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8)

  

第8集

  同時全都放下,但向心中除罪,把這些完全放下,各自性中真後悔,這才是真正的後悔。【忽悟大乘真後悔,】真正悟入大乘,這才是真正的後悔。【除邪行正即無罪,】除去邪的行,行若正,這才是無罪,所以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于自性觀,】學道之人常常由本性關照,放下一切不善心,【即與諸佛同一類。】所以你說成佛作祖很困難,我卻說很簡單就是因爲這樣,很簡單嘛!【吾祖惟傳此頓法,】祖師大德都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下面,這個要劃起來,這二句要劃起來,【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這二句要劃起來,你若是想當來見到法身,一定要離諸法相,所以你看六祖所說的跟佛講的完全一樣,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你看!六祖也是說:離諸法相心中洗,洗就是讓它清清楚楚,好好的曆練。【努力自見莫悠悠,】莫悠悠就是不可以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努力自見,要好好的真正去關照,不要一天空過一天,到死時是一樣也沒有成就。【後念忽絕一世休,】把筆拿起來,忽絕,你到最後,後念就是你將來忽然間,絕就是死亡,你到那個死亡的境界現前,今生今世就完蛋了!一世休,就什麼都沒有了。後念忽絕,忽然間死亡,一世休,這一生就沒有了。【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你若是悟入大乘,能明心見性,虔誠恭敬,合掌至心的求。【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次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裏,如常在吾邊。】【如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裏,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你好好的去吧,好好的去吧!【一衆聞法,靡不開悟,】大家都開悟,【歡喜奉行。】歡喜奉行。說到這裏已經一半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聲)【參請機緣第六】我們前面都是說到六祖因爲受到徒弟的啓請,所以來開示,那麼現在則是行人來參請六祖,所以【參請機緣】就是說十方之士都來參訪六祖,六祖一一爲他們開示,使個個大徹大悟。【師自黃梅得法,】也就是六祖由五祖之處得到衣缽,接到法之後回來,【回至韶州曹侯村,】【人無知者。】一般人不知道有這件事。【有儒士劉志略,】有一位讀儒家思想的人,也就是學孔子道理的人,名叫做劉志略。【禮遇甚厚。】他對六祖非常恭敬供養。【志略有姑爲尼,】這個劉志略有姑,父親的姊姊、妹妹,我們要稱爲姑姑。簡單來說,劉志略的姑姑也出家爲比丘尼,【名無盡藏,】無盡藏比丘尼【常誦大涅磐經。】《大涅磐經》分成兩種譯本,一般是以四十卷爲主。【師暫聽,】六祖一聽,【即知妙義,】【遂】就是因此,【遂爲解說。】【尼乃執卷問字。】執卷問字,問六祖經中的文字。【師曰:字即不識,】但是涅磐經的道理【義即請問。】所以說字即不識,但是這個《涅磐經》的義理,《涅磐經》的道理,你就盡量問沒關系。【尼曰:】無盡藏比丘尼就這樣說:【字尚不識,曷(he)能會義?】這個【曷】跟【人】跟一個【可】一樣的意思,曷能會義?怎麼能夠了解它的道理呢?曷能會義?怎麼能了解它的道理呢?字都不認識了,又怎麼能了解經中的道理呢?【師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與文字一點關系都沒有,字是我們人創造的,妙理是我們本性的東西,這是兩碼事情。這比尼丘非常震撼,【尼驚異之。】【遍告裏中耆德,】遍告村裏當中的人,耆德就是七十歲以上稱爲【耆】德高望重之人叫做耆德,年紀大,德高望重之人叫做耆德。【雲此是有道之士,】這是有悟道的人,不是那麼簡單的,【宜請供養。】有這個晉武侯玄孫,【有晉武侯玄孫曹叔良】【及居民兢來瞻禮。】所以這個贊歌,贊欽叁寶,能令衆生起歡喜心就是這樣,所以這位比丘尼只是這樣贊歎說:此是有道之士,大家應該供養。所以贊歎能令衆生起歡喜心,産生信心,所以大家都來向六祖頂禮,因爲這樣而來聽法,又能度化一個人了。所以我們贊歎一定是造善業,不會造惡業。【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這個隋朝經過叁個皇帝,總共叁十八年,隋朝很短,叁十八年而已,叁主曆叁十八年。隋末兵火,經過戰爭,這個寺廟已經荒廢了。【遂于故基重建】故基,就是在本來的基礎上,但是已經毀壞了,就好好的來重建,毀壞之後,再就著從前的地點重建。建這個【梵宇,】梵宇就是佛寺的別名,梵宇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佛寺。【延僧居之,】也就是寶林古寺,那麼又重建,請僧伽來安住。【俄成寶坊。】【俄】就是很快,在極短的時間內。【寶坊】這是根據給孤獨園長者黃金鋪地,所以以後凡是弘法利生的地方、僧伽修行的地方,都稱爲寶坊,簡單來說寶坊就是寺宇的意思,寺宇。【師住九月余日,】九個多月,【又爲惡黨尋逐。】這些惡黨、壞人又追上來了,要來殺害六祖,惡黨。凡是有黨就不離黑,你看那個【黨】字,底下就是一個【黑】中國人在創造文字很不可思議,有黨就不離黑。這句話,是立法院秘書長告訴我的,只要有黨就不離黑,不管是什麼黨,【黨】的底下就是一個【黑】字,都不是很幹淨的。【師乃遁于前山,】

  【遁】就是隱蔽,六祖就隱蔽于前山,【被其縱火焚燒草木。】要壓死、燒死他。你看人心有多惡,祖師也很難爲,幸好我不是祖師,否則我也早被燒死了。所以要做一個祖師,也要跑得快,體力也要很好,要是跑不快,早就被燒死了,所以祖師也很難爲。師隱身挨入石中,這個【挨】就是勉強擠進去,勉強擠進去,可能是石頭縫隙很小,六祖情急之下沒辦法,因爲惡人要燒死他,還是要勉強躲起來,不然法要如何傳下去呢?【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冤。】幸好沒有被燒死。【石于是有師跌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爲六祖鑽入石縫中,沒有被火燒死,所以這石頭上面,有六祖趺坐,就是結跏趺坐,結跏蚨坐又名吉祥坐,又名降魔坐,這都稱爲趺坐,又這個膝蓋得痕迹。叫趺坐膝痕,因爲我們坐著時,膝蓋要彎曲起來。以及衣布之紋,可能是披袈裟在上面打坐,不然就是把袈裟放在旁邊。這個紋路是表示聖人留下的痕迹,就像佛陀雙腳踏過的腳印,腳印,現在在印度還保存著,佛的腳印,佛的一個腳印,用我的腳一比較之下,差不多有我八個腳掌那麼大,,用我的腳來比較,踩在腳印裏面,剛好是我八個腳掌得面積,若是被他踹到;要是佛陀生氣起來,被他踹到,馬上飛出去,你看佛的一雙腳有多大!當然這是聖人所留下來的,這是不可思議的。【因名避難石。】所以避開了這場難,災難。【師憶五祖】這樣交代,【懷止會藏之囑,】到懷集縣的時候要停止,那麼到四會縣的時候你要藏起來。說:命如懸絲。【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能曰:向甚處去?祖雲: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懷】就是懷集縣,【會】就是四會縣,懷集,集就是集中營的【集】,會就是四會,一二叁四的【四】四會縣。所以六祖就想到:遇到懷集縣就停止,若是遇到四會縣,那麼就是要趕快隱藏起來。【遂行隱于二邑焉。】所以因此他就躲起來,躲藏起來,反正惡人一直想害死他,他就躲起來了。再來,【一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就這樣問六祖:【即心即佛,】希望你慈悲,指谕,【谕】就是皇帝的命令的意思,【垂】就是長輩對晚輩的慈悲,所以說:【願垂指谕。】你有什麼指示沒有?有什麼開示,什麼叫做既心即佛呢?【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前念不生,而我們衆生是前念都連續一直生起,回味無窮,我們衆生就是一直回想,而且這個恨、貪、嗔、疑的念頭,一直無法斷。所以前念不生,若是要用一句現代話的名相,就是說不留戀過去的一切相,不留戀過去的一切相,過去的念頭他絕對不去想,不管任何的恩怨、善惡、是非、對錯,完全不生,就是心,前念不生就是我們的心。後念不滅,爲什麼呢?你若是前念不生,妄想就去除,後念不滅,就是妙有、清淨心不滅,滅就如同死人一樣,滅就像死人一樣了,所以說後念不滅,清淨心不滅,我們不可思議清淨本性的妙有不滅,這就是佛。簡單來說,不論你是何時學道,你從現在開始放下以前,完全放下,自自然然清淨的本性,佛性就現前了。佛性不能追求,不能取、不准舍,無一法可得,妄想放下,清淨心、智慧心自然顯露出來,撥雲即得見日,不必追求陽光,無明滅,自性就顯。所以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你若是看得懂這一句,一下子就大徹大悟了,這句話就能讓你受用不盡了。人不要活在一種記憶的幻影裏面,因爲過去心不可得,我們人都是這樣,想起過去的事情,就把照片拿出來看一看,然後就忍不住的哭泣,邊看還邊拭淚,不然就是二人在說話,說著說著就哽咽起來,尤其是【男衆、男衆】,說著說著就哽咽起來,有時候我看到他們在哭,我也很難過,世間不值得你這樣感覺委屈的東西,何必這樣做什麼呢?很喜歡哭,真奇怪!不知道爲什麼老是覺得很委屈?下面說: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什麼叫成一切相呢?唯識學裏面說:一切唯心造嘛,你今天在任何一個時空的架構上,一切相中,都是唯心所造的東西,所以我也是告訴諸位,你也可以將一件事情放得開開的,你要不要放下,都在于我們的心而已,都在于我們的心而已,難道不是這樣嗎?成一切相就是我們的心。爲什麼講成一切相呢?因爲一切相不離心。那麼離一切相即佛,你若是于一切事相中,當下不起心、不動念,放下,這就是佛,這就是佛。因此,【吾若具說,窮劫不盡。】簡單來說只是幾個字,只有幾個字而已,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我們就是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心】就是當下不起念,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本來的面目叫做慧,慧的旁邊:能照一切境名慧,智慧心能照一切境,就是說一切境界都建立在智慧當中,所以說:即心名慧,即心…

《六祖壇經(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