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嘴上自稱明心見性,可是遇到境界,事事都起心動念。難調難伏。【念上便起邪見,】因爲念念都産生執著,執著就産生落入主觀,主觀就對立,就變成邪見了,與空不相應,【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邪見故。【故此法門立無念爲宗,善知識!無者無何物?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二相就是沒有對立,什麼叫無二相?無善惡相,我們平時看到善人就稱贊,看到惡人我們就很氣憤,疾惡如仇,這就是對立,人、我、是、非,二相,這就是二相,人、我,完成了佛道就是無二相,不二相就是不二法門,空跟有一體的,你也不必排斥惡的境界,你只要穩住你的心態,惡境自然沒有,所以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 無諸塵勞之心就是沒有妄想心,【念者,念真如本性,】所以這句話簡單來說,真如本性也是有念,師父剛才就告訴諸位,念真如本性,爲什麼念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本來就是有作用啊,你把那個念當做清淨的作用,那就對了,真如本性就是有清淨的作用,你說要念也對,你說無念也對,念跟無念,所以師父上次就說過,若明心見性者,講念跟無念都是明心見性,如果不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講念跟無念都是迷糊,都是執著,都是無明,什麼叫念,什麼叫無念都搞不清楚,因爲明心見性是如實知、如實見的東西,不是透過語言的東西,所以說智者念跟無念都是大智慧的人,你怎麼講都對。而愚癡的人,沒有明心見性的人,你講念,講無念,講真如本性,講明心見性,統統不知道,搞不清楚,真如就是念之體,念就是真如的作用,這個要劃起來,【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劃到這裏。【真如自性起念,】所以我才告訴諸位,真如本性起念,就是清淨的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真如有本性的東西,【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鼻舌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意思就是說,本性不離六根,六根當中若會運用本性,見有見性,聞有聞性,平等心、智慧心産生,六根不汙染六塵,就是這樣,本性時常在作用。什麼是本性?現在說話的就是,現在在吃飯的就是本性,現在在睡覺的就是本性,行住坐臥都是本來面目的東西,所以說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然有見聞覺知,但是不要汙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雲:善能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能善分別,善分別就是用清淨念頭,雖分別而不作分別想,名叫做善分別,雖然有分別心,但是他確實是無分別,雖分別而不作分別想,善分別就是妙有現前,一切妙有分別諸法相,但是對中道、理性、第一義谛的中庸,第一義谛就是我們的本性,第一義,就是不可思議的中道,不可思議的明心見性的境界,于第一谛而不動。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們的心分別千萬種諸法,但是諸法當下就是空性的空性的東西是不離一切有,一切有當下就是空,所以是空有圓融的東西,所以不即不離,即心即佛。
教授坐禅第四,一般人對坐禅都搞不清楚狀況,認爲說,盤起雙腿,老是靜坐著才稱爲坐禅。來,我們現在來看六祖教我們如何坐禅!【教授坐禅第四】【師示衆雲:】六祖開示大衆:【善知識!何名坐禅?】你若是說,擺得出坐禅姿勢的人,才能開悟、才算是修行,那麼雙腿粗大,體重七、八十公斤的人,雙腿根本盤不起來,那想要明心見性就永遠沒有機會了,像沈殿霞這種體型的人怎麼有機會會開悟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沈殿霞看起來比我還胖,雙腿粗大的人根本無法盤坐,那麼你要叫他如何明心見性呢?所以坐禅的定義不是這樣,下面注意看!【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爲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爲禅。】你看六祖所說的坐禅,根一般所說的盤起雙腿的坐禅完全不同,什麼叫做坐禅?外于一切善境與惡境心不起動念,這才是真正是【坐】,坐者不動,如如不動叫做【坐】,是名真坐,不是盤起雙腿擺好姿勢就稱爲坐。心如如不動,不隨一切善惡境界而轉,這才真正稱爲坐。內見自性不動,于內看到自己清淨的本性不動,名叫做禅,你若是心動,你就不名坐禅。【善知識!何名禅定?】什麼叫做禅定?【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這個一針見血!外在一切事相,你眼睛所見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攀緣的境界,完全不被它影響,那麼你就不需要找善知識了,善知識就是你。內不亂,此名爲定,內不亂,這就叫做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你執著這個相,當然你的內心就亂。像我們有一次,忏公有個徒弟叫做徹因,騎著機車從水裏到臺中,在途中被車子撞死了,出事後被送進了醫院,我趕去看他,我去見他最後一面,我跟體慧師一起去看他,送到醫院時已經裝上助呼器了。這些比丘大家都沒有碰到過這種事,同爲比丘,現在他被車子撞死了。那是因爲心立法師在路上看到車禍時心想:被撞的這個人很像徹因。結果一看,還真的是徹因。他是坐公路局客運車經過,看到徹因連人帶機車被撞到在路邊,就趕緊把他送醫院,是心立法師在路上看到的。送到醫院時,所以的法師都去看他,結果還是沒有辦法,已經裝上助呼器在急救了。打電話給忏公,希望他趕緊下山來。忏公說:醫生若是宣布沒救才能推出來,不然不能動他,要急救到沒救了爲止,否則不能把他推出來,但是現在又急著要助念,忏公不准!一定要急救到沒希望了才允許推出來。他完全如如不動。從晚上就開始打電話給他,接著往生之後,已經搬運到太平間了,我一直爲他助念……他的業障也算是很重,被撞得全身血淋淋的,我就幫他擦幹淨,死後開始引來一大堆螞蟻,螞蟻全來了,爬滿了整個身體上,在送進急救室時,身上連一件衣服也沒有穿,我在想,徹因的業障也時很重。聽說他家裏是經營魚場,飼養魚苗的,你們當中,若是有人在飼養魚苗,回去幹緊把它結束掉,捕魚的也一樣。我就在醫院爲他助念,忏公很沈穩,他也不會緊張,就是這樣慢慢的,人死了就死了嘛,他就慢慢的來,慢慢的來,他照常拜他的佛,修他的行。因爲人往生了嘛,緊張也沒有用,他完全不被外境所轉,完全沒有關系。以後我的徒弟死的時候,打電話給我的話,我也是這樣,不要緊,死了就死了嘛,我也不用爲他們煩惱了。忏公都這樣如如不動了,我們也要默默的學,打電話來說人死了,死了就死了嘛,我就爲他加持,其余的也沒有辦法。所以禅定的工夫也是要靠長時間修行。不然我們遇到有人死亡時,往往會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辦?【外若離相,心即不亂。】外若離相,心當然就不亂。【本性自淨自定。】我們的本性本來清淨,本來就是定。【只爲見境思境即亂,】被境界擾亂即亂。【若見境界心不亂者,是真定也。】所以我告訴諸位,境界沒有好壞,境界本無好壞。爲什麼我們見到總統,我們就會拍馬屁呢?或是看到妓女我們就看不起她,看到殘障的人,我們就看不起他,要我都不會這樣。任何人都一樣,男人、女人都一樣,只要你不擾亂我就好了,完全一樣。所以這才真正是定。【善知識!外離相即禅,內不亂即定。外禅內定,是爲禅定。】這才是真正的禅定,所以要注意看,六祖所說的禅定是什麼定義。【《淨名經》雲:即是豁然,還得本心。】《淨名經》就是《維摩诘經》。即是豁然,豁然就是開通,一下子他就開悟,還得本心,得到他本來得面目。還得本心就是恢複,就是恢複到本來的面目。原來是我們本來具足的東西。【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善知識!于念念重自見本性清淨,】 看到自己的本性清淨。你若是不著一切相,就是你本來的東西,你說來說去,也是不能離開本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還是說一個【自】。【然此門坐禅,元不著心,】不著心,【亦不著淨,】也不能執著有一個清淨,因爲心跟淨都是一個念頭、一種觀念,【亦不是不動。】也不能說是不動,若是不動,就像死人一樣了。【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是說著清淨的本性,我們的本性本來清淨,不是執著它才産生清淨。意思就是說,你不必造作,【若言著淨,】認爲還有一個清淨心可以執著,不必!鏡子本來就會反光,你不必叫它反光,它就會反光。這樣你了解意思了嗎?鏡子本來就有這個能力反光了,不必告訴它:反光吧,反光吧!增加一層力量。所以說,若言著淨就是說,希望加一層力量使它清淨,叫做無明,這就變成無明了。它本來就是清淨的東西,它怎麼需要任你的造作呢?不需要,無功用行嘛,本來就是清淨的東西,不要加一層力量。【人性本淨。】我們人的本性本來清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我們的本性自然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淨妄,【清淨】又變成一個妄的分別心,這個妄就是說,加一層分別心于淨,就變成虛妄的東西。再說一遍,起心著淨,你若是起心動念,說有一個清淨心讓我們執著,那麼就變成淨妄,清淨裏面變成産生一種虛妄的分別,又變成無明,卡死在裏面。【妄無處所,】虛妄是無處所的東西,【著者是妄。】你若是有執著才是虛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變成有形相的東西。【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你認爲有一個清淨的心可修,你認爲有一個清淨的本性可以執著,錯了!但放下。簡單來說,掃除烏雲自然見日,掃除烏雲不必講見日,烏雲就如同我們的妄想,你只要放下這個妄想,不必追求,也不能追求清淨的本性,你若是有求,就變成虛妄的東西。【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什麼叫做如如不動?【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什麼叫做不動?你只要在見一切人時,不會去見一切人的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所以我上次,一開始還爲演…
《六祖壇經(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