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4)▪P2

  ..續本文上一頁很善意的跟他建議,他都會認爲你是惡意的中傷,所以他就將你所說的把你扭曲、把你醜化,他在說話時,不會說出你原本的話,他就把你扭曲,你就明明不是這個意思,就把你醜化,這些話再經過小人傳過之後,就完全變質、完全不同了。所以我才告訴諸位:你不聽片面之詞,不要看到文章寫什麼,你就絕對相信,你千萬不要這樣,你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就相信一件事情。第二,修心,什麼是修心呢,要了解自己的缺點是什麼,叫做修心。你的缺點是什麼?貪瞋癡、嫉妒,你要下功夫在你的心地,除掉你過去不好的習慣性,第二個過程你要修心,修心要先了解不好的,要先了解我們哪裏有缺失,你才可以下手。第叁、你才談到修道,道叫做解脫,叫做道,第叁個工作叫做修道,修道必須以不二法門爲入門,不二法門就是當下的東西,修養、修心、修道,如果是大根器的人,同時,修養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道。因此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我們當下這個身體,就是跟佛一樣,稱爲:【自身等佛。】自身就是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菩提就是覺悟,【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他現在爲什麼要說這麼短暫的時間呢?表示說佛並不困難,在一念之間的轉變而已。你今天若是聽經聞法,今天愚癡不要緊,聽了之後你若悟,明天你就解脫了。所以爲什麼強調聽經聞法的重要?有時候你自己用功十年,對道理始終不懂,聽師父講二個小時,實在是非常法喜充滿,那麼你就要繼續,不能自足,不能很滿足自己的現況:這樣我知道怎麼走了。不行!還要繼續薰習。道,最強的就是要薰習,道力,自古以來祖師大德都勸導我們,雖悟本性,習氣猶在,所以需要薰習。雖然說我們了解本性的東西是什麼東西,但是我們的習氣未斷,習氣難斷,所以修行的人,需要長年累月的薰習薰習,一次又一次的,聽經又聽經,又聞法又聽經,簡單來說:學習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之後常常回想一下;常常觀照一下,絕對是有利無弊。所以前念若迷;後念若悟就是佛,前念若迷就是衆生,後念若悟就是佛。【前念著境,即煩惱。】所以師父常說:修行怎麼會困難呢?你沒有聽《六祖壇經》以前你一直執著,沒關系!今天你聽到了,前念著境,你煩惱就起;而我們現在了解了,後念,我們當下這一念斷,離境,離一切執著,當下就是培提,就是智慧,都障礙不了你了。【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最尊,我們本性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本性的智慧,最尊貴,最上,沒有比這個更厲害了;最第一,用叁個【最】【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無住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所以無所住。無往;也無去,也無來,爲什麼說無往呢?因爲當體就是空的東西,去是意識的分別,本性是如如不動的東西。也無來,沒有所謂的來,你想想看一個人若是到這種無所著,無來無往無去的思想,你看有哪一法他不能解脫?金錢若來到他身上就說:本來就無來,沒有增減的東西嘛。男女的感情離開就說:本來也無去,一切法不可得,無有少法可得,不留痕迹。所以說:無住無往亦無來,你要能善于體會祖師所說的話。我都勸導衆生,你聽師父的勸告,念佛也得要念,你回去把《六祖壇經》念一百遍,你試試看,不一樣!就像坐太空火箭船一樣,修行是一飛沖天,你念一百遍明心見性的這本經典《六祖壇經》,所以過去的人說:若欲見性必須研究《六祖壇經》,古來祖師大德就說得很清楚了,若欲見性必須研究《六祖壇經》,無住無往亦無來,爲什麼無往?本來就無去。爲什麼無來?本來就無來。無住無往無來,簡單來說就是如如不動,走到哪裏都是保持這個清淨心,沒有得失的觀念;沒有來去的觀念;沒有增減的觀念;沒有生滅的觀念;沒有所謂的驕傲、自卑的觀念;沒有所謂的善惡的觀念;沒有所謂瞋心、歡喜的觀念;沒有所謂的對錯的觀念,沒有所謂的是非的觀念,你想想看,這種人是何等的清涼、自在啊,這種人是何等,他真的是進入絕對的真空狀態了,任何人都妨礙不了他了。【叁世諸佛皆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五蘊,我們的色身,我們有這個色身,就是四大,感冒就流鼻水;是不是?傷心就流眼淚,受到風寒就拉肚子,這個色身是四大和合的,色法煩惱,受,感受,接受一切外境,有善惡之境,痛苦、煩惱,一切法都受,當然就痛苦。大修行人是一切法不受,而凡夫俗子是一切法都受,一切法都接受,我們今天就是接受這些痛苦的訊息,把這個本性壓得死死的,不必要的負擔,整天都在替別人煩惱,整天都如此。色,受;想,第六意識的妄想;行,就是執蓍;識,就是像倉庫一樣,所以色、受、想、行、識,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叁毒爲戒定慧。】【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般若就是明心見性,從徹底的智慧、智慧之心,明心見性就能【生八萬四千智慧。】簡單來說,你若是明心見性,就具足一切智慧。【何以故?】【爲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塵勞就是一種執蓍、迷茫。塵,這是一種形容詞,像灰塵一樣,灰塵,這灰塵會不斷的落下來。。。會遮蓋清淨的東西,所以很久沒清理時就要清掃清掃,塵就會蒙上汙垢,叫做塵。勞呢,令身心疲乏叫做勞。我們若是沒有塵勞,智慧就常現前,當然就【不離自性。】【悟此法者,】悟入這個法門的人,【即是無念。】在座諸位,你今天的痛苦,我們今天的痛苦,都是因爲有念,【有】的念頭,你冷靜的稍微想看看,【有】的念頭,爲什麼?因爲衆生【有】的念頭,今天賺的錢,怕明天就消失了;今天老子賢孫,怕明天就消失了;好不容易嫁一個丈夫,結果【有】的東西它就會消失,所以衆生要達到無念就沒辦法,他總是在強烈的這個得失觀念中,無念就是什麼事情都放得下,不會起心、不會動念,你想想看!這是何等的功夫?無念就是沒有妄想,但是有清淨心,而衆生所影射出來的,不是清淨心的妙用,他所影射出來的,完全是無明、貪瞋癡的作用,所以衆生是有念念成邪,無念念即真。下面,【無意】什麼叫無意呢?簡單來說,他不會念念停滯在某一種執蓍,叫做無意,你若是要說他沒有記憶,是比較不正確,他沒有記憶,那佛就完蛋了,佛沒有記憶怎麼辦?這個無憶就是說,不會把這些放在這個記憶的影像裏面。譬如說你恨一個人,但是若是大智慧的人能放下,沒有這個恨,因爲你會回憶這個恨,你愈想就愈生氣,愈想愈氣。所以我們如果一個人,如果常常不要去回憶這個痛苦、恨、嫉妒的話:不滿,那麼常活在知足裏面,那麼這是好的。因爲我們人有記憶力,所以這個記憶力變成落入有的念頭,有的念頭一直牽製我們不能自在,所以他叫你無憶,就是叫你要放下那個不好的念頭,讓他把它淡忘掉。這才不是像歌星所唱的,歌星所唱的,那都是不得已的,他不是真正解脫的,譬如歌曲常常這樣唱:淡淡的隨風去。。。淡淡的隨風去,真的隨風去了嗎、等明天一來看到,又怒目相向了:我不是叫你不要出現嗎?你爲什麼又出現,所以二個人就象仇人,你對我有什麼要求?我對你的要求,馬上消失在我的眼前!要馬上消失在他的眼前,恨他!所以說你再怎麼唱歌,唱得多好聽,也不能解決事情,【鑼聲若響】我們就要來聽經。那不能解決事情,就算唱幾百首歌,不管你怎麼唱,唱到最後,還是生死,生老病死的凡夫俗子。所以很多年輕人贊欽師父,他說:我從前開車走高速公路時,碰上塞車幾小時我就很煩,我現在都不會煩了,我問:爲什麼?我現在都在聽你的錄音帶,巴不得塞車的時間是愈久愈好,塞得再久,我回去也能跟老板講:因爲塞車啊!我就能聽愈久,從前若是遇上紅綠燈,我就很痛苦、很煩,結果我現在則是希望紅綠燈最好停久一點。心境就完全不同了。結果他說:師父!你做的錄音帶怎麼都這麼差?我說,怎麼回事?帶子都變形了。我說:你放在陽光下曝曬,當然每卷都會變形了,腦筋壞掉了!要放在陰涼的地方,你開車老是把錄音帶放在大太陽底下曬,當然很快就變形了。【無著,】無所著。【不起狂妄,】虛狂、妄。用自真如性,用我們的真如本性。以智慧觀照,【用真如自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用我們的真如本性,用智慧來觀照,于一切法;法就是時空的結合,一切時間、一切空間怎麼樣?不取不舍,就是見性成佛道。【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叁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我也告訴諸位,《金剛經》很重要,那天我們念的錄得很好,後面的大悲咒實在念得太好,我自己聽了也很稱贊自己。【即得見性。】【當知此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贊歎,】【莫能具說。】《金剛經》般若智慧,【此法門是最上乘,】【爲大智人說,爲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不能相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龍都會興風作雨,【于閻浮提,】就是我們地球。【城邑聚落】城邑就是大都市,聚落就是現在所謂鄉鎮,鄉鎮,聚落,聚就是人多的地方,叫做聚落。這個【落】就是我們所講的村莊,集合很多的村莊叫做鎮,落就是村莊的意思,聚落、聚落,就是很多的村莊聚在一起。【悉皆漂流,】都會流走,因爲抵擋不住大水。【如漂棗葉。】有的經典它是【草葉】草,這個字有些人是寫成【草】,草葉,草和葉都會漂流,表示小根器的人不能接受大法。如漂棗葉,表示說小根器的衆生,不能接受最上乘的《金剛經》,及《六祖壇經》這種頓悟入道要門之法。【若雨大海,不增不減。】下雨若是下到大海是不增不減。比喻大智慧的人的容量無量無邊,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表示雨下再大都不要緊,表示你對我說再多的智慧法門…

《六祖壇經(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5)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