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受永明以来的影响,但永明等禅师那时还是将禅、净分为各别之宗,兼带说净土而已。而莲池大师将禅净完全一体化了,因此,是对永明以来禅净双修思想进行的高度总结和完善。
我等众生本有不动之真心,本来清净圆明,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只因妄想执著,不识自家主人,随业生死漂流,枉受轮回。若自识得,便证自性弥陀,亦无量寿无量光,与佛光明不二,常寂常照。今既迷失本性,招感业身,心本无生,而形有成坏。故当持念佛号,求生净土。对此,莲池大师说:“心本不生,缘合而生。心本不死,缘散而死。似有生死,原无去来。于斯会得,生顺死安,常寂常照。如或未能,便当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假使诸缘未尽,寿命未终,倍应念佛,有大利益。古云:“念佛法门,此金仙氏之长生也””。
莲池大师云:“夫生死不离一念,乃至世出世间万法皆不离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实。若觑破此念起处,即是自性弥陀,即是祖师西来意,纵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极乐,且横截生死,不受轮回,终当大悟耳。愿放下万缘,十二时中念念提斯,是所至望。”永明延寿大师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宋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
对于“事持”与“理持”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师说:“良以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资,不可偏废。”对偏执者,莲池大师批评说:“奈何守愚之辈,著事而理无闻,小慧之流执理而事遂废。
著事而迷理,类蒙童读古圣之书,执理而遗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卷。”
在大师看来,学人如果著事而不懂理,实同童蒙读古圣贤之书,只能读文,并不解义,即是说,只执事念佛者,终日念佛,却不知念佛之理性。故此,大师强调要由事上念佛达到念极而空,以无念之念谓之真念。如师云:“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又念体本空,念实无念,名真念也。生无生者,达生体不可得,则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是名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炽然往生,寂然无住矣。”
又,学人如若执理而废事,则如穷者徒获富者财产帐目而不能获实益,亦即小慧学人,执空废事,终不得往生西方睹圣闻法,真得受益。故此,莲池大师云:“是故约理则无可念,约事则无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无念故,理事双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后谓之大智也。”莲池大师特别提示,如果以“事持”念佛而念能相续,尚且有不虚入品之功,假若“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学人对此不可不知。因大师主禅净一体双修,如若不能理持,毋宁精勤事修。
(二)专一念佛勿兼其它
念佛之人,往往心不专一,虽然修学念佛,但又兼学其它,不能达到一心念佛。对此,莲池大师指出:“念念念佛,更无杂念,是名一心。一心念佛,又一心修余种种法门,是二心也。无杂念者,止得事之一心,今且未能,何况理一。故念佛者,守志不二,勿因三昧难成,而辄改修余行。”
古来学佛之人,莫不亲近名师,参拜善知识,以求道业上的指导如何长进。念佛法门亦复如是。莲池大师对此认为:“古人教亲近名师,求善知识,而善知识实无口传授秘密法门,只替人解粘去缚便是秘密。今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即解粘去缚法门,即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续,自成三昧,莫更他求也。”
(三)持之以恒不求速成
初学之人,信心强烈,急于求成,想求一心不乱,反而杂念更多,障缘更大,往往念一段时间佛未见有何成效,便散于懈怠。故学佛当有恒长沉稳的念佛功夫。莲池大师对此曾说:“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放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放,旋散旋收,久后功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汝之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岂能觉乎!”
(四)但念无常急勤念佛
人命无常,世事变幻,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过眼烟云,人生过隙 ,转眼百年。学佛之人看得轻、看得破、放得下,才不会执意追求,不为所累,才可精勤修学,诚心念佛。对此,莲池大师云:“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开放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便转拨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四、结语
念佛法门,殊胜无比,不尚清谈,不务玄理,朴实笃行,老实念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念佛是最简单的学问,愚夫愚妇,目不识丁者皆能修习。念佛又是高深的学问,无信根者,虽才学八斗亦不能入。修学之人可成佛做祖,为人天师表。悟入之者,通天彻地、穷极本源。可谓净土法门为成佛做祖之学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顿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门。如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然则《华严》明一生佛之法,而归宗於求生净土,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 (印光《净土五经重刊序》)因此说,净土法门是无上法门。阿弥陀佛,理事相即,光寿无量。佛中之王,光中极尊 法界之体,诸佛之身土。莲池大师云:发菩提之心,即是发念佛之心。因此,一句阿弥陀佛乃法界之大总持法陀罗尼门。故可说,阿弥陀佛是光明咒、长寿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远离颠倒梦想,真实不虚。一切众生、一切菩萨,皆可依阿弥陀佛名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西方净土是我等众生的真归宿,信愿行是通往极乐国土的资粮和阶梯,阿弥陀佛是接引我等众生的大导师、大救星。我等凡夫应深信、应发愿、莫怀疑,一心称念:阿弥陀佛。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海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