必須常發大願:“願爲當來救度一切衆生,盡此報身後,而得生內院,親見彌勒慈尊,聽聞妙法,得證不退轉果。所以玄奘大師雲:“西方道俗,善作彌勒業;爲同欲界,其行爲成故”。于是大師,一生常修彌勒行,在般涅槃時,發願上生內院見彌勒佛,同時對大衆說偈雲:“南無彌勒如來,應正等覺。願共含識,速奉慈顔!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衆,願舍命已,必生其中!”
又有現代高僧太虛大師亦極提倡兜率淨土法門,于是將雪窦寺的晚堂功課的回向文:“四生登于寶地……十地”,改成:“四生升于內院,叁有托化兜率……兜率內院慈氏尊,大智大悲濟含識……南無兜率內院一生補處,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上升兜率宮,同處龍華會,十方叁世一切佛,摩诃般若波羅密。”
3、行:行是實行。即是實際修持兜率淨土法門。兜率淨土法門,攝機最廣,行持最易,古德雲:“一念齋戒能爲上品之修因;一稱慈氏聖號,便成彌勒眷屬。”《彌勒上生經》雲:“若有比丘,及一切衆,欲爲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應持五戒八齋,及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利養,修十善法,一心思維兜率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爲正觀”。又雲:“上品十善,謂一念頃;中品十善,謂—食頃;下品十善,謂旦至午。于此時中,心念十善,亦得往生兜率天上。”
傳說昔時有一野狐,心念十善,即時生到兜率天。畜生如是,何況人爲萬物之靈
尤其是從宿世來,多種善因,現世又能得聞佛法,如是修持,決定上生兜率是無疑慮的,總之欲求至速成就彌勒業者,當修六事行法:
①精勤修習福、敬、恩、悲田中,所作事等。
②威儀不缺,堅守諸戒,常稱聖號等。
③獻地掃塔,莊嚴道場,整修佛像等。
④香花供養,四事雜物,隨意給濟等。
⑤勤修有漏凡夫行叁昧,聞思定等。
⑥廣讀大乘經典,演說修習十善行等。
具備以上所述六事,則上品上生的行者,修習其中一二種,亦可得上生兜率淨土,得親見彌勒如來,聞法證果。而能修持六事行法者,其人臨命終時,必能獲得彌勒慈尊的大悲不思議力,由頂門放出眉間毫光;遣令無數的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至眼前,奏鳴天樂,散播異香歌樂導引,迎上雲路,須臾之間,即到兜率陀天,安祥的坐在寶蓮臺上,身心泰然自在。諸天子散花奏樂已,盡對初生者賀喜雲:“善哉!善信土,你于閻浮提,能廣修福業,精勤六事行,得上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天主大聖彌勒尊,你當至速歸依,聽聞妙法,速證不退還果”。
結語
由上可知,兜率浄土是欲界的無盡寶藏,唯一的樂土,我們不速求生內院,更待何時?又現時末法之際,魔強法弱,善知識難遇,法門難修,唯有修彌勒業,求生兜率淨土,親近彌勒如來,爲最容易修證的法門。一生就到內院,無有品位的差殊,更無遲速的階漸,此確是末法中。渚修行者的方便中最方便的法門。經雲:“我涅槃後,五百歲法欲滅時,無量衆生,渴仰如來、發無上菩提心,願生兜率陀天,奉侍彌勒如來,證不退轉,將來同下閻浮提內,龍畢樹下,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是釋尊爲末法的我們而直說的,故祈有志之上,發菩提心,勇猛精進彌勒法,現在得生兜率內院,將來得赴龍華初會,蒙佛授記,這豈不是勝事中的勝事嗎
《彌勒菩薩及其兜率淨土(則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