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一早,雞窠裏有二只小雞破殼而出。
許氏心裏暗想,一定是我公婆投的胎,便趁著小雞還不知道痛苦的時候,就把它們投進水裏淹死,隨後請來和尚念經叁天,求免公婆罪孽。幾個月後,許氏夢見公婆來謝她說,我們倆人在世時殺生太多,陰間罰我投生爲雞,現在幸虧媳婦替我們忏悔,以後我們就可以轉世爲人了。這種有關因果輪回的故事,在一般人看來,認爲離譜而不信,然而古今記載的這類事情不勝枚舉,令人不得不信。如近代俞如哉所輯《因果輪回實錄》(香港佛經流通處印行)一書,就收有自古以來有關因果輪回的故事近百則之多。我們知道了生命的輪回,我們更應該戒殺放生。近代淨宗大德印光大師曾作放生法語道:“好生惡死,物我同善。我既愛生,物豈願死
由是思之,生可殺乎
一切衆生,輪回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于多劫中,互爲父母,互爲子女,當思救拔,何忍殺乎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于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河,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何敢殺乎
……”這一段話將生命的輪回以及爲什麼要戒殺放生說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至于曆史上在家居士所作之戒殺詩,則比比皆是。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道: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叁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又如北宋江西詩派始祖黃山谷曾寫道:我肉衆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姓,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爲我須。
莫教閻老判,自揣看如何。
勸君休殺命,背面複生嗔。
吃他還吃汝,循環作主人。
還有南宋大詩人陸遊,也提倡戒殺,我們且看他的《戒殺詩》: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
設身處地扪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這些詩從各個角度勸導人們應該戒殺放生。曆史上大德高僧及居士對戒殺放生是很重視的,我們舉不勝舉。由了知人身的無常,而深信因果,戒殺放生,在當今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在當今之世,佛教對全人類的生存環境的改善,可以說有著巨大的發言權。由佛教的教義出發,佛教的不殺生乃至放生,則自然而然地保護了野生稀有動物、鳥類、昆蟲。如果提倡信佛,推廣佛教,這對于維護生態來衡,保護珍稀動物,無疑有著巨大的功效。試想,一個崇信佛教的人,連小螞蟻都不去傷害,還會去獵殺珍稀動物嗎
2、我們身邊的人事無常我剛出家時,就讀到“蓮池大師七筆
勾”一文,深有感觸,至今記憶猶新。此文也正好說明我們身邊的人事無常,教誡人們不要貪戀執著,而應“一筆勾”銷。原文雖不長,而意義深刻,茲錄如下:恩重山丘,五鼎叁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幾情怎剖
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鳳侶鸾俦,恩愛牽纏何日休
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爲你兩綢缪,披枷帶杻。觑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身似瘡疣,莫爲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窦,今日還存否
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把貴子蘭孫一筆勾。獨占鼈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鬥,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顔皓首。夢覺黃梁,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馐,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
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鬥牛。百藝叢中走,鬥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許口
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仫仫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文中所說的孝子賢孫、魚水夫妻、貴子蘭孫、富貴功名、家舍田園、蓋世文章、風月情懷,請問哪一椿是常的
哪一椿是久的
哪一椿又是永恒不變的
蓮池大師看透這些,“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恩愛如魚水般不可分離的夫妻也不過是“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所以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貴子蘭孫”也“畢竟有時休”;“富貴功名”乃“聲勢非常久”;“家舍田園”是“得者歡喜失者憂”;“蓋世文章”在“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風月情懷”只是“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這種種的無常,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又有幾人能看得透
又有多少人不是執著、貪戀、沈迷于此中
如果人們能夠看透這種種的不實無常,就不會引生種種的執著而産生種種的痛苦、煩惱,就能夠隨緣隨分地安住于現實生活中,就能夠得到一個較爲自在快樂的人生。3、我們的生命無常上半年轟動一時的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其內容也說明了人命無常的道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死亡只是一艘遙遙無期的船,盡管它有朝一日必然會駛來,但是青春的美麗和生活的忙碌總是把死亡隔離得遠遠的。然而,無常總是隨心所欲地降臨,它並不聽憑人的意願,除非是一個修行有成,得生死自在的人。當人們在不經意間,在歡樂和幸運的間隙,它悄然而至,帶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靈魂。一轉眼,剛才那個活生生的還與你笑語聲喧的身影就化做一縷清煙,飄搖于無垠虛空之中。對于“泰坦尼克號”的乘客來說,坐上有始以來最大、最豪華的巨輪.而且又是處女航,這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幸運之神仿佛會隨著這艘巨輪降臨到每一位乘客的身上,未來的生活也會從此進入一個新天地。所以,每一個乘客都是歡天喜地地踏上這艘巨輪。看著夕陽在西天燃燒,把海面點綴得燦爛輝煌,每一個人都體會到了神話一般的生活的喜悅。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多數人從此踏上了不歸路。有的時候,生與
死只是刹那間的轉換。
在災難面前,這些尚未從狂歡和榮耀中蘇醒過來的人無助地在甲板上跑來爬去,如同遭遇大水的一群螞蟻。當晨曦漸漸生起,我們看到脆弱的生命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浮,與前一天晚上的喧嘩和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生命原本是無常的,而在此無常中,人們的生命顯得如此的蒼白,沒有意義。海難發生得太突然,在人們沒有任何思想准備的時候,而災難的過程又太短暫,來不及讓人做任何的思考。面對死亡,所有的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千四百多名乘客的身份、職業、個性和才能已經失去了分辨的必要。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其中死了,有兩類人活了下來,一類是被照顧上了救生艇的人,另一類是從容面對死亡的人。但其中那些不願行善甚至不惜作假來保持自己生命的人,他們雖生猶死。那從容面對死亡的一類人,如那牧師在船還未傾斜的瞬間,還在爲甲板上無助的生靈做最後的祈禱;如那母親依然在哄兩個天使般的孩子睡覺,讓孩子在美麗的故事中甜甜地睡去;如那對老夫婦相扶相持,手緊緊地牽在一起,靜靜地等待著最後時刻的到來;還有那支樂隊,尤其是那位小提琴手的從容絕望而又執著堅持演奏到最後的態度……,他們拒絕了驚恐,他們的肉體被超越,他們的精神將得到永生。他們的死是生命的進一步升華。他們是對生死無常看得比較透徹的人,也許他們並不懂得佛教的道理,但這又有什麼關系
或許他們就是佛菩薩的化現14、我們所利用的資生器具無常我們所住的房屋,我們所用的桌椅,我們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等,都是無常的。房屋的倒塌,桌椅等的損壞,也許是微不是道的小事,而汽車的相撞、輪船的沈沒,飛機的墜落等,則給人類的生命財産帶來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前幾天,我的一位朋友,就囚車禍死于非命。多麼年輕的一個生命,多麼有爲的一位青年,就因車禍,頃刻消失了。這除了說明生命的無常外,不也正說明了器物的無常嗎
還有上面所提到的“泰坦尼克號”,它之所以會沈沒,就是因爲該船的設計者自信該船是“永不沈沒”的。只要是船,就有沈沒的可能,一切器具既能造成,就會壞滅,這就是無常。那些人因爲不了知無常的道理,而過于自信、自大和虛榮。因過于自信而沒有准備足夠的救生艇,因自大而設計了過于龐大的船體,因虛榮而在看不清海面的夜晚加足馬力,試圖創造奇迹和製造新聞。當巨大的冰山突然出現在船的前面時,一切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泰坦尼克號”把自己的首航變成了終航,並無情地把一千多人的生命變成了它的隨葬品,因“永不沈沒”的自信而預支了人們全部獲救的可能。5、我們所依住的山河大地無常我們依之所住的山河大地也不是堅固不壞的,也是無常的。比如地震、水災、火山爆發,還有戰爭,使多少人喪失生命,使多少人流離失所,其中的損失不是可以金錢來計算的,所以佛在《八大人覺經》中說:“國土危脆”。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收音機,世間的天災人禍到處都是,令人心驚。這種種的無常,都是我們大家的共業所感。如果我們人人都來保護生態平衡,提倡世界和平,那麼世間的災難就會消失。這要靠我們每一個人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共同來做,否則于事無補。
自然界的災害是因爲我們破壞了生態平衡,人世間的戰亂是由于人的心態不平衡。我們只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些,改變自己的觀念,保護生態平衡,維持世界和平,才不會使人類走向毀滅。(二)諸法無我與現代生活前面說過,“我”有主宰、實體、恒常、不變、自在等義。諸法無我的理論依據是無常說和緣起說。佛教認爲萬物無常,刹那生滅、不存在可以名之爲“我”的固定不變的實體,認識到這些,就可以使我們滅除執著,到達解脫的境界,得到身心自在。如何來理解“諸法無我”呢
比如說“人”,人由色、受、想、行、識五蘊組成。色相當于肉體,包括眼、耳、鼻、舌、身五根,它們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組成;受蘊是眼等五根接觸外界而産生的感受;想蘊是概念活動;行蘊是意志活動;識蘊是知覺活動。這裏面哪裏有一個“我”呢
所以佛陀在《雜阿含經》…
《論“叁法印”與現代生活(靜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