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1)▪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早課都念這叁句,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大師良久,複告衆曰:】才對大家這樣說:【善知識】,【菩提自性,本自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句話要用尺劃起來,這十六個字。以後聽《六祖壇經》的時候,你要帶一支尺,否則你不知道整本的重心點在哪裏,講到那裏,我會教你劃下來,你就把它劃下來。若是想修行,這一句話就足足有余了。菩提自性,我們每一個人,存在我們心中覺悟的本來自性,本來是清靜的。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矯揉造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用什麼心?用菩提自性,用清靜心,用這種心,直了成佛,直接令你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善知識,就是說,大衆啊,就象師父在介紹: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六祖用這句善知識,就尊稱、贊歎聽經的人。說:善知識,與會的善知識,大家暫且聽惠能自我介紹,行由得法,就是說我是如何得到法,我過去是如何由來?如何修行?如何吃過苦?所以說【行由】就是來龍去脈。來得法,將得到衣與缽的事情來向大家說明,得法事意,是如何由來的。簡單來說,惠能行由,就是要介紹,我是如何來的。得法事意,我是如何得到衣缽的來龍去脈,向大家介紹一下。【能嚴父本貫範陽,】【能】就是惠能自己稱呼,惠能。所以他簡單稱一個“能”字而已。出家人署名,都只有寫一個字而已,單寫一個字。譬如照理來說,我若是要回答信件,我的法名慧律,應該只能寫一個【律】字,這過去都是這樣。譬如說忏公,他在回答人家的信件,他只寫一個字【雲】,寫【雲】而已,大家則稱他爲忏公。李炳南,大家就稱呼他爲炳公上人,都是非常尊重的。我上次寫封信署名【律】,有人說,哎喲,好肉麻哦!竟然是4A的小姐,什麼都不懂,又給師父漏氣。請這些女孩子領我的薪水,整天淨是給我漏氣而已,她就是不懂。【能】就是惠能的自稱,在這裏,他也是用一個字而已。照理來說,要稱能師父、律師父,真正在稱呼,都是簡單一字而已。譬如法性,性師父;法尊,尊師父;法海,海師父,都是這樣而已,都是單稱一個字。若這一個字若是由女衆來叫,簡直就會腿軟了:性、尊,這就不能聽了,很難聽!本來這樣稱呼很莊嚴的,被女衆一叫就不能聽了。現在已經有人寫信來稱我爲【律公上人】了,真要命!前幾天收到一封信寫著【慧律老法師收】。他也不曉得我幾歲,真沒禮貌,真沒禮貌。【能嚴父本貫範陽】,意思就是說惠能;我們說,嚴父慈母,父親比較嚴厲,母親比較慈悲。所以說嚴父慈母,所以嚴父就是他的父親,他父親的本貫,就是本籍,我們現在所謂的籍貫,他的本籍在哪裏呢?在範陽。範陽左降,把筆拿起來,左降就是被降職。因爲可能犯了國法,不然就是做的不稱職,因此被降職。【左降】就是被降職、發放,【流】是發放,發放到哪裏呢?我們所說的勞改,差不多是現在中共所說的勞改。發放到邊疆地帶,【于嶺南】。嶺南就是廣東。因爲嶺南這個地方包括的範圍很大,有五個地區都屬于嶺南,所以嶺南大部分就是指廣東,作新州,因爲被降職,被發放來到嶺南,等于是來到廣東。【作新州百姓】。新州就是廣東的一個地方。新州現在叫新興。新州就是現在的新興。作爲百姓,此身不幸,六祖也是很不幸,我看也是跟我差不多。【此身不幸,父又早亡。】父親早亡,跟我父親差不多,不過我父親不是早亡,他是早離開,其余的,讓師媽自己說就好了,這些不用我替他說,早離開。【老母孤遺】,此時說,老母孤遺,已經60幾歲了,惠能的母親已經60幾歲了,所以他的母親也算是很老了,孤遺就是無依無靠,只依靠六祖一個人。【移來南海】,無依無靠的,移就是遷,遷來南海郡。南海郡也是屬于廣東的一個郡。因爲廣東很大,廣東是臺灣省的好幾倍大,移來南海,就是搬來南海郡這個地方。【艱辛貧乏】。生活很困苦、很貧窮。【于市賣柴】。這個要注意,這個【市】不是都市,是城鎮,剛好跟我們說的相反,不是在都市裏面賣柴,這個不是這樣子的,這個【市】就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叫做市集。簡單來講,就是以前的城鎮。所以這個一定要注意。于市賣柴,也就是在城與鎮之間人多之處賣柴。【時有一客買柴】,有一個客人跟他買柴,有一個人,客就是人,有一個人跟他買柴,這個柴就是薪柴,煮飯起火用的。簡單來講,六祖就是每天去砍柴,賣柴度日,算是賣人煮飯的薪柴。從前也沒有瓦斯,瓦斯是現代才有的。從前都是燒薪柴,不然就是燃燒粗糠,都是這樣,大陸現在還是在燒柴。是大都市才有在使用瓦斯。我們臺灣現在也幾乎沒有人在燒柴了,差不多都是使用瓦斯了。會燒柴的地方就是要用到大鍋爐的,需要大火煮飯的地方,需要大火的人才有在燒柴。若是一般的家庭,都是用小小的瓦斯,因爲柴火的火勢大,比瓦斯的火力強。要靠燒新柴的大鍋爐,若是沒有薪柴就沒有辦法。瓦斯火力太小沒有辦法。【使令送至客店】,送到客店裏來。客人說:我要買你的柴,你幫我送到客店裏來。【客收去,能得錢】。【能得錢】是惠能得到錢,你不要解釋說,能夠得到錢,完蛋了。不懂又自作聰明。客收去,客人把柴收去,惠能得到了錢。【卻出門外】,卻就是退,因爲表示尊重他人,推出門外。表示自己很謙虛,慢慢退出門外,這個卻。【見一客誦經】,看到一個人在誦經,惠能一聞經典,【能一聞經雲】。惠能一聽到經典這樣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才剛講過這本《金剛經》,所以這句話很好解釋。光是聽到這句說,一切法不可得,無所住,不要去持著任何起心動念的東西。善不住,惡不住,是不住,非不住,完全放下對立性的善惡觀念,不思善,不思惡。無所住就是說無所著,而生出這個清靜的心。【心即開悟】,馬上開悟,你看看,看這些賢人、聖僧來到世間要度衆生,就不需要花太久的時間,不用象我們要搞好幾年。他只要聽一句話就OK了,解決了,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在誦《金剛經》,所以我才鼓勵大家要認真誦《金剛經》。惠能【複問】從哪裏來呢?這本經是從哪裏來的呢?【從何所來持此經典?】這本經是從哪裏來?爲什麼要持這部經典呢?這個人這樣說,【客雲,我從蕲州】,蕲州是在黃州府東一百八十裏,黃梅縣。蕲州離廣東很遠了。【黃梅縣東禅寺來】是五祖所在之處。東禅寺是五祖所住之處。【來其寺是】,是【五祖忍大師】在蕲州黃梅縣東禅寺【在彼主化】,在那個地方,主就是主持,化就是教化。象我現在是文殊講堂的主持,就是我慧律在這裏教化,【主化】就是主持跟教化。【門人一千有余】也就是弟子。一般是指出家的徒弟,跟隨五祖修道的有一千多人,很驚人。從前一座寺廟,光是出家的男衆,一間寺廟有一千多人。我聽說大陸的,及看大陸的介紹,從前大陸的寺廟有多大你們知道嗎?有好幾百甲,早上做早課還要騎馬,爲什麼要騎馬呢?因爲要打板,從這一頭騎馬打板到另一頭,這樣整間寺廟的人才叫得起來,不然地方太大了,大到要騎馬才跑得完,對不對?我們現在就不需要了,我們現在只要裝上麥克風,買個喇叭來按:叭咕,叭咕,大家就全醒了,板一打下去,再遠的地方,聲音一響他就起床了。以前的叢林要騎馬打板,不然實在是太遠了。幾百甲地,你想想看,看那個地方有多大?無法去計算了,有人說幾萬公頃,幾萬公頃,若是從這一頭到那一頭,馬就要跑幾個小時,從起點打板到終點,剛好可以吃早餐了。太大了,非常大!這樣還不算大,印度的那爛陀寺,經典的記載,留學生有多少呢,在那爛陀寺跟這個戒賢論師學道,有一萬多人,一萬多個學生,印度的那爛陀寺有一萬多個學生。從前的道場就那麼多人了,想要見師父一次,要怎麼見呢?一千(萬?)多人怎麼輪流?要怎麼見到師父一次?根本就不可能。哪有那麼好的事,象現在每天都可以見到師父,拜托他來看經典他還不肯(?)從前想看到一個主持是非常困難的,主持是很少出來的。從前在叢林裏,主持一個月才出來兩天,初一、十五,出來做什麼呢?出來受人頂禮,一起向上排班,頂禮開山祖師,我們的這個和尚,我們這裏的開山和尚,方丈和尚就出來受人頂禮,初一、十五才會出來,所以想看到師父,要初一十五才看得到,主持是不跟大家一起吃飯的。從前是這樣,一千多人,對不對,現在就不是這樣的了,現在師父這裏若是只有初一十五才出來,就跑得只剩叁個了。不可能的事情,現在的都是緊跟著,所以我們現在的生活,與叢林的禅堂、念佛堂、叢林的生活完全不同。臺灣省,若是以我們文殊講堂來說,有叁、四十位男衆,那就差不多是男衆最多的地方了。諸位,全臺灣省男衆最多的,目前差不多是文殊講堂了,目前,真正集中來說,分散出去的不算,不是說由師父剃度的,不是這樣,而是集中起來,純粹是男衆的道場,男女衆同一道場的不算,純粹男衆的道場,目前來說,差不多我們這裏人最多,到明年差不多就剩不到幾個了。因爲男衆很少在一間道場住超過兩年的,很少,沒見過,這是說真的,很少。好比我遇到的一些高僧大德,他身旁的徒弟也都差不多待不了多久,象我的上人煮雲老和尚,他剃度男衆,他剃度一個就跑一個,剃到最後他也說了,很奇怪!這個男衆就是不要在我的旁邊,他也沒辦法,對不對?就算有時候,忏公的蓮因寺,在家出家的男衆合起來有時二、叁十人,有時十幾個人,南普陀佛學院,象現在是叁十幾個人,有時只有十幾個人,也是這樣,男衆就是非常難掌握,非常難,不肯被人管,男衆不肯被人管。門人一千有余,你想想看,那時候有多少人。【我在彼中禮拜聽受此經】,我就是到那個地方聽受這本《金剛經》,所以五祖,【大師】就是五祖,常常勸告,在此的大師不是指六祖哦,大師五祖【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就能見到自…

《六祖壇經(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