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關系的都不說。是啊!生死最重要,他哪有多余的時間?【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你的本性若迷了,就算你布施再大,種再多的福田,有什麼用呢?有那種布施很多就能解救生死的嗎?那麼成佛就是可用用錢買得到了?那麼叫王永慶來就妥當了。或是油田大王、汽車大王財産都是幾百億美金,那根本是無法計算的。【福何可救?】福要怎麼救你們呢?【汝等各去自看智慧,】你們要好好的去觀照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呈】就是晚輩敬重長輩,雙手供奉叫做呈,雙手拿給別人叫做呈。【若悟大意,】在我們這裏,看哪一個人能悟得佛法本性大意。我就【付汝衣法爲第六代祖。】付就是交給你們,將我的衣缽作證明,你確實是第六代祖師。【火急速去。】你們趕緊去吧。【不得遲滯,】不能有一絲停留。下面這句話很重要。【思量即不中用。】簡單來說,明心見性當下之事,當下就是沒有透過意識心態、意識形態。思量即不中用,簡單來說,思量就不是本性的東西。你若是動過念頭就不是你本性的東西。【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講話當下就是本性的東西。講話當下,你就能見到本性的東西。若如此,就是說若明心見性的人。【若如此者,】如果一個明心見性的人。【輪刀上陣亦得見之。】就算是頭上有刀來割,同樣見到本性,如如不動。
第四頁,【衆得處分,退而避(?)相謂曰:】衆得處分的意思就是說,大家分配好了,處分就是分配好了。【退而避相,】退回來後互相講來講去,大家互相這樣說,【我等衆人,不必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我們大家不必澄心,就是說不必冷靜用心來作偈頌,將呈和尚,來貢獻給和尚看。【有何所益?】那有什麼幫助呢?神秀也就是他們的教授師,在六祖還沒有來以前。神秀大師已經在五祖之下講經講很久了,但是沒有明心見性。【神秀上座】上座普通的說法,出家二十年以上才稱上座,有一種是尊敬,有一種出家德高望重也稱上座。【現爲教授師】現在是教導大衆的教授師。【必是他得】一定是他得到的。【我輩謾作偈頌,】這個【謾】有幾種意思。我輩不必作這個偈頌,謾就是不必,還有一種意思就是我輩廣泛,謾就是廣泛的意思。謾,廣謾,我輩廣泛地來作這個偈頌,是【枉用心力,】枉費我們的心力。因爲一定是神秀大師得法。【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就是沒有意思要作偈頌了。【鹹言,】大家都這樣講,【我等以後依止秀師。】依止神秀和尚。【何煩作偈。】何必勞煩再作偈頌呢?【神秀思維,諸人不呈偈者,】大家都不送偈頌去,【爲我與他爲教授師,】我卻是他們的教授師,平時都是我在教導的。【我需作偈,將呈和尚。】我應該作偈頌送交五祖。【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若沒有將偈頌送去,五祖要如何了解我心中見解之深或淺呢?【我呈偈意,求法即善。】求法就是說,我來印證一下,求這個大法來印證一下,是不是符合五祖的意思呢?【覓祖即惡,】覓祖就是說,我想作第六代祖師,覓就是想要得到祖師的位子,那麼我發心就錯誤,【卻同凡心,】那麼我就與凡夫的心一樣了。變成不是爲法,是爲了祖師之位了,那麼就是惡了,發心就錯誤了。所以這個神秀大師的修養實在是非常了不起。神秀大師的修養真的是沒有話說,你看,他非常謙虛。【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卻就是變成了跟凡夫的心一樣了,【奪其聖位,】那麼我不夠資格,變成強奪這個六祖的位子,以爲已經有五祖了,而六祖尚無人傳承,變成我來奪六祖之位。【奚別?】何別呢?這樣我等于虛有其名來奪這個聖位,奚別?有什麼差別呢?所以說,【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如果沒有將這個偈頌送去,終不能得到這個大法。【大難大難。】大難大難就是說,實在真難,真難!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一點難處都沒有,脫口而出,就是本性的東西,這就是沒有見姓,所以才會大難大難。底下,第四頁的中間下面,【五祖堂前有步廊叁間,】就是走廊,有走廊叁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愣伽經變相,及五祖血脈圖。】這段要注意聽,我從前這一段都看不懂。擬請,本來本來預定要請這個供奉,供奉是個官名,官的名稱,就是如果有人,有才幹、有才藝的人,很有才幹的人,請這個供奉官,爲他書寫在壁上。所以擬請一個供奉官,專門拿筆寫名,或者是繪畫的,將畫相寫在壁上的那種人,叫作供奉官,是一種官,名字叫做盧珍的這個人,本來是要請供奉官,一個叫盧珍的這個人,來畫愣伽經,愣伽經就是說,五法、叁自性,二無我,愣伽經。變相圖,譬如說,觀世音菩薩的變化,地獄的變相,愣伽經的變相圖,變一些,我們人唯心所造,業力所牽,而在六道裏面改頭換面,已經五祖的血脈圖,五祖的血脈圖就是由達摩祖師開始到五祖,一代傳一代,要來【流傳供養。】【神秀作偈已成,】偈頌完成了。【數度欲呈,】好幾次都想拿去,【行至堂前,】走到五祖室前卻又不敢,【心中恍惚,】爲什麼心中恍惚,你們知道嗎?因爲見不真切,若是見地真切,你若是徹底地明心見性,心中絕對不會恍惚,所以爲什麼會心中恍惚呢?不敢啊,膽戰心驚,恍惚就是,到底我這樣是行還是不行?明心見性的人他絕對肯定自己,他絕對是明心見性,沒有那個懷疑、迷覓糊糊的,沒有!明心見性的人說法也是一樣的,單刀直入,絕對是一點都不迷糊。所以說,見不真切,心中恍惚,見地不真切,沒有徹底的明心見性,【遍體汗流,】全身流汗,【擬呈不得,】希望把偈送出去,又沒有勇氣。【前後經四日,一十叁度,呈偈不得。】十叁次,你想想看,去了想拿給五祖,又不敢,再前去時,想拿給五祖又不敢,所以去到五祖堂前,膀胱無力,又退回來了。會緊張,想上廁所,會緊張。【秀乃思維,】神秀就這樣想,我不能拿給五祖,不如我就畫在走廊,【不如向廊下書著,】我不如,【向】就是朝著這個走廊下面,我書著,就是我在壁上寫出此偈,【從他和尚看見。】從就是讓,讓這個和尚看得到。【忽若道好,】忽若就是假設說,假使五祖說,這首偈頌作得好,【即出禮拜,】我就出來向五祖禮拜,【雲是秀作,若道不堪。】若五祖說,不堪,不行。【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衆人拜了一個沒有明心見性的人,他自己生慚愧,所以說神秀這個人實在是很有修養,很謙沖自牧的人,我們還是要向神秀大師學習,雖然他沒有大徹大悟來說,也是很不得了的一個人。
六祖 (二)
所以神秀這個人實在是很有修養,很謙沖自牧的人,我們還是要向神秀大師學習,雖然他沒有大徹大悟來說,也是很不得了的一個人。】更修何道?】 還想修什麼道呢?】是夜叁更,不使人知】 【自執燈書偈于南廊壁間,】把他寫下來,】呈心所見。】交出他心裏所看到的見地。偈曰:】身是菩堤樹,心如明境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們的身體是修菩提的地方,意思是說,我們的身體就像菩提樹一樣,以後能夠成佛,有根。心就像明鏡臺,這個明鏡有時會黑暗,有時會不幹淨,所以我們要常常擦拭、常常擦拭……時時勤拂拭,要常常擦拭、常常擦拭,不要讓它惹塵埃,不要讓它惹上汙染。這當然是一種大乘根器,但是不是最上根器的人,常常擦拭要擦到何時?鏡子何時才不會汙濁?要是我隨便想想也知道,說心像鏡子,心既然像鏡子,是有形相的東西,鏡子一髒就要擦,一髒就擦,時時勤拂拭,要擦到何時?永遠也不能成佛,要是我一眼也能看出來,對不對?既然有鏡子就會有汙染,那要擦到何時,你要假設一個有的東西,當然你就是著相之說。】秀書偈了,】神秀寫完偈後,】便欲歸房。】就回到房間裏,】人總不知。】衆人完全不知道。神秀就這樣想了,】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傳我法,】即我與法有緣。】若說不堪,就是我迷。你看神秀大師都是後悔自己,】自是我迷宿業,】我迷惑了,我宿世業障深重不合得法。對他師父這麼恭敬,對聖者的衣缽他一點都不敢貪求,神秀這個人實在是非常偉大,實在非常偉大!我也要贊譽他是一位賢人,聖賢之人,實在偉大!可不像現在的出家人:怎麼會是他得?爲什麼不是我得?應該是我得呀,那就不一樣了。所以那個門爭,你看神秀大師,那個門爭完全沒有,師父怎麼安排,就是相信師父,師父是個大智慧的人,簡單來說就是完全尊重師父的安排。】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師父是一個聖人,我們也不能了解:佛是一個聖人,我們也無法去了解。所以】房中思想,】所以我才告訴諸位,這叫做意識心,你在房中思維就是意識心熊,】坐臥不安,】大徹大悟的人,怎麼會有坐臥不安呢?一切法不可得,那有坐臥不安呢?】直至五更。】【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入門就是早就進來吾門學道了,只是沒有見性,】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一個姓盧的供奉官,】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本來是要畫圖的,忽然間看到這首偈,】報言:供奉!】你這位供奉官,阻止這位官:】卻不用畫】,】勞爾遠來】,麻煩你從那麼遠來,】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所以】令門人炷香禮敬】, 祖師也算是很會做人,沒有傷到神秀大師的自尊心。燒香禮敬,】盡誦此偈】,大家都要誦此偈,】即得見性】,將來就會見性。弟子,這些】門人誦偈】,】皆欽善哉】。只有五祖知道而已,這些笨徒弟,這些師兄弟皆欽善哉:師兄你怎麼這麼厲害?亂拍馬屁,因爲不懂,亂拍馬屁:師兄你真是厲害。五祖再來就是六祖了,可以提前喊你一聲了,可以先稱呼你了,你就是六祖了。皆欽善哉,】祖叁更喚秀入堂】,五祖于叁更叫神秀大師進來室內,】問曰:偈是汝作否?】這偈頌是不是你作否?】秀言:實乃秀作】,我】不敢妄求祖…
《六祖壇經(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