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善意的跟他建议,他都会认为你是恶意的中伤,所以他就将你所说的把你扭曲、把你醜化,他在说话时,不会说出你原本的话,他就把你扭曲,你就明明不是这个意思,就把你醜化,这些话再经过小人传过之后,就完全变质、完全不同了。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不听片面之词,不要看到文章写什么,你就绝对相信,你千万不要这样,你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就相信一件事情。第二,修心,什么是修心呢,要了解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叫做修心。你的缺点是什么?贪瞋痴、嫉妒,你要下功夫在你的心地,除掉你过去不好的习惯性,第二个过程你要修心,修心要先了解不好的,要先了解我们哪里有缺失,你才可以下手。第三、你才谈到修道,道叫做解脱,叫做道,第三个工作叫做修道,修道必须以不二法门为入门,不二法门就是当下的东西,修养、修心、修道,如果是大根器的人,同时,修养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道。因此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我们当下这个身体,就是跟佛一样,称为:【自身等佛。】自身就是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他现在为什么要说这么短暂的时间呢?表示说佛并不困难,在一念之间的转变而已。你今天若是听经闻法,今天愚痴不要紧,听了之后你若悟,明天你就解脱了。所以为什么强调听经闻法的重要?有时候你自己用功十年,对道理始终不懂,听师父讲二个小时,实在是非常法喜充满,那么你就要继续,不能自足,不能很满足自己的现况:这样我知道怎么走了。不行!还要继续薰习。道,最强的就是要薰习,道力,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劝导我们,虽悟本性,习气犹在,所以需要薰习。虽然说我们了解本性的东西是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的习气未断,习气难断,所以修行的人,需要长年累月的薰习薰习,一次又一次的,听经又听经,又闻法又听经,简单来说:学习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之后常常回想一下;常常观照一下,绝对是有利无弊。所以前念若迷;后念若悟就是佛,前念若迷就是众生,后念若悟就是佛。【前念着境,即烦恼。】所以师父常说:修行怎么会困难呢?你没有听《六祖壇经》以前你一直执着,没关系!今天你听到了,前念着境,你烦恼就起;而我们现在了解了,后念,我们当下这一念断,离境,离一切执着,当下就是培提,就是智慧,都障碍不了你了。【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我们本性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本性的智慧,最尊贵,最上,没有比这个更厉害了;最第一,用三个【最】【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无住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所以无所住。无往;也无去,也无来,为什么说无往呢?因为当体就是空的东西,去是意识的分别,本性是如如不动的东西。也无来,没有所谓的来,你想想看一个人若是到这种无所着,无来无往无去的思想,你看有哪一法他不能解脱?金钱若来到他身上就说:本来就无来,没有增减的东西嘛。男女的感情离开就说:本来也无去,一切法不可得,无有少法可得,不留痕迹。所以说:无住无往亦无来,你要能善于体会祖师所说的话。我都劝导众生,你听师父的劝告,念佛也得要念,你回去把《六祖坛经》念一百遍,你试试看,不一样!就像坐太空火箭船一样,修行是一飞冲天,你念一百遍明心见性的这本经典《六祖壇经》,所以过去的人说:若欲见性必须研究《六祖壇经》,古来祖师大德就说得很清楚了,若欲见性必须研究《六祖壇经》,无住无往亦无来,为什么无往?本来就无去。为什么无来?本来就无来。无住无往无来,简单来说就是如如不动,走到哪里都是保持这个清净心,没有得失的观念;没有来去的观念;没有增减的观念;没有生灭的观念;没有所谓的骄傲、自卑的观念;没有所谓的善恶的观念;没有所谓瞋心、欢喜的观念;没有所谓的对错的观念,没有所谓的是非的观念,你想想看,这种人是何等的清凉、自在啊,这种人是何等,他真的是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了,任何人都妨碍不了他了。【三世诸佛皆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五蕴,我们的色身,我们有这个色身,就是四大,感冒就流鼻水;是不是?伤心就流眼泪,受到风寒就拉肚子,这个色身是四大和合的,色法烦恼,受,感受,接受一切外境,有善恶之境,痛苦、烦恼,一切法都受,当然就痛苦。大修行人是一切法不受,而凡夫俗子是一切法都受,一切法都接受,我们今天就是接受这些痛苦的讯息,把这个本性压得死死的,不必要的负担,整天都在替别人烦恼,整天都如此。色,受;想,第六意识的妄想;行,就是执蓍;识,就是像仓库一样,所以色、受、想、行、识,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般若就是明心见性,从彻底的智慧、智慧之心,明心见性就能【生八万四千智慧。】简单来说,你若是明心见性,就具足一切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尘劳就是一种执蓍、迷茫。尘,这是一种形容词,像灰尘一样,灰尘,这灰尘会不断的落下来。。。会遮盖清净的东西,所以很久没清理时就要清扫清扫,尘就会蒙上污垢,叫做尘。劳呢,令身心疲乏叫做劳。我们若是没有尘劳,智慧就常现前,当然就【不离自性。】【悟此法者,】悟入这个法门的人,【即是无念。】在座诸位,你今天的痛苦,我们今天的痛苦,都是因为有念,【有】的念头,你冷静的稍微想看看,【有】的念头,为什么?因为众生【有】的念头,今天赚的钱,怕明天就消失了;今天老子贤孙,怕明天就消失了;好不容易嫁一个丈夫,结果【有】的东西它就会消失,所以众生要达到无念就没办法,他总是在强烈的这个得失观念中,无念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得下,不会起心、不会动念,你想想看!这是何等的功夫?无念就是没有妄想,但是有清净心,而众生所影射出来的,不是清净心的妙用,他所影射出来的,完全是无明、贪瞋痴的作用,所以众生是有念念成邪,无念念即真。下面,【无意】什么叫无意呢?简单来说,他不会念念停滞在某一种执蓍,叫做无意,你若是要说他没有记忆,是比较不正确,他没有记忆,那佛就完蛋了,佛没有记忆怎么办?这个无忆就是说,不会把这些放在这个记忆的影像里面。譬如说你恨一个人,但是若是大智慧的人能放下,没有这个恨,因为你会回忆这个恨,你愈想就愈生气,愈想愈气。所以我们如果一个人,如果常常不要去回忆这个痛苦、恨、嫉妒的话:不满,那么常活在知足里面,那么这是好的。因为我们人有记忆力,所以这个记忆力变成落入有的念头,有的念头一直牵制我们不能自在,所以他叫你无忆,就是叫你要放下那个不好的念头,让他把它淡忘掉。这才不是像歌星所唱的,歌星所唱的,那都是不得已的,他不是真正解脱的,譬如歌曲常常这样唱:淡淡的随风去。。。淡淡的随风去,真的随风去了吗、等明天一来看到,又怒目相向了:我不是叫你不要出现吗?你为什么又出现,所以二个人就象仇人,你对我有什么要求?我对你的要求,马上消失在我的眼前!要马上消失在他的眼前,恨他!所以说你再怎么唱歌,唱得多好听,也不能解决事情,【锣声若响】我们就要来听经。那不能解决事情,就算唱几百首歌,不管你怎么唱,唱到最后,还是生死,生老病死的凡夫俗子。所以很多年轻人赞钦师父,他说:我从前开车走高速公路时,碰上塞车几小时我就很烦,我现在都不会烦了,我问:为什么?我现在都在听你的录音带,巴不得塞车的时间是愈久愈好,塞得再久,我回去也能跟老板讲:因为塞车啊!我就能听愈久,从前若是遇上红绿灯,我就很痛苦、很烦,结果我现在则是希望红绿灯最好停久一点。心境就完全不同了。结果他说:师父!你做的录音带怎么都这么差?我说,怎么回事?带子都变形了。我说:你放在阳光下曝晒,当然每卷都会变形了,脑筋坏掉了!要放在阴凉的地方,你开车老是把录音带放在大太阳底下晒,当然很快就变形了。【无著,】无所著。【不起狂妄,】虚狂、妄。用自真如性,用我们的真如本性。以智慧观照,【用真如自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用我们的真如本性,用智慧来观照,于一切法;法就是时空的结合,一切时间、一切空间怎么样?不取不舍,就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我也告诉诸位,《金刚经》很重要,那天我们念的录得很好,后面的大悲咒实在念得太好,我自己听了也很称赞自己。【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金刚经》般若智慧,【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不能相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龙都会兴风作雨,【于阎浮提,】就是我们地球。【城邑聚落】城邑就是大都市,聚落就是现在所谓乡镇,乡镇,聚落,聚就是人多的地方,叫做聚落。这个【落】就是我们所讲的村庄,集合很多的村庄叫做镇,落就是村庄的意思,聚落、聚落,就是很多的村庄聚在一起。【悉皆漂流,】都会流走,因为抵挡不住大水。【如漂枣叶。】有的经典它是【草叶】草,这个字有些人是写成【草】,草叶,草和叶都会漂流,表示小根器的人不能接受大法。如漂枣叶,表示说小根器的众生,不能接受最上乘的《金刚经》,及《六祖壇经》这种顿悟入道要门之法。【若雨大海,不增不减。】下雨若是下到大海是不增不减。比喻大智慧的人的容量无量无边,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表示雨下再大都不要紧,表示你对我说再多的智慧法门…
《六祖坛经(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