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見到佛的法身,那換句話說,要見到佛的法身就要不著相。就是無相,平等,才有辦法見佛的法身,這兩種功夫,要下很大的功夫,直指自性,一直通到我們的自性,“不離此心,而成正覺”不離這個心,而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是爲一乘,中道了義”這是一乘,一乘就是佛乘,中道了義,了義是對不了義講的,中道是對空,有講的,中道就是絕對,不落入空,不落入有,叫做中道,了義就是對不了義講的,這是大乘佛法叫做了義教,小乘的佛法叫做不了義教,了義叫做究竟圓滿菩提,叫做了義教,可以成佛的,成大乘的佛,小乘不是了義教,他最多只能證小乘佛,那個就是證阿羅漢果,所以這個了義教就是大乘究竟圓滿菩提的法,不了義教就是意識心,生滅的意識心取舍的遠離,那麼就是不了義教,“此理一心,上品可階”這個無生畢竟空的理一心是絕對是上品上生的。“事不須理,理必兼事。”這什麼意思呢?事就是事相,一個人對理並不是很了解,就算他不認識一個字可是他深信切願。法師講經,法師的勸告,那麼就算他執著好了,事相一直用功,深信有一個極樂世界,深信有一尊阿彌陀佛的願力,而且深信我一定要往生,就憑這個就好,就一定往生。所以事不須理就是當我們專注一心用功的時候,也不一定要悟到這個無生的空理。理必兼事,就算你悟到了無生的空理。可是還有什麼?爲什麼要兼事呢?因爲還有習氣,微細的煩惱,所以聽經聞法聽得多,不一定能夠斷煩惱,但是如果聽了吸收真正的觀照,一針見血的觀照,徹底的放下身心,這就是真正的獲益。所以事不須理,理必兼事,意思就是當一個人不懂很深入的佛法,但是他誠心誠意的念佛,這個他在事相上用功,不一定要深入的悟理,覺悟之理。但是一個人一直聽經聞法,但是一定要實際的去念佛,去拜佛,去持咒,去觀想,去觀照才受益,“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修就是要加緊用功,精進的意思,不是說哎呀!佛法拿來當作學問用,不行,要定功課,要一天拜多少拜,要禮多少佛,因爲我們不是六祖慧能大師那種根器,那麼利呀,是不是,一聞就千悟 ,一了就百了,我們沒辦法了,所以修德有功,要好好在事相上下一點功夫,我們的本性才慢慢的顯露出來,性德方顯,所以修德是後天用功的,性德是先天具足的,“機緣成熟,妙慧相應”妙慧就是不可思議的智慧,“叁昧成功,定中見佛”不只是見佛,要見到極樂世界七寶蓮池,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統統沒問題,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統統沒問題,打過佛七,得過很大感應的人,什麼感應都有,很多人有見過,還有我們打佛七,有一個人見到白毫放光,那個人也是一個病奄奄的一個人,婦人身體是很不好,一天到晚吃藥,生病,可是她就非常堅持,煮公上人所規定的一千拜,兩萬聲,拜到實在沒辦法,累得快昏到了,拜下去一起來時候,哇,這白豪相光,放光明,她一直哭,一直感動一直哭,哎呀,真的,今生今世多麼幸運聽到正法,真的是有佛菩薩,自己親見,親自見到佛的白豪放光,病苦全好了,這是怎麼知道的,開檢討會知道的,這個婦人是絕對不會打妄語的,她是非常老實,那人格是保證的,所以我們要曉得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心中,隨時指導我們,隨時都給我們傳真,給我們瑞相,給我們訊息,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只是我們沒有信心,只是我們一直掩埋在無明的坑洞裏面,不知道而已。下面,“叁昧成功,定中見佛,忍證無生,即便契入”忍證無生,把那個忍搬到下邊來,就是證無生忍,就是證畢竟空,忍證無生就是證無生忍,即便契入“第一義谛”,第一義谛就是絕對的空,涅槃,大般涅槃,“趣如來地,淨因成就,娑婆報滿”報滿就是盡了,報盡,念佛,就是把阿彌陀佛的福德因緣,拿來我的心裏來起作用,你想想看,這功德有多大,難怪這念佛一聲,功德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對不對,你的心如果跟佛的心是一模一樣的話 ,我們常常講,念佛一聲,功德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怎麼解釋呢?我們念了老半天爲什麼沒有功德無量呢?我們念了老半天怎麼沒有斷煩惱呢?沒有罪滅河沙呢?爲什麼,你用意識心念,這句只指用本性念,不生不滅的本性,第一義谛念,大般涅槃的心念,不生不滅的心性念,當下他就是念佛一聲,功德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那麼就算我沒辦法證到無生,那麼來拜佛,來念佛,也是把無量壽,無量光,來作爲我們心中的因,將來我們感得無量壽,無量光的果,還是一樣的,就彌陀的果來當作我們的因,你想想看這個有多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娑婆報滿,“預知時至,身無病苦,舍報安詳,如入禅定”,這個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裏面,不曉得看了多少人預知時至,身無病苦,舍報安詳,如入禅定。連那個下下根器的那些老女人,老居士,都是這樣坐化,真了不起,“異香天樂,現諸瑞相,不受惡纏”意思就是不爲病苦所纏住,惡纏當然這個是指病苦或者是天魔外道,有的人臨終的時候大叫大喊。“不受惡纏,徑登淨域”直接就到達極樂世界 ,“永出生死,獲不退轉,”那就得到八地的不退轉地了,“頓入聖流”就進入聖人之流,“高預”彌陀“海會”,“與諸上人”就是諸位上善人,“俱會一處”他沒有惡緣,統統是善的朋友,哪裏碰到的都是善知識,不象我們娑婆世界,哪裏碰到都是惡知識,知見不正,亂說一通,叫你上西方,不來,叫你下地獄的,拼命沖,度都度不來,“殊勝緣中,普聞法音,”在殊勝的因緣當中,因爲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嘛,這是殊勝之緣,普聞法音,“演暢實相,開闡一乘”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這個對我們今天聽經聞法來講都很簡單,開闡一乘,就是絕對的一佛乘,單刀直入就可以成佛了,圓頓這個覺性,“純說甚深,第一義空”完全是講第一義空,實相的道理,“深入諸法,,究暢要妙,”究竟宣揚要妙,諸法之不可思議之要,“聞法增進,深達實相,獲大法利,豁然悟解”。突然貫通了,頓悟,“證無生忍,入于正位”注意,正位叫做正定聚,正位就是一定成佛,叫做正定聚,我們有叁聚,一個正定聚,一個邪定聚,一個是不定聚。什麼是邪定聚呢?凡夫外道叫做邪定聚。什麼叫做不定聚呢?就像二乘人,二乘人有時候一念回光返照就可以入正定聚,所以叫做不定聚。那麼什麼叫做入正定聚呢?那麼就是破無明見法身,證無生忍那一定成佛,入于正位,簡單講就是一定成佛,“神通無礙,諸根明利,見佛授記,成就功德,”佛就爲我們授記,說:你經過多久塵點劫可以成佛,在什麼國成佛,佛號又叫做什麼。以前有一次我去臺北,那一個人,那不發這種願,那多沒意思,他跟我講這一句話,太好笑了,成佛,那多沒意思呀,每天都快快樂樂,神通自在有什麼意思,要象普賢菩薩才有意思,要有一些事情做,很忙嘛!度這個微塵刹土無量無邊的衆生,都在念普賢菩薩,需要他的幫助,無量無邊的塵沙世界都念文殊師利菩薩,他要幫助,這才有意義嘛,所以,他說:我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早日成佛,我不要,我要做菩薩,或者做地藏菩薩,永遠的做菩薩,才有事情做嘛,否則,你做佛整天坐在那邊,(笑)。自己想象,他自己想象佛就是坐在那邊整天就沒什麼事做,他要象地藏王菩薩的忙,要想文殊菩薩的智慧,要像普賢菩薩,他每次都這樣講,那你不能說他錯啊,對不對?我說:哦,願力可嘉,師父還是很贊歎你。這護法居士發這種願,不往生哦,你不要以爲,這麼傻,大家都要往生,他認爲發願往生的是傻子,所以這世間什麼人都有,那我是不一樣,你們要發願,那你們留著好,對不起,我先走了,我還是要到極樂世界去,我跟那個人看法絕對不一樣,留在娑婆世界要很有把握才有辦法,沒有把握的話,最好還是先到極樂世界去。底下,見佛就授記了,“成就功德,還以大悲,回入娑婆,化身無數,遍十方刹,以諸方便,廣行化利”廣大的行持這個度化衆生,利益衆生,“令發菩提,悉得解脫,悲智雙運,不能說只有慈悲,沒有智慧,也不能說只有智慧,沒有慈悲心,只有智慧沒有慈悲心,就怎麼樣?就不想度衆生了,自己解脫了,那麼只有悲心,那麼沒有智慧呢,那麼走不出,解脫之路,跳不出這個束縛,對不對?因爲只有慈悲啊,我想救你,可是他只有慈悲,他沒有智慧,他沒有辦法指導你。所以悲智要雙運,“紹隆叁寶,穩成佛果,今遇此緣,決志受持”,我們今生今世碰到這個淨土法門,你們要像師父發的願,就是機關槍按在後面,你一定還是要念佛,就是人家要砍頭了,你還是要念佛,還是修淨土法門,決志受持,“傾心歸誠”傾全力以赴,報最誠懇,“盡報精修,”盡此一報身,精修就是專持佛號,所以我告訴諸位,《彌陀經》阿彌陀佛佛號是最重要的,要記住師父的話,不管你怎麼安排功課,《彌陀經》跟念阿彌陀佛佛號是最重要的功課,其他你要持咒,觀想,都安排在其次,盡報精修,“翹勤發願”翹勤就是很仰望,很認真的誠懇的發這個願,“畢命爲期”今生今世到最後一定不改變,“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爲菩提道,求生淨土,入不退地,堅定正信,發起無上,大菩提心,”怎麼能夠做大菩提心呢?比如說:師父說:哎呀,如果你們聽到正法,要把佛法傳出去,你們如果不會講經,你們可以把錄音帶,文殊講堂印的書,大量的推廣,這個就是菩提心,但是大菩提心一發,就是你的仇人,就是你的敵人,都不可以恨他,想辦法度他,這是大菩提心,而且無量無邊的衆生需要我們,我們義不容辭,大菩提心發大,蓮花品位就高,底下“具足悲行,”悲就是拔苦,要拔衆生的苦,看到衆生有苦,就像自己的苦,“以廣其福,圓融慧解”圓滿的融入智慧,解就是悟,智慧的解悟,“以深其智”圓融慧解就是圓滿種種的智慧來深入他的智慧,“徹悟一心,圓修萬行”什麼叫圓修,就是圓滿,…
《宇宙萬有本體論(1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