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方淨土與念佛往生(海如)▪P3

  ..續本文上一頁是受永明以來的影響,但永明等禅師那時還是將禅、淨分爲各別之宗,兼帶說淨土而已。而蓮池大師將禅淨完全一體化了,因此,是對永明以來禅淨雙修思想進行的高度總結和完善。

  我等衆生本有不動之真心,本來清淨圓明,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只因妄想執著,不識自家主人,隨業生死漂流,枉受輪回。若自識得,便證自性彌陀,亦無量壽無量光,與佛光明不二,常寂常照。今既迷失本性,招感業身,心本無生,而形有成壞。故當持念佛號,求生淨土。對此,蓮池大師說:“心本不生,緣合而生。心本不死,緣散而死。似有生死,原無去來。于斯會得,生順死安,常寂常照。如或未能,便當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假使諸緣未盡,壽命未終,倍應念佛,有大利益。古雲:“念佛法門,此金仙氏之長生也””。

  蓮池大師雲:“夫生死不離一念,乃至世出世間萬法皆不離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實。若觑破此念起處,即是自性彌陀,即是祖師西來意,縱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極樂,且橫截生死,不受輪回,終當大悟耳。願放下萬緣,十二時中念念提斯,是所至望。”永明延壽大師曰:“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爲人師,來生作佛祖。” (宋永明延壽大師《萬善同歸集》)

  對于“事持”與“理持”兩者之間的關系,大師說:“良以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資,不可偏廢。”對偏執者,蓮池大師批評說:“奈何守愚之輩,著事而理無聞,小慧之流執理而事遂廢。

  著事而迷理,類蒙童讀古聖之書,執理而遺事,比貧士獲豪家之卷。”

  在大師看來,學人如果著事而不懂理,實同童蒙讀古聖賢之書,只能讀文,並不解義,即是說,只執事念佛者,終日念佛,卻不知念佛之理性。故此,大師強調要由事上念佛達到念極而空,以無念之念謂之真念。如師雲:“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則念極而空,無念之念謂之真念。又念體本空,念實無念,名真念也。生無生者,達生體不可得,則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是名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故知終日念佛,終日念心,熾然往生,寂然無住矣。”

  又,學人如若執理而廢事,則如窮者徒獲富者財産帳目而不能獲實益,亦即小慧學人,執空廢事,終不得往生西方睹聖聞法,真得受益。故此,蓮池大師雲:“是故約理則無可念,約事則無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無念故,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後謂之大智也。”蓮池大師特別提示,如果以“事持”念佛而念能相續,尚且有不虛入品之功,假若“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

  學人對此不可不知。因大師主禅淨一體雙修,如若不能理持,毋甯精勤事修。

  (二)專一念佛勿兼其它 

  念佛之人,往往心不專一,雖然修學念佛,但又兼學其它,不能達到一心念佛。對此,蓮池大師指出:“念念念佛,更無雜念,是名一心。一心念佛,又一心修余種種法門,是二心也。無雜念者,止得事之一心,今且未能,何況理一。故念佛者,守志不二,勿因叁昧難成,而辄改修余行。”

  古來學佛之人,莫不親近名師,參拜善知識,以求道業上的指導如何長進。念佛法門亦複如是。蓮池大師對此認爲:“古人教親近名師,求善知識,而善知識實無口傳授秘密法門,只替人解粘去縛便是秘密。今但“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此八個字即解粘去縛法門,即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續,自成叁昧,莫更他求也。”

  (叁)持之以恒不求速成

  初學之人,信心強烈,急于求成,想求一心不亂,反而雜念更多,障緣更大,往往念一段時間佛未見有何成效,便散于懈怠。故學佛當有恒長沈穩的念佛功夫。蓮池大師對此曾說:“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放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放,旋散旋收,久後功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汝之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時,瀾翻潮湧,刹那不停者,豈能覺乎!”

  (四)但念無常急勤念佛 

  人命無常,世事變幻,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過眼煙雲,人生過隙 ,轉眼百年。學佛之人看得輕、看得破、放得下,才不會執意追求,不爲所累,才可精勤修學,誠心念佛。對此,蓮池大師雲:“七十古稀,百年能幾,今此暮景,正宜開放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爲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倘遇不如意事,即便轉撥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回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奈何與世人一般見識,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

  四、結語

  念佛法門,殊勝無比,不尚清談,不務玄理,樸實笃行,老實念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念佛是最簡單的學問,愚夫愚婦,目不識丁者皆能修習。念佛又是高深的學問,無信根者,雖才學八鬥亦不能入。修學之人可成佛做祖,爲人天師表。悟入之者,通天徹地、窮極本源。可謂淨土法門爲成佛做祖之學問。印光大師雲:“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叁根普被、利頓全收。九界衆生舍此則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門。如大機所見,肇始實在《華嚴》。以善財遍參知識,末後于普賢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證者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爲等覺菩薩。普賢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爲華嚴一經歸宗結頂之法。然則《華嚴》明一生佛之法,而歸宗於求生淨土,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 (印光《淨土五經重刊序》)因此說,淨土法門是無上法門。阿彌陀佛,理事相即,光壽無量。佛中之王,光中極尊 法界之體,諸佛之身土。蓮池大師雲:發菩提之心,即是發念佛之心。因此,一句阿彌陀佛乃法界之大總持法陀羅尼門。故可說,阿彌陀佛是光明咒、長壽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遠離顛倒夢想,真實不虛。一切衆生、一切菩薩,皆可依阿彌陀佛名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西方淨土是我等衆生的真歸宿,信願行是通往極樂國土的資糧和階梯,阿彌陀佛是接引我等衆生的大導師、大救星。我等凡夫應深信、應發願、莫懷疑,一心稱念:阿彌陀佛。

  

《西方淨土與念佛往生(海如)》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