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5)

  第五集

  默传就是表示说印可,以心印心。一代传一代,不是说默默地传给你。这个【默】有当做以心印心,认同你的意思。从上以来,默传分付,我认同你,你确实有明心见性。【不得匿其正法。】匿就是隐藏,不得隐藏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若是看法不同的人,修不同法门的人,我们在别法当中,不能传给他。为什么?传给他,他会诽谤。【损彼前人,】会诽谤,会因为前面的人,不能了解明心见性的正法,所以他会诽谤。【究竟无益,】一点帮助也没有。【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诽谤此法,【百劫千生断佛种性。】所以【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就是无所著,无相,无相颂这个偈颂,【各需颂取。】好好地颂无相颂。【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有无益。听吾颂曰:说通及心通,】说通就是说法无碍,应法逗机,叫做说通。及心通,心通就是自己证得本性的人。不论是说法无碍的人也好,不论是自己证得本性的也好,他的心地要如太阳,太阳就表示清净心,【如日处虚空,】就是无所著一切境界。【惟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把笔拿起来,邪宗不是佛法的外道,而是说,凡是不以明心见性之法的,都名邪宗,这一点很重要。【法即无渐顿,】因为众生的【迷悟有迟疾,】有深有浅,快或慢,【只此见性门,】明心见性这一门,【愚人不可悉,】不可悉就是了解。翻到十八页,【说即虽万般,】说法虽然百千种,说起来法是非常多,但是真空,明心见性空的道理,般若智慧心,【合理还归一,】还是一而已。【烦恼暗宅中,】你若是烦恼,你就没有智慧,就象住在黑暗的屋内。【常需生慧日,】有智慧就象太阳,所以要常常产生智慧之日。表示你要好好观照。【邪来烦恼至,】你若是邪心来,你的烦恼就到,但是正知正见的心来,【正来烦恼除,邪正具不用,】就是也不持著一个清净的正念,放下这个邪心,才是真正【清净至无余。】这个无余有两重解释。第一,烦恼除断,令尽无余,清净至无余,也可以说,无余就是涅磐的意思,无余依涅磐。简单来讲,无余就是不剩下任何烦恼,也就是涅磐。第二种意思就是涅磐的意思。清净心你就能,无余就是进入涅磐。【菩提本自性,】我们的觉性,菩提本来就是我们清净的本性。【起心即是妄,】起心动念就是虚妄的东西。【净心在妄中,】净心,把笔拿起来,在上面加一个【求】字,你想要求得清净之心,【在】把笔拿起来,就是不离。你不能离开这个虚妄的妄想。简单来讲,佛性,当下你若是无明,就是迷了,迷的当下你若是悟得,你就是清净心。所以你想求清净心,不能离开烦恼的妄想心,称为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你只要正,将心修正,你就没有三种障碍,三种障碍,第一,就是烦恼障,就是表示我们的贪、嗔、痴,就是惑,烦恼障叫做贪、嗔、痴,就是惑,第二个就是业障,业障就是造五逆、十恶,这叫作业,惑、业。第三叫做报障,报应,作恶一定要有报应。堕三涂,地狱、恶鬼、畜生,这就要受苦,所以烦恼障就是贪嗔痴,就是我们所讲的迷惑,业障就是五逆十恶罪的业,报障就是就是三涂,就是我们所说的苦。所以三障可以说是惑、业、苦,也可以说是烦恼障、业障、报障,两种说法都可以。【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这句话实在说得非常好。世间人若是真正要修行,一切尽不妨,都不要去障碍到,都要很欢喜心,样样都不要紧。【不妨】就是不要紧。一切都不要紧,你想怎么样都不要紧,表示一切都能原谅别人,一切都放得下。【常自见己过,】你看看,修行人要常常看自己的过失,【与道即相当,】这样才能与道会合。意思就是说,一个每天看自己错误的人,这才是真正地与道相应。不要每天牢骚、抱怨,整天都在牢骚抱怨,不满别人对我们如何,我问你,你对人又如何?你整天都是牢骚、抱怨,你对人家,老是说,别人对我怎么样。那我问你,你对别人有多少恩?你抱怨什么?所以说,我们若是样样都能,一切尽无妨,一切因缘法,因缘生,因缘灭,个人有个人福,是非因果放下,个人走个人的路,你不碍我,我也不碍你,所以与道就相当。【色类自有道,】一切众生种种色身,各自有大道,色类自有道就是说,无论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他们都有各自的路线,简单来讲,就是不能带给众生烦恼,所以说:【各不相妨恼,】色类自有道,这个道当然不是说解脱啦。这个道就是说,他走他的,我们走我们的,简单来解释,就是我们修行人不要障碍到别人,基本上你不要给众生带来烦恼,不要妨害到别人,不要苦恼到别人。【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把笔拿起来,离道,离你这个身心,当下的清静心的道,你另外找一个无上道,你就终生不见道。离道,道就在你身上,当下这一念放下的东西,你又另外要找一念道,你一生也见不了道。【波波度一生。】波波就是奔波忙碌,度一生,大家都是这样的,忙忙碌碌的,男人是为了三餐、金钱,为养活妻儿忙碌,女人是为了上百货公司买衣服忙碌,为了照顾小孩整天忙碌,有些职业妇女整天为了赚钱忙碌,有的人是整天为了吵架忙碌,有的人是整天为了赌博忙碌,波波度一生,奔波,对不对?【到头还自懊,】到最后你也是后悔,对不对?【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你若是想见到你的真道,你的行为要作得正。这个行正,最主要的是内心要正,正知正见,你行持具足正知正见,就是道,这句话要这样来解释。你的修行按照正知正见去做,行正就是正道。【自若无道心,】把笔拿起来,无道心,就是没有求佛果之心,你自己若无求佛果之心,【暗行不见道,】暗就是痴,愚痴,你就是愚痴,你根本不见道。下面这句话也很重要,【若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若是真正修行的人,你就不会去看世间人的过错,若是看到世间别人的不对,如果你见到他人的过失,就是一天到晚都在说别人的不对,【自非】把笔拿起来,【非】就是诽谤,你诽谤别人就不对。却是左,左就是左派分子,我们自古以来右为正,左为邪,自非却是左,你自己去诽谤别人,你自己就不对了。这句话实在是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你读读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各人要负各人因果,你烦恼什么?我们要修养,这句话是最基本的修养,不要一开口就是别人有多坏多坏,自己有多好,我对别人有多大的恩,我从来不会这样讲,我也不曾说我对别人有什么恩,我不曾这样讲过。【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不对,我不可以不对,我才告诉诸位,上次就告诉诸位,不管别人对不对,我一定要对,【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我若是诽谤别人,我自己就不对,这个非也就是说,自己一种攻击、一种伤害,我非这个非应该作动词,就是诽谤人家,我非自有过,我若是去伤害别人,诽谤人家,这个就是我的过错,我的过失。【但自却非心,】丶只要放下这个是非的心,不对的心,【打除烦恼破,】你就能破除一切烦恼。【憎爱不关心,】把笔拿起来,不关心不是不关爱的意思,憎爱不关心的意思就是说不起爱憎的心,不关心就是不执著,简单讲就是见无所见,虽然看到爱跟恨,就是当做没有。你今天听完经,出去后回到家,对这个恨,这个【憎】就是恨,跟这个执著的爱,有就跟没有一样,那么你就很快乐了,你从今天起,你不去看别人的过失,这种日子就更加不得了,也不要诽谤别人,你也不得了了,有人若是在你面前诽谤别人,他有一天也会在别人面前诽谤你,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你若是听到有人要说闻言闻语,你要赶紧走开,不要听那些,会破坏我们的清净心。【长伸两脚卧。】为什么长伸两脚?长伸两脚卧表示自在,【两脚】是根据《维摩诘经》上,维摩诘居士示现生病,两脚卧着,妄缘心息,就是攀缘的心都息掉,妄想都歇息,两脚卧就是像没有什么事情一样,憎爱不关心,你就能欢欢喜喜的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两脚卧就很舒服,长伸两脚卧就表示很舒服、很自在,没有什么事情,躺着就是那么安祥,连卧着都是那么安祥。【欲拟化他人,】如果你预备要度化众生,【拟】就是预备,欲要度化众生,你要有方便,【自须有方便,】你要有方便的办法,这是当然的啦。所以师父讲故事啦、笑话啦、幽默啦,无非要使你欢喜心的接受,讲些笑话,令大家生欢喜心,开怀大笑,不然老菩萨今天来听《六祖坛经》,等一下他出去会说,今天怎么都没有讲笑话,他就会说,师父都没有讲笑话。【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不要让众生怀疑,就是我们的本性自己影现出来,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人,讲经说法决对不疑惑,因为他清清楚楚,这是他本来的东西,他怎么会疑惑?他也不会说,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我也不知道,我再去问我师父。你放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清清楚楚,他斩钉截铁就告诉你,这样一定是对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但是不能离开这个世间,当下就是能令我们觉悟,离世间找菩提之路,就象是在找兔角,兔子是没有角的,【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说逃避、遁世远离人间,我要到山上修行,我要远离,我要自己去山上,永远没有人找得到的地方,以为那叫做修行,都是这样,初出家的徒弟都这样,有些人常动不动就说,我要自己到山上修行,我都劝告他,不要,不要啦。你走的话我会哭,师父,你是不是舍不得?是啊,我是舍不得,我是舍不得,你就要着魔了。所以徒弟都不了解师父的心,以为师父喜欢很多人来这里住。我要是离开,师父会担心。你搞错了,我是担心你,不是担心我,僧团是一个最好的保护,否则佛制僧团干什么?我问你,释迦牟尼佛制这个僧团作什么?你的智慧会比释迦牟尼佛还厉害吗?他制这个僧团干什么?【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正见才能超越这个时…

《六祖坛经(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六祖坛经(6)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