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8)▪P3

  ..續本文上一頁降伏。慢幢就是要降伏這個驕傲的,這個幢就是高挂在上面的那個幢,這個慢就是我慢,它不是那個幔,我慢的【慢】、傲慢的【慢】,折慢幢。就是說我們頂禮人,本來就是要折服我們的我慢,這個幢就是高挂在、懸挂在高處叫做幢,譬如幢幡之類,幢幡。頭奚,【奚】就是爲什麼,既然你要頂禮,你爲什麼頭不觸地呢?這樣是什麼意思呢?有我罪即生,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一個我,也就是我相,爲什麼?你有所著啊,就産生對立的東西,有我罪即生,我們的罪過就馬上産生,因爲有我就會造業,造業就有罪,有罪。【亡】,亡功,這個就是無的意思,無的意思。如果你沒有任何的功,也就是不執著,你所做的一切,這就變成無漏的因,那麼就福無比,那麼你的福就無量無邊,所以就亡功福無比,亡功就是無、沒有,你若是忘卻自己所做的功德,

  這樣就是無漏的因。你若是執著自己在誦經,你很用功,那麼這個也是一種外道啦,執著啦!【師又曰:汝名什麼?】【曰:法達。】【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六祖也回答得很妙:你名叫做法達,但是你何曾通達這個法呢?【複說偈曰:】【汝今名法達,】你的法號叫做法達,【勤誦未休歇,】休歇,你不曾在休息。【空誦但循聲,】就是說心不悟道,口誦空名,念《妙法蓮華經》但循聲,什麼叫循聲呢?叁毒不除,循聲何用啊?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你內心的叁毒不除掉,貪、嗔、癡不除掉,整天只是念經,只是口出聲,心病不除,所以說循聲,就是你內心的叁毒不除,你循聲何用呢?你只是一直誦經有什麼用呢?【明心號菩薩。】真正明心見性的人,這才堪稱菩薩,懂得心地法門的人,才稱爲真正的菩薩。【汝今有緣故,】你現在與我有宿世之緣,【吾今爲汝說,】【但信佛無言,】你要相信諸佛菩薩無言,無言就是道本無言,至理絕言,離語言相,你若是相信諸佛菩薩進入絕對真空的狀態,他是不用任何語言的,你若是悟入這個不可思議的妙義;意思就是說,雖然說一切法,但是等于不說一切法,不著一切法,就是這樣,你若是了解諸佛悟道本無語言,你若是了解諸佛悟道本無語言,【蓮華從口發。】意思就是說:法達!如果你相信佛不曾有所說法,離言說相,而忘掉你誦經的功德,那麼這個才可以誦《妙法蓮華經》。蓮華就是指《妙法蓮華經》,那麼《妙法蓮華經》自自然然的就從口發出來。簡單來說,你若是信一切佛,無所著,離一切相、語言相,就是忘卻你自己的用功、精進,不執著你精進的功德,那麼蓮華就是從你的口中,真正的蓮華才産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才是真正在誦《妙法蓮華經》,不要執著這個音聲、語言相的意思。【達聞偈悔謝曰:】法達聽到這首偈頌,忏悔感謝六祖開示。【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要謙虛、恭敬一切;不論他是聖人、不論他是凡夫,都要先做到不要攻擊別人,不要傷害別人。我們衆生攻擊別人的很多,建議別人的很多,若是自己要去做時又沒有能力,【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弟子誦法華經時,不了解經典的道理,【心常有疑。】我的心中常常這樣懷疑:那麼和尚就是指六祖。【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這種罵人方式,也是罵得很有藝術,法達,法身上是很通達,不過你的心並未達法。【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爲宗?】以什麼爲宗呢?【達曰:】法達就這樣說:【學人根性暗鈍,】從來只按照《妙法蓮華經》這樣念這樣念…….【從來但依文誦經,豈知宗趣?】怎麼會知道它是以什麼爲宗呢?【師曰:】六祖說:【吾不識文字,】我不識字,【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你拿經典誦一遍,【吾當爲汝解說。】【法達即高聲念經。】【至方便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爲宗。】因緣出世爲宗,一大事因緣,以一大事因緣出世爲宗。雖然《妙法蓮華經》【從說多種譬喻,】【亦無越于此。】【何者因緣?】是什麼因緣呢?【經雲:】【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緣】大事因緣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的知見。諸佛菩薩就是爲這一大事因緣,而出世于世間,就是要開、示,使我們悟、入佛的知見,【故出現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世間人外迷著相,普天下的衆生,著相,這很簡單,做善他也著相,做善,他若是布施多一點,他就著相,希望來到這裏,能受到特別的禮遇,所以著布施、善事也是凡夫之一,若是不著相,那就是聖者。世間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以爲無法可得,空空洞洞。下面:【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爲開佛知見。】【佛猶覺也。】這個就是開佛知見,那麼開佛的知見,這樣一來就沒有問題了。若能于相離相,于相就是現實,面對這個現實,離相就是超越這個現實,于相離相,就是即現實又超越,即超越又現實,你面臨這個現實社會,你當下就超越它,而不須要離開這個現實社會,跑到深山裏面去修行。于相離相,簡單來說,禅宗講的:當相即道,當相即道,一切事相當下就是有道,道就在相裏面,不離一切相而另外有道,當相即道,相的當下我們就有道,若能于相離相,在現實的社會裏面,當下擺脫現實社會的束縛。于空離空,在內心執著一個無一切法的空性的東西,當下不落入無一切法的消極信念,這就是內外不迷,就是不住。若悟此法,一念心開,這是開佛知見。下面:佛猶覺也,佛就像一個睡醒的人,睡醒的人,佛就像一個睡醒的人。簡單來說,衆生就是還在睡覺,這個【覺】不是覺悟的覺,就是說睡醒了的意思。佛猶覺也,佛就像一個睡醒的人,就像白天醒過來了,衆生則是還在睡覺,我們現在都還在睡覺,還在睡覺,只不過有些人是睡叁、四個小時,有些人已經睡了叁、四十個小時了,睡得很熟。聽說睡眠時間長的人比較愚癡,反應較慢,自古以來的說法,智慧開通的人,大徹大悟,他的睡眠只有二、叁個鍾頭,甚至他不必睡眠,大徹大悟,因爲他不用腦部,他不用這個腦,他不用這個腦,他就沒有什麼負擔,他就沒有什麼負擔,只要躺著短暫的休息,睡眠就足夠了,聽說愚癡的人要睡很久,拼命睡覺睡眠還是不夠,爲什麼呢?一整天都很疲勞,爲什麼會疲勞呢?強加的分別、強加的負擔、強加他的煩惱,逼得使自己痛苦不堪,一直放不下這個煩惱,放不下這個煩惱,腦部就一直轉一直轉……就感覺很疲乏、很疲乏。有些人要是打電話給他時,只聽他說聲:喂!(日文)然後邊聽電話時就睡著了,你一直喊他,他也不知道,不知道,要修到這種睡眠叁味,這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所以睡眠時間愈長就愈愚癡,你若是想開大智慧,就是不要讓你的腦部有所負擔啦。所以說大智慧的人,平時的睡眠都是很短很短的。【分爲四門。】再來,【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開、示、悟、入。開覺知見,開這個覺悟的知見,【示】就是指,指示你這個覺悟的知見是什麼,有一定的方向叫做示,我們說指示標,它有一定的方向,教你從那邊走。悟,就是善用你的內在的心,清靜心,悟覺知見,入覺知見,入佛覺悟的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你若是聽到開示,你當下就能悟入佛的知見,這樣就覺知見本來真性,那麼這樣我們就覺知,這個本來的真性就顯露出來了。【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見別人說開示悟入,別人說【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我沒有希望了,我是一個凡夫,說開示悟入是佛的知見,不要這樣想,不要說我們沒有份,【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所以六祖一直再叁的告訴我們,我們的心就是佛,我們要開發自己內心的智慧,我們不要做一個可憐的人,我們要做一個大智慧的人,不要做一個每天常常要別人同情我們的人,我們自己愚癡,要別人同情,整天教我們,希望我們能夠解脫。所以只汝自心,【更無別佛。】你的心開發智慧,你就是佛,【蓋爲一切衆生自蔽光明,】我們一切衆生,都是自己覆蓋住自己本性的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貪愛這個塵境,所以禅宗說:下手須是鐵漢。外境這種東西,一下子就讓它清清楚楚了,一點也不需要去執著這種東西,這種東西是不能令我們生死的東西,貪愛這個六塵之境,外緣內擾,外緣就是六塵,內擾就是習氣的煩惱不斷,幹擾我們,幹擾我們,外緣內擾,因爲外境會引誘我們內心的煩惱,所以就內擾。【甘受驅使。】甘受驅使,就是控製不了這個欲望,自己去推動,去做你所不願意做的事情。甘受驅使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譬如說疼老婆、疼老婆,因爲疼老婆,整天就看著這個老婆,整天爲妻苦、爲妻而勞碌,驅使,我甘願,因爲娶到漂亮老婆,老婆太漂亮了,所以要緊迫盯人,不准別的男人跟老婆講話,也不准她出去參加舞會,驅使就是變成歡喜的接受這種痛苦的意思,歡喜接受,甘受驅使。驅使就是忙碌、忙碌,很忙,又是歡喜心的忙碌,歡喜心的來忙碌,因爲我們被五欲六塵迷惑,所以我們忙碌得很快樂,簡單來說就是這樣。追求錯誤的東西,又追求得很快樂,追求得很快樂,所以我前世一定是修行人,因爲我自從讀高中時,我有去參加舞會,但是我沒有下場一起跳,只是在一旁喝著百事可樂而已。我讀大叁時,我又去參加了舞會,去了之後,我也沒有下去跳。高二的時候去參加一次,那是在公館,公館,跟同學,那次去參加舞會,舞會中有人打架,碰上農曆年,因爲賭博就打起來了,我就在一旁觀看,因爲我有練跆拳道,我也沒有動手,他們跳他們的舞,我吃我的東西,因爲那時還沒有學佛,還沒有學佛,他們沒欺負我,我也就沒動手,這…

《六祖壇經(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