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1)▪P2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早课都念这三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大师良久,复告众曰:】才对大家这样说:【善知识】,【菩提自性,本自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句话要用尺划起来,这十六个字。以后听《六祖坛经》的时候,你要带一支尺,否则你不知道整本的重心点在哪里,讲到那里,我会教你划下来,你就把它划下来。若是想修行,这一句话就足足有余了。菩提自性,我们每一个人,存在我们心中觉悟的本来自性,本来是清静的。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矫揉造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用什么心?用菩提自性,用清静心,用这种心,直了成佛,直接令你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善知识,就是说,大众啊,就象师父在介绍: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六祖用这句善知识,就尊称、赞叹听经的人。说:善知识,与会的善知识,大家暂且听惠能自我介绍,行由得法,就是说我是如何得到法,我过去是如何由来?如何修行?如何吃过苦?所以说【行由】就是来龙去脉。来得法,将得到衣与钵的事情来向大家说明,得法事意,是如何由来的。简单来说,惠能行由,就是要介绍,我是如何来的。得法事意,我是如何得到衣钵的来龙去脉,向大家介绍一下。【能严父本贯范阳,】【能】就是惠能自己称呼,惠能。所以他简单称一个“能”字而已。出家人署名,都只有写一个字而已,单写一个字。譬如照理来说,我若是要回答信件,我的法名慧律,应该只能写一个【律】字,这过去都是这样。譬如说忏公,他在回答人家的信件,他只写一个字【云】,写【云】而已,大家则称他为忏公。李炳南,大家就称呼他为炳公上人,都是非常尊重的。我上次写封信署名【律】,有人说,哎哟,好肉麻哦!竟然是4A的小姐,什么都不懂,又给师父漏气。请这些女孩子领我的薪水,整天净是给我漏气而已,她就是不懂。【能】就是惠能的自称,在这里,他也是用一个字而已。照理来说,要称能师父、律师父,真正在称呼,都是简单一字而已。譬如法性,性师父;法尊,尊师父;法海,海师父,都是这样而已,都是单称一个字。若这一个字若是由女众来叫,简直就会腿软了:性、尊,这就不能听了,很难听!本来这样称呼很庄严的,被女众一叫就不能听了。现在已经有人写信来称我为【律公上人】了,真要命!前几天收到一封信写着【慧律老法师收】。他也不晓得我几岁,真没礼貌,真没礼貌。【能严父本贯范阳】,意思就是说惠能;我们说,严父慈母,父亲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慈悲。所以说严父慈母,所以严父就是他的父亲,他父亲的本贯,就是本籍,我们现在所谓的籍贯,他的本籍在哪里呢?在范阳。范阳左降,把笔拿起来,左降就是被降职。因为可能犯了国法,不然就是做的不称职,因此被降职。【左降】就是被降职、发放,【流】是发放,发放到哪里呢?我们所说的劳改,差不多是现在中共所说的劳改。发放到边疆地带,【于岭南】。岭南就是广东。因为岭南这个地方包括的范围很大,有五个地区都属于岭南,所以岭南大部分就是指广东,作新州,因为被降职,被发放来到岭南,等于是来到广东。【作新州百姓】。新州就是广东的一个地方。新州现在叫新兴。新州就是现在的新兴。作为百姓,此身不幸,六祖也是很不幸,我看也是跟我差不多。【此身不幸,父又早亡。】父亲早亡,跟我父亲差不多,不过我父亲不是早亡,他是早离开,其余的,让师妈自己说就好了,这些不用我替他说,早离开。【老母孤遗】,此时说,老母孤遗,已经60几岁了,惠能的母亲已经60几岁了,所以他的母亲也算是很老了,孤遗就是无依无靠,只依靠六祖一个人。【移来南海】,无依无靠的,移就是迁,迁来南海郡。南海郡也是属于广东的一个郡。因为广东很大,广东是台湾省的好几倍大,移来南海,就是搬来南海郡这个地方。【艰辛贫乏】。生活很困苦、很贫穷。【于市卖柴】。这个要注意,这个【市】不是都市,是城镇,刚好跟我们说的相反,不是在都市里面卖柴,这个不是这样子的,这个【市】就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叫做市集。简单来讲,就是以前的城镇。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于市卖柴,也就是在城与镇之间人多之处卖柴。【时有一客买柴】,有一个客人跟他买柴,有一个人,客就是人,有一个人跟他买柴,这个柴就是薪柴,煮饭起火用的。简单来讲,六祖就是每天去砍柴,卖柴度日,算是卖人煮饭的薪柴。从前也没有瓦斯,瓦斯是现代才有的。从前都是烧薪柴,不然就是燃烧粗糠,都是这样,大陆现在还是在烧柴。是大都市才有在使用瓦斯。我们台湾现在也几乎没有人在烧柴了,差不多都是使用瓦斯了。会烧柴的地方就是要用到大锅炉的,需要大火煮饭的地方,需要大火的人才有在烧柴。若是一般的家庭,都是用小小的瓦斯,因为柴火的火势大,比瓦斯的火力强。要靠烧新柴的大锅炉,若是没有薪柴就没有办法。瓦斯火力太小没有办法。【使令送至客店】,送到客店里来。客人说:我要买你的柴,你帮我送到客店里来。【客收去,能得钱】。【能得钱】是惠能得到钱,你不要解释说,能够得到钱,完蛋了。不懂又自作聪明。客收去,客人把柴收去,惠能得到了钱。【却出门外】,却就是退,因为表示尊重他人,推出门外。表示自己很谦虚,慢慢退出门外,这个却。【见一客诵经】,看到一个人在诵经,惠能一闻经典,【能一闻经云】。惠能一听到经典这样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才刚讲过这本《金刚经》,所以这句话很好解释。光是听到这句说,一切法不可得,无所住,不要去持著任何起心动念的东西。善不住,恶不住,是不住,非不住,完全放下对立性的善恶观念,不思善,不思恶。无所住就是说无所著,而生出这个清静的心。【心即开悟】,马上开悟,你看看,看这些贤人、圣僧来到世间要度众生,就不需要花太久的时间,不用象我们要搞好几年。他只要听一句话就OK了,解决了,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在诵《金刚经》,所以我才鼓励大家要认真诵《金刚经》。惠能【复问】从哪里来呢?这本经是从哪里来的呢?【从何所来持此经典?】这本经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持这部经典呢?这个人这样说,【客云,我从蕲州】,蕲州是在黄州府东一百八十里,黄梅县。蕲州离广东很远了。【黄梅县东禅寺来】是五祖所在之处。东禅寺是五祖所住之处。【来其寺是】,是【五祖忍大师】在蕲州黄梅县东禅寺【在彼主化】,在那个地方,主就是主持,化就是教化。象我现在是文殊讲堂的主持,就是我慧律在这里教化,【主化】就是主持跟教化。【门人一千有余】也就是弟子。一般是指出家的徒弟,跟随五祖修道的有一千多人,很惊人。从前一座寺庙,光是出家的男众,一间寺庙有一千多人。我听说大陆的,及看大陆的介绍,从前大陆的寺庙有多大你们知道吗?有好几百甲,早上做早课还要骑马,为什么要骑马呢?因为要打板,从这一头骑马打板到另一头,这样整间寺庙的人才叫得起来,不然地方太大了,大到要骑马才跑得完,对不对?我们现在就不需要了,我们现在只要装上麦克风,买个喇叭来按:叭咕,叭咕,大家就全醒了,板一打下去,再远的地方,声音一响他就起床了。以前的丛林要骑马打板,不然实在是太远了。几百甲地,你想想看,看那个地方有多大?无法去计算了,有人说几万公顷,几万公顷,若是从这一头到那一头,马就要跑几个小时,从起点打板到终点,刚好可以吃早餐了。太大了,非常大!这样还不算大,印度的那烂陀寺,经典的记载,留学生有多少呢,在那烂陀寺跟这个戒贤论师学道,有一万多人,一万多个学生,印度的那烂陀寺有一万多个学生。从前的道场就那么多人了,想要见师父一次,要怎么见呢?一千(万?)多人怎么轮流?要怎么见到师父一次?根本就不可能。哪有那么好的事,象现在每天都可以见到师父,拜托他来看经典他还不肯(?)从前想看到一个主持是非常困难的,主持是很少出来的。从前在丛林里,主持一个月才出来两天,初一、十五,出来做什么呢?出来受人顶礼,一起向上排班,顶礼开山祖师,我们的这个和尚,我们这里的开山和尚,方丈和尚就出来受人顶礼,初一、十五才会出来,所以想看到师父,要初一十五才看得到,主持是不跟大家一起吃饭的。从前是这样,一千多人,对不对,现在就不是这样的了,现在师父这里若是只有初一十五才出来,就跑得只剩三个了。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都是紧跟着,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与丛林的禅堂、念佛堂、丛林的生活完全不同。台湾省,若是以我们文殊讲堂来说,有三、四十位男众,那就差不多是男众最多的地方了。诸位,全台湾省男众最多的,目前差不多是文殊讲堂了,目前,真正集中来说,分散出去的不算,不是说由师父剃度的,不是这样,而是集中起来,纯粹是男众的道场,男女众同一道场的不算,纯粹男众的道场,目前来说,差不多我们这里人最多,到明年差不多就剩不到几个了。因为男众很少在一间道场住超过两年的,很少,没见过,这是说真的,很少。好比我遇到的一些高僧大德,他身旁的徒弟也都差不多待不了多久,象我的上人煮云老和尚,他剃度男众,他剃度一个就跑一个,剃到最后他也说了,很奇怪!这个男众就是不要在我的旁边,他也没办法,对不对?就算有时候,忏公的莲因寺,在家出家的男众合起来有时二、三十人,有时十几个人,南普陀佛学院,象现在是三十几个人,有时只有十几个人,也是这样,男众就是非常难掌握,非常难,不肯被人管,男众不肯被人管。门人一千有余,你想想看,那时候有多少人。【我在彼中礼拜听受此经】,我就是到那个地方听受这本《金刚经》,所以五祖,【大师】就是五祖,常常劝告,在此的大师不是指六祖哦,大师五祖【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就能见到自…

《六祖坛经(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六祖坛经(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