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宇宙萬有本體論(18)▪P2

  ..續本文上一頁,得預補處佛就是等覺佛,所以聽到極樂世界的人,不認真修持。我說這個人是神經有問題,“永離惡道,亦無魔擾”永遠的離開這個惡道,也沒有魔擾。“親近善知識,熏發無漏”親近大善知識,熏習發展,開發這個無漏的心性,“見佛聞法,得無生忍”,見佛聞法得無生忍,“曆事諸佛”就是承事諸佛。“一一授記”“漸次進修,必證佛果”到極樂世界去一定成佛,你不必急著成佛,你就記住我今生今世拼死命的統統全力以赴,一定到極樂世界去,你就一定成佛,不必在這裏計較證初果,二果,叁果,都不必這樣計較,精進勇猛的念佛,“成等正覺,轉妙*輪,莊嚴佛土”,成熟善根的衆生,“成熟衆生”就是成熟那些有善根,有因緣的衆生,“文殊普賢”怎麼樣?“華藏海衆,悉願往生,意思就是連這些大菩薩都要求生極樂世界,何況我們凡夫,馬鳴菩薩,龍樹菩薩,“諸宗祖師,皆生淨土”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 ,乃至盡于十方叁世,一切世界“修行過程,毫無二致”所以我們現在的聽經聞法絕對是功不唐捐。絕對不會白白的浪費,你現在用功你到極樂世界就更容易了,阿彌陀佛,諸大菩薩,一講法馬上就悟道,“以緣勝故”因爲極樂世界的外在因緣是很殊勝,娑婆成就很難,極樂世界很容易,所以是“難易有差”“此土修行,了悟甚難”這個娑婆世界要了悟難如登天,“先生淨國”就是先,加一個,求,求生淨國。先求生極樂世界,“然後了悟”,“千穩百當,萬無一失”“《大集經》雲,末法之中,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我們末法當中一億哦,一億個人修行一個得道都不可能,罕一個得道,少了,少之又少,“唯依念佛,皆得度脫”你只要念阿彌陀佛,每一個統統解脫,所以我常常勸這些小乘人,勸這一些不是修淨土的人,我一直勸他:你不信,你千萬不要誹謗,我一直勸告這些修小乘的,修這些大乘的,說:你不信淨土,你千萬不要誹謗,那我呢,我是絕對百分之一百萬相信,因爲我們感應,我的感應實在是多得不勝枚舉,也見過佛,所以,我是百分之一百萬的相信,聞過幾百次的香,也加持過那個亡者,往生被一蓋,助念那種感應,從這個臉發黑到臉會微笑,就知道這個彌陀聖號功德有多大,這個我們都是親身經曆來的,不是道聽途說的 ,所以,哎呀,一只槍壓著你,慧律法師,你再念佛我就槍斃你,我一樣念佛,你就槍斃吧。要到這種九牛不挽的信心,往生極樂之志,是絕對一點都不會動搖,那麼唯依念佛皆得度脫。那麼我們聽到正法也應當要把它傳遞出去,所以師父下一次爲什麼要講《什麼是佛法》,這一本就是我在逢甲大學看到初機的,一看到這一本對佛法非常大的信心,有的人說這一本很淺,不,這一本不淺,初機的,老參的,有心于把這個法傳遞出去的,會對佛法有個正確的觀念,《什麼是佛法》,很薄,兩個禮拜,最多叁個禮拜,四次到六次一定講得完,因爲只有五十幾個page。又是白話,又很好講,大家一定要來聽,爲什麼,老參的複習一下,你要把法傳出去,你要知道什麼是佛法嘛,是不是?你對初學佛法的人講,講彌陀淨土,除了他很有善根,對不對?對知識分子來講的話,你有《什麼是佛法》這一本給他,度了多少人,我們有一次,你曉不曉得,在逢甲大學有一次書展,佛學社書展,那他就問我,喂,林學長,你認爲哪一本可以接引初機。我說這本《什麼是佛法》,我們就准備了幾百本,結果那一期,這樣一直發,一直發,進來的竟然有一百多個初學佛法的人,就是這一本書出去就一百多個人全部加入佛學社。大家都是知識分子。這本有多棒,雖然一點點但是對整體性的佛教有很正確的觀念,對其他宗教有很正確的理清界限是什麼。因此我們要了解我們今天聽到正法是無上的善根。但是 我們不能自私,底下“彌陀本願,猶如明月”彌陀的本願,大願,就像這個明月“無所不照,”“衆生念佛,猶如湛水,妙湛總持不動尊的湛,就是光明,清淨光明的水,”清淨寂滅,水澄月現”。水如果清淨,月就影現。“心”如果清淨沒有妄念,沒有顛倒,那麼佛就顯現了,“念佛機緣,感通相應,承佛願力,得生彼國,念佛之法,複有多種,古今賢哲,親驗遵行”古代賢能的人,哲就是賢哲。親自體驗而且都遵行的一種念佛的方法,就是什麼呢?至簡單至奧妙,“無過持名”就一心念佛,沒有什麼其他的特殊的就是念佛,如果你能夠加上觀想更好,像我的話都用十念,就像念那個十句的這個燈。一個燈,兩個燈。我都是這樣觀想的,叁,叁,四的觀想,我教了老半天還是有很多人他聽不懂我在講什麼,所以我就不太願意講了,我就觀那個一個燈,二個燈,那一個燈裏面就寫一個佛字,都是光明的,都是光明的,要不就寫個阿〈梵文〉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以我念幾百聲,幾千聲,心都不會亂,因爲你們在打坐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了十分鍾,你根本就不曉得念幾句,我都清清楚楚,我不需要數數目,我久而久之就自然影現出來的,一心不亂,念完十聲,你有沒有辦法一心不亂,你絕對沒辦法,因爲你想要把它定,都定不出來,衆生的心是能,所習慣,依靠習慣了,所以你要觀想一個佛字,裏面放金色光,就象月亮裏面有一個佛,中文就好了,你不會觀想這個梵文的,你就觀想中文就好了,那我是不一樣,我就十聲,沒有我就把念珠放著,就跟著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管你念多久都清清楚楚。一百,手指頭一壓,一百,壓一只手指頭一百,兩百就壓第二個手指頭,七八九十就一千了,兩千怎麼算呢,舊的這壓上來,再來就翹上去的,一下子壓下來就一千,再上去就一千,再上去就二千,看你要念幾千聲的沒關系,知道嗎?然後我就給它分幾個階位,五千聲一個階位,有人念到頭一千,喉嚨,我弄五個地方,再來頭頂,一千,臉,兩千,喉嚨叁千,心窩四千 ,肚臍五千,你念到哪裏了,念到頭了,念到喉嚨了,念到胸了,也可以這樣的方法,所以“持名一法”至簡至妙,無過持名,持名一法是“徹上徹下”“叁根普被”上,中,下,叁根都是普被。“九品鹹統”九品統統攝受,“慧解淺深,以爲淺深”“發心廣狹,以爲廣狹,”意思就是說不管你的智慧有沒有大開圓覺,是淺是深,來當作你的心境,境界,因爲叁根普被,九品鹹攝,慧解有淺深,發心有廣狹嘛,“一心念佛,不雜妄想,即是事持”事持就是事相的持。這意思就是用意識心在修行,事相上就是用比較壓抑型的,專心就好,不要管它,不必觀想,也不必教理懂不懂,你不要管他,就一心念佛,這個叫做事相的持名念佛,那麼一直念,一直念,念到最後,心只有佛,佛只有心,“心佛雙泯”也沒有一顆心,也沒有一個佛,佛號就是一直跑出來,叫做“一真獨脫”就是絕對的心性跑出來了,久而久之專心用功沒有能,所,一真法界就跑出來了,那就是心性的功夫,“即入理持”理的旁邊就寫,無生,就會體悟到生即是無生,念佛就是無所念,無所念就是在念佛,就會體悟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理持就是實相念佛,簡單講實相念佛就是勉強,一開始我們要勉強,勉強一下,白天上班,夫妻吵架,或者是很煩的,爲了金錢上,感情上,念佛暫時放下來,放下來,怎麼樣?事相事持,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實在沒辦法,哎呀,起來走一走,散散心,因爲畢竟是凡夫,沒辦法,所以,事持,記住,最高的境界證阿羅漢果,事持是從意識心的修持,證到最高的境界,就是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的功夫,是怎麼樣,從早上一直到晚上念一句佛號,從來沒有間斷,心沒有散亂,但是並沒有開悟,就是念佛的時間很長,用一句現在話,簡單講的話,什麼叫做事持,就是不管他佛法懂不懂,我就是很認真就對了,很認真就對了,我很認真的念,我不管教理經教,戒,定,慧懂不懂,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然後每句念出來就是我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就是用這個信心,願力,信心,願力,磨練,勉強磨練自己,因爲對這個法還不是很清楚嘛!所以事持到最後,觀照到最後,最高境界就是阿羅漢,理持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佛,就是實相念佛,底下,很重要,“撥棄世事,放下緣心”我們一定要放下這個世俗的生滅法,放下這個攀緣的心,“攝用歸體,物使外馳”千萬不要讓他跑掉,所以,師父再一次的建議大家,你一定要去買一個念佛機,或者是買那個CD,因爲自己 一個人體力有限,像我就是放錄音帶,然後我怕還不能上品上生,我每天一定加,加念什麼,毗比盧遮那佛大灌頂真言,因爲毗比盧遮那佛大灌頂真言每天念一百零八遍一定是上品上生。但是阿(梵文)字要觀想得很清清楚楚,所以,我建議大家要補這個毗比盧遮那佛大灌頂真言,除了念佛以外,每天一定要觀這個阿字,然後念毗比盧遮那佛大灌頂真言結手印,二十一遍就可以往生,每天一百零八遍品位更高,這個我們都教過了,諸位福報很大的,再來我們就准備要講蒙山施食了,這個出家,在家都要學的,因爲在家一定要親近叁寶嘛,有時侯一定要參加晚課嘛,有時候你有因緣將來要出家嘛!出家人更不用說,蒙山他一定要學習的,所以我們到南普陀佛學院,還學了七種密宗的。底下,“深信切願,專心持名,至誠懇切,攝耳谛聽”這個很重要,用耳朵聽,你心裏出來的聲音,這個很重要,簡單講就是自己聽自己的音聲,不要使這個佛號聽外面的什麼,你內心裏面發出來的聲音,耳朵聽,然後嘴巴念,然後心出來,嘴巴念,耳朵聽進去,聽自己的聲音,耳朵聽到貫穿到心,心又從嘴巴出來,到耳朵,耳朵傳到心,就是這樣子一直輪轉,不要使這個煩惱打進來,攝耳谛聽,從少念多,少,印光大師講,字字句句分明,記住哦,印光大師叫我們這樣子哦,是句句分明,不是在趕功課念表面的哦,印光大師講清楚了,念少沒有關系,但是每一句都是透心,每一句都是從心出來,…

《宇宙萬有本體論(1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